我还有个疑问:
, j( \1 R/ N5 G* b4 P/ Y& _/ o1 M ) ^& k- \6 B4 M! f6 o! u
为什么所有的著作当中都出现一样的错误
& r, t* G8 U/ T9 h: g9 d4 J* W7 T ! l% ~0 C+ X8 h6 A3 T. Q
北海有一个濠濮间 3 h) U/ E1 ~8 r3 S8 r# R: n
1 P# A, o0 Q }- c4 B但我看了很多的书籍 都一律写成“濠濮涧”
1 t$ P2 ?; d5 k ; x! O# }0 f3 ]7 e, a+ u
这是为什么
& b! ]6 L# w0 Z9 E4 B2 A
% X x q) C5 X) f* v5 M( a
]* E o. y) d! I. I0 l + d' W( U4 I3 H( c& b5 x( ^" I: L
北海“濠濮间” . ?' ^, u. u! a" J
3 g' v$ u, \& `% k" [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著作当中都出现一样的错误
4 h* ~( W2 D4 X# M! U% L , m' M& Z) W3 Y6 c1 |
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题“濠濮间想”匾额
2 Q# k/ X8 _3 @ X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著作当中都出现一样的错误
0 z( {5 a; a2 h/ i
仅举一例 1 z0 r- }% |: j# F: W' T1 T
: k$ o% n8 j5 n' H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著作当中都出现一样的错误
0 [* d+ y; ^: \: L0 Z& Z4 ?; j
# g* z/ K) d; x, I1 F# K9 w& B& X0 A# Y“濠濮间”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6 e/ c) h* ?% }5 i5 ~4 _4 Y2 W' X; f; k , _# O4 ?4 u" B8 q' Y
一是传说清朝康熙为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题“濠濮间想” 3 C; a$ a1 M2 ]8 E
" C# R; S$ P r' x& H/ ?
“濠濮间想”一语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2 f4 F4 N; j: I) d
W- E b2 v! b' }
二是传说乾隆六次南巡江南,带来描绘图本,濠濮间是依图仿建的一部分,乾隆特别喜爱
( v2 {0 w0 J+ M% b1 q 6 |0 W1 \* p& w# T! X0 E. e5 l
他自题的对联“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反映出本园山水松竹长卷画的动态 ! w0 V+ \! L- o1 J2 |8 H7 ?3 b
) [) `3 W3 s# }0 @3 o
三是说乾隆附会梁朝简文帝入华林园“濠濮间想”的故事,命名“濠濮间” 2 z& b- K, }: y5 t: c. x2 p
q8 y! Z! M- p2 d- R* I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的皇帝,他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的画工一同前往 ( R! H- |" @& W/ v/ v* `
; h) r+ B; E- }" A" P; C2 ?- T8 d
把他看中的名园胜景绘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 : d/ ]7 R( U) E' b. @: Y. {" B
' N, P3 W% r- R0 Y$ F& O2 m濠濮间就是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而建造的一处景观
4 n8 |. ~0 g8 n8 v ; D3 Q* y/ E. o- x% J: I8 H1 v. O
$ p3 K3 a w( f(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