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忠是明代功臣。7 R6 \5 s- f y' h, f
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死后便被赐葬钟山北麓拱卫孝陵。& u" u1 |: x. u' D" _1 t0 r
神道最前端是雕花望柱一对,其后石羊、石虎、武将、文臣皆南北相向而立。本应置于最前方中央处的神道碑竟在西北20米开外,面向神道孤独地矗立着。
. E% x/ t; M1 ]7 i7 l: C 
这块神道碑体量巨大,下有驮碑龟趺,上有雕龙碑额,碑身有当年大学士董伦撰写的碑文,帝王将相的陵墓大多将神道碑立于神道起始,以为彰显。
3 b1 U* G, B: ], y. c8 k 和李文忠地位相当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地位稍低的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他们的神道碑无一不是立于神道正前方。为何李文忠的神道碑远远地放在一边呢?& }5 O6 ~7 \% W- W
曾有人说神道碑极有可能是当时为了拓路需要而从前端移动到现在位置上的。但人们并没有找到考古学上能够证明“搬动说”的任何证据。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的牵马倌都是武将,而李文忠的却是文官。
 望柱后神道左右本来应当有一对牵马人的石像,可奇怪的是,北边一个石像只是刚刚刻成雏形就搁在那里了。

 这种带字的砖铺在地上,真觉得可惜。

 民国名将黄伯韬竟然也安葬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