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36|回复: 41

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看法。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3-13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新注册的,给老北京网的朋友问好了。刚找到老北京网还没几天,感觉这儿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有水平,能长见识。转发一篇我的原创稿子,欢迎各位讨论,但请千万别插队。(原文只在搜狐论坛发过一次,地址:http://club.chihe.sohu.com/r-food-1743065-0-57-0.html

我要早点知道老北京网就发这边了,这才是正地方。)

前面不太相关的内容请各位忽略,我没工夫改了。

 

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看法。

前几个月我在美食厨房论坛里看到一个网友的文章,是专门介绍前门美食的,在回帖里有好多人讨论前门大栅栏应不应该改造的问题,我也想谈谈资自己的看法,但因为出差11月末才回的北京,所以一直没时间动笔。前几天在大观楼影院和工作人员聊天时得知影院在每周二至五的上午都不营业了,生意十分冷清。这个电影院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放映地,是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也是去年投巨资重新装修的,论资历,论名气,论装修档次,论硬件设施在北京的影院里都名列前茅,可是开张营业后竟是这么个结果。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写一写自己对大栅栏商业区现状的看法了,因为我就住在此地,这也是我的责任。

 

在说正题之前我想明确几个问题。

1我说的内容和美食无太多关系,是因为在本版看过那篇不错的帖子,包括回帖在内,各方不论观点是什么都有质量,非水帖可比,所以才发到这里的。另外食以洁为先,我讲了很多卫生问题,也不算太跑题。请各位版主谅解,谢谢。

 

2想对那位叫“小猪”的网友说一下(你的名字太长我只记住了这两个字,而且原帖也找不到了),我的观点和你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并不是来抬杠的,只是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不妥的地方您多包涵吧。

 

3就是我只想谈谈应不应该整体改造的问题,不过多讨论拆迁补偿的问题,因为补偿的事太乱了也太大了,以我的水平是根本说不清的。应不应该改造治理取决于它自身是否出现了重大问题,比尔盖茨给中国再多的补偿费,我们也不能把天安门拆迁了,那地方根本没有问题,拆迁的事儿找不到它头上去。

 

4我的图片都是在20059月照的,也就是第一期拆迁之前,可以讲是本地区近十年(不受拆迁施工影响)的真实写照。因为受器材和技术的限制,我的照片没什么美感,只是忠于原貌,和专业摄影者经过仔细调光润色,认真修饰后,能煽动人感情,调动人怀旧情绪的“艺术照”比不了,想看“美图”的朋友们对不起了。压缩以后图片有点虚了。

 

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住在廊房二条,和有名的“卤煮火烧”“老月盛斋”很近。目前二条已经有部分开始拆了,过不了几天我家也要成被拆迁户了。92年以前我和父母在西单住,(就在实验中学附近)后来单位分了房子,我就来前门住了,到今天差不多15年了。我每天生活起居都在这里,对近十年的变化我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我想说的“大栅栏商业区”的范围定在前门大街以西,煤市街以东,以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即大栅栏步行街)和周边的几条胡同为主。不想牵扯北京市其他地区。请牢记。

 

第一部分  先看看现有的商业服务业(我按照胡同一条一条说。)

1   门框胡同

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看法。

前几个月我在美食厨房论坛里看到一个网友的文章,是专门介绍前门美食的,在回帖里有好多人讨论前门大栅栏应不应该改造的问题,我也想谈谈资自己的看法,但因为出差11月末才回的北京,所以一直没时间动笔。前几天在大观楼影院和工作人员聊天时得知影院在每周二至五的上午都不营业了,生意十分冷清。这个电影院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放映地,是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也是去年投巨资重新装修的,论资历,论名气,论装修档次,论硬件设施在北京的影院里都名列前茅,可是开张营业后竟是这么个结果。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写一写自己对大栅栏商业区现状的看法了,因为我就住在此地,这也是我的责任。

 

在说正题之前我想明确几个问题。

1我说的内容和美食无太多关系,是因为在本版看过那篇不错的帖子,包括回帖在内,各方不论观点是什么都有质量,非水帖可比,所以才发到这里的。另外食以洁为先,我讲了很多卫生问题,也不算太跑题。请各位版主谅解,谢谢。

 

2想对那位叫“小猪”的网友说一下(你的名字太长我只记住了这两个字,而且原帖也找不到了),我的观点和你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并不是来抬杠的,只是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不妥的地方您多包涵吧。

 

3就是我只想谈谈应不应该整体改造的问题,不过多讨论拆迁补偿的问题,因为补偿的事太乱了也太大了,以我的水平是根本说不清的。应不应该改造治理取决于它自身是否出现了重大问题,比尔盖茨给中国再多的补偿费,我们也不能把天安门拆迁了,那地方根本没有问题,拆迁的事儿找不到它头上去。

 

4我的图片都是在20059月照的,也就是第一期拆迁之前,可以讲是本地区近十年(不受拆迁施工影响)的真实写照。因为受器材和技术的限制,我的照片没什么美感,只是忠于原貌,和专业摄影者经过仔细调光润色,认真修饰后,能煽动人感情,调动人怀旧情绪的“艺术照”比不了,想看“美图”的朋友们对不起了。压缩以后图片有点虚了。

 

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住在廊房二条,和有名的“卤煮火烧”“老月盛斋”很近。目前二条已经有部分开始拆了,过不了几天我家也要成被拆迁户了。92年以前我和父母在西单住,(就在实验中学附近)后来单位分了房子,我就来前门住了,到今天差不多15年了。我每天生活起居都在这里,对近十年的变化我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我想说的“大栅栏商业区”的范围定在前门大街以西,煤市街以东,以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即大栅栏步行街)和周边的几条胡同为主。不想牵扯北京市其他地区。请牢记。

 

第一部分  先看看现有的商业服务业(我按照胡同一条一条说。)

1   门框胡同


 

1是从南口进入,顺着胡同的走向照的全景,是最宽处。

 


 

2是向前十米胡同最窄处。

先说餐饮业,毕竟是发在美食厨房的论坛上,说说吃饭的事免得离题万里。门框胡同是大栅栏地区最有名的小吃街,好多餐饮行的“老字号”都是从这里起家的,现在也都盼望着回来。

 


图3


图4


图5

345是在门框胡同和廊房三条的交叉口处照的,这些饭馆不少自诩是“老店”,划红圈的铝合金小屋(其实叫窝棚更合适)就是他们的厨房,
  
各种美食就在这里烹制。泔水桶离厨房一米远,常年累月堆在那儿把墙都沤黑了,现在是冬天还好说,到了夏天垃圾泔水的馊臭味儿都能飘到饭锅里。您可能问了,这么恶心卫生就没人管吗?其实,环卫的师傅们每天都打扫清理,但你前脚扫他后脚扔,收拾的赶不上糟毁的。这不是单纯的卫生问题,是整体风气的问题。

 

这条胡同的长度宽度走向算得上是原汁原味,若干年没变动过,可您看看四周的环境包括绝大多数建筑物(个别民国风格的楼除外),有美感可言吗?再问问周围的住家对现状是什么态度。如果依照1948年的标准来衡量,也许是达标的。

 

和老年间的小吃街比,现在只剩下一个空壳了,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买卖家儿早搬走了,一块搬走的还有谦合厚道的传统商业品德。上岁数的人认识这儿是因为他曾经是“老北京小吃街”,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包括不少外国人)也认识门框胡同,因为他前几年是有名的盗版一条街,来过的人对图上的小交叉口都不陌生吧。当时此地只有两家饭馆,一个卖锅贴一个卖卤煮(不是小肠陈),生意都不错,是CD贩子的食堂。经过若干次镇压后,盗版“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无法在此地区“传承发展”,只好转战他乡。现在冒出来的小饭馆和“老店”,有不少是以前贩卖或储存光盘的窝点改建的。再往前说,九十年代初,这里更是洋垃圾泛滥的地方,就是把整集装箱的垃圾服装洗洗熨一熨,租个门脸儿房出售。

 

老北京小吃协会的侯会长在电视上说过,最好能让现存的老字号小吃回到门框胡同,他们也都非常愿意回来。但说句狠点的话,不把现有的不良业态清理出去,老字号怎么回来。房子都占着呢,回来了在哪里经营,难道让他们顺着墙根儿码一溜地摊儿?

 


 

6

门框胡同里现存的正经老字号是瑞宾楼,做的搭裢火烧特有名,前厅的经理服务员都挺和气(反正对我一直不错)。单从厨房面积和设施上说,这也是唯一一家能算饭馆的地方。他就在门框胡同和廊房二条的交叉口上,有路盲的同志可以用鼻子找,闻着味儿找着图6上的井蓖子就算到了,台阶就是瑞宾楼的,离窗户也不远,两米。餐厅里没太多的装修,但面积还可以,不象别的小个体户到了饭点儿都转不开身。不过恍惚间让您觉得好象回到了80年代初期,再体会一次端着包子鸡蛋汤找座的感觉,和百年老店太不相称了。

 

以前二楼也是餐厅,后来大概是改成旅馆了,是转租还是自营就不知道了。我们这的大趋势就是二楼三楼改旅馆,“卖床位”在这片属于“朝阳产业”,但看上去红火其实问题多多。每一个老字号的萧条或消失都是对于品牌资产的浪费,丧失的不光是品牌优势还有百年的文化内涵。大家可以想想类似瑞宾楼这样有品牌有技术,体现京味文化的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无法扩大发展的原因(有的甚至走到即将名存实亡的境地),是否应简单归罪于现任经营者,是他们素质低脑筋死,不具备现代经营理念吗?
   


9 m) B3 @$ q4 `( n e7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1:12:2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爱北京四合院)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

 

2   大栅栏步行街

大栅栏步行街(廊房四条)老字号云集,都是响当当的民族品牌,最应该受到我们的呵护,但近十年来的经营却并不如人意。老字号消失,或者名存实亡,几经变迁有些老店铺还在,但生人已经找不到他的门脸儿了,找到了你也不信百年老号会是这么冷清。(亨得利就是前几年搬走的,我亲自经历,调表得到王府井了,麻烦。)好在经过政府的扶持一小部分老企业近二年算有点起色。

 


 

7同仁堂在九十年代中期曾经被商业银行做了很差的评级(大体说就是到了没人敢给他放贷款的地步),生存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步履艰难。这事儿说给我家里人听时他们都不信,可能大多数北京人也都不太敢信,三百年的同仁堂呀,怎么可能活到这种窘境?但这都是事实,后来在券商的协助下,同仁堂进行股份制改造,包装上市,筹措到了资金,这才缓过来,有了今天的业绩,成为了大栅栏地区的支柱型企业。

 


 

8 原新时代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一楼改成旅游工艺品店了,店堂里的商品到是不少,且不管他够不够档次有没有特色,就说我看到的结果,是大多数时间售货员比顾客多。整条街的客流里,不是闲逛的就是来去丛丛的过路客,真正来大栅栏观光并能购物消费的旅游者没有多少。

 


 

9 原新时代的二楼改成旅馆或别的什么了,我都懒得上去打听。再想找那个曾经辉煌过能给人安全感的老牌国营企业是没有了。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来大栅栏街,数数二楼三楼有多少旅馆。商场改旅馆您可想而知原来的经营状态是多差。

 

说到旅馆了就提一下旅店业。大栅栏步行街改的旅馆得算高级的,以前在弓字胡同有180元一月的床位,留宿的是什么样的客人您可想而知。好多胡同里都能找到没有品牌,没有特色的小旅社,经营上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出租转包,用给黑导游黑三轮提成的方法揽客。连锁店品牌店在这屈指可数。

' I3 W0 k% i i5 k" S4 G

住在这里的有一部分是真正的旅游者,但现在的大栅栏只能是游客的落脚地,没有多少人在这里购物,白天的人流里游客的比例没有多高,最常见的是大量外地来北京跑江湖闯码头的人。他们长期在此包租价格低廉的床位,每天在观音寺街,杨梅竹斜街和周边胡同里都能见到,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个,在旅馆或者饭馆前扎堆儿聚集,大声谈论,不但妨碍交通,还扔垃圾吐黄痰,讨论的都是几千万几亿的生意,吃饭在边上的小饭馆凑活,不信的可以去问问煤市街上卖包子的小伙计。像这样的人里难保没有诈骗犯,要说好处也有,就是养活了大量的劣质小饭馆,不用管卫生如何设施怎么样,只要能把饭做熟并且价格便边宜就行。

 

旅社低廉的价格使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入住,治安方面自然不清静,有的小偷因为价格便宜又处于市中心去哪儿都近,就把这儿做为常年落脚地。还曾经有贩毒者体内带毒,破裂后惨死在客房。廊房二条宝福来门前,三个嫌疑人夜间在民警检查证件时刺伤民警,然后本着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的原则,跑回来住在宝福来旅馆里直至被抓获。(以上都摘自北京晚报,有据可查)

图10


图11

 

1011

夜里的大栅栏是违法游商的天下,炸臭豆腐的炸羊肉串的烤麻雀的(哪有那么多麻雀呀,大多是公鸡雏做的)几乎所有的原料都是工商部门通报过不卫生不安全的,而且露天经营破坏环境根本不管收拾,弄得垃圾遍地对他们而言是司空见惯甚至理所当然。我想屡禁不止的原因是,这里已经变为一块利于违法摊贩生长的土壤。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珠宝市

 


 

12是站在珠宝市北口(就是谦祥益门前,胡同最宽处)向南看,整条街上的景象。违章扩建的临时房,遮天蔽日的苫布,路边个体户出售的质次价低的服装,工艺品等大路货,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人丛中穿梭着揽客的黑三轮,这就是珠宝市街上的真实状况。一楼的商户经营的商品多为低价的服装鞋帽,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因为质量次,所以看的多买的少,上好的地理位置创造不出应有的利润和税收。而且街巷狭窄,房屋相连,存放着大量的服装等易燃物,一旦失火,就成连营之势,靠着有限的消防摩托恐怕很难控制。

 


 

13 珠宝市的建筑物,这是二楼,一楼被贴上瓷砖成为铺面房,卖一些低档的服装鞋帽。这样的糟朽破败的木楼在街面上并不少见,紧挨着前门大街,无论是建筑的外立面还是一层的商铺都很零乱,这样的建筑算国粹吗,恐怕拆掉照原有风格重建才是正路。
  

 


 

14 位置:珠宝市街与廊房头条交叉口。(图14,15,16三张照片是同一地点)无照的小贩在堵路摆摊叫卖。前方停有公务车的马路就是前门大街。

 


 

15 位置:同上图,地点相同,方向相反(既背对前门大街,面向廊房头条胡同内)。这个小交叉口几乎每天都有人堵路经营,夏天卖瓜果梨桃,冬天卖烤白薯,茶叶蛋,老玉米。

 


 

16  位置:站在头条胡同内向东看(面对前门大街方向),交叉口拥堵的情景。这就是堵路卖西瓜的结果。

像这样的拥堵,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没人烦躁只是全体麻木,只有被堵住的司机在那儿干着急。(以前煤市街,廊房头条几乎是司机考本的地方,来过的都知道)。

 


 

17居民院的门口被无德并无照的小贩长期占踞,无徳但有照的商贩将货物摆到店外叫卖,违章经营几乎成为商业常态。

 


 

18 被两侧的商户挤压到极限的院门和漆黑狭长的门道。出门是嘈杂的市场,进门是破旧的房屋和公用设施,老百姓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生活。您要住在这儿是什么感觉?每天憋闷不憋闷。

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我都能体会到马聚源步赢斋谦祥益等老字号的困境,正是这种令他们窒息的大环境加上周边不讲诚信自律的个体户的包夹,才使他们逐步衰落的。很多老字号的出走、没落、消亡都是由于窒息。

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我都能体会到马聚源步赢斋谦祥益等老字号的困境,正是这种令他们窒息的大环境加上周边不讲诚信自律的个体户的包夹,才使他们逐步衰落的。很多老字号的出走、没落、消亡都是由于窒息。

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我都能体会到马聚源步赢斋谦祥益等老字号的困境,正是这种令他们窒息的大环境加上周边不讲诚信自律的个体户的包夹,才使他们逐步衰落的。很多老字号的出走、没落、消亡都是由于窒息。

我写的不如记者写的好,所以推荐一篇新闻稿,写的都是事实,清楚透彻。看完您不妨想一想自己每年来大栅栏几次,是特意来消费的还是来闲逛的(来吃喝的除外),在这里消费的额度占您家全年总额的比例有多少?现在的商品和服务对您有吸引力吗?

全文抄录

大栅栏盛行“一锤子买卖”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4-2-28 5:16:00·

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大栅栏商业区,探寻其陷入困局之症结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栅栏为何会一步步变得假冒伪劣充斥,陷入困局,最初的创业者为何选择了转租,而转租是否就是假冒伪劣孳生和蔓延的根本原因,这其中又有多少利益关系和发展演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日再次深入大栅栏商业区,走访出租者、承租户和当地管理部门,了解层层转租、费用攀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追求短期利益,放弃诚信自律,劣质低价商品占领市场,整个地区的品牌信誉和价值降低等,试图探寻和触摸大栅栏困局的症结。

层层转租 很多商户不知房屋的原始主人是谁,一级租户成了坐吃地皮的大财主。

“在这里经营一定要机灵,看着这个卖不动,就得赶紧转别的。”正在出租铺面的魏先生说。他的店铺位于珠宝市街和廊房二条的交界口,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三角地,开价5000元一个月。                                  “我准备转行。”魏先生说,“这块地我是6500(元)拿的,现在已经便宜租了。” 在珠宝市街,类似这样的店铺转让只能在租户和租户间进行,因为很多商户根本不知道房屋的原始主人是谁,他们也是从上一级租户手中得到了铺面,之后再进行转租。

一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搬到珠宝市街的住户告诉记者,很多在那时从北京房主手里租到铺面房的外地人,如今都已经成了坐吃地皮的大财主,她就知道这样一个人  这位“财主”第一笔投资是院里的门道。据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利用关系将门道改成了一间铺面房,之后又四处托人办下了营业执照,在此开办了他的第一家买卖———一家修表铺。此后不久,他又在附近的西河沿租下了另一间铺面,原来的修表店改卖香烟。后来,此人又在附近的几条胡同分别租下了铺面,之后再进行转租,而那家最初的修表店也已经改成了一家服装店,他只是照样收房租而已。那间当年仅仅花几百元租来的铺面房如今已经升值到8000元/月。

在大栅栏工商所工作了8年之久副所长张学对此予以证实,他说,除老字号以外的店铺80%以上,都为外地人租用场地或柜台经营,很多经营者甚至连照主(执照上的注册登记人)都不认识。实际上经过层层转租之后,最终留给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了。

台阶租金  台阶上禁止经营,但事实上,这块违禁区域照样可以租出去,租金是每天100-200元不等。   “来了!来了!”昨天下午2时许,一句不知从哪传来的喊声,让小云(化名)大惊失色。市场里立时炸开了锅,商户们一阵风似地把摊位和墙上悬挂的架子熟练地收进身后的店铺,小云的动作也颇为麻利。城管来查的“警报”在10分钟后解除,小云又将摊子挪回到珠宝市街上,她的位置是一家鞋店前的台阶。整个摊位是一张一米五长、不足一米宽的折叠饭桌,再加上靠墙的一个架子。  按照市场管理的规定,台阶上禁止经营,但事实上,这块违禁区域的租金(商贩们叫“台费”)是每天100元,还算是市场里的便宜价。“对面那个卖服装的摊还要每天200(元)呢!就比我这大一点!”小云说。

据记者初步调查,珠宝市街室内每10平方米摊位费每月1万元至2万元不等,一些店铺里为多家合租,店内会同时悬挂着两三张营业执照。但是,绝大多数的商户仍是单独租房,每年的租金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一般是按年结账。破旧的店铺和糟糕的卫生环境并不影响商家的收入。“大多数人都不会赔本,赚得多少就全凭个人能力了。”小云说。“在这儿(做生意)的好处是每天的顾客都不一样。”出租摊位的魏先生在介绍珠宝市街优点时特别强调。据记者观察,在珠宝街购物的顾客中有80%以上为外地游客,另外还有不少外宾穿插其中,形成珠宝市街独特的风景。张学分析说,这里商品价格定位偏低,不良的经营风气又反过来影响购物心理,消费者就会越来越习惯地认为,这个地方的商品的档次和质量较低、价格也可以一压再压,很多商家甚至放弃了货真价实等经营原则,劣质低价维持经营,捞回来就换地方,“一锤子买卖”,这种追求短期效益,在投机心理作用下的“游击经营”对整体的经营环境影响非常大。

一锤子买卖  商户不用为售后的事情担心,因为顾客多是外地来京的游客,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 “卖的全是假冒伪劣!”从出生就住在这里的郭德瑞老先生说,“大栅栏的信誉全让他们毁了!”但是,郭老先生眼中深恶痛绝的珠宝街商业顽疾,在这里经营者的心目中备受推崇。

“在这卖东西,你不用为售后的事情担心。(顾客)大多数是外地来北京的游客,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出租摊位的魏先生补充道,“再说,大多数顾客就是冲着便宜货来的,质量是放在其次的。”

大栅栏工商所工作人员称,这直接影响了大栅栏商业区的经营环境和声誉,甚至一些人就直接抱怨称“大栅栏”为“大破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门框胡同的旧服装交易就开始盛行,每次行动,一抄就是几吨,不得不叫搬家公司来拉。经过1994至1996年的打击,该地区的旧服装“消停”了一两年,接着又开始出现盗版光盘,并逐渐形成规模。“当时喜欢玩电脑的小孩,都知道前门有个门框胡同。”从2000年开始,执法人员开始狠打门框胡同的盗版光盘,并在这里设立了专门打击盗版的机构。

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张副主任也证实,2000年前后,除了假货之外,还有强买强卖问题。如假布头故意掉地上,强迫顾客购买。平时大栅栏商业街的投诉就会占当地工商投诉的70%以上。仅2003年,就从大栅栏地区查获盗版光盘13万张,今年截至目前,已查获3.4万张。郭德瑞老先生说,“珠宝市街就像学坏的孩子一样,如今想挽回已经很难了。”张副主任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两万多户居民,5万多人口,其中外来人口占2/5,位居宣武、西城、崇文和东城4个区的交界地带,区划界限并不明显,管理难度较大。该地区在开始出租场地或柜台后,众多商户进入,地摊化趋势明显,假冒伪劣开始孳生蔓延。

大栅栏工商所副所长张学说,出租费用居高不下,作为商户,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非正常的渠道进货、经营,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谋求到最大的利益,尽快捞回前期投入。长此以往,假冒伪劣的风气就会形成、孳长。

客流转移 顾客已经认定,大栅栏就是个砍价的地方。来这买东西的顾客没有不砍价的,就连小孩都会砍。“步行街的顾客已经从过去的日均15万人次降低到现在的1万。”廊房二条居委会主任刘永清说。  现在很多来大栅栏步行街逛的人从东口就直接拐到了珠宝市街,“便宜、劣质、混乱”是很多顾客对珠宝市街的评价,这种评价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人们对大栅栏的整体看法。位于步行街的一玉器珠宝行声称,他们可以为自己店里的每一件价格过千的玉器出具鉴定证明,但很少有顾客相信。如今,珠宝市街的客流已经超过了步行街,很多北京人认为,大栅栏是个混乱的大市场,假货充斥,没有人愿意在这里购买高档货品。大栅栏的老字号也为此所累,失去了很多客流,特别是购买能力较强的客流。 “来这买东西的顾客没有不砍价的,就连小孩都会砍。”国营新时代妇女儿童商店的老营业员说,“就算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我们也卖不出高价。别人不认!”她说,顾客已经认定,大栅栏就是个砍价的地方。在这里,多高档的货品也卖不出高价,关键是很难和顾客建立信任,因为有珠宝市街在旁边衬托。 “顾客越来越少,有购买力的也不来这里。我们怎么敢进高档产品?”这位老营业员说。

从事商业文化研究的刘先生认为,除了这种明显的顾客结构变化,整个市场也“元气受损”,眼睁睁地看着新兴的商业区抢走大量的市场份额,却无力反击。整个区域的形象欠佳,为数众多、规模极小的“散兵游勇”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抛却诚信和规则,所经营的商品又多来自批发市场,不但失去了特色,更重要的是假冒伪劣充斥,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这对整个市场环境和信誉的伤害,恐怕需要很长时间的矫正和疗治,这个代价太大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剑锋 王佳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冬

                                  ====== 《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新京报》综合服务热线

                   010-63190000

                   010-96096333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全文抄录

大栅栏盛行“一锤子买卖”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4-2-28 5:16:00·

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大栅栏商业区,探寻其陷入困局之症结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栅栏为何会一步步变得假冒伪劣充斥,陷入困局,最初的创业者为何选择了转租,而转租是否就是假冒伪劣孳生和蔓延的根本原因,这其中又有多少利益关系和发展演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日再次深入大栅栏商业区,走访出租者、承租户和当地管理部门,了解层层转租、费用攀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追求短期利益,放弃诚信自律,劣质低价商品占领市场,整个地区的品牌信誉和价值降低等,试图探寻和触摸大栅栏困局的症结。

层层转租 很多商户不知房屋的原始主人是谁,一级租户成了坐吃地皮的大财主。

“在这里经营一定要机灵,看着这个卖不动,就得赶紧转别的。”正在出租铺面的魏先生说。他的店铺位于珠宝市街和廊房二条的交界口,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三角地,开价5000元一个月。                                  “我准备转行。”魏先生说,“这块地我是6500(元)拿的,现在已经便宜租了。” 在珠宝市街,类似这样的店铺转让只能在租户和租户间进行,因为很多商户根本不知道房屋的原始主人是谁,他们也是从上一级租户手中得到了铺面,之后再进行转租。

一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搬到珠宝市街的住户告诉记者,很多在那时从北京房主手里租到铺面房的外地人,如今都已经成了坐吃地皮的大财主,她就知道这样一个人  这位“财主”第一笔投资是院里的门道。据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利用关系将门道改成了一间铺面房,之后又四处托人办下了营业执照,在此开办了他的第一家买卖———一家修表铺。此后不久,他又在附近的西河沿租下了另一间铺面,原来的修表店改卖香烟。后来,此人又在附近的几条胡同分别租下了铺面,之后再进行转租,而那家最初的修表店也已经改成了一家服装店,他只是照样收房租而已。那间当年仅仅花几百元租来的铺面房如今已经升值到8000元/月。

在大栅栏工商所工作了8年之久副所长张学对此予以证实,他说,除老字号以外的店铺80%以上,都为外地人租用场地或柜台经营,很多经营者甚至连照主(执照上的注册登记人)都不认识。实际上经过层层转租之后,最终留给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了。

台阶租金  台阶上禁止经营,但事实上,这块违禁区域照样可以租出去,租金是每天100-200元不等。   “来了!来了!”昨天下午2时许,一句不知从哪传来的喊声,让小云(化名)大惊失色。市场里立时炸开了锅,商户们一阵风似地把摊位和墙上悬挂的架子熟练地收进身后的店铺,小云的动作也颇为麻利。城管来查的“警报”在10分钟后解除,小云又将摊子挪回到珠宝市街上,她的位置是一家鞋店前的台阶。整个摊位是一张一米五长、不足一米宽的折叠饭桌,再加上靠墙的一个架子。  按照市场管理的规定,台阶上禁止经营,但事实上,这块违禁区域的租金(商贩们叫“台费”)是每天100元,还算是市场里的便宜价。“对面那个卖服装的摊还要每天200(元)呢!就比我这大一点!”小云说。

据记者初步调查,珠宝市街室内每10平方米摊位费每月1万元至2万元不等,一些店铺里为多家合租,店内会同时悬挂着两三张营业执照。但是,绝大多数的商户仍是单独租房,每年的租金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一般是按年结账。破旧的店铺和糟糕的卫生环境并不影响商家的收入。“大多数人都不会赔本,赚得多少就全凭个人能力了。”小云说。“在这儿(做生意)的好处是每天的顾客都不一样。”出租摊位的魏先生在介绍珠宝市街优点时特别强调。据记者观察,在珠宝街购物的顾客中有80%以上为外地游客,另外还有不少外宾穿插其中,形成珠宝市街独特的风景。张学分析说,这里商品价格定位偏低,不良的经营风气又反过来影响购物心理,消费者就会越来越习惯地认为,这个地方的商品的档次和质量较低、价格也可以一压再压,很多商家甚至放弃了货真价实等经营原则,劣质低价维持经营,捞回来就换地方,“一锤子买卖”,这种追求短期效益,在投机心理作用下的“游击经营”对整体的经营环境影响非常大。

一锤子买卖  商户不用为售后的事情担心,因为顾客多是外地来京的游客,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 “卖的全是假冒伪劣!”从出生就住在这里的郭德瑞老先生说,“大栅栏的信誉全让他们毁了!”但是,郭老先生眼中深恶痛绝的珠宝街商业顽疾,在这里经营者的心目中备受推崇。

“在这卖东西,你不用为售后的事情担心。(顾客)大多数是外地来北京的游客,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出租摊位的魏先生补充道,“再说,大多数顾客就是冲着便宜货来的,质量是放在其次的。”

大栅栏工商所工作人员称,这直接影响了大栅栏商业区的经营环境和声誉,甚至一些人就直接抱怨称“大栅栏”为“大破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门框胡同的旧服装交易就开始盛行,每次行动,一抄就是几吨,不得不叫搬家公司来拉。经过1994至1996年的打击,该地区的旧服装“消停”了一两年,接着又开始出现盗版光盘,并逐渐形成规模。“当时喜欢玩电脑的小孩,都知道前门有个门框胡同。”从2000年开始,执法人员开始狠打门框胡同的盗版光盘,并在这里设立了专门打击盗版的机构。

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张副主任也证实,2000年前后,除了假货之外,还有强买强卖问题。如假布头故意掉地上,强迫顾客购买。平时大栅栏商业街的投诉就会占当地工商投诉的70%以上。仅2003年,就从大栅栏地区查获盗版光盘13万张,今年截至目前,已查获3.4万张。郭德瑞老先生说,“珠宝市街就像学坏的孩子一样,如今想挽回已经很难了。”张副主任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两万多户居民,5万多人口,其中外来人口占2/5,位居宣武、西城、崇文和东城4个区的交界地带,区划界限并不明显,管理难度较大。该地区在开始出租场地或柜台后,众多商户进入,地摊化趋势明显,假冒伪劣开始孳生蔓延。

大栅栏工商所副所长张学说,出租费用居高不下,作为商户,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非正常的渠道进货、经营,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谋求到最大的利益,尽快捞回前期投入。长此以往,假冒伪劣的风气就会形成、孳长。

客流转移 顾客已经认定,大栅栏就是个砍价的地方。来这买东西的顾客没有不砍价的,就连小孩都会砍。“步行街的顾客已经从过去的日均15万人次降低到现在的1万。”廊房二条居委会主任刘永清说。  现在很多来大栅栏步行街逛的人从东口就直接拐到了珠宝市街,“便宜、劣质、混乱”是很多顾客对珠宝市街的评价,这种评价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人们对大栅栏的整体看法。位于步行街的一玉器珠宝行声称,他们可以为自己店里的每一件价格过千的玉器出具鉴定证明,但很少有顾客相信。如今,珠宝市街的客流已经超过了步行街,很多北京人认为,大栅栏是个混乱的大市场,假货充斥,没有人愿意在这里购买高档货品。大栅栏的老字号也为此所累,失去了很多客流,特别是购买能力较强的客流。 “来这买东西的顾客没有不砍价的,就连小孩都会砍。”国营新时代妇女儿童商店的老营业员说,“就算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我们也卖不出高价。别人不认!”她说,顾客已经认定,大栅栏就是个砍价的地方。在这里,多高档的货品也卖不出高价,关键是很难和顾客建立信任,因为有珠宝市街在旁边衬托。 “顾客越来越少,有购买力的也不来这里。我们怎么敢进高档产品?”这位老营业员说。

从事商业文化研究的刘先生认为,除了这种明显的顾客结构变化,整个市场也“元气受损”,眼睁睁地看着新兴的商业区抢走大量的市场份额,却无力反击。整个区域的形象欠佳,为数众多、规模极小的“散兵游勇”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抛却诚信和规则,所经营的商品又多来自批发市场,不但失去了特色,更重要的是假冒伪劣充斥,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这对整个市场环境和信誉的伤害,恐怕需要很长时间的矫正和疗治,这个代价太大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剑锋 王佳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冬

                                  ====== 《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新京报》综合服务热线

                   010-63190000

                   010-96096333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1 {7 a0 X2 y. c8 {5 y& }% w'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1:48: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廊房二条   我住在这,对他的感触最深。


  19 位置:珠宝市与廊房二条的交叉口。现在来的人看见的污水不是施工造成的,是早已有之。

1 S! P3 I @! \$ `

这里依旧是无照摊贩的天下。在下坡的石板路上污水遍地,三轮车自行车行人搅在一起。在这儿走路都得象穿黄衣服的女孩子一样,低着头踮着脚,尽量躲开地上的污水污物。

 
 20位置与上图相同,早上6点照的,站在前门大街的人行道上,向西看到的廊房二条胡同内污水满街的景象。这是早上,右边的垃圾桶环卫工人已经清运过了,到了中午就变成了周边小贩们的泔水桶。


 21 位置:上图的“早点”招牌右侧一米

& z. x8 A6 V/ E2 }. U, M o: x/ q

喝饱了脏水的井。不知道是污水井还是自来水井。井边被砸出豁口,地面上刨出导流沟,污水沿着倾斜的路面向大街流淌。流量小时还好,流量大时水就溢出来,整条石板路就象露天的排水沟一样,脏水一直可以漫到前门大街的人行道上。

夏天还好,中午温度高,路上的水一部分可以蒸发,冬天时此处结着大面积的“黑冰”,厚厚一层要到天暖时才化开,附近居民出入只能绕道而行,这种满街流水冬天结冰的现象记不清是从哪年开始的了,往少了说也有四五年了。

 
 

22二条胡同口里,南北两侧有十几家小饭馆挤在一起,他们就是污水的源头。这是饭馆正常营业时的情景。满街都是使人眼花缭乱的招牌和低矮的横幅,一拐进胡同就让人憋得慌。

白天在店外摆桌经营,开展屋檐经济,台阶经济是普遍现象。各家饭馆都有专人在门前揽客,赶上饭点,自行车都骑不了得推着走。这样的街巷还能代表国粹吗?一条有民族特色的国粹商业街应该有这样“景色”吗?

晚上歇业后,伙计们就把餐具厨具拿到街面上涮洗,水直接泼倒在路上,二楼的水也接明管引流到路面上直排,所有水都顺着坡向流到胡同口。甚至有的店家在白天,当着游客和就餐者的面,也把擦桌椅涮墩布的剩水倒在路面上,给首都形象和周围的交通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一片儿的排水设施本来就已陈旧,却要为如此大密度大数量的饭馆服务,经过十几年菜叶,油腻,泔水的折磨到如今已是不堪重负,屡疏屡堵了。市政部门以前曾多次疏通过,但由于使用者太多排放量大,所以无法根治。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改为由使用者自行维修,而小饭馆为省钱,估计堵了也不修。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在路面直排污水的理由。

厨房中的卫生状况我没办法去拍照,此类小饭馆的厨房大多狭窄局促,所谓的卫生合格只是应付检查对付领导时的幌子,在日常经营中就露出本来面目了。我记得北京市规定餐饮业的厨房面积不应小于30平米,但是廊房二条里的饭馆,餐厅面积大于30平米的都没几个,厨房您可想而知。这还是治理以后的样,以前在胡同口有四个大火炉子(就是用油桶改的半人高那种),早上炸油饼中午是水饺加刀削面,做饭的是合适了,可周围的破房子老街坊们却都倒霉了,这四位火神爷随便谁怒一次,大伙儿就得损失惨重。

这些经营者长年置周边群众的基本利益和北京的形象于不顾,任意而行,无所顾忌,要说他们唯利是图,肆意践踏商业道德我觉得一点不过份。(我奉劝大家一句,不要到这里来吃饭,因为厨房卫生不过关。尤其是外地的旅游者要注意。我们廊房二条的居民是没有人敢在这些自诩的老店里吃饭的。)

 
 23这个扩建的铝合金隔间是典型的屋檐经济,侵占胡同的路面,压占公用的水井,对他们来说都是正常现象。

 

24还是这家店,每天晚上刷洗火锅泼倒脏水已经成为习惯了(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所有饭馆的共同问题),像这样的火锅每家都有十个八个,因为它们都是打着所谓的“老北京涮羊肉”的旗号在经营。

 
25到饭点儿,点火锅时就在街边引火,无遮无挡,用鼓风机一吹,火苗一尺长,火星更是四处飞溅。墙壁因为烟熏火燎而且长年堆放木炭变成漆黑一团。中国网通的塑料护套被烧得七扭八歪(值多少钱不提,关键是性质恶劣)。像这样的火灾隐患是每天都存在的,从未得到过根治,一旦着了火,它可不管您是该拆的破房还是文物古建,玉石俱焚,你想保护都保护不了。

2325中左边的小绿门(画圈的)是爆肚冯前些年的门脸。这几年已经破败得没样儿了。

 


图26


图27

 26图27是饭馆二楼三楼的外观。青砖小楼被扩建后的铝合金临时房挡得严严实实,还有楼外的木雕以及门窗隔扇掉色的掉色,糟朽的糟朽,如果非要把这样的建筑物前面加上“国粹”两个字,我想应该叫“糟蹋国粹”。

由于这些饭馆都是规模很小的个体户,营业的餐厅大多局限在一楼,二楼三楼只能作为员工宿舍,或者出租给周围的小商品摊贩做宿舍和库房,使这些核心地段的房屋发挥不了优势,创造不出更多的效益。

在此地经商的个体户完全是在利用这里残存的人气和曾经显赫的名声,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压榨这些老街巷,根本没人关心他的形象。像图上这些小楼的外立面没人愿意出钱修他,无论自己在他身上榨取过多少利益。你老了旧了,与我无关,只要你还能站在那儿,我就可以利用你挣钱,我只要把餐厅和一楼的门脸儿收拾一下就行,能把客人招进来就齐活。像这样的企业体现的算是儒商文化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8


图29

28,图29是位于胡同中部的爆肚冯 3 K8 }/ p/ g' f; @. X+ q" o

爆肚冯是很有名的老字号了,好的我就不说了,经营者自己总结的都挺全面了,我说点儿挑刺儿的事儿。这些垃圾桶,泔水桶是常年放在门口的,这样做影响的不仅仅是顾客的食欲,更多的是影响市容,破坏胡同风貌,方便自己经营的同时损害的是大众的利益。要说推平头式的拆迁是破坏老北京的味道,是不假,可类似这样的一些“软件”一些细节工作对胡同风貌的破坏性也不小。

在不经意之间的,习以为常的动作,才最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一个商家的品德。不是每样东西都要传辈儿的,一块老匾可以传一百年,那叫底蕴,垃圾桶就没有必要了吧?您看看外帮儿都脏成什么样了,换新的花不了几个钱。

我是从没进去消费过的,因为我觉得这样把泔水桶挂在自己脸上,对商业形象商业道德都是莫大的损害。我是普通人,只能用不去消费的方式来抵制。再说看得见的地方都这么脏,看不见的地方不知会是什么样。

 
 

30再向西走,是小肠陈,马记老月盛斋和周围的小饭馆,这是下午占路经营的样,到饭点支的桌子就更多了,再加上排队的,交通拥挤,推自行车过都费劲。

老字号在这种环境下想扩大经营太难了,独善其身都不易,很容易随大流儿,在不知不觉中沾染坏习气。像小肠陈餐厅里只能放三张桌子,还得支口大锅,想发展谈何容易,不抽儿抽儿就是好的。

您看看二条现在这模样,在加上珠宝市的商户,靠着这些个体户能做到传承儒商文明,体现中华商业文化精华吗?不大力改造行吗,按照现状发展下去,他们就得把传统商业文化带沟里去。   (真正的老字号请除外,我没有打击爆肚冯的意思,他们家是正经的老买卖,在别的地方还有分号,要不吃是您自己的事儿啊)

大栅栏复兴计划里要请回来几十家老字号进行保护和开发,我希望在政策上能大力扶持,来点儿实惠的少收点钱,既然是请就有个请的样。别的人就别回来了,交多少钱也别让回来,太能糟毁。

 
图31

 
图32

 从图31图32看看饭馆用房的质量,一楼的刀削面馆新装修好的挺漂亮,再看看二楼破旧成什么样了,就在这样的危房下经营,挣钱第一,人命第二。来这的人也该琢磨琢磨安全性和房屋的风格谁更重要。

 
 

33照片上的铁门不是谁家的院门,这儿本来是一个小夹道,里边还有不少住家呢。安门以前,夹道里几乎成了二条的公共厕所,每天都有醉鬼和喝酒走肾的拐进去,吐的吐,尿的尿。这地方又僻静又不用绕远,他们是痛快了,可里边的街坊们怎么办,不封个铁门日子没法过。像这样的情况不是个别案例,几乎每个临街的住户都经历过醉鬼或游商的骚扰,有不信的可以到廊房二条来看,或者到居委会问问。

北京胡同的最大优点首推安静祥和,可现在商住混杂,能清静吗?每天堵着门又吐又尿的,祥和得了吗?一点儿边也沾不上。我岁数小,老年间的胡同是什么样没见过,但我坚信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胡同都不应该是现在这种模样。

北京晚报上发表过肖复兴先生的一篇文章,是写鲜鱼口的,快结尾处有一句话,大意是说“到这儿(鲜鱼口)怀旧的人,只能怀出一地泔水味来。”我觉得这话用在我们这片儿也挺合适,不信的请到此一游。(文章在网上搜不到了,但肯定是登在晚报上的。)

还有胡同西口的四五间发廊,我就不贴照片了,就是满屋找不到一把剪子那种,虽然每天见不着客人,但依然可以连续三四年不歇业,人工房租水电等开支都从哪儿来?不把他们连人带那几间破房都拆走,才是破坏风貌。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栅栏商业区出问题的不是单纯卫生,治安,交通,诚信经营,而是整体大环境出现了不良的演变,甚至是恶性循环。琉璃厂街也是百年的老街区老格局,为什么那些老房老铺不被封闭起来整治?很简单,人家那边是良性循环,能够自然的优胜劣汰保持健康。我们这里是恶性循环,如果像大观园电影院那样一个点一个点的治理是没有效果的,装修的资金连一年的热乎气都买不来。以目前这些个体户的素质来说如果卫生不好就多加保洁员,治安不好就多加警察,让工商部门和假冒伪劣继续打“拉锯战”,永远都是被动治理。这些措施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一旦温度湿度合适了老毛病就会重犯,治理过的问题又会出现或者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你以前所花费的人力财力就化为乌有。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商业区的整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或者说全力经营一个“优质的大环境”,使原先的不良现象找不到它所需要的土壤,永远消失;让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让那些真正称得上国粹的东西(既有人文的也包括物质的)在这儿生根,得以延续和发展。

 

大栅栏商业区的拆除改造整治是不是为08年搞的面子工程,我想有奥运这个因素但决不是单纯为了好看才做的秀。前门在北京的地理位置上是很重要的,治理好了,体现出他的古韵今风没什么不对,就像每个人出门之前都知道洗洗脸一样,形象面子不能不讲。是不是为升迁搞的政绩工程,我认为只要能把规划落到实处(现在还睡在纸上),把现在的混水变成清水,把死棋下成活棋就是好事,把保护风貌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民心工程。至于是不是炒地皮抬房价,我是这么看的,不能绝对排除这种可能,但这地方炒不炒都高,地理位置的问题。即便向下打压,也不可能和平谷一个价。还是那句话,应不应该改造取决与它出没出问题,不会单纯为了炒高地价就把琉璃厂街拆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5前门大街

照片太多占地方,我不贴了,来过的人都有印象。借此说一下我对寸土寸金的看法。

前门大街是崇文和宣武的分界线,路西的地皮是宣武的,但街两侧的建筑统一有崇文区管理。从前门箭楼到珠市口,地理位置决定了此处地皮的价格现在就是“寸土寸金”,但是在这块土地上的产出是否也是“寸土寸金”呢?“一寸土地上产出一寸黄金了吗?”肯定是没有的。

以马路西侧建在宣武地皮上的商家为例,能够长期(十年以上)坚持自营,并且坚持经营原有主业,而且能够使利润和税收达到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上,这样的有几家?“月盛斋”,“前门文化用品商店”,“前门自行车店”,“前门钟表店”,“一条龙饭庄”,“新华书店”再加上半年闲的“阿山”“奥尼尔”皮货城,再加上我落下的,凑十家儿都得费点儿劲。其他的都是无法自营后将整个铺面或大部分柜台出租,靠“瓦片儿钱”活着。

这些“出租户”以个体经营为多数,以出售服装,鞋,包等为主。那么他们经营的好不好呢?我没有官方的数据,只依据自己看到的事实来讲,整体上处于勉强维持的水平,不可能达到“制造新热点,带动整条街”的目的。如果您留心观察过,会发现有一些商店是不到一年就换人,上周明明是卖皮鞋的,这礼拜怎么改眼镜店了?挺好看的门脸儿,干不了一年半载,就赔本,甩卖,关张,走人。再换一个不知道水深浅并抱有幻想的主儿,重装修,重开张,再赔本,再甩卖,再走人,如此循环。用城头变换大王旗来形容不为过。

再说说藏身于四五米高广告牌后面的二楼三楼,不少都是售货员比顾客多。因为一楼的客流中有很多都是瞎逛的人,转一圈儿也没有什么独特的上档次的新鲜玩艺儿,二楼三楼人家就懒得爬了。在阿山皮货城的二楼,我曾经有过一人逛商场的经历。我记得是在初冬的时候(我穿了厚皮夹克),不为买东西只是故意想上去看看,挺大的一层楼面就两个售货员干撑着,我心里都替她们二位难受。

前门大街东侧,虽然有全聚德,都一处,老正兴等几家老餐饮撑着,局面好一点,但整体上也太强不了多少。有一个案例,西单商场曾经投资经营过一家商店(地点在全聚德的北边,店名也叫西单商场),好像是以卖羽绒服为主,但忙活了一年多也没救过来,以失败告终。后来这家商店改成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好像一层是变成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了。

天街上最有气势的要数灯箱和广告牌了,一付铺天盖地的姿态,根本不考虑和自身建筑物的体积成不成比例,一味追求大幅度大体量。有的广告牌两三层楼高,房子有多宽牌子就有多宽,只要能压过别人突出自己就一切OK,不考虑别的。再照这样发展下去,天街就改叫广告街得了。

如果您长期留意过前门大街,再看看我说的这些,就不难理解政府为什么下决心来整治改造了。因为再维持现状,任其自由发展下去,这条老街就彻底废了。就象一块优质的黑土地,如果只是依靠原始的刀耕火种来操作,亩产只能是300斤而且还破坏环境,如果依靠科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不但保护环境而且亩产会是1000斤。当然应该选择后者。象前门这样的好地块,就应该有好的产出,也必须有好的产出。这才是寸土寸金的本意。我想如果您真心热爱这条老街的话,一定是支持整治改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此地区建筑的现状。

一说房子该拆还是该留,争论就多,请先复习一下我定的范围,在第一页。我只讲本地区的,不适用于北京其他城区。

我在西单住过二十几年,就以西单为例,简单说一下我对以前拆迁的看法。像西单金融街地区推平头式的拆迁是不可取的,客观上确实是解决了市民居住条件差,交通,环境和人口等问题,也解决掉了一些危旧房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因为是以使某些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是以保护旧城风貌为根本宗旨,所以现在的结果就是胡同彻底荡平,非文物的平房一律拆光。真要是想解决危房问题和人均居住面积问题,就应该先从危房更多人均更小的崇文宣武开始,但为了开发者的利益最大化,是从人口密度小,庭院面积大(给房钱不给院子钱)的地区动手,类似吃包子抠心。

有一些无价值的破旧危房拆了是可以的,但拆掉现状尚好且连成片的四合院,拆掉那些可以挽救的深宅大院就太不对了,更别提拆王府侯门了。再看看新建筑群的风格,是对北京城的颠覆之作,就象在历史博物馆里唱重金属,不是说谁不好,是放错地儿就不好了。平房也不是一间没留,确实保留了几个四合院(大概是文物级的),可是让他们孤零零的留在那儿,街坊四邻没了,胡同没了,那还是四合院的味道吗?如同把人关在猴山上,就算好吃好喝的供着,也活不出滋味儿来。

有人可能会说前门和西单不同,前门大栅栏是市井生活,是平民化的,破点旧点无所谓,甚至脏点乱点才正常。内城外城我都住过很长时间,有什么区别我很清楚。可市井不是城中村,平民化不能演变为贫民化,所以西单拆光了我是觉得痛心,但我并不认同有人提的大栅栏应保持现状,为了保持城市肌理、不切断历史的延续性一砖一瓦都不该动的说法。

如果旧的都是好的,只有保持原貌才是延续历史,才是体现文化内涵,那我们就应该把金鱼池小区推平了把龙须沟挖出来,家里的窗玻璃拆下来糊上高丽纸,再尽量恢复一些旱厕所,还有把二环路以内的柏油路面都起了,垫黄土,铺煤渣路,要这样还有人出门吗?出门也行,但必须得穿缅档裤打绑腿,否则就扣你一个破坏北京风情的大帽子。这样发展的话是保护还是倒退?只要是在北京住的没一个人愿意。

扯远了,带您看房。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爱北京四合院)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


 34的二层砖楼是掌扇胡同32号。(这张图是从网上下载的)从外观看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不知道是不是文物古建,保护院落是不许拆的。)大概曾经是商铺吧,砖匾和楼顶的围墙都很好看(煤油铺),充满了时代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假如拆了它一定有人口诛笔伐的,(即使照原样重建也有人会不同意),但我想说这只是远景,有点假象的味道。

 
图35


图36

 3536是砖楼北墙的近照,就是上图装窗式空调的位置。大裂缝从上到下贯通,几乎把楼房一分为二,就是这样的危楼,依然是老百姓的安身之所(常年有人居住,窗户里每晚都有灯光)。我想不论您有多念旧,只要是心存良知看了都会很难受的,为这些老街坊们揪着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爱北京四合院)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


 37 瑞文斋玉器铺

 
38从街面看的全景

这地儿在廊房二条80号,和小肠陈斜对门。我估计叫瑞文斋的时候是解放以前了,现在只能叫大杂院,看这意思原先应该是前店后场的玉器铺。(顺便说一句,二条是老北京玉器铺的聚集地,这些房子用现在的话说叫商住两用形。现在有好多黑三轮黑导游连普通话都没说利索呢,就告诉游客,廊房二条是老北京饭馆一条街或者小吃一条街,纯属“胡抡”,还不如我儿子有见识呢。)这小楼从局部看挺好的,中式的砖木小楼,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很有味道,当然后改的“外飘窗”请各位自动屏蔽掉。虽然不是文物级的,但是拆了一定有人持异议,毕竟它是有年头的“老物件”嘛。

 


图39


图40

 3940是我从背面照的,您看看这惨样,和临街的景儿判若两人吧。山墙是用角铁箍起来的,没有这些筋拉着劲儿,不定哪天墙就倒了,周边的平房也得跟着倒霉。您家要是住这样古香古色的危房里,还睡得着觉吗?

要我说,类似这样的房子确实是见证了历史,也是有沧桑感,但是如果单纯为了保留历史气息,承载岁月的痕迹,就让它这么戳着了,一砖一瓦都不许动,拆除了重建了就是破坏城市风貌,就是切断历史延续性,这种说法太牵强。类似的危旧建筑(非文物古建)就应该改造更新,由技术部门评估定性,有保留价值的还能利用的修缮整合;没有维修价值的都快倒了的,拆了更新,按照本地区建筑风格的规划标准,参考原式样盖新的。这样没什么不对。

要我说,类似这样的房子确实是见证了历史,也是有沧桑感,但是如果单纯为了保留历史气息,承载岁月的痕迹,就让它这么戳着了,一砖一瓦都不许动,拆除了重建了就是破坏城市风貌,就是切断历史延续性,这种说法太牵强。类似的危旧建筑(非文物古建)就应该改造更新,由技术部门评估定性,有保留价值的还能利用的修缮整合;没有维修价值的都快倒了的,拆了更新,按照本地区建筑风格的规划标准,参考原式样盖新的。这样没什么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城的四合院与内城不太一样,没那么多深宅大院,但更追求精巧秀美。我贴几张一个四合院的俯看图。

 
 41全景: j6 n7 f' U' q4 h

 
 42西南角 ; U- C" K. j( o! m; s! b* Y

 
  43东南角

 
 44东北角

 像图41的院落您如果只从街面上看还算个院子。可再从顶上看看,东西南北四圈儿没有一面的房顶是整齐的。类似这样状态的院子有不少,能看出精巧秀美吗?能代表南城特色吗?

房管局每年都重复修了漏,漏了修的工作,先是水泥灰膏堵,不行就铺油毡刷沥青,还不行就搭上苫布用砖头压,再不行就弄点塑料布盖上过了雨天在说。房管局年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点好儿也落不下。我不想埋怨那些工作员,他们脱了制服也是普通的老百姓,和这片儿的街坊们都挺熟,干活时都是尽心尽力,可这些懂技术的工匠们拿这样东倒西歪的“糟老儿”房也是没辙。我不认为类似的老建筑有保留价值,推倒重建才是新生。

 
 45

房管局每年都重复修了漏,漏了修的工作,先是水泥灰膏堵,不行就铺油毡刷沥青,还不行就搭上苫布用砖头压,再不行就弄点塑料布盖上过了雨天在说。房管局年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点好儿也落不下。我不想埋怨那些工作员,他们脱了制服也是普通的老百姓,和这片儿的街坊们都挺熟,干活时都是尽心尽力,可这些懂技术的工匠们拿这样东倒西歪的“糟老儿”房也是没辙。我不认为类似的老建筑有保留价值,推倒重建才是新生。

 
 45

这栋小楼在青竹巷2号,挂牌出售两年了,没人掏钱买。房子是破了点,裂了口子,可自己翻新花不了多少钱,地皮更是号称寸土寸金,按说买房的应该抢破头才对。其实您到现场一看周边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了,人变了环境变了,生活氛围也变了。在四合院里住就求一个关上门与世无争,打开门四通八达,谁也不想住在一个出门就添堵的环境里。

 我上边说的这些房子好歹还能看出个样式,还有更多的在胡同里,院子里,甚至是楼顶上加盖的临时房违章建筑就更别提了,挺好的地方都让它们给糟毁了。胡同里有个别贴着后山墙的小房子其实就是以前“煤池子”占的地儿,房子租给外地人开饭馆了,经营者用不着“煤池子”,就给它“长长个儿”上面盖几块石棉瓦,里面支几块床板,虽说是窄了点“进门就上炕”,安全也没保障,但家里的亲戚店里的伙计都有地住了,至于对周围环境胡同风貌有什么影响,不在其考虑之内。

有的正式房屋甚至是用碎砖头加黄土灰膏盖的,见不着水泥。拓宽煤市街时我就见过不少,拆房公司最喜欢这样的房了,省事,用车一推就倒,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说点官方的数据   大栅栏地区建筑物破旧,外观形象差区内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949年前,四、五类房占50%以上,加上三类建筑则近90%。”房管局怎么分类的我不太懂,反正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只能在街面上远看,不能在院里近看的“破灯笼”,说句大点的话吧,全拆了有冤枉的,隔一个拆一个有漏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爱北京四合院)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

 

第三部分

我的看法是该拆的必须拆,该留的一定留,只要不大面积推平头就好。我对现有规划的理解如下。

现有的胡同长度,宽度,走向基本保留下来。

定性为文物的建筑不允许拆,名人故居和挂蓝牌的保护院落予以保留。(有年头的老房子不等于是文物古建。)

危旧建筑拆除后,新建筑在用工,用料,高度,规格以及外立面的风格,色彩,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限制,保持原有“清末民初”风貌。我看这样的原则就挺好。

 

再说说住在这里的人每天的生活状态。

冬天用煤炉取暖,生火时烟熏火燎,睡觉时要防着煤气中毒,上班了还担心出意外釀成火灾。旁边的饭馆一营业,您就得被油烟熏着,被辣椒味儿呛着。上公共厕所要走二百多米,夏天熏人冬天冻人,晚上拉肚子大人还好说,老人孩子就遭罪了。(有人说那就多修点厕所吧,可修在哪儿呀?都住着人呐,挤不出地方来。再说,挨着谁家门口近了谁也不干。)

水电等基础设施。水是低压区,管线老化,水里还常有锈渣滓,有的院里更是几户人家共享一个水龙头,冬天更要做防冻保护。电力方面,电线密密麻麻,杂乱无章,普遍老化有不少甚至还是铝线,装空调基本是摆设,一开机就掉闸,还不够换保险丝的呢。(最近一两年是改了不少电路,但这是后话。)

洗澡更是问题,电热水器功率大不敢用,燃气型的热水器因为水压不够也用不了。夏天还能凑活,在小厨房里挂上布帘就能冲凉,冬天就没法办了,三九天有条件能在家里洗澡的住户,一百户里也挑不出几个来。

下水道就更别提了,修煤市街的时候我亲眼看到过明清时期的方沟。

如果住家挨着被修缮过的文物古建还好,如果挨着一栋危楼呢,即便曾经是某个历史名人的暂住地,可每天面对着扩建的小房,堆杂物的棚子,以及陈旧的公用设施,还有多少自豪感可言。有的大杂院连街门都没有,站在外面就能欣赏院里的杂物秀,垃圾秀,窝棚秀。

消防问题最让人担忧,火灾隐患众多。政府部门也头疼这事,所以这两年使劲的改电网,不改不行啊,太旧了,真要出点事儿,不光居民受罪,官也不好当了。可这也只是消除了一部分隐患,院子里零乱的杂物,私建的厨房依然在,胡同里占路的违章房还没拆,街巷依然狭窄(钱市胡同才半米宽)大点的消防车根本进不来,只能靠摩托车钻胡同,一旦失火了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

不相信的同志请到我们这看看,最好再去趟煤市街西侧的延寿寺社区,三井社区,在大宏巷弓字胡同延寿寺街转转。别光在胡同里溜达,去院子里看看,跟住户聊聊天。

我在网上和报纸上看过一些记者夸赞大栅栏的文章,“充满古韵的胡同,有南城特色的四合院”,“北京最古老最迷人的商业闹市”,“保持了几百年以前老街区的格局,体现了老北京的文化,体现了几百年前老北京的风情”,这样的浪漫描述用在我们这片儿合适吗?格局是没变,可现在的一地泔水味能代表老北京的文化和风情吗?这都是什么记者呀,写给爱斯基摩人看的吧?欺负人家来不了大栅栏。以前有个电影叫“神鞭”,结尾有句台词是“辫子剪了,神留着”,大栅栏百年的辫子是没剪,可神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那些身居庙堂之高的专家和各界学者来说这些是无法真正体会的,不是说您不知道,是说您不能亲身体会。毕竟鞭子打在别人身上和打在自己身上不是一个事儿。体会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我几乎每天都能遇见来胡同里照相的人,上点儿岁数的更是抚今追昔,一通狂聊,听话茬无非是认为“不应拆改,只对现有建筑进行小修小补,对环境维持现状,才是保有历史风貌,才不割断历史的延续性,才是保护城市肌理,现在这样才是市井生活,平民化的北京。”

其实您所照走的木雕砖雕,楹联门环都是一栋楼里一个院子里残存的唯一还能看出样的东西,占总量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整栋建筑为什么不照?只通过这类艺术照来认识大栅栏难免要一叶障目。要照就好的坏的全照,这才全面才公平,认识起来才客观,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不会被别人“这样那样”的理由所左右。即使你的观点有不足有失误,你还可以完善它修正它,东西始终是你自己的,和“听别人讲故事”相比受益要大很多。

(上面这段请老北京网的朋友们不要见怪,我决没有特指的意思,此稿写于我认识“老北京网”之前,恳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同时我也不做修改,因为来此地照过相的人中(指所有来过的人),练手的试新装备的凑热闹的不在少数,真正带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来的不多。)

还有来这里怀旧的人,多少都带有点凭吊历史遗迹的心情(像游览圆明园一样),唏嘘感叹一翻,拍屁股走人,对他们而言大栅栏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偶尔来逛逛散散心。对这的居民来说大栅栏可不是佐料,是主食。

还有来这里怀旧的人,多少都带有点凭吊历史遗迹的心情(像游览圆明园一样),唏嘘感叹一翻,拍屁股走人,对他们而言大栅栏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偶尔来逛逛散散心。对这的居民来说大栅栏可不是佐料,是主食。

对于诸位“卫道士”们,我只有一个问题,您愿不愿意搬到这里住?就是和现在的居民进行产权交换,或者把自己现在的房子都卖掉,然后在这片儿买两间平房,带着老婆孩子入住,彻底的搬过来(天天在这里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您的真理。估计一百个专家里也没有一个敢来的。

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从明天起那些铁杆的“卫道士”就都来这买房,而且争着出高价(货卖识家嘛),毕竟“我喜欢”是天下最没辙的事。

2 z) j( d* x8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3:25:5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爱北京四合院)我对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改造的...


 46廊房三条的全景7 c* K, W& D; ^, f; p  三条里没有什么商户还算清静,就是窄点儿能将就过板儿车,建议您买这儿的房,以便切身体会平民化的市井生活。小困难也有,比如院里地面下沉,还有下水道里半尺长的耗子。不信的来三条问居民。

 
 最后一张,是廊房头条的。在拆迁以前发展到了沿街占路,摆摊卖旧货,这还只是早上9点多,到下午路上就只能过小三轮了,就像到了潘家园。赶上一期拆迁,他们都搬到大栅栏西街打游击去了。历史上有个词叫“祸水西引”,用这也挺合适。

发表于 2007-3-13 0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想法和拍片不错,但透过现象应看本质,是谁造成今天惨淡经营???2北京现实改造却是一推了之。。。。。?3恐怕最后连您朴素的想法在现实拆迁中都会化成泡影,更不用说百姓那少得可怜的拆迁款了。。。。。。不多讲了。[em08][em09][em12][你只是罗列了极端个例且只不过表面现象,北京成千上万好院落,街区在危房改造等晃子下被人为拆毁。。。。。。。]# W4 h* z7 O$ \! N( G"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3:22: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一期危改老百姓不搬家的,没有几个是以保护现有的胡同风貌为目的,都是嫌补偿费不够。补偿时用2001年的标准,买房时用2006年的价格,换我我也不走。别跟我说01年的标准打过提前量的,能有房价的涨幅大吗?我简单想了想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类是人多房子少的。这样的占大多数。像我们院一共五户十几口人,没一个人愿意住在这,不是因为地方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但将来不给够了钱谁也没法走,只能等着耗着。现在虽然小点但好歹是有地方住,如果给的补偿费不够用,买个二手房都得背一身债,还别想在近处。所以这类人就是钱的问题,但和利用拆迁发财的有根本区别。如果不考虑补偿费的问题,做个调查,九成以上的老百姓愿意搬家。

就我而言,无论个人利益能不能最大的得到满足,我都认为改得对,拆得好,大快人心。当然钱给不合适是不会搬家的,谁也不想做房奴,我有这个觉悟。用2001年的标准(明补暗补都算上)去对话2006年的房价合适吗?5年的房价涨多少标准就该提多少。

 第二类是有铺面房的。这其中有好多是利用公房转租的。如果拆迁了,他们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回来,将来环境改好了租金肯定高,回来继续吃“瓦片儿”。如果不让回迁就盼望最好别拆别改,现在就有几十倍的差价吃,索性就维持现状,别断了他们的活钱。前几天还听他们说,外国人就喜欢看北京破旧的胡同和盖满窝棚的四合院,要是拆了人家就不来了。也不知谁想的这种理论,为了让外国人喜欢、让他们评古论今就得把好几万老百姓放在城中村里?中国人不会这么犯贱的。更重要的是现在这样儿根本不是北京胡同的应有面貌,改造好了只会更加吸引游客。其实对于大栅栏的现状这些出租转租的人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如果您来大栅栏,遇见谁借讲历史文化的名义对治理整顿一通乱拍,大放厥词,您就该想想他是不是现有利益要被收回了,屁股没和广大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第三类是房子多人口少的私房户,这类占很少部分(我和房管局打听过)。如果房屋破旧,本家愿意搬的好办,不太愿意搬的多给钱估计也搬了。

最不好办的是独门独院的私房,房子现状又挺好,没有安全隐患,有保留价值,风格上与本地区统一不影响风貌,人家舒舒服服的住着,不招谁不惹谁,就是不想搬家。像这样,只要房子有保留价值不用拆了重建,并且不影响统一的风貌,就应该让人家接着住。从感情上说,如果一个人在这里出生的,又看着自己的儿女生在这,再看着自己的祖辈或父辈死在这,对他来说房子与家人经历过生与死,就象一个忠厚的长者,这样的感情是朴素的,必须要受到尊重,毕竟胡同四合院对北京人而言,不单纯是物质上的存在,更是一种与心灵联合,与血脉相通的东西。(北京有个别案例提高到延续家族历史的高度也不为过。)

 

在对大栅栏商业区的治理改造中,不应该仅仅看成是对危旧房的拆除,更应看作是对一切不良风气的拆除,是对现有业态的更新,被革除的是商业顽疾而不是悠久的历史。如果简单维持现状,实际是在保护各种弊病和不良风气,不但割裂了与现代化的联系,而且与传统文化精髓越走越远,大栅栏将会逐渐被边缘化。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地方,那些想传承的、延续的、不被割断的东西一概落不到实处。

希望政府在改造治理过程中,不要因为任务难重就对腐败和黑幕纵容,也不要因为怕有腐败就不拆迁改造了,这和怕噎着就不吃饭是一个理儿。请政府按照规划尽快实施,别光停在纸上,全力打造出精品工程。

衷心祝愿这一改还是绝活。

 我不常上网,敲字也极慢(二指禅),如不能及时回复网友,请见谅。想转帖的请全文转,免得被别人断章取义,谢谢。

全文转完了。

发表于 2007-3-13 0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想法和拍片不错,但透过现象应看本质,是谁造成今天惨淡经营???2北京现实改造却是一推了之。。。。。?3恐怕最后连您朴素的想法在现实拆迁中都会化成泡影,更不用说百姓那少得可怜的拆迁款了。。。。。。不多讲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你只是罗列了极端个例且只不过表面现象,北京成千上万好院落,街区在危房改造等晃子下被人为拆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3:22: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3-13 3:08:47的发言:
1想法和拍片不错,但透过现象应看本质,是谁造成今天惨淡经营???2北京现实改造却是一推了之。。。。。?3恐怕最后连您朴素的想法在现实拆迁中都会化成泡影,更不用说百姓那少得可怜的拆迁款了。。。。。。不多讲了。[em08][em09][em12][你只是罗列了极端个例且只不过表面现象,北京成千上万好院落,街区在危房改造等晃子下被人为拆毁。。。。。。。]

* k8 g! Y8 \5 Q

您好,多谢跟帖子。您说的北京很多院落和街区被一推了之,确实如此,证据确凿是不容质疑的,当年修“西西工程”的时候我见识过了,那会儿我二十多岁,还不算成熟,但该明白的事儿都明白了。我对这种做法所持的态度很明确,在第二部分已经介绍了。

“拆迁补偿费”是我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被拆迁户对此事很少有不挠头的,但不能改变我对此地区的基本观点,在最后一帖里我写了自己的态度,可能因为您手快了点插队发的还没看见。

大栅栏的商业服务业惨淡经营的现状是因为二十年前北京市的商业就开始积极变革,探索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大栅栏却没有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没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向,造成该有的特色保持不住,阵地被逐步蚕食,商业品位和品质都大幅下滑。这其中原因很多政府的、商家的、体制的、经营的、资产结构的总之是多方面很复杂,我说不了很详细,但把“本质”归咎于某个单一因素是我不赞同的。

还有我罗列的决非极端个例,而是本地区的普遍现象,都真实存在。以我自己家为例,房顶的四根檩木都已经压弯了腰,要用四根15*10(厘米)的木方子在下面撑着,屋顶的天沟到了夏天就滲雨,就这样的房子,房管局的师傅依然跟我说“兄弟,你这房在咱们这片就算不错的了。”我看过别人家以后承认是实话。

我拍的片子从技术上说实在不值一提,给行家提鞋都不够,就是占了个熟门熟路的便宜,有一些角度生人看不到。多谢夸奖。

 

以上只为交流,决非抬杠。

发表于 2007-3-13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而且我觉得大家该有争论而且鼓励大家,无论是什么观点,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拿出照片和文字.
发表于 2007-3-14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世纪90年末北京主要拆迁现场,大抵了解,大栅栏相对北京而言就是个例,。。。是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的,不是无的放矢,大栅栏现状可概括为,人口膨胀,过度使用,疏于管理,缺乏维护。[这点和北京其他地点脏乱差成因类似]。地方政府具有不可推卸责任。90年代之前是这样???
发表于 2007-3-25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修复,不应该拆掉!
发表于 2007-3-25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  同意修复或者说是改造   但绝对不能拆!!![em03][em13][em16]
发表于 2007-4-7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yibm在2007-3-25 21:48:54的发言:
应该是修复,不应该拆掉!

绝对同意这事

发表于 2007-4-10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您的文章感兴趣

今天看间您的文章,得确下了工夫,图文并茂。

我看了两遍,文字段落重复,头看大了,请您重新编辑一下,理顺了。
图片和文字关联的,要分出界限来,否则看见文字,往回找图片,就容易乱。

整理好了,我们看着层次就清晰了,头也不大了。
为了不头大,我又上搜狐上看了一次。三次了。

您的观点,有我同意的,那是您的意思。

您的观点,有我不同意的,我个人觉得,你思考得不够周密,逻辑不够清晰。因果关系不对称。

您的观点,有我反对的,多半不是您本人思路。引用的和随手抓来的,比较多。

不管怎么样,您真挺勤奋,而且是在工作之余吧。

既然喜欢这里,欢迎多来。

& @8 r6 v& \2 C*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0 19:15:1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13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政策,老百姓是文化大革命过来的,改革开放动乱过的,凡事听政府决策,无照商贩多如牛毛,必定没有扼杀于摇篮之中。私搭乱建,人住不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都有历史遗留问题,一下子表决,就是极左或极右,东西早晚是要消失的,早晚要消失,但不是一下子全消失,部分失去了可以重建,全失去了,再重建够呛了,历史遗留问题,应该警醒不要在遗留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有一点,为了发展经济,对于偷逃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了规模就找后账,这种真空式的发展方式,问题必然多如牛毛,脏乱差,私搭乱建,强制拆迁,见怪不怪

发表于 2007-4-18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现在北京的这些事已经不是什么开个会~加大点力度就能解决的了~~外来的入侵~西方文化的冲击!!国际化的接轨~~时代的变迁~.人文的落后~政府的愚昧~~商人的诡诈~~制度的缺失....等等等.....

我爱北京!我是地道北京人!我心疼他~我怀念他!!同情他..更恨他~~(恨他给了我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但....我忍了.....我....只能说~...象征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不再属于这里了...就让他随历史的脚步消失吧~别在糟蹋他了~~所有的东西都变了~~他已经不砍重负~他要倒下了...他要走了......

就当他是历史的尘埃吧~因为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就这样吧...咱们着个时代也会过去的~咱们这些现在说这些事的人也将被遗忘...当那么一天来临我希望又回到了我热爱希望梦想的老北京~...

                他是永恒的.....

发表于 2007-4-23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觉得在哪片地方有家快餐店,这片地方就特眩,特棒
( V& f7 c% u N8 [' I现在在哪看快餐店,就觉得特俗,哪怕是自己消费不起的
小的时候总是觉得北京变得太慢,没美国电影里美国城市里的那么多够酷摩天大厦
长大了又十分厌恶那种大厦,可是北京却越来越多起来
小的时候一直向往北京能有鸟巢,国家大剧院那种建筑
# Q( I- P. x( z2 u 现在怎看怎不顺眼,为啥不能用中国传统的风格


我也在虽然不是不赞成北京目前的这种快速发展
只是新的文化产生了,古老的文化却没有传承下去,没有融入到新文化中来,感觉很不舒服,感觉现在的北京不是以前的北京了

发表于 2007-4-27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大栅栏脏乱的原因与国民自身的素质有关,但更大的原因还是缺少管制、缺少维护,这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如果不订立合理的管制体系,即便大栅栏拆修后还是会变得像现在一样的在脏乱。同理可证,即便大栅栏不拆修,但有了合理的管制体系,并加以维修,大栅栏不单保住了,还会变得比现在更好。
发表于 2007-5-16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看了  很震撼  我也没有办法 我现在不说话了  不敢了  如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们斑竹就封锁我  我的胆子小了 吓死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06:53 , Processed in 1.22507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