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739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5-8-10
最后登录1970-1-1
|
# `9 @9 d# R, _5 k q5 a# H
& } p7 ?, i) @# L- a
3 t7 R; u4 V, I0 X& t. @ 推荐阅读:北京的死与生... f! }# P* x/ }
新闻提示: 老北京的味道是什么?十有八九北京人会告诉你,是住四合院,串胡同。四合院、胡同是北京的文化特色,也是老北京的根。半个世纪前,当梁思成为北京城墙的拆毁而痛心疾首,大声疾呼时,北京城其实并没有“死”,因为大量的民居还在,胡同还在。但现在你要再想去串串北京的胡同,看看四合院,就只能到几个指定的保护区看看稀奇了,冷漠的高楼取代了四合院,胡同被宽阔的大马路替代,老北京的根已所剩无几。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北京,所有的中国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同样的城市悲剧。
( i1 X: a+ a2 t6 i 北京的死与生 “你难以想像周围那些墙里头的人怎么知道外面的人在干什么”: o2 u. o& W; K2 {
3 U- }- m6 c: j) g- D6 n
" K. F/ h5 A9 k" _8 j. X6 [+ s0 g6 l* [ @/ q' ~5 H5 ~( O
许多年之后,面对这本书,建筑师董豫赣将会回想起,他被一群戴红袖章的老爷子老太太包围的那个遥远的下午。1 \- h% @9 B9 r- {" P3 y
& j3 ^; Z+ D8 [8 [0 e. S: P
2 d. Q+ V- Z- F M3 `, C% D; [2 v- D4 N3 _
那时北京老城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拆迁。一个朋友在老城中心区的交道口买了一个老院子,想让董豫赣帮他重新设计。朋友很忙,就把钥匙交给他,让他自己随便找时间去。去了几次以后,他手里有事,院子的设计暂停下来。过了半年,他想起这茬,一个人兴冲冲地来到交道口。院子大门的锁长期不开,已经锈住了。董豫赣没辙,只得跑去买了把锯。; @9 g2 }1 I- x K: K0 `2 f
1 g! r; z' }! X( H( ~& G
! i D4 J' ^' ^! r4 T# z) s胡同里一个人都没有。董豫赣站在门楼子里,开始锯锁。锯了一半,突然一回头,发现五六个戴红袖章的老爷子老太太站在后面,成合围之势。然后,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把他围着,当他是小偷,要抓他。董豫赣解释了情况,又提供了那个朋友的号码,让人打电话去核实。折腾一番,协防治安的老人们这才放了他,随即变得特别客气,对他热情无比,陪他进院子,给他介绍情况。4 |9 p" B: @, R) m. M8 r
$ s* ?- c: E8 j! ^' V7 p8 o; ?0 D6 A
1 R$ y$ e; b- y* R G9 }
“你难以想像周围那些墙里头的人怎么知道外面的人在干什么。”董豫赣对这样一套监视体系是怎样发生的充满了好奇。直到最近他看了这本叫做《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书。书里讲述了更多年前,在一个遥远的下午发生的故事———一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喜剧。: {, d1 T# {2 O" ]5 e- t
; V, {! I. C4 V1 v$ l* Z! I7 w
% G. C& t9 L0 _4 H, j: V
. L/ L$ t4 [( P( s简·雅各布斯女士住在美国纽约的哈得孙街。这是一条小街,挤满了不同年代的三四层楼高的住宅(其中一些被改建成廉租套房,底层是商店),她就住在其中的一所住宅。街对面本是四层砖楼,底层也是商店,但现在从拐角到街中段已经被改建成了装有电梯、租金不菲的小公寓。! b% m2 W: ]! |# g: H1 y- A
# U# l, r; q: {8 _0 T" `# W* ?. I
! a+ c0 j2 n) j: N! l( r! z' q/ d6 B. V. @. h4 M
雅各布斯从二楼的窗户看出去,街上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她的注意。一个男人好像在试图让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跟他走,他一边极力哄她,一边又装出冷漠的样子;小女孩靠在街对面一座楼房的墙上,显得很固执,就像孩子在进行抵抗时的那种模样。 \* D3 [* I8 u: C3 G
# Q" q. ?0 e# l h' \$ b
5 l! ?8 G' X5 F3 U) T4 Z/ v1 i# x7 L% s
雅各布斯心里开始盘算怎么来进行干预。但很快她发现根本没这个必要。从对面楼房下面的肉店里出来一位妇女,她和她丈夫经营着这家店。这位妇女站在离那个男人不远的地方,*着胳膊,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同时,经营着一家熟肉店的乔·科尔纳基亚和他的女婿也从店里出来,稳稳地站在另一边。楼上窗户里伸出好几个头来,有一个很快退了回去,这个人不一会儿出现在那个男人靠着的门后边。有两个男人从肉店旁边的酒吧里出来,待在门口。从雅各布斯所在的街的这一边,她看见锁匠、水果店主、洗衣店主都从他们的店里出来。还有很多窗户也打开了,里面的人在观察街上发生的事。那个男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但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人会让他把一个小女孩拽走,即使没有人知道她是谁。; b. [: d2 H4 s/ c
) K% |- M8 l3 j1 Y+ ]! W$ p
- z$ N+ Q) I0 Z* d S" [( [9 V( l& \8 P4 i/ O: r5 y& @+ J
结果,大家感到很抱歉,因为最后发现这个小女孩是那个男人的女儿。( h! E0 }. d/ h" C9 V& B0 w
i& a7 |* k5 p' m# t1 v& u0 J
) Z. T( s, F. Q2 v2 B0 G这就是活生生的城市。简·雅各布斯长期细致地观察着大城市里发生的这一切,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费城……她早年做过记者,后来担任《建筑论坛》杂志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1961年,她写出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该书被奉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有史以来关于城市的最出色著作之一……并无故作高深的方法,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睛与心灵,但它以其精妙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何处”。( ?$ }- g8 |$ c) J: a
( J% A) x) ^% t9 P
3 v1 R" C$ A B4 w5 C' ?5 r, ]
: J; U: H7 D; D4 \前不久,《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文版出版。建筑评论家史建断言:40多年前的书,今天在中国并不过时,甚至更应当称为“恰逢其时”,因为在中国的城市里,充斥着与当年雅各布斯笔下同样的官僚机制和城市毁灭机制。《城记》(一本研究北京城市规划史的著作)作者、新华社记者王军则笃定地说:“拿这本书中的每一章,可以对应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的现状。雅各布斯当年竭力反对并成功阻止的那些对纽约的规划,其实在今天的北京都实现了。”
; \- | G" C* \! ]2 L/ e- s& O9 j6 @* U' b- D" {( V
2 [) s# w; d+ t3 T5 V9 i
# o1 ^ y4 @ t2 g# w
表面上,老城市看来缺乏秩序,其实在其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处; ~1 g( @1 ~2 k- _
5 D% D- x0 S4 n7 `6 l1 D. O$ Y- ]
, |5 S# o2 @& x
# c+ `1 G- E9 D% G$ O, d! m雅各布斯描述的那个戏剧性的场面持续了大概5分钟。其间,只有那个高租金公寓楼的窗户里没有出现过哪怕一双眼睛。雅各布斯刚搬到这里来时,曾满怀喜悦地盼望,也许过不了多久,所有的楼都会改建成与这个楼一样。但她现在开始担忧,因为最近有消息说,这样的改建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邻近此楼的街面楼都要照此改建。她意识到,大多数这种高租金楼的住户来去匆匆,邻居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样子,他们也根本没有一点谁在看管着街道或如何看管的概念。$ y2 } e) W1 n; j
- z A8 g9 f* S+ }- t6 C3 F& I z+ t0 n. o2 I
一个城市的街区本可以吸引和保护很多过路人,就像雅各布斯住的这个街区,但如果整个街区的人都换成了这样的高租金住户,生活的多样性被破坏掉,他们就会慢慢地发觉街道变得不安全了。这是雅各布斯强调的重点:类似这样的街道,以及与之相配的自发的监视体系,是城市正常运转机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们保障了城市的安全。+ u1 F( Z8 F$ F. F0 u6 W
% O# z; H1 {3 A' s7 C' }$ w7 _
- q4 D& _" L+ D4 R5 R9 v
3 X: m& f2 B& v( r$ ?当街道和社区变得没有安全感,人们会选择搬走,行人不会再选择从这里通过或者驻足。一个没有“人气”的街区,面临的注定是衰退、破败,也就是“死”。' B0 i/ T* D, a4 ~1 B
$ O2 g: c: y7 t' x7 f5 X
' U' b1 D- O8 s$ g& Y董豫赣后来没有再去过交道口的那些胡同,他甚至不知道那些胡同和院子还在不在,有没有被“拆迁”掉,或者“改造”掉。前些天,他倒是和朋友去了一处豪华楼盘。整个小区是封闭的,他们开着车在里面转了半个多小时,让他感到“恐怖”的是,整个过程中,没看见什么人,只看见四五个像是佣人模样的人在遛狗。“你还能指望这里有活力吗?如果你看见只有佣人在那儿遛狗,你还敢把孩子放在这个院子里玩吗?”
) Z4 O" |/ o& }) a/ J
1 H4 g" _. t5 k ?- f% b/ D7 U
|3 ~6 ^ ^5 y
& R- {" \. ~; r& t/ P2 m台湾建筑师沈祉杏在德国求学、工作多年,近两年刚刚到北京成立事务所。在她眼中,北京整个城市是支离破碎的,被各种匪夷所思的规划所分割。“在这个城市中,你想穿过去,过不去,这边被一个高级小区挡着,那边被什么挡着。柏林是一个步行城市,你想怎么走,没有什么高级小区让你过不去,高级小区、低级小区,什么小区,它都是开放的,你可以穿过去。”沈祉杏不认为这是一个轻描淡写的“方不方便”的问题,“很多资源应该是市民共享的,在这里都被私有化了,没有市民空间。这很严重,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b7 i8 y! p5 J
+ X5 z8 h; d: a, o( E; D. \! z/ ^ o! M0 d y
2 X& q+ u+ _: G
雅各布斯当年也非常反感这种划分“地盘”的模式,她称之为一种“伪装的秩序井然”,其实质是破坏城市的流动性,伤害真正有活力的城市肌理。
) y* n( \% m" F* Z& i9 P" J$ {3 o
) f- O i" ^9 t5 z4 _8 a* j+ C$ h
$ p3 N* r4 z$ D2 d y7 h" N
她提醒人们,表面上,老城市看来缺乏秩序,其实在其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处。这是一种复杂的秩序,“尽管这是生活,不是艺术,我们或许可以发挥想像力,称之为城市的艺术形态,将它比拟为芭蕾”。# \ _7 e5 P/ r4 m+ L' @ w: b
. K. g) H6 P8 G; B6 x
* r7 @1 S4 C5 @5 w) ~0 `* a" D哈得孙街每日的“芭蕾”是这样开演的:乔·科尔纳基亚的女婿正在把一些空箱子搬到熟食店的外面叠起来;理发师把折叠椅搬了出来,放在路边;戈尔茨坦先生正在收拾电线,这表明五金店开门了;公寓看门人的妻子把她长着圆圆脸的三岁孩子搁在门廊边,身边放着一个玩具曼陀铃,这是一个让他学习英语的好地点,他妈妈不会说英语……
6 h5 P/ ]4 l0 z# `* @( J6 v8 V+ a
1 ? r& Z4 Y- }$ L. n* ~' o5 U8 T; m
这出“芭蕾”总是充满了温馨的场景。当杰米·罗根从玻璃窗里掉下来(他正在试图劝开窗下几个扭在一起吵架的人)并几乎摔断了一只胳膊时,一个穿着旧T恤衫的陌生人从“理想”酒吧里冲出来,快速地对他实施了止血疗法,动作很是熟练,后来医院的急救人员说,这位陌生人救了杰米的命。又是如何通知医院的呢?一个坐在出事地点不远的台阶上的妇女冲向公共汽车站,二话没说就从一个等车的陌生人手中抢过一毛钱,那人手里正拿着一毛五分钱准备买票,紧接着这个妇女冲进“理想”酒吧的电话间,那个陌生人也紧跟着冲过来递上手中剩下的五分钱。* m# i2 Q7 i! ~' q9 Q5 M( j$ I
+ v3 D' q3 \6 W+ c9 n9 F9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