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8|回复: 10

1914年的北京城市建设现代化运动 - 香厂“新市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3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n" a8 u+ V s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开始考虑了解和接近西方,她聘用了留洋归来的德龄作女官,研究西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尝试。在“新政”期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开办学堂、鼓励发展工商业,并筹备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区选在了天桥香厂路一带。辛亥革命爆发后,与“新政”有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并没有完全终止。 9 D( O. e8 n$ ~& [* H# [, b# l , I$ m7 Y' z) u& B9 R 北洋政府建立后,“新政”的一些内容得到继续执行,其中包括现代化城市建设。1914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由内务部长朱启钤兼任京都市政公所督办,与京师警察厅一起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市政公所主要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沟渠的建造和维修等;京师警察厅主要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征收捐税、人口调查、消防和商业管理等。 3 I! j2 ~6 j: R. d, K 2 @/ v& V) @) C

! J' ?& k1 S: F3 H2 o r; N

% |/ Y0 L% {. h, L/ d6 v% ?$ p

! ~7 O8 S9 n8 }* X

5 t- P% c& G3 f/ G

; Z3 u. a2 b4 g q

同年,京都市政公所正式宣布开辟香厂新市区,又称“模范市区”,其范围是:“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决定开辟香厂新市区后,市政设施由政府负责,立即开工修建了香厂路、万明路、板章路、华严路、华仁路、仁寿路、仁民路、永安路、大川路(今大川胡同)等,到今天为止,这些路还都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与此同时,修建了北京最早的电灯柱(街灯)和交通警察岗,并开展了电话安装业务。永安路原址是龙须沟天桥以西的部分,整治过程中,淘挖河道,改明渠为暗沟,一直砌筑到天桥,在暗沟上修筑了马路,命名“永安路”。区内的土地实行公开招商、投标承租,承租者须事先将建筑设计图纸送市政公所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也有一些地块,由市政公所事先委托设计师将设计图纸完成,然后对外招标,中标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区内的一些商住两用楼项目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建成的。“新市区”吸引了很多人来此租地盖房,如天津富商雍剑秋,投资建设洋式楼房上下共48间,平房24间;北洋要员陈光远出资兴建“新世界商场”等。 & |, v5 Y" i8 v: j. }( @" H+ P0 ? @3 q' H+ N $ k8 w6 ~" ?. n) g* m3 _

+ `6 a" ?+ J9 I) ^# e; Y' \

8 E3 t8 r( l5 @/ ~) N2 ]# S0 b, r: N& i

. G2 t B+ |5 _" i

: q8 u/ X0 v% K3 f1 `, |, B

K) q+ L) Z- ?9 K( d

“新世界商场”又称“新世界游艺场”,位于香厂路与万明路交界处东北角,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建造,1917年建成开业。建筑为环形四层楼(内部为五层),正面还有三层尖塔,通高达20多米。每天下午四点开门,营业至晚上十点,门票为三十枚铜子,儿童减半。购票入内后可以任意观赏游览,观看各种演出不另收费。楼内设有电影院、戏园、饭庄、百货店、照相馆等,楼内有当时极为罕见的电梯等现代化设备。一楼西北角和三楼为专演曲艺和杂技的杂耍园子,上演的节目有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李德钖、焦德海、刘德智、高玉峰、谢芮芝的相声,德寿山、荣剑尘的单弦牌子曲,双厚坪的评书,谢大玉的山东大鼓等。场内还辟有一处坤书馆,由女艺人演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楼东半部,新世界游艺场从此倒闭。五十年代,全楼彻底拆除,现在原址上是新建的高塔住宅楼。

7 s9 i0 s6 D2 Y( J& q+ T9 c4 M

- B! J8 \; t q

' I$ S5 P9 J2 P. e2 d+ K2 D

# D: {4 ~# r& @; e, b& {# X" ^

1918年,在新世界商场的东南方向、永安路南侧兴建了一所“城南游艺园”,园中有京剧演出场、文明戏演出场、电影放映场、游艺场和杂耍演出场,也是一张门票入园随便观赏,京剧演出场请的都是当时京剧、曲艺界的名角,文明戏演的都是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电影是外国无声片,诙谐、喜剧片居多,在游艺场有台球、地滚球(保龄球的前身)、象棋等游戏,杂耍场也都是名家如云。一时间,香厂地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成为当时时尚人士往来出没的热闹场所。城南游艺园现已无存,原址上兴建的是现在的友谊医院。 ( d( G+ g6 G2 k* `0 Y% @ , p2 P9 L, V+ _5 m; ]5 N! P7 ? n" H" ~; u7 h% k7 e

2 j: H9 E) W0 w* f' W

! w5 c; G9 H9 B6 K

* _) m/ Q+ z3 e

0 L7 H+ F: U! p+ [- k! t

V% q" }, c* O' Z* B7 ^$ _

虽然新世界商场和城南游艺园消失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新市区”时期的典型建筑留存在香厂地区,目前风貌比较完整的如下: l8 r4 A1 a, O9 U$ j1 j3 D+ I D9 y1 ~. ^' E; W $ a' H+ j: k; K; H* D- r

. f7 V, n# g7 `0 U& R" E

# n8 d" l5 P4 Z" I( \3 X

. A" G# `" ^+ c$ Z0 f2 V

4 U% s, X7 [3 B; G$ U4 A, I2 s

D& q4 W. z4 c# i

1.万明路商住楼,位于万明路1-9号,这是“新市区”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建筑, 平面呈“凹”形,两层,砖木结构,平券门窗加壁柱,前立面有檐口和女儿墙。底层为供出租的商店,楼梯在店内,二楼为住宅或商店辅助用房,立面墙身为红砖清水墙,加抹灰洋式门窗套和洋式檐口,临近万明路的一侧,二楼有挑出阳台,配水泥抹灰卷涡形牛腿和洋式铁花栏杆,做工非常考究。修建两广路期间,为了将道路拉直,拆除了北侧的楼房,大约占全部建筑的三分之一,“凹”形平面不复存在,楼的立面也有部分改动,但是原结构风貌仍然得以保留。 ( h7 ]: u; q% ~& S

7 y! F3 x- K6 J' O9 S1 q* V* j2 W

9 k0 ~5 D M7 _( u5 t* Q

靠近万明路一侧

' ]/ o$ H7 z. ]$ T: z; Q

: w, A! L: M# ?$ A1 F1 @) d0 s

7 P/ E( a1 ?: f8 ?$ G

. l/ l3 h, q$ o3 g

* {$ J) S5 m; i( Z- {7 f

, h3 c" Z4 y( h0 x

0 M( {) o G: r( \' [" [

( V, p7 z5 g) T$ N

入口上方的阳台呈优美的弧形,与其他直线形的阳台形成优雅的对比

- h( d6 u: D7 |$ A1 g. M# J" D% q

% A, y- Z! y: G: F

8 R6 Y3 S* w& M

2 L; }9 ~# @4 z5 D0 s3 ^7 T

! V. T6 J; D, Y- R+ `

阳台下方的卷涡形牛腿

& A7 z- y+ Z* S, ~. x

# G+ y$ \* Z% i

; D% Z P8 M8 C- @ p8 L8 |/ v

2.香厂路商住楼,位于香厂路45-51号,建于1917-1920年间,坐北朝南,呈“一”字形,青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临街立面用壁柱分割,一层的拱券门窗用夸张的灰塑造型作券脸,用拱心石装饰门楣和窗楣,十分独特。二楼门窗采用砖砌平券,隔间挑出半圆形阳台,设欧式铁花栏杆。

, _6 d2 O+ Q# R) K9 |4 l

- ^* ]: c- z& J# A. e& G3 L

这座楼的外观改动比较大,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只有左侧上半部分保留着原建筑的外观风貌,而右侧近八十米的建筑经过近期的改造已经完全改观。

8 x& `6 ^' l+ I$ e, L; R

/ G/ C, D& v. b- m

3.板章路商住楼,位于板章路11-23号,建于1917-1920年间,由建筑师统一设计,京都市政公所审定后公开招标建设。临街店铺坐西朝东,青砖清水墙,砖券西式门窗。店铺后身是带有外廊的三面合围两层住宅楼,砖木结构,铁皮屋顶,外廊楣子和栏杆都是西式做法。

8 C# l* s: a2 Q. I: i+ N$ v% T

4 q) z2 C- D+ k; O- y. {. {8 r0 ]

板章路和大保吉巷交界处,左面是板章路

' M/ q1 R7 n: g7 c( O2 j }

# q \' s' O* I6 x

( H z& ^+ f% [4 v9 W

板章路15从前的一个店铺门口

. @( Y# x4 U0 o2 V! V- V/ f

5 N4 d" M& Y* X9 E8 }

9 n, H0 [6 j9 y2 E$ A

板章路13号院内外廊结构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状

( k( h Z) }8 x7 V( D

# C7 T7 x; |9 r2 p/ {

4.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每幢小楼都是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各有独立的天井,天井上方均有罩棚,从楼门通过门道可以进入天井小院,天井的一边有楼梯通往二楼。全部建筑以青砖清水墙为主,壁柱和檐口为砖砌外抹灰,窗外有抹灰窗套。

`' s" U3 g. i9 F7 `

E* ~; k4 F& [6 X% u6 z2 Y

仁寿路与仁民路交界处,左边是仁寿路,泰安里临街角的房子,转角墙面的做法是典型的“五进五出”式

7 H2 B$ a! t* [ T, a; c+ E. j

8 s5 ^& b" \; g4 @" k

3 p( V7 ]% p2 a1 e# l

泰安里小巷,南北各有三所房子

- d9 p- t! }6 `% D+ y

* U' G3 n$ q9 Z

泰安里14号天井,楼梯在图中右侧

' p; ?- ]# L: D% x% ~: q

8 i! \2 C* b! f3 _/ E% |" d2 S# I2 e

泰安里16号楼梯间的外侧,窗户依次递升,最上面设一个圆窗

2 w0 {/ ^8 K5 m8 L5 X

/ T+ \1 V# R7 W1 c ?

5. 华康里,位于华严路中部路北,西临板章路,建于1915-1918年间原名“平康里”,规划用途为集中式妓院,名字源于唐朝长安城的妓院集中所在地“平安坊”。建成后不久即改作民居,更名为“华康里”。临街为两层五间楼房,一层是门道直通内部街巷街长62米,两侧各有十排平房,每排六间分为两户

8 `' J; |! M3 r9 v6 j

7 J; ?# n+ c" T1 K& V2 l

4 F2 J+ [8 V* o4 f0 l! S

华康里入口处两层建筑呈粉白色,墨书“华康里”

% u+ m; A$ X9 m

+ M" w, [0 |' ^* n% A

+ T" p1 i R4 t& \/ A9 K* s

华康里的主体建筑都在入口的北边,分列两侧,几乎每座房子的头上都有后搭出来的小房,但是朝房顶上看去,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有的格局。

) h0 H$ l/ N' r* g) ~6 h h8 a

. @0 S g3 p; W5 c! x! k; Q e- m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随后迁往南京,北京城日渐冷落,以香厂新市区为标志的这场城市建设现代化运动无疾而终,香厂地区重归寂静,到现在已近八十年。今天,当我们重新走在这树影婆娑的林荫道上,看着那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建筑,能想得到它们曾经代表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吗?在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的文告中关于新市区的建设有如下的话:“力求完备,垂示模型,俾市民观感仿是程式,渐次推行。不数年间,使得首都气象有整齐划一之观,市阀规模具振刷日新之象。亦觇国之要务,岂仅昭美观瞻巳也。”大意是说:“新市区的建设要力求完备,对后续建设起到样板的作用,要按照这个模式逐步推广,几年之内,让首都的城市形象整齐划一,城市规模呈现令人振奋、日新月异的景象。这是关系到建设国家的重要事项,不仅仅是为了让城市好看那么简单。”也许很难想象,九十一年前,那些前辈是怀着怎样的理想和信心描绘他们心中新北京的蓝图,并在这个地方迈出了第一步,更不能想象,要是这个庞大的计划得以在北京全部实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会是怎样的北京。 / B2 {: O0 q# f, y( P, u7 E C) I- b! y9 _" x! D 0 c# _! V% j0 s$ P/ U

% A! \: b. \5 @$ n/ U6 N0 t

: e" E2 M, y" W6 K* E3 j

2 v8 Y7 i6 q# S% E% E( x" D- C

' H, z1 }& r* V' `7 q" m; B

, H7 _6 Y6 `1 `; {% C+ ?

“香厂新市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精心规划的杰作,市政设施和建筑功能、布局相配套,强调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宏观协调和微观风格的多样性,是我们了解北京城的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不是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吗?那“香厂新市区”就应该是一部“凝固的交响曲”,不幸的是,它是一部未完成交响曲,这是历史的遗憾。- `' s) \: E" @8 y% e) Y5 o- z 8 C- o, n( p# Z" @; Y, t$ V $ j3 k% E8 `% H

2 U: g% E) N# Q1 P8 F- J& I

$ q! f! V3 x' } m0 a* \0 A

0 J1 s/ ]5 a% n( B) l. H( ]! Y

0 i. z( f, j2 Z, X/ ~! [+ ]. ~- _

7 `; C5 t( c7 x5 t: R) k

在当年的新市区里,这些鲜活的建筑是我们的家园或是邻居。白天,这里的环境略显嘈杂,我们也许无法从众多表面残破的建筑中找到它们曾经辉煌的身影;夜晚,这里光影稀疏,我们可能无心在树荫下欣赏它们幽雅的身姿。但是我还是愿意时时地来看望它们,每一次来都有如老友重逢,悲欣交集。它们与胡同、四合院截然不同的面孔后面深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述说着前辈对现代化城市理想的憧憬。愿我们都来珍惜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这片残缺而又不失壮美的理想家园。

8 p& l) z8 C$ d9 U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0:17:2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照片看不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loodli在2006-1-3 15:13:48的发言:6 v4 [/ N8 r5 a. q& p. B 文章写的不错,照片看不了啊.
: t1 \8 D2 q3 `0 A0 Z8 ~$ v

是吗?我自己能看见啊?

% \# q, e- j, ?4 v% d w2 n4 ]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发有插图的帖子,系统提示输入照片所在的地址我就输入了,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显示,这些照片是事先存在同学录相册里的,不知这种链接在这里是否允许。我听说这里可以直接上传照片,但是没有找到地方。另外,可以直接把照片拷贝到文本里面吗?还望指教。

+ J) X; g2 k& V: x, {1 C& }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6:23: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3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录相册里的照片是不支持外连的,您刚开始能看,一会再刷就不看不到了,这里可以上传图片,您在点"发表话题",或是点"回复帖子"之后,在新窗口里找"文件上传", 点它右边的"浏览",找到您要上传的图片,再点旁边的"上传"就可以了,一次可以上传3张,每天限5张,    每张大小不得超过200K,上传好后点"发表"就行了.您再试试.
( k; m0 U5 Z) T. e5 T- W) G3 a5 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9:27:2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1-3 19:24:45的发言: 6 i% ?6 T7 U- C) h同学录相册里的照片是不支持外连的,您刚开始能看,一会再刷就不看不到了,这里可以上传图片,您在点"发表话题",或是点"回复帖子"之后,在新窗口里找"文件上传", 点它右边的"浏览",找到您要上传的图片,再点旁边的"上传"就可以了,一次可以上传3张,每天限5张, 每张大小不得超过200K,上传好后点"发表"就行了.您再试试.8 P' ?7 ?1 P0 K3 L" f) ?. ~; o$ d
6 X# ^8 U3 r m3 b; o# L2 r w8 f: O# T; V' G- |5 [% f; O 谢谢,已经传上去5张,其余的只能等到明后天补齐,不过发现照片的限制是100K,所以照片的图像质量可能不太好,抱歉。
发表于 2006-1-3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不错,期待后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照片全部传完了。每天只能上传5张照片,以后写文章只好分段发送了。
发表于 2006-1-5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

8 W" I3 N. o+ E% l$ y0 B! U, \

! M$ p& N/ d( |, V: ]7 L

我一直没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7 K! Q$ z0 E9 I5 C% F: [2 D

7 _( Y/ n# Y0 I/ b% B

有人说是警局。

1 u# l+ n! r& n9 p3 H+ A7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08: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老的北京在2006-1-5 1:05:50的发言:5 b3 j9 k# L7 ~, e g3 i9 @ # R; @) _6 {0 ^2 L H# c

"泰安里,位于仁寿路和仁民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仁寿路8-16号,建于1915-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建筑,由六组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各楼的楼门都开在小巷内"

4 d j. l; T7 z' E

' h, _9 K- X( g0 I( ^

我一直没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2 k5 P! G- X4 O

/ P, U& b, v: f; B* g4 z, c, C

有人说是警局。

- M) u# i, v7 L( m a# U
5 ?; r7 y$ \# q& c0 b- \+ f' U* q' c0 \ 据目前的资料,这里当时是由开发商投资的住宅项目。
发表于 2006-1-5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有些沧桑感、也有保留的价值,但感觉就是不如咱中国的古典传统建筑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水泥那冷冰冰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xhm1978在2006-1-5 12:50:20的发言:7 i4 ^% r2 Z; g7 v( y 尽管有些沧桑感、也有保留的价值,但感觉就是不如咱中国的古典传统建筑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水泥那冷冰冰的感觉。
% J! d4 g& n& V: X" ?

历史不见得就应该是沧桑的。现在的满目疮痍本不是它应有的命运,更不是博得同情的资本。从中国传统建筑到西风东渐,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从喜爱中式传统建筑开始,到发现胡同建筑的多元化,进而发现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的脉络,这些历史不是文字资料所能够涵盖的。历史由时间串缀而成,而遗存却是那样无规律地散落着,有待我们细细梳理。其结果可能还是不完整和偏颇的,但是有越多的人加入其间,总体的结果就越接近真实。

1 y# L; ?8 [ i. h5 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3:56:4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9 21:01 , Processed in 1.23282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