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7 ]8 s- D& X; v H) L3 m 明清之际,士大夫有“京城十可笑”的说法,都是已京师机构为取笑对象。 6 e$ ~# t3 l' b2 K
$ {, w# o1 ?8 U( t它们是: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7 X" t2 C i+ m+ a京城十可笑之光禄寺
7 Z: F4 q6 w D 要说天底下最容易的事儿是什么?这第一件当然是睡觉,不过睡多了的人除外;第二件呢?肯定就要算是吃饭,当然刚吃饱的人除外。这么说无非是为了说这两件事儿,要多容易有多容易,可是凡事儿都没有绝对的,在“京城十可笑”的典故当中,吃饭就因为太费劲,荣登了榜首,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 q) p! D' v }+ D. J% f 其实北京的古人从来就不缺乏幽默感,从天上到地下,只要是能看得见听得着的,都可以拿来幽默一把,甚至还为这种北京式的幽默安上了个特定的词汇~~开涮。而这所谓的“京城十可笑”就是在古代的时候文人拿当时的十个政府部门开涮,它们分别是:“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说起来这些可笑尽管说着朗朗上口,可是要是把每一桩都讲清楚,还真得花点儿功夫,咱们今天只说排行老大的“光禄寺”!
4 |4 J6 V% m' C光禄寺的门道
1 N4 f9 r9 M4 _ 光禄寺的名字听了让人有种如坠云里雾里的感觉,难道说寺庙也成了政府部门不成?其实这光禄寺里虽然带个“寺”,指的可是古代一个堂堂的中央机构,可要说它的管辖范围,也就一个字“吃”!说白了就是朝廷的大食堂,不过您可不能拿光禄寺和今天的食堂比较。因为既然能是个机构,它就应该有点儿门道! 6 i6 a7 T7 v# b# `7 S
中国的美食在世界上那可是非同凡响,要说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美食的国度呢?要追根儿就是传统使然,像大家比较熟悉关于吃的古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孔夫子也认为,如果不把一块肉切得四四方方,那是不能吃的。要说更玄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当初造这个官职的时候,其中的“宰”字就隐含了烹饪的意思。看来中国人对于吃还真是重视。所以自打秦始皇开始就有专门管吃的官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了这光禄寺,敢情光禄寺的确有年头儿了。那么哪些吃归光禄寺管呢?光禄寺的主要工作只有三项:祭祀、朝会、接待外宾。虽然工作内容不复杂,不过您可不要觉得这是个小衙门,它的头头儿在清代是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可是问题来了,这光禄寺怎么就成了十可笑的老大呢? 2 }# ]& @# H, I' H
光禄寺的茶汤 / g5 v. y; ^6 P9 D9 O% P3 z2 y/ H
光禄寺的“茶汤”说的可不是咱北京著名小吃,这茶汤二字其实是饭菜的意思,古代人的烹饪技术跟今天绝对没法儿比,而且至少在明朝以前,说谁饭做得好,也无非这人:“调制的一手好汤水”而已。这倒也迎合了现在的一句俚语:厨子的汤、唱戏的腔。那么这光禄寺的饭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呢?! * h8 Y3 S0 J3 y: H, M% t- _" \
要说光禄寺的饭菜好吃,谁也没吃过!要说光禄寺的饭菜难吃,那还真有点儿冤枉!可它怎么就偏偏被列入了十可笑,原因是什么呢?咱们还是从现在整理出来的“满汉全席”来看个究竟吧。要说满汉全席,对多数而言是听说过没见过,当然吃就更谈不上了,其实这满汉全席正是脱胎于光禄寺的宫廷大宴,吃宫廷大宴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品尝佳肴,不是享受奢华,而是荣誉。您可以想象在当时除了少数的大官,谁能吃上皇帝请客的宴席。既然是这样,吃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吃饱了为止,而是规矩。现在的满汉全席当中还包含了什么到奉了、滨水了,饭菜还没上来就是一大套流程,这还不算!吃的时候也不能高谈阔论,甚至有吧嗒嘴习惯的人也必须克服,没办法!上面坐着的可是皇帝,就算皇帝没来主持宴会的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所以哪里是今天人们参加宴会时的那种彬彬有礼,简直就是诚惶诚恐。您说是不是有点儿可笑的味道! . M M8 O8 |5 ? a
光禄寺的尴尬
8 B9 S3 j& L3 o* e, y5 ? 清朝光绪年间,光禄寺的宴席上发生了这么一件趣闻:某日慈禧太后举办朝宴,一位姓徐的大学士缺席而且没请假。这下坏了,慈禧勃然大怒,这位徐大学士灰溜溜的跑到慈禧跟前,撒谎说是因为洋人的马车把路堵了所以才迟到,慈禧这才往开一面没有追究。这个趣闻说明了,甭管你是谁,光禄寺的饭不吃不行!可是更有趣的是有人:吃了也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 c6 n- b$ V# {" j) A3 r8 M% t6 h 无论做的怎么样,光禄寺朝宴的台面儿上可是挺有看头儿的。据记载朝宴每桌有内馔23碗,另有果食8碗、蒸食3碗、蔬食4碗。这还是普通朝宴的规模,所有的菜品主食加在一起竟然有38道之多,简直丰盛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是怎么就会有人吃了也不行呢?原来从明朝开始留下了一个传统,就是露天就餐,还有按规定明天举办朝宴,今天所有的菜品必须做好,因为光禄寺的头头儿必须今天视察,以保障食品的丰盛与安全。这下麻烦了,赶上冷天,所有的菜肴冻得帮帮硬,赶上伏天,捂了一宿的菜肴难保就没有变质的,既然有了不吃不行的硬指标,那么确实有不少大臣吃了这光禄寺的茶汤后,确实感到,自己的肚子实在不行了!!看来京城十可笑把光禄寺排在第一太有道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