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l( l, z n* e5 b" T! ^5 s
古往今来,提到皇家,人们总是关注皇子之间的政治斗争,后宫女人之间的争宠吃醋,却很少去注意生在帝王家的女儿们。自古,封建礼教的最深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女性,即使养尊处优的皇家妇女也不能例外。她们从呱呱落地那一刻就注定要开始悲惨的一生。综观中国历史,皇家出生的女儿一直都是政治的砝码,皇权的殉葬品,从没有例外,逃脱过这样的厄运。 : O" j# v0 g" M0 I' h( N' G' m
我自小就对有关女人一切的故事着迷,更是读着各位公主的故事而长大。直到今日,书包里还背着名为《公主之死》的法制类读物,讲述的是北魏兰陵公主被其夫虐待致死的故事而引发的古今婚姻法制大争论。 $ E% T" N" h6 o$ C3 j$ x
固然,公主乃天之骄女,生性跋扈、尊贵、乖张。自小就说一不二,但一旦下嫁,便要甩掉公主尊贵的身份,低下高贵的头颅。 8 `7 d% Q) @7 W7 I$ t5 E5 }! ? b
今年5月,在母亲的陪同下,终于找到了一直想去寻访的清固伦端顺长公主墓园。这是继和硕和顺公主、和硕柔嘉公主坟之后,又一座独自一人探寻的公主墓园。说来也怪,公主坟,每次都是一个人找寻。也许女人天性柔美、孤独,我已然习惯了一个人祭奠公主。或是站在碑前注目,或是坐在墓旁沉思,我想着,这墓冢,孤碑背后的故事,年轻公主凄凉的人生,他们去世的时候也不过是二八好年华,正值人生最瑰丽的阶段,然而她们却像昙花,悄然离世……
8 [! F4 ?+ K! \3 ]7 R- E固伦端顺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一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
$ K- e" A' }5 s* [9 l6 V2 b9 I 清朝的皇家女儿们中,多是年幼时便已出嫁(12岁以前,含12岁),还有很多红颜薄命的(40岁以前,含40岁),当然也不乏长寿之人(70岁以后,含70岁)。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太宗皇太极生有十四位女儿,另有养女两人,计16位公主。 * y% @* M6 P) K' E8 [
其中早嫁者六人,分别为第二女马喀塔12岁下嫁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第三女12岁下嫁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奇他特;第五女阿图12岁下嫁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第六女12岁下嫁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第八女12岁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第十一女12岁下嫁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占比为37.5% , F5 u' T5 t3 m1 M* h7 L
早亡者九人,分别为长女敖汉公主,终年34岁;第二女马喀塔,终年39岁;第六女,终年17岁;第七女淑哲公主,终年16岁;第九女,终年18岁;第十女,终年27岁;第十一女,终年15岁;第十三女,终年20岁;养女一,终年23岁。占比为56.25%
0 I2 @0 t3 d! B+ H 长寿者一人,第五女阿图,终年69岁(16位公主中最长寿的一位)。占比为6.25%。
' ^- G6 N& q5 P$ d+ [9 K9 x 固伦端顺长公主既列在早嫁之列同时也在早亡之列。年仅15岁,这个年纪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好时候,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甚至还没有体会爱情的滋味,就急忙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12岁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必然还是一个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女孩,因为政治联姻等诸多因素,远嫁他乡,不知道临终之时她有多思念她的父母兄弟和远在他乡的家。 6 K4 F' r$ Q% {. M5 T. N
如今,她的墓碑孤零零的立在德外冰窖口一个宁静的花园里,替她见证着世界的变迁,朝代的更替。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不变的只有这通驮龙碑,傲然挺立着,像公主百年不变的高贵的身份,即便她是孤独的。显然,她也不是孤独的,因为有很多人关注着她。公主的芳魂想必也萦绕在这里,审视着每一个前来凭吊的世人。 ! v! z8 ]) w4 v, l; f2 i U
那满汉并行的碑文,“端顺长公主”5个大字,左满,右汉,虽经百年的斑驳,却还清晰而有力,让我为之震撼。不知公主的芳魂如何审视我这个闯入者,希望她在天国能获得女人应该有的快乐和幸福…… 2 h3 H3 m: b" z0 f! [
8 Y& c# O# J8 `; g Z O) Y某些不道德的人注意了,以上文字版权归侯洁个人所有(网络上绝对没有的),别让我发现你投机取巧!
$ k5 e8 b5 }: B% w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