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8|回复: 5

为何冬至祭天要去南郊?皇帝祭天磕头几个?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21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美食版老盘子白肉帖子,记起今天是冬至节。皇帝祭天要磕头66个,当个皇帝也够辛苦。著名玩闹皇帝明武宗,天寒地冻,在天坛圆丘上磕了一半头,吐血了,回来几天就死了。金中都南边有个丰宜门,出了此门南郊有个祭天台,有个说法,“丰台”地名就是“ 丰宜门外边的祭天台”的来由。

# ], P1 ?. h8 n6 U# `2 t D8 E

天坛原是天地坛(此文原载2007年《中国档案报》)

: b! B* E* }0 d. N% d+ d# h

陆元


: j3 V- F* @- e3 a

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将祭天视为最重要的大典。中国地处北半球,直射赤道的太阳在北半球看来其位置偏南,因此南方被视为“阳位”,是靠近上天的地方,所以历代帝王皆在国都的南郊建造天坛,作为祭天的场所。

+ A6 j3 L/ X- p2 z! s+ @

天坛在明初曾称天地坛

: t$ u5 S, _6 B1 q

明代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日(1421年初),永乐皇帝下令将国都由南京改至北京,并派皇太子到新建成的北京天坛安放代表上天的“昊天上帝”牌位,这标志着北京天坛的正式启用。当月十一日,永乐皇帝首次到北京天坛举行了祭天大典。

( F/ K0 u5 I! o) B8 L& Z4 r

但是在那时,天坛被称为“天地坛”,在今天的祈年殿位置上,建有一座大祀殿,典礼时在大祀殿同时祭祀天地,并祭祀日神和月神。《明实录》说,永乐皇帝营建北京新国都时,“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建造天地坛合祭天地的作法,也是从南京沿袭来的。

8 j8 H- R" u+ a# F$ k" }* H

明代嘉靖皇帝改建天坛 

0 | a ~ A5 g m# N& z

嘉靖皇帝认为天地合祭不合古制,他于嘉靖九年(1530年)决定,在北郊安定门外另建地坛,在东郊朝阳门外另建日坛,在西郊阜成门外另建月坛。嘉靖皇帝将原来的天地坛改建为祈谷坛,将原来长方形的大祀殿改建为圆形的大享殿,并将三重殿顶饰以蓝、绿、黄三色琉璃瓦,以象征上天、庄稼、土地,这就是祈年殿的前身。

$ {: z& N2 U! ]6 S" | m/ t

嘉靖皇帝又在大享殿的南面另外建造了砖砌的三层圆台,作为举行祭天大典的圜丘。“圜”读“圆”,有天体的含意,圜丘即象征上天的圆台。嘉靖十年冬至那天,嘉靖皇帝首次到新建的圜丘祭天,他将改建后的天地坛更名为天坛。

+ y! _8 p$ N2 I

正因为天坛的前身是天地坛,所以天坛的内外两道围墙都是南面方角,北面圆角,以象征天圆地方。在明代,天坛只在西围墙开有一座大门,即现在面向永定门内大街的天坛公园西门。

3 K6 T9 e$ j$ v. G

乾隆皇帝改建天坛

- j( p7 F }" [& r4 M: D

清代乾隆时期国力强盛,许多名胜古迹都是那时营建或改建、扩建的。《清史稿》记载,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对明朝遗留的祭天圜丘进行改建,将原来直径5丈9尺的上层平台扩建为直径9丈,以便祭天时搭建帐篷,摆设供桌。中层平台扩建为直径15丈,下层平台扩建为直径21丈,三层平台周边原有的明代蓝色琉璃砖围栏都更换为白色汉白玉围栏,平台的地面先是用九层大砖铺砌,后又改用石块铺砌。

. W! u; P/ f. A& ?

乾隆皇帝又认为祈谷坛大享殿的名称也有问题。“大享”的本意,是指秋后粮食收获时,在此祭享上天,回报天恩,但是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庄稼尚未播种,所以名不副实。乾隆皇帝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意为祈求丰年,又将原来蓝、绿、黄三色的殿顶改为单一的蓝色,使外观更为庄重。

" N/ [3 y* W5 ^! V; i% W

但是乾隆改建的祈年殿未能保存至今。光绪十五年秋(1889年9月18日),祈年殿遭雷击焚毁,“瓦木均无存,灰土堆积甚厚”,连周围的汉白玉栏杆都被烧坏,据说木材焚烧散发的香气,在北京城弥漫了三天。现在的祈年殿是1896年重建的,距今只有111年。(此文发表于2007年)。

) `. s+ q5 l8 `5 Z

由于天坛实际是由南北两坛组成,南面的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北面的祈谷坛用于正月祈谷,二者相距较远,所以乾隆皇帝又于1754年在天坛西大门的南侧增辟了一座大门,称为“圜丘坛门”,用于祭天时出入,并将原有的西大门改称“祈谷坛门”,用于祈谷时出入。现在天坛公园的北门、东门、南门,都是解放后开辟的。天坛的外围墙南段,原在永定门东大街一线,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国民党守军拆除了南墙,炸掉了墙内两座明代遗留的石雕牌坊,砍伐了上千株古树,在那里修建了临时飞机场。现在的天坛公园南门,其实是原来内围墙的南门昭亨门。

2 O X" |1 d# B* |/ } ?1 p: E" b

皇帝祭天要斋戒和更衣

6 {1 d& \# X3 m [4 P

由于冬至那天太阳角度最低,距地平线最近,因此古人认为在这一天地面最靠近上天,所以将冬至定为祭天的日子。

8 G" w% C, u3 A& `7 }0 l

皇帝祭天要提前一日住进天坛西门内的斋宫实行斋戒,即不见妇女,不食荤酒,不听音乐。按照旧制,皇帝住进斋宫时,外面要不停地吹号敲鼓,乾隆皇帝嫌声音吵闹不得安生,就借口说斋戒时不应听音乐,吹号敲鼓也是奏乐,所以要取消。

' H# G: u/ g( |$ m. r \! B

祭天正值寒冬,斋宫寝殿的地面下砌有地炕,燃烧木炭将地砖烧热取暖。嘉庆皇帝斋戒时烧地炕引起了火灾,气得嘉庆下令从此不准再烧地炕。

/ b8 U8 }8 v! V7 H7 Z) K

在祈谷坛和圜丘坛的前方,各建有一座“具服台”,是皇帝更换礼服的地方。具服台上临时搭建有帐篷,里边放置炭火盆取暖。在南面那座具服台的地下,也砌有地炕,现在还能看到烧火用的炕口。

/ H, H: n+ i. K. c

皇帝祭天时要叩头66次

5 G) t- D1 W9 }3 d/ z

祭天典礼时,圜丘平台上要搭建许多帐篷,以便摆设牌位和供桌。

$ f+ q% z( R) u3 @, X P: e+ x" b# I

祭天典礼在黎明开始,先要在圜丘下面的绿色琉璃砖燔柴炉里焚烧一头牛犊,称为迎神,意在请神灵下凡受祭。皇帝从中层平台走到上层天帝牌位前下跪上香,然后返回中层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上去跪献玉帛,又上去三次献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这套礼节,还要在两侧配享的祖先牌位前再重复两次,最后率领陪祭群臣再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撤供,将供品送进火炉中烧掉,以示由神灵带回天上享用。这样算来,皇帝祭天时,要由中层平台至上层往返19次,下跪31次,叩头66次,难怪有许多皇帝都找借口派大臣替自己去“恭代”祭天。

- c q( H4 Q X) T% J1 Q

丹陛桥下有个“鬼门关”

0 L5 @% o/ Y; X- {

在天坛中轴线上,有一条长达360米的石砌甬道,连接着南北两坛,称为丹陛桥。在此桥北段的登桥阶梯下,开有一个洞口。平时饲养在天坛西南角牺牲所里的牛犊,在典礼前一天要经过此洞牵往东边的宰牲亭宰杀。因为牛犊有去无回,所以此洞被俗称为“鬼门关”。

( f# O& J# v1 K: y

祭天时要上24道菜,有鹿肉、猪肉、兔肉、韭菜、芹菜、黑饼、白饼等供品,这些供品都在宰牲亭旁边的神厨院内制做。为使供品搬运时免受风雪沙尘污染,在宰牲亭和神厨院门口至祈谷坛东门建有一条长廊,称为“供菜廊子”。这条长廊长达273米,共有72间,以前两侧都有挡墙封闭。现在部分挡墙被拆除,成为戏迷、歌迷们聚集演唱的乐园。

* g. D R* M, }, u* M

在长廊南面的草坪里,有明代遗留的七星石,乾隆皇帝在东北角又添设一石,据说是代表清人在东北的老家,因此七星石实际有八石。

, }! `# c3 `+ a& ~

乾隆皇帝增辟花甲门和古稀门

( [/ L% f8 F. D( A6 ~( k8 D2 G

皇帝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要于前一天去祈年殿后边的皇乾殿上香,他应在丹陛桥的登桥阶梯处下轿,然后步行过去。乾隆皇帝62岁时体力下降,为了缩短步行距离,他叫人在祈谷坛门口西侧增建了一条坡道,  坡道入口大门称为花甲门。

# V: A6 _( o; R3 `1 o3 ~$ G( y

乾隆皇帝71岁时,为了进一步缩短步行距离,又在皇乾殿小院西墙开辟一座小门,也建了坡道,这座小门称为古稀门。乾隆规定后代子孙当皇帝时,年过60岁方可出入花甲门,年过70岁方可出入古稀门。乾隆皇帝高寿89岁,可是在他后边的皇帝都没能活过70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2-21 21:08:00的发言:
& i7 a" I0 L3 m1 P# D

 

! g% r8 [4 I* C5 ]

嘉庆爷走过.

! N' J2 s, d8 A! c. T, }9 B9 \

道光爷走过.

发表于 2008-12-21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2-21 20:57:00的发言:
3 ?" Y; s4 s6 O( j) d7 J0 x( C% J+ E

乾隆皇帝增辟花甲门和古稀门

9 N2 K) M1 \1 [# Y' X" ^- q

皇帝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要于前一天去祈年殿后边的皇乾殿上香,他应在丹陛桥的登桥阶梯处下轿,然后步行过去。乾隆皇帝62岁时体力下降,为了缩短步行距离,他叫人在祈谷坛门口西侧增建了一条坡道,  坡道入口大门称为花甲门。

6 C+ |" D0 M! s. ~* @

乾隆皇帝71岁时,为了进一步缩短步行距离,又在皇乾殿小院西墙开辟一座小门,也建了坡道,这座小门称为古稀门。乾隆规定后代子孙当皇帝时,年过60岁方可出入花甲门,年过70岁方可出入古稀门。乾隆皇帝高寿89岁,可是在他后边的皇帝都没能活过70岁。

/ p9 Q8 R: a }

 

3 m+ P& A& ^! T) I

嘉庆爷走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天坛“鬼门关”红烧全牛

祈年门外边低处的院子叫“柴火栏”,祭天红烧全牛时要用柴火。

; _/ \, D4 q- a

通常出现天坛的画面,常用祈年殿,其实真正的天坛是“圜丘坛”。

+ O& h+ u, r- u" L7 o+ p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天坛”第二句

明武宗在嘉靖皇帝前边,那时还没有圜丘呢。

+ \8 j# y+ Q6 B8 ^1 R5 o2 n

现在写了错字,怎么不能修改呢?怪哉吗?

发表于 2008-12-21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内容详实,有学了不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7 05:57 , Processed in 1.13451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