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后是早起。 3 m5 k, q0 L2 R0 x3 J- \2 [
朦胧中听见公鸡叫,我忽然醒来。 . @" s; Y9 _' p) K
环顾四周,才想起我是在清西陵的农家院——《燕赵山庄》院里。 / ~8 z" o" a. g2 ^
看看时间: 04:50 . ^. W p N5 G1 R) {8 B
走到门外看,院里一团黑。天上繁星闪闪,天气看来不错!
, P4 r! p! P$ a# w4 h回到屋内看地图,清除记忆棒内的不理想的照片.....
# c; N: J) P' Z2 g洗漱后已是06:00. 天色微亮。
- k9 Z8 z- F! f i: L3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1 p6 |& ]5 T5 @1 @+ {$ c& E " ?* z- ?( \( } v' y/ N, S
出门沿环陵公路向南行,来到八角楼。
; y# j! s7 v' |" U在路边排档吃过早饭。
9 E$ e4 `% @% M' N# C" B起身向西行,来到了泰陵宫前广场。
5 o# A Y V9 i5 o' n; r0 c! z3 h现在的时间是: 2008-10-03. 06:30 . 5 M- D* Z4 J2 |0 |$ c' d6 y q
早晨的西陵,游人非常少,四周静静的。
+ z% X9 x0 C) b4 r泰陵在淡淡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 h4 t9 c$ a8 e红日冉冉升起,照亮了泰陵,松林,神道,草坪,好像一幅山水画卷..... 0 X$ e4 a, p/ M
接下来工作就是补拍泰陵的图片。 ( [& V2 N, D1 v4 j- [( Z* C
从宫前广场一路拍到大碑楼。
9 }/ ?4 }7 K* I V从06:30.一直拍到08:30. 6 \, O, _# T" G/ U3 ?; e+ `; U
周围人少的感觉真好!!!
+ q# O1 H7 F+ r, p8 c: Y, M3 \5 K3 {
- K, A& ~8 T0 R* c 今天上午游清西陵的昌陵: / G4 }) X* `1 X* L#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v, e6 j2 P$ ?3 d& ~+ l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 : M, h# |1 `) W! b
昌陵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条神道与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与主陵相接的帝陵。
9 q7 K# [" g f* D# H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s- s! j/ W8 M, y
2 T0 H6 i+ y/ Z: {8 P- m; J( F2 v' {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 / L8 @5 g* G* z$ L A2 o% c8 }
乾隆皇帝曾立过皇后所生的两位嫡子,但都因出天花而夭折,遂改立由妃子生的颙琰。
1 x0 L! I7 D' W; g2 d$ Z2 k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7 `! ~2 _+ L% N, j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 p6 o/ c! K ?/ E9 E0 h. O0 z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
5 e7 ^/ i; L; t. ^) A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宝石,别具特色。 * U* L4 F5 C8 ]4 U6 N
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4 [2 C1 r* l2 O1 H$ B9 U& a9 A) U1796年(嘉庆元年),清朝入关第五代皇帝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即位。 # q: `' n. v/ [( P5 Z
他遵循父亲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泰陵之西 500米处选定了陵址,于当年开始兴建,到1803年(嘉庆八年)完工。
/ G2 K8 {/ \8 \" ~% r工程结束后,陵寝定名为“昌陵”。
2 K# Q) U/ S& y/ J) m/ ]* L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 $ [) s5 X3 ?! g1 ?2 l, x4 k; Y
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纪园寝。 / T! M: X1 j8 x
昌陵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位于泰陵西侧。
) G: @ h" e4 b/ p/ g$ l$ Y昌陵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建成,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规模并列。 * L& M) O/ s3 e! c# J1 N6 q# T% U
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
' M4 D8 Y, f; `) F" D- G5 s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
% M- M3 ?$ j6 T% I' y9 X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光彩耀目,满殿生辉,素有“满堂宝石”之称。
1 U+ `) q% C; h+ o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0 l& q L5 K ?4 d$ e* x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无比,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1 B! r! O7 \; {# ]08:30. 8 n$ P }1 K4 x, C) v* |( {
我站在泰陵大碑楼与南面三孔石平桥中间的泰陵神道旁。 & z" B- O5 B0 C$ T- w6 l4 {
西面有一条神道与主神道相接,那就是去往昌陵的神道。
" {6 p; ^4 g! u) z4 d" T4 ?
! m- f1 T B: s6 M0 p
. z$ Z4 D3 [* C4 h& Z' t' t' w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 \3 S; C6 e
1 ?8 i( ^7 r- r8 M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_7 r& [$ ~. O
4 {4 Z+ ^+ a8 ~+ O5 Y& G
关于两条神道的连接处的选点,我很不以为然。
* b: n7 L& d: q* }7 r 现在的接点有两点不妥: ' A- d* `& b0 L( A+ F6 q
其一,两座大碑楼形成并列,无主从之分,缺少对祖父雍正帝起码的尊重。 ; ~' ?& g& i' v: m0 n0 |# J
雍正帝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圣君。
6 N: G9 q0 z# `$ l$ \) S嘉庆帝是没有建树的平庸皇帝。 8 C S# a. k" a% g8 p
其二,昌陵神道的接点过于向南,靠近了大红门,未给后来需建的帝陵神道预留连接的空间。 + u0 a& Q( L3 R8 J
也许嘉庆帝已预见到没有预留的必要?
, u5 I4 m, { C7 C' i0 O吾皇圣明!!!
( ]! r: z$ ` I% M% i( v C 我踏上昌陵神道向西行:
) K+ r" |0 r6 c9 j* R+ A$ w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 b* g- ?& E9 n+ J4 Q/ ?' R8 a5 ?
! k, @0 u; B& `9 K& U4 d# N 西行约600米,神道上有一座三孔石平桥: 9 Y+ ~/ o4 z# j5 g4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G3 V& i" q; A# J0 z 神道在石平桥的西面转而向北......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4 _7 o- u! h- U5 ?* ^1 N9 z # L6 |- K7 r( u' n/ G
远处西北面的建筑就是大清皇陵的最后一座大碑楼————————昌陵的圣德神功碑楼。 . q# s$ _# N8 v
; L% m. _4 P+ d' I) p! h5 {* N. ~ 昌陵神道转向北。
! P5 V) l& ]7 t' l- z8 d! v1 O * u3 F3 l" g8 r6 V0 H5 a
迎面是掩映在松林中的大碑楼: ( g5 P* J c; T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O) e1 d! m# X& E) M% a
6 d; }3 Z& F9 Z1 b4 j
走近大碑楼:
9 ~ f1 ~1 P( x9 E3 Y0 b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6 t e6 z+ P4 V3 ?+ {2 }; R8 x p8 K大碑楼的券门紧闭,门窗缝隙钉有铁网,无法拍片。
- P4 b' d- B9 ^4 ? B( z3 X. a/ V 碑楼广场的四角建有四座华表:
- O: [2 f6 F5 z' c- n3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3 @* y" n- C7 {! C# `* _ " K% c$ j7 r9 a: S2 f# B5 Y
碑亭的北面是一座五孔石拱桥: ( {2 H& K; G- ^2 ?5 C8 M$ _( Q+ q
这座桥与泰陵的七孔石拱桥并列西.东,相距约600米吧。
4 |, H- j" ~& ~: j/ A% K% T很奇怪的是:这座桥并不在南北两端建筑的中心连线上,呈之字形扭了个弯:
* g$ ^, ~1 O0 F" |6 z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9 G. r! s, d1 E I
# g+ H9 h# A3 J* A# z6 k桥北面是昌陵的石像生,龙凤门,......远景是昌陵。 5 C1 c( A- x$ w" P1 g y3 Q
昌陵由于地势所限,南北方向建筑间的距离显得有些局促。
. y& p0 y0 _8 |/ U: \ 侧面拍一张五孔桥:
8 q: O5 y1 X, i* C: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6 k$ n/ g0 Q6 ^% v3 G* n7 a$ W
1 D4 W) e x; J) G E: o( M
走上桥去,四面看看。 , N3 ^2 _% j' S6 s8 A( e
$ k9 [- U# w3 a9 D$ P* e A
& D7 {( B1 i) O! `; p
昌陵参观简介 :
; k* D) V" U% G& z4 C% j
* n* t1 B, f y昌陵为清仁宗嘉庆帝的陵墓,位于清西陵的泰陵之西。 9 G% K2 ^1 j& w" G9 Y
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8 f3 e$ a: x: [ |1 R. U神道沿途三孔石平桥一座,西行6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 . o& Q G. R3 }1 u. ^
圣德神功碑亭往北部分与泰陵大体一致。
; w: e0 s, L; U# v3 u9 V唯昌陵隆恩殿地面独具特色。
: w5 v; Y% n* Y来西陵的游客,大多先游览泰陵,以为再无别的陵寝能与泰陵相比。
7 A( | o. c! @) U其实不然。 7 }5 Y" ?, g. {% Q3 _+ K8 d
昌陵宏伟的建筑不仅与泰陵大体一致,而且明楼、宝城、隆恩门、大碑楼等建筑比泰陵还要高大。
, R3 d Y2 Y3 Q4 N! D) {' U* T7 b昌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隆恩殿地面铺设独特。
' t5 n% q& D: e' l, l4 P0 p' V' L- x其它帝、后隆恩殿地面均为金砖。
) ~1 ^, x4 S' z; F& n(并非黄金制成,而是用料考究,烧制精细的砖。皇家御用,谓之金砖。)
- m; y- [) q" D6 z昌陵隆恩殿为紫花石铺墁,又称豆瓣石。
3 ^( r0 Y1 Q( ]紫花石每块呈正方形,边长62厘米,磨光烫蜡,不滑不涩。 7 U* V, Z) t' R; m1 K4 `3 r
紫花石面呈黄色,缀以天然的紫色花纹图案,其状如春蚕,似竹笋,象秋菊,若绒球,千姿百态。 $ Q) {2 X+ ]4 D; ^8 f9 Q
紫花石被阳光照射,五彩滨纷,犹如满堂宝石。
2 n8 Z. a9 }. O0 S, ^/ O二是隆恩殿内东暖阁之佛楼,上下两层。 . q, V! R7 _8 s! b# G( I+ o
上层有木雕垂花,精湛优美,涂金闪亮;
6 B, X! m0 g# L; ^/ R( D+ {下层有木制边饰,朱红底色,鲜丽耀眼,历经180余年时光磨蚀,至今保存完好,色泽如初。
' @" |- O/ N: R三是地宫结构比其它帝陵宏大,雕刻精细。 : W7 v; w8 a( F) B- i8 H
先鸟瞰一下昌陵:
. q9 \ ]! J. R+ F$ w.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t x+ w2 ?; o& r- }+ p # E: r5 C; y0 z' @
走上五孔石拱桥向北望:
, ]% g u9 X6 i- l7 F" W0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p; |! F M& k, | V) E# E f , {% N. O% E$ `; v
仔细看地面:桥头扭了一下!
+ Z) B/ n7 X- y1 j北面是石望柱(擎天柱)一对:
* w# E! z% F7 H# U+ R4 X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5 O% B6 n' s! ~) x5 `
+ D% h5 e# \1 Z! `
石望柱北是石像生。
+ r5 C' q. {/ u- B. i5 S有立狮,立象,立马,武将,文臣共5对。
" S4 G! P: A* W/ }8 O0 ?+ Q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D3 a/ ?& o*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Q2 H$ [/ p1 U$ `& g
石像生的北面是昌陵的龙凤门: - z, g: T% q) ~9 J2 U5 L: d! L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9 a3 L! n: k0 K6 q
六柱三门四琉璃壁的龙凤门北面是一座三孔石拱桥:
1 l8 y% \& q1 v" L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9 {# x1 A. _' \5 V+ P4 b ' R5 `3 f% w' J( }9 R0 U$ p
桥南面神道横向铺着一段石板。是路吗?通向哪里?
" i- C7 E# m6 d" y; b" h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9 f& [8 r6 M: n 6 B9 K7 W6 w4 r: O. d5 |5 a
走上单路三孔石拱桥。
/ i2 k, ^; G9 O" E% |/ s, n W向东望是泰陵的七孔石拱桥。逆光,未拍片。 / A6 w- H, c6 T4 x
向南望是龙凤门: 1 Z5 F+ E) U. \- p1 D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w0 {6 \( y7 l* t) ? # u: F7 ~5 } ]& b8 G
# r0 P1 i$ ^7 R: V顺着脚下神道的中线看过去,中线经过龙凤门中门,中穿大碑楼,....
4 g; G* s: ]. }8 I7 X. _1 M7 `1 Z- H! T 为甚麽龙凤门南面的五孔桥扭了个之字弯?
. R5 s( x" N& Q; U向西望有一座五孔石平桥:
/ V0 R* J) _- ~% ]0 W. M( y! n. G j1 C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5 B4 D) B9 n# n8 A+ Z0 F* u
单路三孔石拱桥北面横着一道小砂山,砂山后是昌陵陵寝......
: E7 Y9 R6 ]9 s. ?, q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八)
! ^$ k6 V/ w; ^. I) [
8 u# |/ x( j- r9 _
, x# m1 i! v6 k, I1 \& A- X清西陵的松林和植被太好了,地表弥漫着水汽。
/ G+ F! x+ U, E9 u7 v- R) e晴朗朗的天,我却看不到陵寝后雄伟的的永宁山。
8 `5 B5 o+ O4 x5 D) C9 k* i
: L( z6 W5 C/ B$ e) |0 ~
+ H8 Y Y) n _5 ~; w" C " r* Z0 j6 c0 p* s3 a& y* n8 y( j
$ k* Z ]# }4 g8 Y; ?% y7 d! `5 \
待续。 2 o1 Y* C' v+ n8 h5 l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