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临终遗言 1 e% b g9 D/ g( L0 X( [* z+ @7 s
+ ]; U$ l% [) C1 n: v
孙中山死因之谜:弥留之际低呼“和平……奋斗……救中国”
1 R% }& ~4 G1 Q3月11日,孙中山已至生命垂危之境。宋庆龄扶着孙中山颤抖的手,在他的《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上签字。这天同时签署的,还有一份致苏联遗嘱。他的《政治遗嘱》这样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7 i. m" w2 |% F7 N- D, ^4 T
) O8 R1 {' C8 c+ l& M6 p
* O# r4 l7 K0 n0 Z" w# v! \- e0 y
弥留之际,孙中山用微细的声音轻轻吐出的是:“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终年58岁。3月 19日上午,宋庆龄、孙科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按基督教仪式,为孙中山举行家庭葬礼。19岁时,孙中山受洗成为基督徒,临终之前,他曾清楚的表示,他希望人们知道,他是作为一个基督徒而去世的。葬礼由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刘廷芳牧师主持,广州政府司法部长徐谦和孔祥熙先后致悼词,葬礼之后,孙中山灵柩被移往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从上午10时起,闻讯而来的各个团体、学校以及中外送殡人士已逐渐前往。从协和医院到中央公园,一路上全站满了人。 : L% P/ ?% W3 B/ i# u
6 J0 |* T9 R9 F9 o+ O
, C) i! `! E8 G; x$ m: v' R, ?
" k$ f% Q; m% e) ]/ N; I1 a/ j [) I
; i E6 q3 ~: g$ g7 y) s
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政治遗嘱 ) D( h4 \& R5 F
; y) ^/ q: Q, b) z
' T C: K, T4 R蒋介石于“中兴宾馆”陷入半昏迷状态后某日,侍从医官察觉蒋介石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十分微弱,而且蒋的宁波口音不好懂,侍从医官立刻请值班的侍从副官翁元。翁元耳朵贴近蒋介石嘴巴,仔细听了一两分钟后告诉医官,“总统”说的是:“反攻大陆…解救同胞…反攻大陆…救中国…反攻大陆…救中国…”。是否蒋介石意识到自己陷于性命交关,故而以其微弱的叨念,交代最后遗言?不得而知。 , d/ j! p B5 a" m# M
c6 S* h/ `# {0 t ( u1 L+ w" K Q1 ~' g! G8 @
5 N' I' ^. P0 X2 O! n2 m7 R% Y
) m; C3 |4 F! Z! I( U5 ~+ v2 }; O
4 G; {' M$ A6 S
毛泽东临终前最后的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 {' N; x& F$ G! C7点10分时,毛泽东的呼吸急促起来。小孟过来,低头给主席按摩胸部。主席用很低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6 C# ^+ \4 r# I* y 临终前没有感人肺腑的遗言
( X p1 ?; N- u; w: g3 ]4 k这次主席听了之后,睁开他微闭的眼睛,然后轻轻说:“那就试试吧!” ) [9 k* O; ~' @7 z) V
插鼻饲管之后第二天,他果然感到身上有点力气了。他显出高兴的样子。 5 u+ _7 d$ c9 m& h0 L$ v) z8 ~6 u
“小孟呀,你比我懂得多,我得听你的了。”已经很少说话的主席,今天显得有些精神了。他已经有五六天都不说什么话。
3 c% h3 ?' v+ \- [+ ?. D1 c8 t“您就得和医生好好配合,您的病会治好的。您不是听我的,要听医生的。” 7 N9 G( b5 @- p! ~) X$ e; @
1976年9月的一天,小孟请假外出回家,去看看她已经好久未见面的丈夫,近在咫尺,远似天涯。小孟的爱人小裴就住在府右街西侧的102号,与中南海只有一街之隔。但小孟的工作性质,使小裴常常孤独一人,异常寂寞;小孟是晚上5点多钟才到家,新婚不如久别,二人情深意切,不知有多少话要说,但又不知从哪方面谈起。 7 L" v; f: L8 |2 q* Z0 K
: ~' M# V" F& _$ s
/ q1 j5 @0 l6 L g/ d1 W7 ]0 o7点15分,突然有人来找,要求小孟马上返回中南海。 5 f3 G- E: q" _3 L& i6 h, g0 _
小孟回到主席的卧室,才知道,主席犯了病,心肌梗塞,十分危险。只见主席的脸色灰黄,嘴唇呈现青紫,呼吸短促。主席的几个医生都来了,政治局的人也来了,气氛相当紧张,经奋力抢救,20多分钟之后,才脱离险情。
- f3 r4 I* l% @# U% A
# o4 F+ r/ q! i7 X1 t! m6 I# Q 4 R! N9 R& G6 W7 N, q* [4 Y
主席的心脏又开始了正常的跳动,每分钟由原来的110次变成了80次。他平静地躺在那里,不一会,又睁开了眼睛。
8 I, s: w6 T8 P6 E2 j政治局的几个委员们一直守候在毛泽东身边。看到他睁开了眼睛,委员们一个个上前探望。当叶剑英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他却抬起了那只显得沉重的胳膊。他的手颤颤地摆动了几下,他的嘴微微地动了一下,细微得让人难以发现。还是小张看出了毛泽东的意思,她毕竟是太熟悉毛泽东的一切了。毛泽东这些动作表示他想与叶帅说话。小张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2 `5 U! B2 R3 m8 j( ]* K
" H3 f4 D; W7 ^' a# t5 H; l
* L$ U$ _* Y! }+ R2 w2 P' F
小张走到已过去的叶帅身旁说:“叶帅,我看主席是想和您说话,您去问问看。”叶帅点点头,又走到了毛泽东的身边。他这次离毛泽东很近很近,叶帅俯下身来,低下头看着毛泽东。毛泽东的眼睛突然显得明亮起来,他那本是黯淡无光的眼睛,很久没有这样的光芒了。眼睛是心的窗口,他的心里一定涌动着什么,但他的嘴已是力不从心了。只见他嘴唇在翕动着,但很难听出他的声音。叶帅拉着毛泽东的手,紧紧握住,不停地向他点头。 0 h+ [ K B* H
# x3 {% Y- F/ }* a$ s
0 ?, l9 u& c; u4 c毛泽东对叶帅讲了些什么?是对他表示了永久的别离之情,还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交接,还是对永远过去了的岁月的回忆?
3 Q2 w, h0 @/ s" T+ i毛泽东对叶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曾在中国革命的许多关键时刻,起到了别人所不能代替的关键作用。此时,叶帅只能拉住毛泽东的手,但无论如何,也拉不住毛泽东的生命。 & U% h/ T; X9 d5 d2 F9 e
毛泽东,从8月底直至他的谢世,多次昏迷,多次抢救。在昏迷与抢救的过程中,他渐渐向着另一个世界走去。谁也无法真正知道,濒临死亡的前几分钟,几秒钟,他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 ^6 G6 R9 c% v' }& i
% U; A% R) S- @! `& }# F. L3 z* @, } [) }- [7 y' m3 e
9月8日晚7时,小孟来接班。几天来,政治局的常委及委员们,一直在轮流值班。医务人员一直在身边观察毛泽东的病情,量血压、测脉搏、导尿、听心脏、输氧气,不停地进行着。7点10分时,毛泽东的呼吸急促起来。小孟过来,低头给主席按摩胸部。主席用很低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5 X' M+ S3 V' A# o* V医生赶紧把氧气的管子放在他的鼻子处。他用手去拽,肯定是不舒服,过了几分钟,呼吸开始平静起来。这时,医生看见主席的鼻孔里有一点嘎巴儿,就把输氧管先拿下来,用棉签儿给他弄出来之后,又给他戴上输氧器时,他就一点反应也没有了。又是处于极度的昏迷,抢救,抢救,四个多小时的抢救,但一直是昏迷,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9 S1 t2 r+ ?' p5 r+ W( d
5 O( z/ C! r8 z
7 N$ H$ Q" f1 |4 g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小孟说的:“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