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58|回复: 46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R: y$ }5 G9 ~9 g$ e% ]

【宛平城·人·卢沟桥】摄影:广顺园主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县卢沟桥    时间:2009年04月20日
6 W4 L1 L e, C* @' q

8 s8 ]. o1 Y; s/ k6 G- O/ D

# C, Z ^. H" ]

 
( p# T& }# @. u. A0 k

# {" ^' w# T% R7 h) p5 H

5 V* k3 Y7 z- J E# C

    卢沟桥位于丰台区杜家坎附近,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8 H1 y: H, r: W

* I Y1 h s& L: C0 T8 f* G" i# W

- M. R+ v, D9 _) H4 \

 
( F! t; ^# a0 h. q6 G. F

4 i3 d) V' u! D8 _/ F
    ■夕阳中一对逐渐远去的恋人。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1189 年6月(金大定二十九年),1192年3月(明昌三年)建成。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长266.5米,宽7.5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桥墩呈船形,进水一面有分水尖,每个尖上安置一根三角铁柱以迎击洪水和冰块,保护桥墩和桥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线型,状如船尾,减少水流对桥孔压力。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

- B. `9 h* X9 D* N) v

 

7 |) A! r2 b+ F1 S D

■水中映夕阳。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 i) p) M9 v; |7 }

 

" x& q7 e2 \! i6 Z# }: T9 k

■暮色映衬下的石狮。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传说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驾临卢沟桥,赏游了桥上的每根望柱顶端雕刻的石狮子后,赞不绝口。于是,他随口询问左右,卢沟桥一共有多少只狮子?一时间,随从们面面相觑,谁也没办法回答。乾隆挺不悦,便传问当地县官,县官也是面红耳赤,说:“此桥自建造以来,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据说700多年来还不曾有人能够数清过。”乾隆听了,不相信,立即吩咐几位太监分头去数。结果,每位太监数完后的数目都不相同。换了一批人再数,仍然如此。乾隆心中不快,以为手下未尽心,便亲自去数。第一次,他从桥东数到桥西,是409只。他惟恐有错,第二次,从桥西数到桥东,这次却是438只。乾隆倍感惊奇,紧接着又从头数一了遍,这次是用马鞭逐只逐只点数,结果竟是 451只。他先后数了几遍,到底还是没有数清,最后只能怏怏而归。

, u9 P# v; U; p f- b

 

# ]5 U" r' L' p2 z# B

■淋浴在暮色中的情侣。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那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只呢?人们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1961年北京文物工作队在调查研究中,对全桥狮子进行清点,又发现“躲”在大狮子毛发下,甚至掌爪中的袖珍小狮子总数多达210只,加上原来清点正确的 288只大狮子,总数又达498只。1998年,卢沟桥进行大规模修缮,文物工作人员又对其进行清数,狮子的数量又变成了501只。
501只——这是至今为止最准确的数字。然而,当地人都一致认为,肯定还有个别小之又小的狮子深深地“躲藏”着,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再一次听到不同的石狮子的数目。

" |% |9 X& `+ v* p" y/ n

 

, W) _/ l7 ]( L; G/ U1 N

 ■暮色中排列有序的石狮。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卢沟桥的历史始于金,由金中都南下中原,必取道良乡、涿州,从而进入西倚太行山东麓、纵贯华北平原的南北向大道。然而出得中都城,所遇第一条大河即是发源于山西省西北部、穿出太行山脉、流经今北京地区西南郊的永定河。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水流含沙量之高仅次于黄河,故又称“浑河”、“小黄河”,因水势汹涌,经常改道,曾称“无定河”。在金代称“卢沟河”。“卢”,有黑色之意,以河水浑浊色暗得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整修了卢沟河的河道、河堤之后,改名为“永定河”,此名沿用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 奔跑在暮色中的女孩。
发表于 2009-5-2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欣赏了.桥上为什么会积水?
发表于 2009-5-2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园主老师的作品大气磅礴,视角独特,还有求其新意的表现手法,有着异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5 U/ l6 O% }& ~% u- i' N* W: o

几张老片子珍贵,在此也一起欣赏见识了。

发表于 2009-5-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得到了享受,心灵得到了启迪。
发表于 2009-5-2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顺园主:《卢沟桥情思--蓓蕾蕴纯情》诗配画

夸父逐落日,

" ]7 i$ K/ }; b8 S

蓓蕾蕴纯情。

' W8 C2 l0 m3 s3 P1 [5 c% D

坐看暮云紫,

+ P5 S0 n) z5 J9 t

行观晓月明。

" D; Y- [( L* c" b/ O5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墙拐弯在2009-5-2 13:39:00的发言:
好看!
* S. S3 N. B3 G7 v4 ~9 _. m

谢城墙拐弯的沙发,“五一”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江在2009-5-2 14:28:00的发言:
解放初期的卢沟桥(家里人物已删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扫描006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 V1 y5 ~; t% X4 G
QUOTE:
 
* P" o; d* |6 V# m1 ]8 b
QUOTE:
很珍贵的片子,像是50年代拍的。
4 K* Q9 \9 ~( V: U9 E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贴几片老照片

; h. G3 H( t1 H& w

 

! z0 }3 I' C9 x1 }! I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09-5-2 15:02:00的发言:
- f! E) [+ h, j2 g

 

$ F/ a' `- [ l

       赞园主的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 }8 J4 @ f( B$ c

 

5 R. P' m9 H; u5 X* {& ]) J( @

                  风云宛平,

) l) x2 P! {* T! J" A$ l

                  历史见证。

* W1 O; e) z1 u& l

                  民族狮吼,

- h C( @1 j# c

                  卢沟桥横。

|/ `2 j% j% U1 f, ]2 u

                  明月可鉴,

5 |) D- x. Z e: H

                  抗战英雄。

$ I+ u2 |4 `! z k

 

8 P) E, S' X! Z5 Y

感谢岁月的赋诗!“五一”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谢谢以下是引用liliang1216在2009-5-2 14:45:00的发言:
太美了,
5 }! {0 }) X3 a

谢谢欣赏!

发表于 2009-5-2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顺园主:《卢沟桥情思--我和你》诗配画

携手走过,

* y! I6 b4 F+ O" y( G

八百年的古道,

0 h4 Z$ ?9 `9 n, }5 g6 O/ A

我和你。

o3 u7 G# a- ^* [: N* j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S$ @- k. t! ?+ J* `

哪怕时光逝去,

& g: T* x d2 \0 }, f0 \0 I

如同暮云消散,

1 ?# C0 {$ F5 @$ G' `9 [, j% ^$ j0 y1 F

我和你。

& U' _: W& f( z* t9 a1 k H! D8 m: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5 X+ g2 ` i

就算往事凝固,

' }) g1 T; i. E3 T& @/ b5 m+ b0 k# u

石狮难以数清,

: X3 `9 Z/ ]" u$ R& W+ F/ M5 h

我和你。

& ~ L. v' d#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5 ?0 O& T: O4 T

心愿河山永定,

4 @5 G5 W& v, | F! r1 ?) C

见证绵绵真情,

( V$ R6 V) @( |' ~- |

我和你。

; o: z6 x6 D. y# X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5-2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8 |' B/ W$ k

       赞园主的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 o2 K# h- U6 d) F8 F6 H0 X3 ]

 

- K% N. g' ~2 D* J; C4 A% j

                  风云宛平,

+ M; T* C! Q' Z" n! Q

                  历史见证。

- h$ \7 Q K' Q4 d

                  民族狮吼,

% b$ W+ }7 O* U" F }

                  卢沟桥横。

" x1 f+ W A' o1 v# y: ]

                  明月可鉴,

2 P5 I$ b" `; J) P

                  抗战英雄。

发表于 2009-5-2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美了,
发表于 2009-5-2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初期的卢沟桥(家里人物已删掉)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因卢沟桥为京城要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皇帝迫于农民起义军的威胁,以及关外清军屡次的入关侵袭,下令以13万两白银的造价,用两年时间,在卢沟桥东端建了一座“拱北城”,以驻军防守,拱卫京城。至今在南侧城墙上,还有许多城砖铭有“崇祯十一年窑户××造”的字样,任凭风雨侵蚀,殊为可惜。

7 n/ A% U; I: ]$ O% }

 

! {* I( v6 e/ x( s

■远眺白云下的宛平县城。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宛平县西关。
发表于 2009-5-2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遛狗的卢沟桥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之后,于当年6月28日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将原设在地安门西大街的管辖京城西部的宛平县衙署迁到拱极城中,自此该城称为“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就是以强攻卢沟桥、侵夺宛平城而揭开全面侵华之序幕的。当时,中国陆军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依托宛平城对日寇进行了拼死抵抗,打响了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一枪。至今,在宛平城南侧城墙上,还留有当年鏖战的累累弹洞。

" X6 C; K+ f: ?, i# B4 F0 y9 M

 

6 e) w) }, S+ A4 f

■西关的威严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暮霭中的宛平县城楼。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 下班后的卢沟桥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与桥的比例都很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由于古人自金中都南下旅行,为赶路多为凌晨出发,出城30里到达卢沟桥时,天上的残月尚未落去,映照着波光桥影,蔚为一道景观,所以自卢沟桥建成后不久,在金章宗之世,“卢沟晓月”就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 E) n- ]; a$ i1 v

 

. R0 Z& M/ J! z" \* r0 @: u* b6 M

■立于桥东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碑。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桥西侧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题写的重修卢沟桥碑。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风情拍记:宛平城·卢沟桥

■ 质朴的卢沟桥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6 03:49 , Processed in 1.2392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