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2 w. {; \* \0 N2 J' [ ' o1 \6 X0 f5 j3 k2 \
, k8 F" g* k# x4 s; g4 i8 r* L
5 ?" A* I7 S. C% G$ d& Z% Q2 F
& Y: L" i! T' u1 t& x+ E. h 四大名牌
" C+ Z5 m1 @7 b9 e6 k
. J) c" o7 ]" E; f/ s9 x }记得小时候四大名牌常听大人们讲:宣武区的酱油,西城区的醋,东城区的糕点,崇文区的花(绒花,假花等)。 ) |+ Z1 c# T- K4 x, B8 ~7 ^+ g
/ l' W y1 v/ e( Q* e宣武区的酱油炖肉是最香的,酱肘子,红烧,炒菜上味。煸出的肉片儿有股酱香味。每当家里吃饺子,大人们就会给孩子们一毛钱拿着空瓶子进城去打醋,一毛钱能打一斤醋回来,如果逢年过节串亲戚,大人们就会去东城买糕点,到崇文区去给小孩子买红绒花带。
; Z0 ^" R7 [0 O
5 Y3 o- `! B5 O {; q我小的时候经常被院子里的大姐姐们呼来唤去的,叫我陪着她们进城打醋,那时我们家住在宣武门外大街,如果要到宣武门内大街头发胡同对面的小副食合作社去打醋的话,那就叫进城,因为它们中间有一道宣武城门,宣武门外就是城外了,宣武门内就是城里了,其时宣武门外大街北边的合作社里有卖醋的,但讲究的家庭还就认西城区的醋每次进城打醋都会感觉那是城里,和城外的醋不一样。 7 L- C, t7 {8 z# a: I! p( z4 a6 [
& i- U* L# ~1 g4 m J
那时每个家庭生活都很拮据,平时大人孩子很少吃到点心的,如果大人们要串亲戚时也会很讲面子的,家里再穷也要到城里去买东城区糕点厂产的糕点带去。
3 e: ?/ j+ I: l) R Y
4 r$ H, [& S7 G9 y+ b& D过年了,我的妈妈会给我买红绒花带,有小鸟的,有喜字的,有花瓣儿的,有多种颜色的绒花,带在头上跑到院子里向小朋友显摆,有的小朋友家里没钱买的就追着我要一朵带,当我把绒花分给大家带时,回到家就会挨说,说我太傻,把那么好的东西送人,还一点儿不心疼,我到现在还是不那拿别人认为好的东西贵重的东西当回事儿。
& N8 _, S! H" q$ `: _ 6 w! X- W& D4 p# o" k
过去这四种东西就是那个年代的名牌儿了,到现在我才明白,宣武区的酱油就是后来搬到永定门外彭庄的金狮酱油厂,现在不知是否还在那?还是搬走了?西城区的醋(就是龙门米醋)醋厂不知搬到那去了,东城区的糕点就是稻香村生产的,崇文区的花儿(绒花,假花儿),早就没了。 , ]2 ~9 s- v8 A. }4 n
: _* v# R( o/ G- E$ d
* y0 E: T2 K3 m: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