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89|回复: 33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2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5月21日,落雨。料想22日是个晴天,于是前往宣南走走。

' T: C+ o) S6 l9 K3 i! u r

 

) B' q, W6 e0 z* e; W* T% y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塔吊雄起胡同死,煎炒烹炸需大葱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实的拍记,受益匪浅。

" n6 Z% l: @, X0 a) K! P/ T% v0 X; v: c

有些资料很珍贵,建议陆老师更换个像素高的相机记录,也便于阅读和收藏。

# {) D, N: o- F4 {8 ]/ l: J

另外最好不要轻易给图片加锐度,这样会衰减图片的像素。

& A9 q& \2 o6 b1 w

 

3 s% R. v0 b; W a* ?* c2 w. k! ~

 

发表于 2009-5-23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看到都梁的小说《百年往事》里提到很多宣南的故事,京报、邵飘萍、汪精卫什么的……他的另一部小说《狼烟北平》里也写了不少宣南往事,在老北京在可是个热闹的所在,也得算是当年的CBD了。可现在再看看宣南,让人很感慨的是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如果是我住在那片胡同里,心里盼着的就是拆掉这片破房子,好歹给些钱也能住上楼房了。
发表于 2009-5-2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空篱落,深巷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拆胡同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龙八部在2009-5-23 12:01:00的发言:
% |6 n5 j+ A: v, L) _3 l

南半截胡同和绍兴会馆,特意去找过,再跟斋主学习!

) w2 }' T- H6 P4 h

 

$ S) q. @9 e! G, ?! ]6 K+ p

当时没人能说清鲁迅住过的是哪间房子!

/ G% T- h9 C, o2 p$ }7 _! q

对啦,我就听到二种说法,我认为原来门口有槐树的西屋,比较可靠,就是25图。

! R* F3 ^2 B1 u c5 P5 o

悲哀么?整天呐喊鲁迅是文豪,文豪的旧居如此破败。

发表于 2009-5-2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巷斜辉静,闲门高柳疏
发表于 2009-5-23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残壁破烂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七:福州会馆何处觅,租车探访林则徐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八:杨梅竹街青云阁,鲁迅当年来饮茶











1 i8 F* W) i; O' ^# o$ Z

 

9 P0 s% y6 E; l

《鲁迅日记》提到青云阁

0 N+ v5 e4 b! Y8 J7 }& S8 }" T% F C

1912年

! @$ W: ~: J7 x( ]% U

5月5日:11时舟抵天津,15时半火车离天津,19时抵北京,夜宿菜市口长发店。

# ]) Z, u& u0 n# Q7 }) `

当夜至山会邑馆(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见了许先生。

7 |8 Q3 W U6 W! z

5月6日:上午入住山会邑馆,然后乘坐骡车去教育部报到(现在西单教育街)。当晚被几十个臭虫咬得无法入睡,在桌子上过夜。

2 F" d* C: D! a3 d: h; N! Z

5月7日:夜饮广和居(在南、北半截胡同之间)。叫会馆长班(服务员)换床,没有了臭虫。

' j( F7 Q u* C2 |; S

5月8日:夜饮致美斋。

" @0 Z) z/ Q# K' U' R1 V+ g

5月9日:夜小雨,发烧感冒啦。

8 x# O! j+ X u' ?* }. V# Z

5月10日:去教育部上班。

" @2 _. M- {2 q

5月11日:和董先生夜饮广和居,董先生在会馆过夜,睡在桌子上。

, k& t& Z. R" o0 L- ~

5月12日:星期日,去琉璃厂,买书,5元8角。

2 q) i9 u3 v6 T% @

5月19日:星期日,去了万牲园、陶然亭。

[5 e- l9 i) |. c

5月26日:星期日,去观音寺街青云阁,饮茶,又去琉璃厂、西河沿劝业场。

8 O6 ~: ]5 h, A0 W/ {% F& u

6月9日:星期日,上午去青云阁理发,午后去琉璃厂。

8 F( l- n" P: B) n8 s2 ]- K

6月14日,去天坛、先农坛,考察可否开放为公园。

! o3 Y/ F' @9 p1 d

6月16日,星期日,上午去青云阁,买袜子、牙粉等等。下午去琉璃厂。

发表于 2009-5-23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了青云阁!
发表于 2009-5-23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09-5-23 18:13:00的发言:
终于看到了青云阁!
" h. t* k b F, |- V! v2 k9 E

感谢您的提示和耐心。因为青云阁是此行的终点,所以放在最后。

, N8 ]' c% X* Q( _0 z+ S

事先预料到,因为青云阁的前后门都是南北方向,所以要在下午太阳偏西以后,方可避免逆光拍摄。

7 X5 t, z+ c3 m) D& D' Y

下面还有一组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九:老者进过青云阁,五岳归来感慨多











, ^9 I5 z9 j+ S4 `# R2 Y. W

拍记落幕,感谢观览。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二:鲁迅写过槐蚕屎,闻一多说是槐茸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五:春城无处不飞猫,疏影横斜水清浅











' B: D$ ^1 ]* w

旧时会馆的服务员称为“长班”,大约是“长年值班”之意。长班多数聘用会馆的同乡,但是这位大妈的祖父是河北深州人,经过绍兴人介绍,才能出任长班,住在大门北侧的三间门房里。负责看门,晚上10时锁门。1950年前后,还要负责向房客收取房租,然后交给管事的绍兴人。他们见过几位绍兴老人,全都留着长胡子,有学问。

' L* k2 o7 V5 ]6 U

现在,他们家的屋顶也漏雨,因此由房管所铺满了油毡。但是顶棚和房架积存多年的潮气,也就无法散发了。所以此院有些被迫挑顶大修的房屋,房架都是湿漉漉的,糟朽严重。

发表于 2009-5-23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半截胡同和绍兴会馆,特意去找过,再跟斋主学习!

, F6 ^2 z9 m1 S! }+ h

 

6 f. t" C4 N4 `0 _: Q. {: p

当时没人能说清鲁迅住过的是哪间房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五:这个胡同魏家染,邵飘萍办京报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六:今晚(23日20时)北京广播电台中波774我来讲述骡马市故事

讲题是《北京胡同里的动物园》,说说以动物命名的胡同名称。比如宣武门外“赶驴市”。

+ _! C* Q9 ^ u" G

在北京广播电台中波774波段,“游游吧”旅游节目开讲。

/ _6 I2 W( J4 l$ }6 d2 L3 D

 

' O6 j2 {# C2 y" w% L

 

/ V/ a) Y7 L7 `/ D/ ^: a% ~) Y

前两次,我们讲述了故宫和皇家园林“屋顶上的动物园”,和“屋顶下的动物园”。今天,再来讲讲北京胡同里的动物园。

3 E% l! ^' ^# i, u/ V

所谓“胡同里的动物园”,是指北京的胡同、街巷地名,有很多是以动物命名的,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首先说说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六畜”。

" e# p3 I. f6 i2 `

在老年间,人们过年时,常会彼此祝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一词,始见于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管子·牧民篇》:“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

, \" U" P; \ Q" Y0 P

“六畜”都是哪些动物呢?旧时学生的启蒙读本《三字经》写道:“马牛羊,鸡犬豕(“豕”音“始”,即猪)。此六畜,人所饲”。就让我们按照这个顺序,先说说涉及“六畜”的北京胡同名称吧。

+ G- x* E' t h

 

# h) i" M! Z2 U

马为六畜之首,自古就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及战争的帮手。明太祖定都南京之后,于洪武二年在皇宫北面的后湖设立祭坛,仿照《周礼》的规定,每年春季祭祀“马祖神”,即天上的天驷星;夏季祭祀“先牧神”,即率先养马者;秋季祭祀“马社神”,即率先乘马者;冬季祭祀“马步神”,即马瘟神。   

8 j9 m, L* { k) x

《明史?礼志》记述,洪武四年,蜀地进献良马10匹,其中1匹大白马身长丈余,格外神骏,但是桀骜不驯。明太祖先派人祭祀“马祖神”,然后叫人用400斤重的沙囊压在马背上,骑着马四处游走,终于驯服了大白马。明太祖骑着大白马到清凉山去赏月,归来后“大悦,赐名飞越峰”。明成祖计划迁都北京时期,于永乐十三年在北京莲花池设立了马神庙,明代在北京共有9座由皇家祭祀的祠庙,马神庙是其中之一。

) a" l* B9 c; _# w, u+ }

明朝虽然推翻了元朝,但是并未彻底击溃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军队,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之一,就是号称“天子守边”,他曾经5次由北京出发,亲自率军北征。由于军事需要,明代注重养马,数量颇多的马神庙也应运而生。

5 {0 B0 t# Z* W8 O

 

/ S3 R9 S" A% O5 V+ Y7 F! i, a

 

' N& u0 {! y2 y9 v" {3 R

宣武区菜市口东边有个“骡马市大街”,在清代是买卖骡马的市场,曾设有骡马税局,可见交易规模不小。相传市场上午叫活市,下午叫死市,因为到了下午,没出手的疲瘦老马就会被卖给屠户剥皮煮肉。

6 p1 ~, U* t5 U

 

W K" m+ P. E, h

骡马市大街上有一家鸿泰永铁铺,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成员汪精卫等人密谋炸死摄政王所用的地雷外壳就是在这家铁铺定做的。

. Y0 D8 L* y0 ~, G8 |. B2 e9 d

1909年底,同盟会汪精卫、黄复生、喻云纪等人潜入北京,计划刺杀清廷要员以推动革命。他们先在琉璃厂开办了一家照相馆作为落脚处,然后四出侦察,探寻机会。他们发现住在后海北岸醇王府的溥仪之父、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时,要乘坐马车经后海岸边进入鸦儿胡同,经烟袋斜街由地安门内大街南行入宫。他们决定在鸦儿胡同西侧的一座石板小桥下埋设地雷,谋炸摄政王。他们在骡马市大街鸿泰永铁铺定做了一个大铁罐作为地雷的外壳,用50磅炸药组装成一个由电线遥控、电雷管引爆的地雷,于1910年4月1日夜间到现场小桥下埋设。不料埋设时被巡逻的军警发觉,只得弃雷逃离。次日,黄、喻二人又到现场窥探动静,返回时被暗探一直跟踪至琉璃厂照相馆落脚处。

6 @/ a& v" k$ e1 l; J

军警判断地雷外壳系在北京铁铺打造,顺藤摸瓜查到鸿泰永铁铺,铁匠招供说定货者就是照相馆主人,之后汪精卫、黄复生被捕,其他人逃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实行大赦,汪、黄二人获释。谁知当年自诩“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汪精卫,后来却作了头号汉奸。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三:寂寞小院无呐喊,窗台下边锁五龙











由于多年以来胡同路面逐渐垫高,许多老宅院的地面要低于胡同的路面。绍兴会馆里的南院地面又低于北院,因此雨季积水竟然深达半米,所以家家门口都砌筑着半米多高的砖埂,出入都要像刘翔那样跨栏。室内潮湿不堪。

% Z8 a- V0 K* b% ]

因为是保护院落,房屋不可大动,许多漏雨的屋顶,不能挑顶大修,只好由房管所整体覆盖油毡。

8 I5 t/ H( ? B# t

现在院里也在修缮,只是更换破败的门窗和地面、墙面。外形不能大改。

, k8 _- x4 a; Y; }

也有少数糟朽过度的危房,施行挑顶大修。待修的危房,住户移出,房门贴着封条。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初晴宣南游踪之四:《消失的胡同》之《南半截胡同》

  此文原载2008年况晗、陆元合著《消失的胡同》

) \: [0 T( G) ^1 Y6 u; A- C; Y

 

8 P0 l/ I( q! K3 s

南半截胡同,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大街西侧。明代属宣南坊管界,清代胡同东侧属外城北城辖区,胡同西侧属外城西城辖区。

) `5 @* x z4 N2 D) S" v

南半截胡同与北半截胡同原本是同一条胡同,但中部不是直接贯通,而是两个“半截”会合处有东西向的错位,明代合称半截胡同,清代分称北半截胡同和南半截胡同。菜市口一带在清代设有许多供外省举子进京会试居住的会馆,也有许多汉人官员和文人雅士的宅第,南半截胡同就居住过许多名人。

* @* l1 O6 l, c% t8 M! r

《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南半截胡同旧有七间楼,相传为明代严嵩别墅,北半截胡同旧有听雨楼,是严嵩之子严世蕃别墅。清初高官王熙在南半截胡同七间楼一带营建了跨越数条胡同的宏敞富丽的怡园府邸,时人评论怡园假山奇石之妙有若天然,那是由叠石名家“山子张”叠造的。明清时期称假山为“山子”,北海琼华岛在金朝满山堆砌着从北宋故都开封运来的太湖石,形成一座庞大的假山,明代就称其为“大山子”。《红楼梦》也提到大观园风景由“山子野”设计。“山子张”名叫张然,康熙皇帝的御苑畅春园、玉泉山静明园、西苑南海瀛台的假山都是由“山子张”叠造的。

1 J: Y* r5 X6 ~# Y

《清史稿·王熙列传》记述,王熙是北京宛平县人,父亲王崇简是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后在清朝任过尚书。王熙是清朝顺治四年进士,历任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他的两个儿子均由顺治皇帝命名。顺治皇帝死于皇宫养心殿的那天夜晚,召见王熙起草了遗诏。康熙皇帝即位后,在吴三桂起兵造反之前,王熙就曾建议裁减藩镇兵员。吴三桂造反之后,王熙又建议杀掉在北京做驸马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绝吴三桂“老贼之望”,因而获得了康熙皇帝深切的信任,受命管理密奏本章,成为首名参与军机的汉官,平定三藩之后被提升为正一品保和殿大学士。

+ z& R9 u( L( a) g; G

到过南半截胡同的清代名人,还有《明史》纂修官毛奇龄、《人海记》作者查慎行、《日下旧闻》作者朱彝尊、《香祖笔记》作者王士禎、《宸垣识略》作者吴长元等诸多重量级文坛人物。王熙死后,怡园好景不长,乾隆年间知名文官汪由敦在一首咏王熙诗篇的注文里说怡园已毁废数年。嘉庆年间戴璐《藤阴杂记》说怡园“此后房屋拆卖殆尽,尚存奇石老树”,皇帝赐予的“曲江风度”匾额也被弃置于荒草之间。

; E" V7 T! S( T+ X

《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南半截胡同有山会会馆,“山会”,指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和会稽县,山会会馆后来改称“绍兴县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鲁迅应约入教育部工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政府北迁至北京,鲁迅亦来到北京,在绍兴县馆居住了7年。

% a# J( o1 `) e [ t" P5 M

《鲁迅日记》记述,1912年5月5日下午3时半,鲁迅由天津乘火车出发,晚7时到北京,夜宿于菜市口长发店。5月6日上午入住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后来的正式名称是绍兴县馆),然后乘骡车去宣武门内教育部街的教育部报到。鲁迅晚间在会馆卧床才半小时即发现臭虫三、四十只,只好睡到桌子上。5月7日夜饮于广和居饭馆,晚间更换了床板才得以入睡。5月10日首次到教育部上班,“枯坐终日,极无聊赖”。5月12日是星期日,鲁迅首次去了琉璃厂,“历观古书肆”,用5元8角钱买了一部《纂喜楼丛书》。6月,鲁迅去了西直门外万牲园(即今动物园),天坛,先农坛。鲁迅先后住过绍兴县馆里的藤花馆和补树书屋,在这里写作了著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后来收入作品集《呐喊》。

0 r% t) h& P+ i* L

鲁迅多次在琉璃厂逛书铺,购买了大量书籍,因那时单身住在北京,还有多次去广和居用餐的记载。《燕都丛考》记述,广和居是创建于清代道光十二年的老牌饭馆,位于南半截胡同和北半截胡同之间,距绍兴县馆极近。清末住在菜市口东边米市胡同的高官潘祖荫,曾多次到广和居用餐,并为广和居传授了家乡苏州吴县的清蒸鲤鱼做法,此后成为广和居名菜,称为“潘鱼”。以翻译了《茶花女遗事》等上百部外国小说而知名的林琴南,曾住过菜市口北边的校场口芝麻街和永光寺街。林琴南每次到广和居用餐时,伙计都请他将所点的菜名写在特意准备好的荣宝斋宣纸上,然后装订成册,以资宣传。

2 S) s7 r( g" C

扩建菜市口大街时,北半截胡同因位置偏东,东侧房屋被拆除,仅余西侧局部的半边胡同,南半截胡同则得以保留。

3 p& W: O, e$ B3 ]

 

, ]! x- I8 @' [1 C, V* g v

胡同南北各半截,潘江陆海倾才学。

4 _3 R1 E+ t6 V7 q, C& j/ H/ ~

补树屋前听呐喊,藤花馆外日影斜。

发表于 2009-5-23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业。
发表于 2009-5-2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葱都蔫了!哈哈!
发表于 2009-5-23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图怎么都压缩的这么利害?上传论坛后自动压的?像质劣化得太严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广顺园主)感谢广顺老师的点评

关注,指导和鼓励。此行最大收获,是与绍兴会馆大妈和去过青云阁的老人的谈话。了解到一些秘闻。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5-23 21:15:00的发言:
这回看到都梁的小说《百年往事》里提到很多宣南的故事,京报、邵飘萍、汪精卫什么的……他的另一部小说《狼烟北平》里也写了不少宣南往事,在老北京在可是个热闹的所在,也得算是当年的CBD了。可现在再看看宣南,让人很感慨的是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如果是我住在那片胡同里,心里盼着的就是拆掉这片破房子,好歹给些钱也能住上楼房了。
) f1 Y. l) N1 {8 p7 q+ ~" G% i

对了。住在鲁迅房间旁边的大姐,房屋极为潮湿,门口砌筑一尺高的围堰,每年雨季还要加高到二尺多高,以前雨水进屋,房管所拿来抽水机救急。

" p+ u9 X+ h8 i3 N( r3 ^

他家3口人,两间北房,东墙开了小门,接出1米宽,3米长的小屋,仅容一个单人床,22岁的儿子,要从床头爬上去。

3 e& v' J& W6 Z6 B {

他家倒是愿意拆迁,但是会馆不可能拆迁,忍着吧。

1 V) B. Z1 x4 Z

 

. T6 S% ?4 p' R7 Z' K

 



发表于 2009-5-2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09-5-23 23:16:00的发言:
还有吗?
5 z' y/ y: Z; g2 R( G

发齐了,落幕了。谢谢观览。

发表于 2009-5-26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胡同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给他们改善住房条件是必须的,但只凭一个“拆”字办事,确实会给世人留下诸多遗憾!
发表于 2009-5-30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生动呀,赞一个!
发表于 2009-5-29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院落,房屋不可大动,许多漏雨的屋顶,不能挑顶大修,只好由房管所整体覆盖油毡。”

; F" C; e/ X6 _

 

( j1 k- Y) z8 S/ x8 ~- t

意思就是在这里住着就得受罪。想改善条件就得用拆迁的办法是吗?或者说都修缮好了,想拆迁就困难了?

4 j' o8 o4 F# e

这估计和以人为本没什么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5 09:46 , Processed in 1.41944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