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54|回复: 10

胡同深处的寺庙(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1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北京人常说,北京有多少条胡同,就有多少座庙。大吉片地区的胡同里,同样遍布这些庙宇

: Q) i- k1 t+ j' {


地藏庵的一些建筑遗存。

0 c& Z+ G- r ~7 U; I: p" [ }4 y J H


地藏庵的石碑被嵌入地中。

: v7 n- ^" @- k


响鼓胡同响鼓庙旧址所在,早已变成破旧的红砖房。

9 d; V f& x2 }: B; @4 r


俯瞰整个保安寺街地区,除了保安寺山门(左)几乎看不到其他庙宇遗迹。

& O6 Y6 n3 ?. V6 y9 S, J


原地藏禅林(地藏庵)的正殿。

$ q3 e3 C! L$ L/ m

 ■ 城市新观察

]! H2 h; B p! u

 辽金“竖胡同”余香未已

, ?- r5 p1 s* e' V; n, H6 F) k" b; L

 □王彬(微观地理研究学者)

# M# \' |" @/ M* |* S8 P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拥兵欲叛,末帝李从珂发兵征讨。石敬瑭自忖不是对手,遂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求助。石敬瑭许诺,如果在耶律德光的援助下战胜李从珂,则尊他为父,并将幽、燕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作答谢。

, e3 v% Z p# }% f& m

 耶律德光很高兴,立即出兵。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做了后晋皇帝。11年后的947年,契丹人改国号为辽,将幽州提升为陪都,因位于国都之南,故称南京。在辽代,南京虽然名义上是陪都,但实际上,尤其在辽中后期起着国都的作用。

7 P0 T" E. |" R4 A' \- S4 e7 d

 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南京方圆二十七里,其东垣在今烂漫胡同一带,辟有两门,南端是迎春门。宫城设于西南角,辟宣和门与迎春门相通。宣和门位于今之枣林前街与南线阁街之间,迎春门位于南横西街与烂漫胡同西侧相交处。这条从宣和门到迎春门的道路,与今天的枣林前街和南横西街重叠,是当时的通衢大道。

# M3 z: f5 p( V( r. X

 一百多年后,女真人在东北崛起,契丹人无力抵抗。有一首谣谚描述当时契丹高官的形象:“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直。”女直就是女真。高官年龄都八十岁了,哈欠连天,颟顸无能,哪能管国家大事?契丹人失败了,女真人进入南京。1151年,金帝完颜亮扩建南京,将东垣扩展到现在的潘家胡同,其中的宣耀门位于南横东街与潘家胡同的交汇处。南横东街西端与南横西街相连,在旧时统称南横街,其北分布着众多狭窄胡同,以菜市口大街为基线,西面是:北半截胡同、南半截胡同、烂漫胡同、永庆胡同、西砖胡同、七井胡同、教子胡同;东面是:粉坊琉璃街、潘家胡同、贾家胡同、果子巷、迎新街、米市胡同。

# x$ Q. ~) ?+ V* m7 @: m

 上面说过,烂漫胡同是辽南京的东部城垣,永庆胡同、西砖胡同、七井胡同、教子胡同,位于烂漫胡同以西,也就是南京城内,而北半截与南半截胡同则位于城外;潘家胡同位于金中都城垣的位置,以其为界,贾家胡同、果子巷、迎新街、米市胡同处在中都城里,粉坊琉璃街则位于金都城外面。当然,从金中都的角度,除粉坊琉璃街外,其余的胡同都是金中都城内的胡同。而这些胡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走向都是自南向北,与北京大多数胡同东西走向不同,这种胡同北京人叫做竖胡同,如果从辽南京算起,北京是六朝古都,南京与中都早已经消泯于惨烈的战火与欢天喜地的建设之中,但根据历史资料,南京与中都的总体布局,城市的四至与主要道路仍能考证出来。至于胡同的具体情况,比如胡同的走向,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胡同还在,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胡同实体。然而,这些胡同在存在了八九百年之后,大部分即将消失,这就令人难以心绪平静。这些金代、甚或辽代胡同,相对大都,至少早了二三百年,相对明清,至少提前了四五百年!大都与明清时代的胡同我们开始重视,而早它们几百年的胡同却是如此寥落不堪,这又是一种什么道理呢?

& c0 \; C) V7 A3 y; F, x

 辽代第八位的道宗皇帝写过一首吟哦菊花的诗,题目是《题李俨黄菊赋》:

+ ]5 o9 N+ c$ M! F3 j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 \# A8 t2 i! U; |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 O& u" Q8 ^5 X/ ]* K% k1 a

 黄菊已萎,但余香未已而令我们回味。同样,作为辽金时代的竖胡同,作为南京与中都城市的遗留,是否也如同金色的菊花而可以令我们在现实中作历史回味呢?辽金时代的胡同是否应该纳入我们的保护视线?虽然它们已残破,但是认真研究,制定一些保护措施而亡羊补牢,使其为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发挥作用总还是可以的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多谢清音.
发表于 2009-12-11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文章是什么时候的?如果是近期的,还应该去找找这些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情回放 : w8 H8 e0 z3 B# k+ j! |4 p

) |& _ Z0 e+ G6 E& N' i+ x2 d

 昨天,本报记者以果子巷为出发点,搜寻了“救世军”在宣南坊的旧迹,今天的北京地理将展现大吉片地区的庙宇现状。老北京人常说,北京有多少条胡同,就有多少座庙。《乾隆京城全图》所绘1400余条胡同中标注有1300余座寺庙。关帝庙、弥陀庙、药王庙、地藏禅林……大吉片地区的胡同里,同样遍布这些庙宇。

* q( c# p8 S; D% G

 保安寺:曾为清初士子寓居

" p- [8 Z d9 V( r6 h& V6 a! V$ J

 保安寺街25号,保安寺。虽然民居镶嵌进半座山门,从山门旁边的小门绕进院里,保安寺山门中住户家外墙上糊着的红墙纸在风中摇摇欲坠,但琉璃瓦的黄色屋顶在一片灰色屋顶中显然显得醒目华丽。据说1958年,庙曾改作宣武区制鞋厂,现在龙纹瓦当、滴水犹在,但左为仙鹿,右为仙猿的戗檐砖雕,已被毁。

0 ^4 G0 y1 Z6 u; E6 E$ o

 据史料记载,这是明皇帝“敕建”的大寺,有三层大殿,除僧舍外,还有方丈小院。微观地理研究学者王彬说,北京在明朝修建寺庙最多,乍听“敕建”,觉得庙规格很高,但北京城的寺庙有八成是敕建,有些并不是皇帝要建新庙,而是不少太监年老时要将寺庙作为退养之地,请求以“敕建”之名风光“退休”,庙甚至是太监自己掏腰包修的。此外,有家族修的家庙、祠堂,比如米市胡同115号关帝庙,后改为工部尚书、藏书家潘祖荫的家祠,祠堂里摆有左宗棠为报答潘祖荫早年恩德馈赠的西周大盂鼎。还有一些是民间集资修的庙。

9 b/ Q+ s, x ^$ x; z9 |! W+ G

 敕建寺已很难知道最初的主人,但保安寺,曾为清初士子集中的地方。《尚絅堂萧寺集》小序:“辛酉,移寓保安寺,砌花数种,缀以小兰,雨铃风磬,间出韵语,为软红中辟一清凉界也。”

) P! x% Z2 h# Q3 Y8 L# u

 康熙己未年,王士祯尚住在保安寺,与邻居海宁人陆嘉淑、宣城人施闰章、梅庚、武进人邵长蘅等超脱了身份门,结为好友。据邵长蘅《青门旅稿小序》:“己未,客都门,寓保安寺街,与阮亭衡宇相对,愚山相距数十武,冰修仅隔一墙,其年寓稍远,隔日辄相见,常月夜偕诸君叩阮亭门,坐梧桐下,茗碗清谈达曙。”愚山即施闰章。邵长蘅后来每每玩味,又写给阮亭尚书:奉别十年,回忆寓保安寺街,踏月敲门,诸君箕坐桐阴下清谈竟夕,恍然如隔世事。

4 m& w1 m$ c7 \' E

 此外,《藤阴杂记》、《直庐集》等均有对这条街上“寓居”情形的描述。镶嵌在胡同里的寺庙,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来倾诉心事、许愿祈祷。

( C) M8 |* y+ |( S" B

 现在的保安寺街早不复诗中的模样。站在塑料十四厂的红砖楼上眺望,除了保安寺山门,再也看不出三层大殿的气派。保安寺附近不远即是玉皇庙,后建的门下门额证明这里曾存在过玉皇庙。顺治十八年,大学士成克巩重修玉皇庙碑:余所居之右,有玉皇庙。

, ?* {4 p8 `6 N

 地藏禅林:庵已不在成为民居

5 @0 g( r3 A7 z! c$ H' P0 ] ^

 一盆冷水泼在已是垫脚石的石碑上,“地藏庵志”的字迹显现出来,已有断痕的石碑上字迹模糊。迎新街57号的马大姐放下脸盆说:“有人来拍照时,我就给石碑泼盆水,让上面的字迹显出来。”石碑就在她家屋檐底下,是“文革”时院子里挖防空洞时被挪来做盖板的。而碑座,已身首异处成为某户垒杂物堆的围砖。“每年都有人来拍照,可为啥不把它挪走,好好保护起来呢?”马大姐不解地说。

u5 Y$ J* m, b8 Y* o

 “古刹地藏禅林”的字迹刻在石质门额上,旁边挂着一块经风历霜的老中医广告牌。

6 e" d! q' q5 ~) |; T$ [

 这里的地藏禅林,是一座尼庵。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马大姐,指着家门口说,“文革”时挖防空洞挖出的土就垫在她家门下,当年的高台阶也埋在土下,整个院子的水平线因此提高。过去进庙得过三重门楼,但此处的门楼和廊已不见了,成为左右对称的红砖复建房。

6 f9 h% `" G: Y& u+ R" H l

 马大姐说,院里以前有好几棵枣树、丁香和梨树,夏天特别清凉,但后来枣树被拔了,种了好养活的香椿。虽然地藏庵“管生死”的事,可它和这条街北口上曾有的阎王庙不是一回事,“阎王庙有很小的两扇门,进去后只有一个佛龛。”

4 ]' P+ s( r8 T0 X* r# q

 “我们院相比其他院,没私搭乱建,在这片儿少有。”马大姐家本来住在南横东街的圆通观里,50多年前搬到了地藏庵。当时庵已不在,院里住了人,佛像锁在柜子里,大殿后住着一位从地藏庵还俗的沈姓尼姑,嫁给了一位工人,每个月庵里人的房租,都交给她。马大姐记得那尼姑虽是女人,却让别人叫她“大爷”。

$ G& y" A; D. j- G

 现在,宗教曾真实存在的气息被老人们带走了。70多岁的付奶奶住在门楼倒座,她说,住在庙里50多年,从不觉得对身边的佛像有什么特别敬畏的,只觉得老百姓能住上这个院子安稳过日子很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统计 3 v: @) r. M8 V) m2 W( k/ S w" |& t

! Z' r" c7 }$ O3 _& c# }

 大吉片地区寺庙集中

( L" k$ f" k' b3 a

 关帝庙:位于米市胡同南口西侧,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营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庙僧了如募化重修,后庙宇改为潘祖荫祠堂。

* P3 A7 Y+ s' I: E% A9 Y V

 保安寺:位于保安寺街25号,巷由此寺得名。明正统年间敕建,占地三层大殿,两侧有僧舍,另有方丈小院。院内有国槐一株,高数十丈,主干3个人围拢不过来。据说唐大将尉迟恭曾在此拴战马,故称“唐槐”。民国时,僧人烧香不慎引起大火,二殿、三殿全部化为灰烬。1958年,寺庙改作宣武区制鞋厂,今仅存山门一间,为民居所用。

7 B+ \0 D- T9 v/ F( E' m2 }, `! Q, G( l

 玉皇庙:保安寺街9号尚有该庙门额嵌于地表,为明崇祯二年(1629)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学士成克巩出资重修。

) Y6 P9 Q) s8 N. c, c# U. ?# f/ y M

 阎王庙:迎新街北段旧称延旺庙街,《光绪顺天府志》称阎王庙街。街内庙因此得名。57号门额上有“古刹地藏禅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调查得知此庙在延旺庙街28号,重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九月,私建,有地一亩,房三十间。

" f% I0 n* G5 d

 张相公庙:在阎王庙街南段,系关帝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拜奉文武二帝以及“宋疯浙江潮神靖江王张公”。现84号旧为张相公庙址。民国时期,张相公庙所在地段称为张相公胡同。庙为清康熙年间建。1965年两巷合并统称为迎新街。

7 H, J/ q9 J, y

 晋阳寺(庵):曾在潘家胡同37号,《日下旧闻考》称:“晋阳庵,出宣武门二里许,内有古铜观世音像高三尺余,下有款识云大唐贞观十四年尉迟敬德监造……后移置稷山会馆。”胡同内还有弥陀庵、药王庙,现建筑尚存,但已拆改。

1 m: X2 R& L3 n) ^1 I; a' l6 W

 崇兴寺:曾在福州馆街,属正南坊。清时称崇兴寺胡同。《光绪顺天府志》引《行国录》称:“崇兴寺,明天顺四年(1460年)敕建。”民国时期崇兴寺废,改称福州馆街。

, a7 E; \. F0 E" f1 }7 t5 g1 p. a* f

 响鼓庙:明时称响鼓胡同为响鼓庙,属正南坊,地名沿用至1965年,改名为响鼓胡同。《光绪顺天府志》称:“响鼓庙庙北距崇兴寺数十武,距高阜、前后神宇各三楹,纵横不逾半亩。”可见这是一个小庙。文革期间,庙址改为北京粉末冶金公司,后庙宇建筑全部拆除。其位置位于现在的响鼓胡同2号茹来卿故居对面的红砖复建的居民院内。

5 P+ b) x) I- K! `7 b @

 福庆寺:明时建,在粉坊琉璃街北侧,20世纪80年代拆除。

1 B l4 Y" z; L

 江南城隍庙:旧时由3座小庙组成,东侧东岳庙,中间城隍庙,西侧三官庙,庙前街巷称城隍庙街,1965年两街合并,改称南横东街。现3座小庙已拆除。

, l9 W8 o# j* V2 I" f. ^& V+ x

 此外,原中兵马街南口39号有观音庵。和平巷1号原为关候庙旧址。方胜园胡同里原有普照寺。南横东街1号原有天齐庙,101号旧有圆通观,为旧京师商会会长孙晋卿的家庙。南横东街131号会同四译馆和华严庵已被拆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 : e2 N7 ]9 {1 M% s

* o) B/ M0 L) Z/ c; V

 北京城中多是关帝庙

# |* s$ Q+ y4 t

 ●余钊,《北京旧事》一书作者

. _5 e6 ^/ h$ W

 北京城中最多的庙宇要数关帝庙了,估计有100多座,加上郊区的估计有200多座。关帝庙祭祀的关帝即关羽,他到宋朝才名声大振。清朝统治者虽是满族人,同样将关羽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北京城内外大修关帝庙。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的瓮城中都有一座关帝庙。在正阳门瓮城内还多了一座观音大士庙,在九座关帝庙中有八座庙内塑有红脸长髯身着绿袍的关羽塑像,只有东直门关帝庙没有塑像。于是留下了“九门十个庙,一庙无神道”的俗谚。

; V( `& a2 |1 ]

 由于关帝庙太多,为了区别,人们给各处关帝庙都起了别名。像乾隆年间的25座关帝庙被称为伏魔庙,关羽有伏魔大帝的头衔。西四北大街上的双关帝庙内关羽和岳飞合祀,因为民间传说认为岳飞是忠义神武的关羽转世。北京不少红庙、白庙,其实也是关帝庙。

+ T7 {. @# t+ L$ j

 寺庙风雅,士子“追星”

7 j1 S! q6 x5 l. m

 ●黄宗汉,原北京市宣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原宣武区政协副主席

$ N$ a/ ?( o8 O. u" n; p

 寺庙是宣南文化的特色载体,宣南地区是北京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在宣武区档案馆编印的《宣南寺庙志略》里,历代修建于宣南的佛寺、道观、清真寺有385所。保存下来的,比如法源寺、天宁寺、报国寺和长椿寺等弥足珍贵。报国寺一度是明末清初最风雅、文化档次最高的庙会,货物是鲜花和书籍文物。孔尚任、翁方纲等常来聚会,顾炎武还曾寄居在报国寺内,当时文士名声鹊起,颇多“追星”士子,常来这里瞻仰名人风采。

7 o4 G/ e" o. ]

 ■ 民间记忆

" t: E$ z8 t/ }+ g

 庙内树瘤被众人膜拜

, i+ V& u" {9 z" w

 ●朱淑芬,76岁,原粉坊琉璃街居民,现住潘家胡同

0 P' d# }- t$ E+ I+ A8 J" u

 记得我10来岁时,潘家胡同19号院里不知道是什么庙,里面有一棵大树,忽然长出一颗树瘤子来,看着特别像只猴子,就被人给贴上红纸,说是天神显灵,引得周围的人都来磕头烧纸。那时候,我奶奶生病,我妈妈身体也不好,我就替妈妈到处磕头烧香。也跑到那个院子里去烧香磕头。

/ g9 c# \7 t$ n, A- w( u# w

 南横街往东下坡曾有一个城隍庙,后来盖某楼盘时被拆了。当时我也曾一步一磕头地去城隍庙烧香为奶奶祈求健康。

: s$ b) r, N/ @: [- m- [3 ^0 F& `* ^

 晋阳庵曾有古铜观音

6 b5 Y. f, Y4 _4 A2 q. O

 ●吴鑫源,潘家胡同37号居民

( X: _# r3 x! \4 F

 这里曾经供着佛爷。据说是唐朝的尉迟敬德监造的古铜身的观音像,外面也不用金饰。传说是尉迟敬德杀了大贪官后,避难隐居时打铁时造的。解放后我们住在这的时候,还有人来这里拜。上世纪50年代时这里还有僧人呢。

/ ^6 y. l/ [* S7 {! N4 j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飞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潘波

发表于 2009-12-12 0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珍贵的调查史料对官方就是废纸一堆,会同四译馆毫不犹豫的就被拆除了。
发表于 2009-12-12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因为北京的文物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最近的,新京报的专题文章。12月10日的文章,我也很想去拍几张照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起关注北京历史上的细节!
发表于 2010-3-10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上周,我还骑车去保安寺街转了转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01:57 , Processed in 1.14399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