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49|回复: 16

北京话里的外来语[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2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话丰富多彩,极富魅力,听老北京人侃大山,那是一种享受。北京来来去去,可不光是汉人同胞在这儿,还有回回人、蒙古人、旗人,还有老外。所以北京话里也就有了一些外来语,可太耳熟能详了,也就意识不到这些个了。今天就说几个。

1 }. n* U* w! G5 E* H& k

 

2 o& E, q# x2 b# i; J

猫腻。大家对“玩儿猫儿腻”太熟了,几乎北方人民都知道,可这个词,竟然是波斯语。在北京话里,这个词是“使假招子、搞鬼”的意思,在波斯语里,这个词是“涵义、内涵”;就是这个词---

3 E% z+ ~2 g5 d% M( @

北京话里的外来语

北京话里的外来语 ,说实话,北京人用了这么多年,音几乎没有改变。这是北京的老回回们最早使用的,并最终被北京人所接受。

" N$ h& Z* w1 d1 m% ?

 

: v. _) E( n7 a A4 {- \' o

鼠迷(鼠霉)。“倒霉”的意思,比如“鼠迷透了”,“瞧他那鼠迷样”,这个词也是波斯语,几乎全国各地的回回人都在说,但很少有汉族同胞使用,但在济南和北京则成为了通用的方言。这个词在波斯语里意思是“不祥的”,写法是---

# i7 }5 g5 j6 u: y; K/ |

北京话里的外来语

北京话里的外来语

8 s- g9 z. u! H H

 

: f& ^2 @% ^, M3 c A

另外,胡同(蒙古语)、哈喇子(满语)、巴不得(满语)、歇斯底里(英语)这些也都是外来语,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多谈谈这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歇斯底里”是英语?!头次听说,开耳光了!哪个词儿?
发表于 2010-9-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2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仗?

% k4 L, Z/ q( ?/ ], T

幺娥子?

. b' N' ~- U6 G% C! y$ \

鹅咧?

- a- W# J5 C$ b) q8 h6 L8 o0 W4 P$ i0 P

 

发表于 2010-9-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话本身也不是纯正汉语,这么说吧,如果让汉唐时期的人穿越到现在,我相信没有人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语法语序截然不同。

发表于 2010-9-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9-3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已经老了在2010-9-2 21:46:00的发言:
g- d2 g6 F6 F/ s+ J

另外,北京土话里,很多词汇被认为是来自蒙语、满语,我个人不以为然。

3 v, g# u4 |$ M1 q; K% ~

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词汇是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的创造。比如:老嘎达(家里边最小的孩子),大家认为是汉语还是蒙语?(蒙古人里有一个嘎达梅林,嘎达也是这个意思)。

$ `* M7 x- X1 C6 k

 

* ]5 s! K" J ~( o/ G9 K- A

还有鲜卑、契丹语的遗留,总之是北方民族的影响,明朝定都后还下令改胡语胡音,但最终无法实现而不了了之,北京自古以来就不是以汉族为主聚居地地方,具体可以咨询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相关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土语词典》这本书不错,下面可以下载:

3 K/ u7 k) ^! Z# r5 Q

 

" [9 Z9 R/ j# V% X" B$ i" h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774433.html

. h7 l+ b& J! M) S T$ R! K

 

发表于 2010-9-3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语言都有外来语的。
发表于 2010-9-5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5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3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今天的北京话,应该是外民族学习汉话的一个结果。起初说的基本都是书面文字,所以读音正确、清晰。时间长了,夹杂一些各民族的特殊用词,像今天的青年人喜欢汉英混用一样。

: o! T U- G( T

 

9 h% ?- @ @0 \5 O, b

鼠迷(鼠霉)。在北京、济南都作为自己本地的方言,都是来自外族语系。济南还有“赛”一词,直接来源于蒙古语,“好”的意思。却成了济南方言。

# P: S& M/ P: J3 c0 D/ \* U3 c. `7 k

 

$ V; d) G8 X8 I( Y. [0 P& C5 w

    因为今天的黑龙江地区的话很接近北京话,反而离得近的辽宁地区语言更重,因为那是山东、河南一带“闯关东”的遗民。

7 k, o H( w& `8 k0 B/ V- j; z

 

9 T W5 J! V& O; P

       在云南还有一个深山里面的小县城,当地方言与今天的京片子几乎一样,原来是八旗驻兵的后裔。沿运河一线,都遗留了北京话的遗韵、各地也流行着八角鼓演唱的艺术,都是八旗驻兵的后代。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谢谢您。北京话不断发展,但如今似乎是被全球化搞得要消亡了似的。
发表于 2010-9-13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适用的是工具,传承的是文化。

$ L2 y' W# _: X) ]

——————————————————————

$ I1 K' e4 S6 g+ B. C

其实,北京话一直在变,上溯20年30年的时间,就跟今天不一样,何谈明国、清朝的时候。

( f2 N; O$ M9 o& H5 g" r

 

+ U! O6 W, O/ o; m& E

清末看到民国,是怪物,太西洋化了,卫道者要严厉打击。现在拿着民国的东西当传统文化保护呢。

/ A" u6 }, H+ v: Q# W) ?, r1 D

 

7 ^6 m8 H- h- s- m

回头再说明朝换成了请,改装移服,谁能接受?到清末民国剪辫子的时候,还有人一哭二闹三上吊呢,什么是传统?

, h( w; v/ v# v

 

7 r; Y( }. m& R0 a2 Y$ @/ Q

看你接受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多少?你认识到什么层次?

发表于 2010-9-13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6 19:06 , Processed in 1.16380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