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曾在北京住,一晃已是五十年前!天翻地覆的北京新貌,旧时的印象全然失踪。喜焉?惊焉?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抵不上怅然若失的悲哀……。
' C3 T) R# ~& \9 s 在进行城市改造的时候,“有关部门”总提倡“新”,其实那是因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影响他们的思维:觉得凡是旧的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旧房子就是要是要拆。应该看到,近代以前中国人很念“旧物”,“信而好古”,喜欢称颂三代。到了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慢慢形成进化论,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更鼓励新的、抛弃旧的。 1 f+ D- t6 D$ H/ d% Z+ I
在中国,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当代政治家一直都在传播这种思想。新的,一定就是好东西?西方人以前也是大拆大建,在19世纪70年代,拿破仑三世把巴黎拆得一塌糊涂,造了新楼、宽马路。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19世纪的巴黎。欧洲人在二战后改变了观念。现在到欧洲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的建筑,这恰恰是游客最想去的地方,巴黎的勒玛黑(Le Marais)区充满中世纪风味,吸引了最多的游客,是欧洲最时尚的地区。经过一个世纪,欧洲人想通了——要保护老建筑。但是,他们祖宗的流毒,至今还在祸害急切地搞着“现代化”的我们。
3 W/ p) I4 u+ d2 _% i( I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每一种不同的东西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单是审美价值,还有创造价值。毫无疑问,刚才阮先生讲的斗拱、廊券、雕梁、画栋,独特的建筑元素,一定要保留下来,将来都会成为一些创造性的因素,不然中国的建筑就会很单调。但是,近几年里,北京的老胡同破败得很厉害,人口混杂,破墙开店,乱搭乱建, 3 Y6 N& p3 D0 y1 r' z
$ I; H2 j% Z, U& a
要是问起来,我们保留古迹做什么?应该立场鲜明地宣告:一是为留存历史遗迹和城市的历史风情;二是为今后创造新建筑留下重要的基础和生存的土壤。而如今中国现在建的新建筑哪个有中国传统?至于奥运期间北京及时修复不少胡同,吸引了很多游人,也是听了外国友人的建议,因为他们还要看老北京风貌。
) h* k5 P, |* j. m7 I9 \ * p D0 m' ~' y4 e3 `5 ^/ P, R
北京是元代建下的城市,经过几个世纪的建设,大约有110余万座四合院。目前,仅存百多条胡同,万余处四合院。这次迎奥运北京市政府拿出10亿人民币修了1474幢四合院、44条胡同。北京的蔡元培故居、曹寅故居(曹雪芹祖父),虽然被文化部门列为保护建筑,但因为它们是在拟建道路的红线上,所以要拆除。奥运前,北京城市规划重新做,道路红线不从这里走了。所以,除了我们搞保护建筑的,其他人也要有这种意识。做规划设计时,手下要留情!
; J6 ]1 f) P7 W. G$ v4 F5 e. d1 o4 \ 3 c4 p% Z! c2 U6 ^; h* q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其特点。比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园林式住宅,还有特殊的福建土楼,广东碉楼,安徽江西木结构体系的建筑,陕北的窑洞和新疆的生土建筑,形式各种各样。但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特点,运用自然的土、木、砖、瓦等材料,房子用合院式,强调围合起来避风、避雨,生活安全。中设天井,上有天、下有地。天井里面开一口井,井就是水、就是泉,就是钱,就是财源的所在。讲究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这些中国住宅的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所以说,对于历史保护,很重要的是作科学分析,要进行鉴定、分类,采取不同的对策,而不是一拆了之。 * ?& o/ r( k4 c" B1 [. I
5 D2 r; j! Z" A. i& G, V5 h
$ n/ e9 }2 E+ |+ M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