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35|回复: 25

从“瓦当”的正确读音说开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3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中国古建筑中瓦作的专用词汇,里面有一个“排山勾滴”。

( U3 T' C3 `- `& s2 R

 

/ p J. v4 \9 _! j6 z5 l& I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排山勾滴”,因为那条“箍头垂脊”又被称作“排山脊”,所以边上的“勾、滴”就叫做“排山勾滴”。

2 Q: |3 }. _7 }+ ^4 ~

 

4 [' ~, R2 P& Z- R4 G

“勾”就是“勾子”,过去叫“瓦当”,今天的匠人称做“勾子”、“瓦勾自”;

0 o2 l& f8 b! ?9 I/ \

 

# Q( B L4 R3 {7 k) G# q% W, T* v

“滴”就是“滴子”,也叫“滴水”。

2 N( d3 X7 _$ K9 F( R7 o( n5 S

 

, i( d, f5 q" w

“排山勾滴”又叫做“铃铛瓦”。

5 o+ Q8 l; d& d( [" K- U. }

 

8 `( ]- `# R$ j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这个“瓦当”应念“瓦党”,就是“瓦挡”的意思,这个“挡”有两层意思,

* J4 y- i, p) \" n

 

2 H. D9 q5 o& {( G) P2 A9 d3 L

其一是挡住瓦下的部分结构,起到美观的作用,

6 x2 Q8 B6 F4 m: a5 w" `7 k8 `" R2 n

 

' R& Z* x4 n6 t& D+ d5 g

其二是防止瓦件年久松脱向下滑落,在大式建筑的琉璃瓦屋面,由于琉璃瓦件较沉,瓦当要上穿钉,上有钉帽。

* C4 j6 V2 Q m9 Q8 B3 @

 

; c3 o {( c) G# D9 a

但今人多将“当”字念平声是错误的。

3 Y7 j( G* _1 W5 e" ~0 \4 T

 

; E2 N3 V6 h- V% G

这种例子很多,因为我们今天的文化断层,从小被语文老师进行读音陷害教学法,造成诸多恶果,很多时候大念白字。

' M U6 u; u: y, J

 

6 N/ |1 @. ^/ g& J4 r1 b

比如,一、“校对”应念“教对”,今天很多人念“笑对”,

. p6 n0 p) U! O' k

 

: T8 ?& j1 |' J8 J

外行也罢了,偏偏是出版社、印刷厂这些专业领域也念白字。当然我们知道今天的出版业的从业人员多数都是文盲。

0 N% j3 i) [9 F% Y6 @ b/ D

 

+ H3 S/ x& h9 g& E

二、碑帖拓片的“拓片”应念“榻片”,今天很多人念“唾片”,外行也就罢了,

3 p4 o3 Y) N3 N% O! h

 

( P* v& r8 i, G. d1 I/ |3 b* E

偏偏是书画专业领域的大家们,也都念白字。当然我们也知道今天的书画家,多数也是不学无术的文盲。

9 ^* z: p- t; o' p5 x/ { S

 

+ a- S$ r# V' \, A+ _; `, d9 u

画家“吴昌硕” 应念“吴昌石”,今天很多人念“吴昌朔”,你查字典也没有用。

/ b' v4 L' O) e# M* {. c

 

& ]- l& ?2 e. Q, x0 g' h

有些问题不要相信字典,因为编字典的也是文盲,他们自己都不懂其中的道理。

3 g5 j* z" c9 \2 y; {0 S2 `5 u

 

4 @( I. F8 \0 ]3 T8 c) t' n+ j# Y

这就像他们非要把“胡同”(衖通、巷通、衚衕)说成是蒙语“水井”的道理一样,简直风马牛不相及,

/ G) o& p: o5 Z

 

) ?, E' r6 o7 o6 s* [

因为他们不懂方言的演变与语音学的基础知识,以为自己有新发现,事实是在做小丑的表演罢了。

" s, R0 h7 U$ B2 w& q9 e, W

 

5 m8 h2 l9 r/ D, I, m

三、再比如“陈寅恪” 应念“陈寅却”,但字典好像根本没有注那个音,这个和“吴昌硕”的正确读音一个道理。

6 c' T2 f+ i0 G" m" d2 Y0 ?' u

 

- ?2 ^+ Q! x: Q( C, z

四、大家都看过金庸小说,里面提到“般若掌”,或者知道佛教的《心经》,开头有“般若”两个字(般若波罗蜜

4 p" Z. I7 l; |, q7 X

多)。

! O1 j: B' J# r2 ~

 

: V: b# z8 S2 \- R) w

这里应该念“波惹”,不是“班弱”,是佛经里梵语的音译,智慧的意思。连丽如先生播评书就念成了“班弱掌”。

. V: @3 g: K8 K( }

 

! h/ w' U3 C* w& P2 ~- [+ L! a5 L$ W

可以举的例子太多了,每天听到的白字也太多了,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字的读音,判别一个人的“文盲指数”,哈哈。

. B* _' l& {, c

 

. r7 o- B/ o: q! y% q

让我们大家一起抵制错误读音,尽早将语文老师从小对我们进行的文化误导教育造成的恶果抛弃掉吧。

2 s8 N! x& G4 g7 a

 

3 D; y3 F7 L+ \9 }0 i; ~' M- o6 a

出一道思考题,哈哈:文中提到“风马牛不相及”,里面的的“风”是什么意思?

$ `$ q5 q! h: _& c

 

, f& \6 H6 B6 B, B' ^- ^

这里同样有人犯过“胡同水井说”类似的错误。

: W! }; |# k/ B8 ~% T9 u

 

3 ^" D7 \3 ~! S4 q Z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闲云野鹤0)从“瓦当”的正确读音说开去

好帖,欢迎,请陆续再来。

8 A% m# p. F1 X# B% u

图示“排山滴子”的指示线,也许?

" ~7 W5 u4 X5 \& V

演员雷恪生在电视节目里说过,“我本来叫‘雷确生’,不知怎样,就成了‘雷客生’”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您好早呀

1 f' V E) h# D2 N: `8 G; e s

 

4 I; k$ R4 D8 Y; U! o2 ~' u

您眼神真好,那线的确错了,和勾子指到一样的位置去了,

0 h4 u* }! s$ [ i4 F9 w9 q

 

* E! t$ p$ Y; Q2 ]% T

是我制图时疏忽了,复制完指示线忘记挪到位了,哈哈,

- N% I5 r+ M8 ^- x4 Z* ^

 

9 X& l; D3 C M9 g+ K6 \# ^

立即修改。感谢了。

: N! n- R6 l+ K! V

 

) n: Q- y4 T$ q* K

因为还没有大印校对,所有很多问题还没看出来,在电脑上会视觉麻木,对错误是人不见,

4 f& u0 c L; w8 n- U) A, ?

 

- J/ n. a0 x, O! d0 e

所以发到这里,叫大家看,是最好的校对方法,使我受益良多。

# W3 C1 Q) F- p" W

 

5 {% d! \* I0 H3 z5 O

 

; N5 {0 k8 X9 D' M8 }" c0 r

已经改好了,再次感谢陆老师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3-23 6:13:00的发言:
% p# h+ |" Y* M

这回好了。

7 U- u, ~0 A- T

眼近视,神不近视。

* Y5 P* ~: i- L5 M: t/ ^( |

近年看古装韩剧,他们古代的房子,在应该使用瓦当的地方,堵上一团白膏泥,灰色瓦檐处,一排白色的堵头,不知是何道理?每生疑惑。怎么知道覆瓦,不知使用瓦当?怪哉。

+ q8 Y, N s/ n

哈哈  不知道 是韩人那时候就笨  还是今天的道具美工偷懒  哈哈

发表于 2009-3-23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闲云野鹤0)速度够快

这回好了。

2 H6 j- a: ~( b A7 y. h

眼近视,神不近视。

0 @% g6 [ v& H! W" y

近年看古装韩剧,他们古代的房子,在应该使用瓦当的地方,堵上一团白膏泥,灰色瓦檐处,一排白色的堵头,不知是何道理?每生疑惑。怎么知道覆瓦,不知使用瓦当?怪哉。

发表于 2009-3-23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c8 q) _; y, X

百度出来好多意思呢,麻烦老师给讲解下?

发表于 2009-3-23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9-3-23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怪论。。

7 n1 O8 ]0 e1 l9 H7 |

您从哪得知“瓦当。。。“瓦挡”的意思,挡住瓦不滑落”的?。。。简直没办法。。。

, c* A: j4 q0 N1 N# o8 C& V. n

瓦当就是瓦头,只有装饰作用,不挡住什么。。。。而且肯定读一声,您别在这招摇忽悠大家。

6 w! T% s; ^* f& p7 J) ]

 

" _" H% p! O9 Y- ~0 C

PS:角端是本字,写来也没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3-23 10:14:00的发言:
, h' j& o' G* V1 v2 X2 R

怪论。。

% Y8 j( H6 v# j3 V( m7 J

您从哪得知“瓦当。。。“瓦挡”的意思,挡住瓦不滑落”的?。。。简直没办法。。。

3 |$ U$ X; i4 H3 e% k1 R' u2 d

瓦当就是瓦头,只有装饰作用,不挡住什么。。。。而且肯定读一声,您别在这招摇忽悠大家。

M7 a$ `0 ?$ V3 E

 

7 G; W5 r8 ?" ?2 h2 K% r

PS:角端是本字,写来也没错。

* c; u* T* \4 `* Y$ i' F

您好!接驾。在下有礼。

# ~3 w+ z, B# j, q% e

 

) c( N6 r( Y' V9 u" o& l+ ]

对于向您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我决不会解释什么,我承认您的正确就是了,哈哈。我向您认错了。我是胡说八道的,

/ ^; T% R9 s7 a. |, [: @2 [" A

 

# Q% }5 D+ U; v) e% Z

纯属骗人的。

$ s# x- N% t; f9 H$ [8 G

 

6 g: z2 ^$ p( T; G' L' M/ D N

当然只是对您一人而已,哈哈。

8 g9 |' m& w+ W/ B K

 

) P$ x: M1 z' z$ `+ m W

 

& B I% ?5 F+ l. g

第一,关于专业建筑的问题,我想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更没必要解释。

) j0 Y* h4 e% p8 o5 q

 

; f9 F4 U n9 X R

第二。关于甪端,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必要再说什么。

" t) O, ~8 {$ `; @

 

w) [$ U o( O& I/ b( x9 O2 X

我不想打无聊的嘴仗,我水平低,也打不过。

- \" H/ X7 `9 Z$ l6 s

 

3 Q3 @& [* u. D1 e

再拜!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朋友盛气凌人,除了对我的轻蔑,

" x2 i% }) L4 {0 H; e) Q

 

8 C( x9 ?4 s$ P7 C' r, L# \

只说了对我有用的一句话:“瓦当就是瓦头,只有装饰作用,不挡住什么……”

F, r9 f, x8 L+ u5 J) d! f! y

 

, @7 @" K! z! [% s C

但这句话已经说明了这位朋友的水平。真是超级无奈,这种话也敢说,真是无知者无畏呀,哈哈。

$ O( ^- f' q. C+ ]8 i

 

3 P$ V* q% a* v8 ]# J* p5 t; P

我来解释一下,先说关于“甪端”的,我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6 i( B" e# T6 e* Z

 

0 T8 J4 K! ~7 w t/ t; x' x* H/ J

论据已很充足,结论就是:我支持《字林》、《正韵》的做法,将“甪”从“角”中分离出来,明确其音意。

( @/ e |3 s1 T3 p! R. e* b7 [9 [: p

 

3 l6 N- m! p9 u) Q$ F1 r" ?4 {6 V) |: p

反对《康熙字典》这种多音字混淆法。

. I# H# g6 ^- }% I" ~/ ?- g

 

& N Z8 P# B+ G0 I

其实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说明,看见“角端”,难道你们会主动念成“禄端”吗,肯定会念成“脚端”。

: { x/ N6 U# O

 

# D2 Y7 Y0 m+ ~8 U& `) S. A5 Y Y5 e

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好,相当于今天语委干的活。

) q/ V! h. ]$ p

 

/ x3 M( o4 r4 D: f+ |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32&Id=42413

* _) E" f' g% J/ w& a2 C, N# p

 

g% V" s% X! X0 L+ m

 

# q. h' c; U4 n2 L0 N

再说“瓦当”:

+ j: @, Z! N6 x) c

 

~7 v* _8 q1 L; o$ a. I& R8 s

如果说我有错,的确我说的较为简单,开始我没说瓦当的装饰作用,

3 y. i: z' j& J# n8 i

 

, W; F* T5 r7 t' g0 L ]; g

但这个连她都知道的作用,我想任何人都相信我不可能不知道。

! r4 \: ]7 p7 u6 f! u! C

 

* }% k& B" G, J+ d1 ]

所以,我接受批评,将上述完善了一下,就全面了。

$ m( }$ }( k9 ^# d

 

/ ?; Y4 _ ?! C; t: k, ?

修改如下:

3 P" H! z6 _& @

 

* ?" S( M) c/ ]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这个“瓦当”应念“瓦党”,就是“瓦挡”的意思,这个“挡”有两层意思,

i+ ^: e* _# D9 \; L$ A% T

 

: z+ c: E ?- ~

其一是挡住瓦下的部分结构,起到美观的作用,

% ~4 T v- r4 N9 Z

 

" n7 o, i) T# t( s; X

其二是防止瓦件年久松脱向下滑落,在大式建筑的琉璃瓦屋面,由于琉璃瓦件较沉,瓦当要上穿钉,上有钉帽。

# {- X- B& Q7 Q

 

2 K7 @6 L" f! K# ~

但今人多将“当”字念平声是错误的。

# Q0 }* W1 k5 l6 Y3 @9 J- s) K

 

7 u. U4 i2 q. p/ p& ~! x' J% i

就是说,肯定瓦当的作用就是为了挡住什么!

8 [5 _1 Q" @. d5 c+ y0 t% g

 

4 i+ ]1 h# F/ C' m2 W) {1 l

 

8 Y$ `3 t# b2 W! ?! a

其一是这位朋友居然说瓦当“不挡住什么”,岂不是自相矛盾,那装饰作用又从哪里来?

$ X; h9 P5 ]! R8 D+ K

 

' Y8 u- w8 c2 `0 {3 E

瓦当恰恰就是为了挡住瓦件之下,大连檐之上,中间的结构部分。

- X5 M7 k; l% n

 

1 _* ~. t- I& y) i' b; l

就像影壁也要挡住一些东西,是一个道理。

( k$ k, r# G0 \4 `' w

 

) M d; S* ` Y

怎么会“不挡住什么”?很可笑吧。

9 e' d# |4 K }

 

* a* y6 y1 Z* z1 T G+ V. x/ u

(刚才吃饭去了,继续回答)

& `3 ]1 k, q3 m5 m) J% Q) z! @

 

* d6 [3 ^% o( N7 M8 c

其二,我看事物一贯主张用比较全面的态度,

" A6 d, l5 w5 z, A

 

; i# _' i" _0 {- a. b1 T

作为建筑的构件,任何一件都是综合考虑实用功能和美观好看,缺一不可。

7 U! S2 t/ M; B2 Y* ?

 

. @7 ?3 }" m: ]* e

我们不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一点更要知其所以然。

8 ]$ e" v2 v) ?: X1 Z0 C, M# t @

 

/ d# B' ~) [* B3 O' l2 O N

如果说瓦当的作用就是为了美观,那就成了完全没有实用价值的构件。

. F8 P" q2 [2 q! u1 v

 

/ b. K9 o" ~9 x6 {

那等于把它与屋脊檐角的小跑蹲兽等同起来,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纯粹为了装饰。

# Q* Q! v% J4 J* ]( T [( ?

 

3 b! M4 }( {& w e* _3 M, l# Q9 _

等于是说门墩,知是装饰作用,而根本对后面的结构视而不见。

7 L3 s/ A. m. B- {# k, x; d% P

 

" N G8 Z7 B' k; X) G

其实,这块瓦头,除了装饰,还具有盖瓦(筒瓦)所有的功能和作用,说成纯粹是装饰作用,

# D& `4 b& W5 y" Q8 k5 _+ Y! S/ b

 

) Z/ ^% _6 Q+ r0 C$ P

不用我反驳,大家都知道是错误的。

1 r. Q; a" o( p! I8 j( U

 

6 J& ~9 y0 _. s, b# g

而且我们知道,瓦是摆放在屋顶之上,屋顶呈倾斜状态,受到振动和外力向下滑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不可理解的。

- F1 @& Z' Z% C8 n$ a" z

 

* f+ A7 I5 o( ] M; x1 ^/ r/ f6 R

所以,将瓦头固定,挡主后面的瓦件,就是如此简单。

& c4 \& i: }; G1 ?

 

+ T2 S( Q# x3 s' b

我们知道,瓦当多用于筒瓦屋面,而筒瓦又从一号到十号分多个等级,瓦件轻重不一。

5 G3 D, V6 L# {0 M

 

) n( ~% @, w: n3 r' z

在大式建筑的琉璃瓦屋面,由于琉璃瓦件都是三号以上的大号筒瓦,自重较沉,瓦当要上穿钉,上有钉帽。

5 G9 c2 Q! {. w8 p$ @, p6 N% I

 

; n+ A. X& D \

 

% Q! k: T3 j" F b

所以一个当(挡)字,内涵丰富。

0 v, j+ U+ G: W- e$ x8 n7 H

 

/ x* U) ?( K9 I0 P' J% \% ]

那为什么要写成“当”这个字呢,这又涉及到语言学、文字学的基本常识。

& u* b6 e3 w, Q; r) y5 w

 

' N# T: D* F9 _2 A

如大家有兴趣,不妨再说。

3 X% P1 E9 J9 {$ F$ v

 

6 |: b1 A0 R! U, J

再拜!

! D, \- m( m# B; ~9 d

 


发表于 2009-3-23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盛气凌人了,就是意见不同快言快语,您不必在意语气,因为我原没有考虑语气的,只是随意说说。

9 l- h' ~( U' y2 N; b! C' M

瓦当,还是应该多从美学视野出发,因为它原就是装饰作用突出;目前关于瓦当的论著,也多是从美学、美术考古学着笔。比如《中国古代瓦当研究》,就是从美术考古建构理论。

! I d& j/ Q: e# [

您搞名物考察,我觉得您立论乖僻,常识不足,言之不成理。当然也可能是我个人一贯性格执拗,领会慢;但是我现在就是上面这样想。

A9 A t9 Q& T% t$ g

我本人也喜欢瓦当,也收藏,也喜欢了解常识;虽然不会说得太多太好,然而不同意读作“瓦党”是意见明确的。

6 r" P9 o& s/ R6 i) x* r0 U

 

0 x6 F- o* p& }9 y1 Q* [4 Q

PS:朝鲜也普遍使用瓦当,早在三国时代前期---中国东汉时代,高句丽与新罗就产生很有特色的莲花瓦当。至于脊檩、戕脊等处涂白垩,那是朝鲜民族山居建筑的痕迹;当然也有审美的诉求,朝鲜人喜欢白色,涂一抹明快白色是那个民族的审美需要。李朝建筑有别于高丽、三国建筑,这里也有新内涵,与瓦当名物无关,不赘诉。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态度,令我很是意外。

6 `2 V8 y) i) F" _9 c$ T: r

 

# `8 k, W0 t0 H$ n/ n4 [: Z

如此说来很好,讨论使大家都得到进步。

b$ F2 @& c2 N* d( X2 ^

 

/ O( v6 l- J' D1 ~- p7 M/ B: e! O5 y5 Y

说明一下念“瓦挡”,并不是我个人脑袋一热发明的。

5 }, V, U8 z9 s$ C

 

6 c* ~% O, R! Z' [# X

中国的东西就是这样,因为都浸透着文化,所以往往会忽略其实用功能,而执著于衍生出的艺术性方面。

' I& W2 O, b9 s, d* ?7 Y; w$ Q! k8 l& Z

 

5 K/ Y# w$ Z) C

所以你对眼前的很多东西视而不见,我可以理解。

7 J1 e9 u# t5 h6 U9 m

 

' w* L$ G! j. J7 L& s7 d

 

5 M2 x9 B+ _7 X3 R# l8 d

任何搞书画篆刻的专业人士,都是要研究瓦当图案的。

8 D r* ]+ Z S6 v% B- v

 

1 d# J( l# D* {; a Z6 E% P

我也是从而发生对建筑艺术与工艺的兴趣。

8 o9 @ K! I! V) a% I

 

# {1 H- a3 Q8 a8 a% c+ B0 S

但我上学的时候就受过老师的教育,知道那是应该念做“瓦挡”罢了。

) v6 m M9 R0 I" s" h

 

6 x: H- K. i! K x& ]1 r8 y9 N

 

- j, k$ \! S) L! Z- b& o9 \

其实我本不想做什么解释,因为您的责问,除了责问,没有任何依据,没有任何理由,

# n8 n) L2 j! S7 G) w* \

 

, h) n5 }+ Z, W$ E+ E0 \

对这种指责,本身回与不回两可,但我回帖解释,是我了大家不被误导,并加深认识理解。

' a4 i Y( G3 J* J

 

3 \- c6 a0 Y% ~' d) u w. E

经我如此一说,本来有些本来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是拿脚后跟想,也能明白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N9 g, U0 p8 l/ G3 \

 

7 K& @7 V' Y& w V

使大家都对文化有更清晰的了解,是值得的。

/ Y8 X0 E( X9 b4 Z3 O& c1 y

 

6 [- i/ j, \: \6 L9 j- ~% a

 

9 _& Q) a1 y/ S' E/ O, F6 \

另外,您还说“就是瓦头,知是装饰作用,不挡什么……”

5 E3 n5 V& W+ L3 M/ D+ Z7 F1 v

 

5 k9 K9 i# k# A7 m, I3 B

而我上面的解释阐说,只是出于某些原因,只说了两个挡的作用,其实,这个挡的作用,不知这“两挡”

1 A% G) [" J, H4 B( a: O+ p& W# n

 

! c$ _# w$ Y% q9 W

还有第三挡……

$ l- h( ]- v) y2 {0 \

 

1 R2 i6 |" }+ G3 S5 r% C

但这都是专业问题,没必要说得那么仔细,以后也不想再说。

2 e0 Y' h# ?3 ?9 [

 

q3 e+ ~1 v, T! J8 K6 S% P

再拜。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特别说明一下:

, @ N8 k7 L i% T& U

 

3 B1 z. p3 R* @! \9 _" E

我最反感那些无聊的、空洞的论战。

( [( b4 {) s5 x \4 X# \

 

) r ]7 L# [/ {$ S0 X. c/ \/ B

这个问题,我已经说明白了,不再过多解释什么。

; ^. q7 Y1 f( P5 J. S+ r: \( _

 

& Z; e r7 f; k

说多了无聊。这么个破问题,没必要再浪费口舌。

B7 A2 Q1 I/ I5 ~

 

8 {# n3 n: T; R% A/ j; ^

大家见谅!

9 E7 S: d: \9 K

 

- n( h: h ~$ m* i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3-23 16:40:00的发言:
/ d: S* Z1 Z1 ?1 ?1 ?: X! t; u. k

哎,您啊。

! }$ E+ r! `: ] ^+ F

名物考辩不同于说文解字,您方法都错了,哎。

2 o1 F% m# Z& u3 y" n% H

是的,我当然是错的,但你好好看看自己说过半句有用的话没有,除了你可笑幼稚的结论,你有半点论据没有。

4 H0 l. x; m+ n w7 Z8 m

 

2 {/ u# {& p+ R1 U! @# }

凭空指责谁都会,我也会。但我不会那么无聊。你要想讨论,就说点有用的出来。但我不会再与你讨论。

; c* y& s+ u% s1 |( N

 

! a( o1 {( m1 L

我写那些,是给朋友们写的,虽然大家劝我不要理你,

& Q0 l" J, Q' l0 o

 

2 I# Y5 b" A8 D3 h0 i; U# T1 j& U6 ^

但我告诉大家,我不是为了反驳你,我没那么无聊,我是写给大家看的。

3 n& S0 \1 c9 y! ^8 Y

 

/ {& V; C1 B$ M# t# B" r: [8 V" ^2 q

 

# w, d# Z6 ~) f/ S( r( X' E

好,我学着你的样子,按照你的风格、依据你的理论,也责问你一句话:

$ d8 u+ N. i% N+ g

 

+ i9 e& _/ x7 e* Z1 j/ q6 U8 |

根据你的表现,我断定,你不是女人。道理太简单了,大家都看到了,大家也都知道。

9 ?2 o8 j$ K6 f: p) _

 

0 K. X4 Y# V$ F8 s8 p7 w

你根本就是生错了。完毕。

0 Z2 @$ o* W W$ ]* e; }

 

' G2 D7 ?: J; @4 ~" o1 S

(注意,这就是你的方法,没有根据、没有理由、没有道理,只有可笑的结论。

0 e/ ]6 `; ~2 U7 t2 U5 ~+ @. M( M5 V

 

& X1 B7 I9 ?$ n) Q$ z6 |0 t

你理解了吧,这种说话的方式是不是很可笑,这就是你用的方法。所以我觉得无聊。)

! [0 l& G0 d3 w& Z/ k6 K

 

; i" ?7 n* _) v) v' B

哈哈,这就是我的回答了,也是最后要说的,别无聊了,回家吧。

3 [" j6 B5 [0 `4 g- T

 

& z) r. c4 G! a( K* z3 N+ K

谢谢你不要回帖了。结束这无聊的对话吧,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9-3-23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您啊。

# j1 L' f/ T: Y3 ~, A

名物考辩不同于说文解字,您方法都错了,哎。

发表于 2009-9-12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你不懂就算了。懂行的一定明白。我也不瞒您说,我就是搞古建修缮的。现在我就在端门施工。不妨您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OD北京人在2009-9-12 20:03:00的发言:
我说的你不懂就算了。懂行的一定明白。我也不瞒您说,我就是搞古建修缮的。现在我就在端门施工。不妨您来看看。
3 h0 D* B( {7 w' J

不错不错

. W7 \& K5 J( T

 

! ~* U; t; C5 @! z

不是说你不懂,一看你就是行家

* b. X; y* e5 a9 Z1 U

只是你没看清别人在说什么,就发言了

* o W# Q2 v9 a1 i9 J

并且自己也没有表达清楚

% D+ M! Q$ {' ]( j- ~

如果表达清楚了,才对别人有所帮助

) E$ }9 ]( @: l% L8 z

 

+ v6 ?1 f% Q+ s

我们在说勾头,你说当子

! L2 ^5 j" I. C0 D% ^

本身就不是一个东西

4 g4 S' z4 D# \' f3 G' l7 M* G; Q2 d

我们说前门楼子,你非说胯骨肘子

+ f1 w, y2 N [' o! d4 E6 G

哈哈

q' J" M" ?; d; g$ s" C' J, B" O

 

) ^, i% t8 ~% ?* ?8 K/ Y

感谢你们,一定要把端门修好

发表于 2009-9-13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点看明白了,上帝说的是如何干活,野鹤说的是读音。好像没什么出入分歧吧
发表于 2009-9-13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OD北京人在2009-9-12 20:03:00的发言:
我说的你不懂就算了。懂行的一定明白。我也不瞒您说,我就是搞古建修缮的。现在我就在端门施工。不妨您来看看。
7 E" |" |# J- O0 |$ Q8 R6 V

毁东西都毁到端门去了,罪恶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9-13 8:35:00的发言:
我有点看明白了,上帝说的是如何干活,野鹤说的是读音。好像没什么出入分歧吧
# |% ?' @8 a8 c% o4 ?

你以为我真没看明白他说的呢吗

9 z/ J* x$ F9 c- ?

 

! G3 x3 j; b' z# W" e8 {( P

我们上面说的是“瓦当”,就是“勾子”、“勾头”,就是“瓦头”,上面多有纹饰

# x$ k8 ]; b2 Z

以汉代的“长乐未央”、“永寿嘉福”、“四灵瓦当”最为著名

: W C7 h ]4 Q4 h2 g# y9 e" `

这里不再多说

8 t; K8 @$ Z F1 x3 b

 

" Q/ _& i4 P, t' A- ^- ~

他说的是“瓦当子”,就是瓦与瓦之间的空当,就是“当子”

$ a- d4 U3 s& X6 A/ x

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 L, n' x% {) a/ c4 H

 

" O" X2 w5 a3 l8 S% @

所以我说他根本就不看上面再讨论什么,就出来发言

5 U4 m8 m: ~3 d/ s( g; c* }

你说他是存心捣乱吧,也好像不合适

4 P* e- N5 }0 M1 Y, h) m

 

1 O2 B* W5 r5 {# ~3 k6 W# `. T

所以我说:“我们说前门楼子,你非说胯骨肘子”

4 J( x$ ]. Y1 {( B( v4 N

 

7 t6 _+ r8 Z2 z, }& f. g

我觉得这种对话没什么意思

* h0 W* S5 G/ D% x6 q) y0 f- a

 

+ {2 J% j$ h1 Y0 |- x" @# o+ v

因为一个自称是搞建筑专业的人

1 m/ o3 D! r# g7 c8 _$ f

居然把“瓦当”相混淆

+ W' F* u: A* E! @( e

不看别人对话内容,就盲目发言

: H- M5 h; `( K8 |- Z4 Q [

还以内行自居

. o9 a8 ^+ U; w7 S

 

0 l$ Z9 Q( t0 f

大家都这么研究学问,难怪北京变成今天这幅德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OD北京人在2009-9-11 21:54:00的发言:
劳驾,小生不才能说上几句嘛?据我所知瓦当是底瓦中到中的距离。(瓦面分底瓦和盖瓦)在瓦(四声、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只能用瓦来代替。康熙词典里有。一个穴宝盖底下一个瓦子)瓦前。先要定瓦当。然后才能瓦瓦。见笑。
) H, v) s6 C9 R8 n5 g/ ]' L

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 F3 U6 ]' v# o

瓦当是什么东西本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

! x9 U8 s* p! r" u3 j! E' [( V6 B

只是在探讨它的原始读音

( P% g* H. v# f* t, i. O4 m

你自己喜欢这么理解,就这么理解吧

% }) c$ G" E# R6 }$ ]( q; K

不要误导更多的人就好了

1 G4 o* g: k3 v, d( }' R0 Q: G

 

0 z4 l& r( I) u( \+ ~

你说的“瓦面分底瓦和盖瓦”那叫阴阳瓦

$ y3 ?$ m: I2 n

什么“底瓦中到中的距离”实在不好理解了

3 n4 t- Q7 ]4 p5 V& k4 T, `

你说的"'穴瓦'瓦",最好给大家解释一下才好

发表于 2009-9-1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驾,小生不才能说上几句嘛?据我所知瓦当是底瓦中到中的距离。(瓦面分底瓦和盖瓦)在瓦(四声、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只能用瓦来代替。康熙词典里有。一个穴宝盖底下一个瓦子)瓦前。先要定瓦当。然后才能瓦瓦。见笑。
发表于 2009-9-29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7 y# T' o0 z, A) {) a5 S. a' F5 Q
茴香豆的茴蘸酒写有几种写法?1 X3 R2 P2 k/ t1 y$ }: I' M
茴香豆的茴蘸醋写有几种写法?
' a& R( n2 h" K/ A; |茴香豆的茴蘸墨写有几种写法?5 U, j$ }8 l/ V
茴香豆的茴蘸水写有几种写法?- H3 F; b8 e4 m  Q: Z5 l
茴香豆的茴不蘸水有几种写法?
. _" E/ [$ B  n9 h; e! z' ]( s
+ H) D+ j5 d4 d& @. k* M+ q  o; e楼主给说说,你长项。
发表于 2009-9-30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梨花,从你的24楼看的出,你的文化修养很上“凳”次。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感谢你的夸奖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块五的花茶 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8 12:40 , Processed in 1.25124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