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9|回复: 16

“不好意思”与“对不起”是两码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4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2 V$ h0 C, c) d# m i7 @1 W

“不好意思”与“对不起”是两码事!

1 g l& I" ~1 g9 K0 u. _ B1 Q# @
. g: s; _+ G3 @4 Q6 J' ]" \) `7 w% k! S J. N& j$ Z5 s- e! Z9 l/ C: @
5 t& d5 H: F# V1 F' l/ T

今天外出办事坐地铁,高峰时车上人多拥挤,不幸被人踩了一下对方急忙向我说了一句“不好意思”点头示歉。其实本是人们日常生活里的小事可什么事都怕琢磨,一句道歉的话很简单“对不起”或“抱歉”什么的就可以表达歉意了。可细一琢磨“不好意思”与“对不起”根本是两回事,现而今却在各种场合屡屡出现让人哭笑不得。汉语大词典上讲“对不起”表示:1、抱歉的客套话。2、表示对人有愧。3‘请原谅的意思。而“不好意思”:1、表示碍于情面只能如此或不便怎样的意思。2、害羞,难为情的意思。现在社会上包括文艺、娱乐界的帅哥靓女满嘴的舶来流行语+廉价的洋文可就是说不好自己的母语——中国的普通话。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因特定的政治,历史及生活环境说不好普通话有情可原,这帮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却检起港台一些演员从小得不到正确发音指导造成语病的话当时髦,例如:“没所谓拉,蛮这个,蛮那个,那什么 那----等等.”还有“老公”一词。我拒绝妻子这么称呼我。老公是过去对皇宫中那些无”根”之人(太监)的俗称。太监是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里一个重要的角色,老公一词原本是夫妻之间打闹中斥责自己丈夫没能耐,像太监一样无用。这几年不断有人呼吁要继承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但究竟要继承光大什么,值得研究。比如说“太监文化”,就不能继承光大。规范正确的生活用语,千万不可乱用,又如同“小姐”一词原本是对大户人家女孩子的尊称示为高贵,现如今社会上示为”三陪女”的代称,岂不是一种可悲?各位女士难道你希望自己的丈夫被叫“太监”吗?我看还是女称男“我家先生”男称女”我太太”为好。净化语言不仅要去掉污言浊语也要去掉那些不规范的词语、病句。 

) G3 _6 n" k2 w! Q/ k k, { m

“老公”一词在南方个别地方是地域方言,就如同北京的土话一样不是普通话。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北京一些人还好意思抛头露面大言不惭的说那些不伦不类的“国语”,其实最该说“对不起”的是他们,把人家的缺陷当成了时髦,中国文化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糟蹋了,这才是一种悲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很对.
发表于 2009-11-5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知识太少,像我们院儿还没嫁人的姑娘们,整天的管男朋友叫老公,让人一听好像她们都嫁给太监了似地。恶心!愚昧!
发表于 2009-11-5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走进新时代”:))
发表于 2009-11-5 0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但已很难纠正.
发表于 2009-11-5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们应该想想为何女人这么称呼,尤其是你跟你太太解释了不能这么称呼的原因之后。我倒觉得是南方女人诙谐的智慧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1 |% R9 s$ ~/ K8 s* y* c0 `2 X g* y m- E# c$ p8 y# {4 [6 K( c* h# t) a6 C. j* M- t6 q; o3 }2 ]/ G, e% P8 u, i! v
0 o* _! U5 R4 E

ifrom49101先生

3 q+ c5 d) s2 X

看来您的回复于评论内心略有不安,不是你的回复与评论有什么不妥,此时感觉自己的知识面太窄,有时的评论不太严谨,今后还须努力,作为一个老北京人向您致敬,其实您就是北京人,北京历史上就是移民的城市,幽燕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谢谢您的评论,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保重!

发表于 2009-11-29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了然客”的粤语广府白话(以广州话为中心的粤语方言,以区别广东省内的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的“埋单”方言词汇分析

9 z! l1 N; }; g

 

7 @; E- m) \. ^% Z

      在广州,在“文革”前的1966年“红卫兵大串连”以前,广州的饮食行业,不管是高级酒店饭馆,或者是大众的经济小饭店、早餐食肆等,就餐吃饭,哪怕是粥、粉、面、饭、小炒都是先点菜式食品,服务员按需订下食品单,食客用膳完毕就通知服务员“埋单”----即“结帐”(“埋”即“归入”、“完成”、“结算”食客在餐馆的订下“食品凭据的单子”交付收款员(掌柜、帐房先生)的统计总金额,然后付款(投入餐馆的钱柜和记入餐馆食肆的营业帐薄中)

0 r' X% L5 u; A7 j" J% `

 

5 s$ ]0 G5 o! B6 d

      在1966年之后,广州的绝大部分的小食店开始“先付款,后服务----才提供食品”,这种服务对卖方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省食肆餐馆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适应那个时代提倡就餐者自己动手, 不要摆大爷款。 还有,对餐馆方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吃霸王餐的“走单”"食偷", 杜绝吃了不"埋单"就溜走的"小偷"。大饭店、酒店、高级餐馆还是继续保留“先食后"埋单"”广州饮食服务特色(佛山市、珠三角、港澳基本的饮食服务过去也一样。近来这些地方的操粤语广府话的方言区的小食肆也改先付款后食用的方式了。港澳在开放广东的自由旅行后我就发现不少港澳的小饭店食肆仿效内地的先收款后供食品的经营模式)。 我小时侯经常用一分钱吃白粥、两分钱吃一碟纯米浆蒸熟的"斋"(净米粉)“肠粉”,都是先吃后付款。

5 p" n5 D u- T$ N

       我更想不到洋快餐的“麦当劳”、“肯德鸡”入来中国后无一例外地采用先付款,后服务,才能吃的服务经营模式。老外也害怕“走单”亏本哟!

发表于 2009-11-29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xcuse me  和  Sorry  也是两回事,呵呵。
发表于 2009-11-29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谬误皆是媒体宣传引导所致。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0 b; M0 o7 S% F% U+ s' B! S8 j5 G( m& d0 m' r8 t" J; ~! g& q8 }1 s" \0 x' ^5 L- I, {1 I0 F q- d S+ p) f' M3 b: J, r/ D- ]( c* A
3 _/ u- K- y5 u

ifrom49101先生,

' P2 h4 C6 ?! X4 V

你可能误解了本人的意思,我从未到过广州,不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所谓不了解也就无从谈起。说道粤语本人也非常喜欢和尊重,粤语也是中化文化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至今粤语的一些发音还保留着古汉语的成分,粤语与客家话,闽南话等语言一样都是中国话,只不过是中国地域广阔人群分布也广大,造成语言上的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何况人群那?!语言的发音不同也就证明了汉语的丰富,语系的不同南北交流也无大碍,我们的文字是统一的,汉文化的感念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说语言、文字才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推广使用普通话是对中华文化系统的规范,是进步的表现,是一个必然。规范语言用语是必要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混乱、误解。港台地区叫“国语”大陆称为普通话其实都一样,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网络语言。股市语言就是这样,搬到生活中使用就会造成麻烦,不过有一些外来语在我们生活中也被接纳了,如北京人就把外来语taxi改良了叫“打的”再如过去北京人爱喝的散啤不知什么时候改叫“扎啤”了。北京人也就随波逐流了的接纳了,又如汉字“手纸”大家都明白是干什么用的,在日本则是写信的意思,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就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同文同种的我们规范文字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好好正确使用汉字也是当务之急。另外对同志的基本解释应该是这样的;1、志趣相同的人;志向相同的人2、指政党内部成员的称呼3、同心人(夫妻)4、同性的癖好。

发表于 2009-11-30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09-11-30 12:08:00的发言:
# E, w9 W$ V8 h; r + V2 u3 f2 A1 m; D3 b/ p- u9 M+ U; Q- r [, A0 }# a9 B# K1 M! H" J) J# D% j9 F+ o: @) m# Y" U! c, }+ ^2 G/ b0 G
3 p7 z2 U! O" D9 N5 q/ E

ifrom49101先生,

( g) h% e* J$ ?

你可能误解了本人的意思,我从未到过广州,不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所谓不了解也就无从谈起。说道粤语本人也非常喜欢和尊重,粤语也是中化文化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至今粤语的一些发音还保留着古汉语的成分,粤语与客家话,闽南话等语言一样都是中国话,只不过是中国地域广阔人群分布也广大,造成语言上的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何况人群那?!语言的发音不同也就证明了汉语的丰富,语系的不同南北交流也无大碍,我们的文字是统一的,汉文化的感念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说语言、文字才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推广使用普通话是对中华文化系统的规范,是进步的表现,是一个必然。规范语言用语是必要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混乱、误解。港台地区叫“国语”大陆称为普通话其实都一样,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网络语言。股市语言就是这样,搬到生活中使用就会造成麻烦,不过有一些外来语在我们生活中也被接纳了,如北京人就把外来语taxi改良了叫“打的”再如过去北京人爱喝的散啤不知什么时候改叫“扎啤”了。北京人也就随波逐流了的接纳了,又如汉字“手纸”大家都明白是干什么用的,在日本则是写信的意思,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就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同文同种的我们规范文字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好好正确使用汉字也是当务之急。另外对同志的基本解释应该是这样的;1、志趣相同的人;志向相同的人2、指政党内部成员的称呼3、同心人(夫妻)4、同性的癖好。

1 Y6 e I7 G& s

了然”先生您好!我拜读了您很多好作品,收益良多,恕我较真、语气过了一些吧!

2 x" o6 Y9 s+ ^* u- z; @

   你的文章质量很高!值得我好好学习!

3 ^8 a4 J, m9 Q6 F+ [

   关于“同志”一词之第4点、“同性的癖好”。我看此典的编撰是否因应了当代世界的现实西洋镜也照得某些人有此哈哈镜的扭曲人生的影子,从而不要遗漏也补上这一条析义。对此我认为不合国情,无必要把其加入此词汇的析义。

( g4 c/ U7 I2 U( q& B

   我是赞同用现代规范汉语书写文章的,我过去写的文章、公文你可能挑不出我的“广州方言”痕迹。当然,应用普通话我可以和你侃侃大山,但要用普通话来辩论,我肯定挂白旗啦!各地都有其第一母语的优势思维,对母语的“绕口令”发音快而流畅,我们广州话也有“急口令”----比如教老外的广州话“急口令”如下:“掘金掘龟掘柑橘, 掘完柑橘掘鸡骨, 鸡骨龟骨煨金桂, 金窟掘金佛忽归。” 这难度用广州话快速连念十遍,连广州话的播音员也不能掉以轻心随便过关。

$ f; S$ c3 X8 k+ ]

        我知道普通话的北京城有着一千年的皇城历史,在上溯在城市的南面最早建城,就有愈三千多年以上厚重的人文积淀。我也是看着北京几十年来发展成长壮大,我也和关心北京的文化保护的北京人一样关心北京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关心胡同的去留问题。我早在66年的国庆节赴京后,我所接触的北京人是热情的、胸襟是广博的。我相信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彼此是可以叫朋交友的。我好想跟您学习、了解北京的老故事.

! u5 V, G. I+ }! D* ]( L; x

       想点击左边的卡通<握手图案>,可是本论坛没有这图象. 后会有期!谢谢!

发表于 2009-11-29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我是南方人,但对"小姐"的理解正如楼主所说的----与"三陪女"差不多同义.

0 d5 L {6 V5 O

 

* F9 p! U: L/ D" J0 W

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广州女同胞, 也不同意别人称呼她为----"小姐"的.

/ Q; h* i1 `0 ]- M) M0 X9 M

 

: z1 h( U7 g2 c( M( w, d4 b

"同志"的称呼被认为是"过去时态",老土了。民间上已退出历史舞台有20到30年了.

8 U" T0 S& L* x, y/ o1 a

 有时, 对一些不相识的人,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才合适.

4 Y k$ H5 b9 V! c

 

], d9 Y" n8 j( N+ l

对那些矫情造作滥称"老公"、"老婆"-----对此我只觉得是无文化的市井通俗称呼罢了。但广告行业理应是与文化打交道的传媒行业,也一样把“羞耻”的称谓当“时髦”来推广,如雷灌耳,已不鲜见。

* o; v; Q& j5 T X' L5 j6 s* ?

 

, @( D" T& n. A6 Y, h" l

原来“老公”是“太监”的同义词!怪不得古装电视连续剧有“桂公公”“XX公公”的称呼。

) _2 ~: E. d2 M; Y: S, D6 W

 

) d1 B% ~; D, ]1 T% |: \$ z0 P

同意楼主的观点。我赞成去掉陋习的称呼,采用正确的称谓,文化传媒应以身作则、分清褒贬的称谓,扬我中华文明!

发表于 2009-11-29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复“了然客”----“买单”或“埋单”就不通了,也不合情理。还有酒店就是酒店,喝酒或卖酒的地方与住宿无关可好多旅馆却偏偏叫某某酒店真是词不达意呀,这就是标准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所以规范生活用语还需大众传媒努力做起。

* p% ^- ~' \6 j( O- E. P

------------

: q+ k! _0 z8 E0 Q1 u& q

   “埋单”是粤语广府白话的地方方言,就是现代规范汉语的“结帐”之意。(以粤语方言来概括广东省的地方方言其界定欠准确,因为广东有三大方言:南粤的广东广府白话区域有珠三角地区,珠江的西江广东流域,珠江的北江中下游流域和上游部分流域,珠江的东江下游流域和中游部分流域的地区[含广西靠广东接壤的区域,含南宁市在内的20几个县市\含港澳和海外唐人街的华裔使用广府白话的地域]、以广东珠江东江源头和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话方言区域,覆盖惠州和广东的较多山区,跨越赣南老区、闽西南的老区。闽南方言语系的潮汕方言是覆盖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平原韩江流域。按汉语方言学上的划分,全国有7大方言,其中广东占了3大方言) 广州的上规模的饮食店饭店的负责收款的出纳财务员收款员(以前的帐房先生,现代都是清一色的女收银员)因为需要清点(盘点)每天各市的营业额(每茶市或饭市,在广州一日三茶两饭----早茶市、中午饭市、下午茶市、晚饭市、夜茶市、甚至还有“夜宵市”~子夜零时后。当然不是每间饭店都具备这样每天车轮转的5、6轮业务,也不是每个广州人一天十几小时都泡在食肆接连吃喝数餐。偶然的某一家子或三几个知己聚会,只是饮早茶和中午饭直落[连轴转]几个钟点。),茶客和用膳者则站在收款者的角度说“埋单”----亦即“清点钱柜里的单据、金额”----“埋”也即“埋柜”,把我这笔饮食单的各项消费“合埋”“结算”(合并起来--言下之意就是“结帐”--“付款”了),这就省略了下半句--“付款”。“埋”--此动词在广州方言里有“统计”、“盘点”、“结算”、“合并”、“完成”、“结”、“合”“入”、“进”、“到”等含义。也有广州人说“找单”就是结帐付款的找赎(零钱),不过"找单"的使用频率没有"埋单"那么高。

: k1 ~- R2 w9 z0 F4 ~4 w) p

     广州方言“埋”字的其他用法---- 如“邀请客人的宴席在晚上6时30分开始入席,那么广州人的口头语可表达为--“请参加宴席的各位亲友、朋友在挨晚6点半"埋位"啦!”,此处广州方言的“埋”字与“掩埋”、“深埋”、“埋藏”等意思完全无关。但当要用这些新华字典规范的以“埋”字组词的时候,我们用广州话写作之时也依然照用,不会混淆引起读者的误解。

! t$ ^- x3 i' ?/ _) G1 p2 \

        我不赞成书面写作时使用广州方言,如港澳的报纸杂志就经常用口语化的广州方言刊载,我认为口语可直白、可用通俗的方言,但太市井化、甚至粗语,那就低俗、庸俗了;毕竟书写书面语句的文章应该高雅才好,中国的文学是举世无双的,适当地学习运用文言文、文史地、唐诗宋词等国学国粹知识和应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是不矛盾的。但有几个词句值得商榷----如“几多”、“几时”、等应该和“多少”、“什么时候”、“什么时间”、“何时”并行不悖,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就有----“明月几时有......”。又如南唐李后主李煜帝的《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 广州方言中的词汇就有着一些如“几多”、“几时”、“企”(即现代汉语的“站立”)......等据说是古汉语成分的词汇,这是秦始皇起兵统一中国征服岭南后将中原的文化、中原雅语带到南粤大地而留下来的一定程度的古汉语,把原上古的南越的粘着语改造成为一字一音的声母韵母相拼的单音节汉字的南粤广州方言汉语。(上古时越粤通假,后由“越”改变为“粤”) 我查阅《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里面有不少汉字竟然与广州话发音相同的多于用普通话发音的。用53个韵母9声调的广州话朗读和写作唐诗宋词就竟然不用查《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但用普通话的35个韵母4.01声调就要立即查韵书才可知道哪个汉字的平仄和用韵, 因为普通话距今历史最长的韵书是600多年前的《中州韵》或《中原韵》,而广州话为何与宋代定的《平水韵》这么接近?有学者认为广州话是起于秦、成于唐,所表达的是唐音。而起源于唐、止于晚清的一千多年的科举功名制度就是要用《平水韵》来即席作诗来考的。广州话可称为唐音。而普通话则可代表明音、清音。客家话则代表宋音,闽南语系的潮汕话却代表晋音。当然普通话有北语系的方言上升优化而成为当代中国通用的全国人民的交流语言,并代表了规范的现代汉语文化。但撇除各地的方言俗语----非现代规范汉语的共同词汇,我看就不必把广州的“几多”、“几时”的构词排除在现代的规范汉语之外,君不见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对广州孩子用“几多”、“几时”词汇的作文打个大红叉叉!我认为对此应该予以殷别,不能简单判作不规范。我们从幼儿园起就学B、P、M、F......拼读汉语拼音了,在大城市的广州,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解放牌一代人,在听说普通话方面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我所接触的退伍转业军人按其原籍是黄河、长江流域,应比广东人说普通话更具先天的优越条件,但恰恰相反,我与他们出差北京、上海当地时,他们的问路无人能听得明白,我问他们读书时学语文发的是什么口音?呵呵!他们却说老师教的就是当地的本土方音式的所谓普语!老师不正音、老师的非普通话语文课怎能指望教得好他的子弟的普通话!本人在小学三年级就是普通话的学习、应用标兵,当年我们班上的同学,大半都是普通话标兵。推普必须从各级教师抓紧抓好!我当年在文革前就吃过亏----教我班代数是一位自印尼排华归来的女华侨教师,  把抽象的数学“绝对值”说成“JED DED JED”,她的“花名、卓号”就被学生嘲笑她这么发音来称呼其名了,结果我班的同学的代数都学不好。在广州上大学期间,一位苏州籍的高数讲师教我班高数,(我的命运就是这样,每次最抽象最难学的偏偏遇上极其讲不准普通话的方言教师) 他发的是吴语方言,把“概率”读成:“GIE LED”我们要求该讲师先上一堂“吴方言”课,把一百多个数学术语抄写在黑板上,结果考《高数》我班有半数同学不合格,我对此门课迫使自己做“苦行僧”--强化自学,我考了全班第一名98分。所以,我强烈认为: 各级“推普”的“语委办”部门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要从各级教师抓起,抓出成效, 否则真是误人子弟呀!

1 Y9 J1 v7 F( x, k6 n

        广州话的方言口语“埋”字也可作副词修饰动词用----如“你今日要做埋这单工作任务”。----即现代汉语:“ 你今天要完成这订单里的工作任务(或"这项工作任务")”。

' x8 l4 `( l# j( F6 L

       关于“买单”,这不知是那位写手?或多名“作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借助传媒在短短的近廿几年光景以讹传讹而炒为“入册”的"正规化"俚语词汇,这不是广州话的土特产方言。此词当然更非现代规范汉语。

, L% |1 |: t1 N& R4 x* L& u

   至于酒店、宾馆与旅店的称谓之异同,我看还得按历史年代来划分,在开放改革前,“宾馆”的称呼在广州就是最高级的投宿场所了,如东方宾馆、前身是羊城宾馆,至今仍沿用,就相当于5星级的酒店,还有广州宾馆、白云宾馆等,而且开业至今都不改名,一直保持“宾馆”的称呼,但这些高级宾馆都配备一流的饭店(可提供吃喝最高CLASS的名菜,可摆最高规格的名酒席。) 我们这里对一般住宿条件的一直都称“旅馆”、“旅店”。

" p; Y, z2 Q b; ]0 \. ^; z

      开放改革后才出世的就开始照搬香港的称谓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广州)等。 这“酒店”的称呼也不尽然,就有原霍英东先生投资的白天鹅宾馆。不用说,这些超级豪华的大酒店都是提供一流的住宿和办宴会酒席的场所。  关于广州对酒店的称呼,在未开放改革之前的广州,就有位于珠江沿岸长堤马路的爱群大厦酒店,在人民南路(文革前称太平南路)靠珠江几十米的有“新亚酒店”和“新华酒店”,这几家酒店的历史都很悠久了,解放前就已经经营了约20年,这些都是知名的既可住宿,又可吃饭摆酒席的老酒店。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时,在爱群大厦酒店(当时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约50米高度)从13层的楼顶悬挂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站立画像,用于迎接和庆祝解放军进城的典礼。(当然这都是看报纸、听老人和父母所说的广州老故事才知道的) 

/ Q; ]; E4 E1 y! T& s+ j# G

    “了然客”兄台,你说了------“还有酒店就是酒店,喝酒或卖酒的地方与住宿无关,可好多旅馆却偏偏叫某某酒店真是词不达意呀,这就是标准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

0 T+ U. m# p4 M! d3 @

       我在广州就基本看不到你说的上述情况,称得上“酒店”的都是有名堂的大型的集住宿、宴会酒席一应俱全的,酒店就是与接待住宿有关的呀!大型“宾馆”也就等同“酒店”一样的所有接待服务的功能。这就是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这与“酒店”是否提供住宿的“严格”定义----用语言文字严格界定----广州的界定是不同于你说的(可能是其他地方?)的界定的。这都是这方水土约定俗成的酒店功能定位。“旅馆”称“酒店”的现象在广州老城区我从未发现过,除非在广州的偏远郊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特别密集的“城中村”,或非本地常住人办的山寨式的未经工商行政部门审批许可的违法违章的“野鸡酒店”、“野鸡旅馆”,那才有可能有此滋生的土壤温床和气候环境。“这不可能是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所形成的。你这句话在广州是不成立的,不知兄台所指的是何地现象?我上述所指的“远郊”、"城中村"这些地方是藏污纳垢滋生繁殖细菌的阴暗角落,“鸡业”娼盛在所难免,时常在电视报纸传媒披露的----当警察在扫黄打非时缉拿的大多数的“妙龄女子”恰恰都不是本地广州人的,广东籍的都基本难见到。兄台,请教何以说明你上述的结论?你指的是哪里?何时何地何处哟?

k7 N( S5 R! V* N

       到香港旅游住宿时就不要找“宾馆”啦!那是比较低档次的旅店,上档次的就称“酒店”。 

/ [3 v/ a6 {6 d4 p A

       在历史上,凡旅馆、旅店也称“客栈”、“客舍”、“旅舍”,这才是中华文化有关出外投宿的远客暂寄居于“客舍”等的称谓之源流!  

5 X* w5 \3 {: M6 F% X8 [* [ r& F% y

   现摘录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记述之----

* `0 m' v( _9 j- K4 X0 [; w2 u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句写旅店)
劝君更尽一杯酒,(第三句可能是劝客人借酒解愁,或客舍兼具酒肆的功能,可向住客提供饮酒的服务) 西出阳关无故人。 
    

5 G0 [7 \: k' p, t: O

  再摘宋代秦观一首词写旅舍的寄意(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原宋词典籍对原著者秦观此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注解,本辑录不作他解,其词意并不代表本人的心境!)

9 G- Y: d( v4 k' x2 C" A

        

) }5 q `( @9 H" ^5 b0 I Y

              踏莎行  郴州旅舍 
    

) x: M* y3 t3 L! [/ A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U' x9 b+ o: p6 @8 p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 u: s; D. j( d$ b. E' G, c

   

% `+ Q- y) W2 A3 a. Z1 Y9 @* R

    而“食肆”、“酒肆”就是酒店也----古来有之,也辑录唐代杜牧诗人的两首诗证之----

1 C% {, @8 Y2 G7 q6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0 q+ B" f; Q) b; O8 t& u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y- B D3 P q

 

) Z3 I7 Z& L% E9 J. g+ t3 S;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o; l) b) ?7 m5 F3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v% B/ z( o! L4 r: ?0 t2 U

   

发表于 2009-11-29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 n w6 H! n0 C( b$ v; s, m; \
锣鼓巷
/ { w+ v* u3 |: p9 x% b

 

. r+ ?; M0 }+ x& a/ M3 y

 

4 S% f. j+ p, e( |) J6 W; K

“同志”一词被糟践得最惨,竟然是同性恋!-----所言极是

& u3 G! ?6 o& P6 n' s

 

" G! E# Y$ o% C9 k

---------------------------

! n! x% l4 ?0 b

“同志”应是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的革命党人的“专利”

1 X3 k8 e' f( r9 V6 X7 {6 ?) s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孙中山的《总理遗嘱》里的用词。

; {5 i1 b9 P% u: d

 

. }4 m% x) v4 i8 I

共产党人创党后继续沿用“同志”称谓。

5 u F% A& w) h7 B( b* G7 ^+ h

 

) R* T$ J) Z. `; e4 |3 M

“同志”者----志同道合也!

发表于 2009-11-29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的称呼被认为是"过去时态",老土了。民间上已退出历史舞台有20到30年了.

- _$ Q- H. x' ^. n t$ C- f" m% {

 有时, 对一些不相识的人,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才合适.

$ h _* M+ u2 g3 p3 \

 

7 D; i; w: a: `3 a: Z( o; \: P

 

1 X& ]8 A9 S8 T# o" [% I$ E) g

“同志”一词被糟践得最惨,竟然是同性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区文化,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这一点其他国家的语系是无法比拟的。不过一些地方土语只能在地方使用,其表达的意思大家都明了,作为大众语言就会有麻烦和误解,比如老北京话里的“老公母俩”北京人一听就明白是说老夫妇两人,不了解北京土语的人容易理解是骂人那,单从字面上看也不雅。再有你去饭馆吃饭,饭后要结账这很自然,“买单”或“埋单”就不通了,也不合情理。还有酒店就是酒店,喝酒或卖酒的地方与住宿无关可好多旅馆却偏偏叫某某酒店真是词不达意呀,这就是标准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所以规范生活用语还需大众传媒努力做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10:34 , Processed in 1.1774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