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43|回复: 58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22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g* |6 W& ^9 y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5 V6 x5 [2 k X9 H

 


$ l3 E, h, W, h' |/ X0 M4 p

     现在又兴起了唱红歌,用颜色代表某种政治所指,可能不是中国首创华夏特色,但是用颜色表示敌我友关系,在中国可能较世界更为流行。红色代表什么,可能中国人头脑都能有钦定的模板套路,但是相对于红色的对立面应该是什么颜色,可能解释的话语就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了。

+ q9 ]$ k; E5 X9 G$ h7 x/ a

    红绿灯,文革的时候,本来要把红绿灯的功能颠倒过来,让红色为一路畅通的标志颜色,而绿色则为禁止,但终未成行,成为一个心酸的笑柄。而红军的对立面就是白军,但白色是不是就是红色的唯一对立色了呢?不是!红色的对立色在中国还可以设为黑色,(黑帮走资派),设为黄色(黄色歌曲)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根据革命对象的需要)可以把任何颜色视为红色的敌人颜色,这一点,90年来的颜色诠释史,一直在反复的论证着,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一直都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话题,所以我也说不清楚中国红的对立色到底是什么颜色。

& [2 I0 U7 j4 [' K4 M @' g

   但是从现实上说,黑白之间毕竟还存在着一个过度灰阶,红绿灯之间还有一个黄色,也就是说,世界毕竟还是存在着一个谁也必须承认的客观空间,就是“中间阶段”这个事实时空。而中国特色除了把自己标榜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把对手说的一无是处之外,就是根据洪帮的需要,把中间地带控制为多宽也是瞬息万变的。至于把中间地带到底多少属于洪帮多少属于(?)帮,则是根据斗争的需要,随心所欲掌握的,更是谁也说不清的核心价值秘密。

N! V6 q+ G" ~: W$ L' u5 B7 O

   从摄影的角度讲,摄影的艺术性,就在于把无穷尽的灰阶完美的体现。也就是说,当你已经知道什么是事物的两极,而如何表现两极之间的空间,才是你艺术真正追求的着眼点,所以前面说的红色是什么,以及和红色相对的那个色是什么色,都不是我所关注的话题,而我只谈与之相间的中间色----黄色这点儿事。

" m- V. o# q( @! C

     黄色,在中国是很有历史渊源的,而特定的明黄色则是封建皇帝的专用色,如果谁敢冒大不韪,私自使用了这种颜色,我想可能株连九族也是不在话下的。我虽然是正宗的满族人,也在旗,但事实求是讲,到了解放之后,(甚至在民国)很难有哪个八旗后裔,真正把这件事当个事了,所以把颜色指代某种政治意义的做法,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被人们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既然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招数,那么想统治人民的人,自然还会从这些历史的破烂中搜罗一些牙慧来对付老百姓,文革沉渣复起---颜色之说自然又成了统治运动老百姓的一个粉墨法宝。

+ Q& b- s1 ?. e

     既然是文化革命把颜色之说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阶段,那么除了从文学界批判三家村(黑店)开始,再到批判电影界武训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什么颜色没肯定),肯定也得在音乐界搞批判,但是音乐上的批判打击面特明确,叫做批判黄色歌曲,从而开创把黄色作为了红色又一对立面的历史坐标。

# F, Q1 u7 _4 f0 U1 g5 \' f3 R

    如同现在唱红歌一样,到底什么是谁红谁黄,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前提,所以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答案,也就别提什么界定的标准了。文革时期当然得唱八个样板戏,除此之外,就是毛语录歌。曾经有人不识世事,居然把长征组歌也弄上台来,没唱几天,就遭了秧,(红卫兵所谓的四三派宣传队就演唱这台节目)被宣判为反动组织,而他们不明白,长征组歌是肖华的诗作改编,文革正是要打到他们呢,怎么能让他写的歌曲占据红歌的舞台呢?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那时候几乎是没有任何除了毛语录歌以外的歌曲是可以称之为红歌的,(甚至即使是语录歌,是谁配乐也要政审)因为任何文革前的歌曲都是文艺黑线的产物。所以我们那一代人,在那个环境之下,即使五音不全,也可以把八个样板戏的台词倒背如流,如果再有谁稍微喜欢点音乐,把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总谱,用简谱唱下来,简直太毛毛虫了。

: M* E8 \% Z8 p# D' `

    我的大姐在新影乐团拉提琴,哥哥又吹得一手好笛子,所以我家还是有点音乐熏陶的,而我家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的手摇老唱机,所以很多的文革前的乐曲歌曲,我烂熟于心。

+ U8 ]7 T K. b; z; f3 T q

   家里还有很多解放前的老胶木黑唱片。绝大多数是京剧,如借东风,女起解,也有一些曲艺如锯大缸,剑阁闻铃,还有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张歌曲唱片(因为叔叔姑姑分家时,把能听的歌曲唱片也基本带走了)作为漏网之鱼,就成了我对音乐理解的启蒙教材。

& ~7 d% a! { `

    我记得解放前的唱片中,仅有的两张歌曲唱片,一张就是黎莉莉的桃花江,一张就是外文演唱的茶花女。黎莉莉是三十年的明星,和江青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自然她的歌不仅是黄色,而且完全可以定为黑色!当年我还小,不知道茶花女的故事情节,但是男女生的美声唱法,是我在那个年代私自珍藏的唯一天籁之音(因为我在那张唱片里,知道了唱歌音乐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 g6 x# \6 I6 w1 v5 m$ A: k2 W

   解放后的乐曲。哥哥喜欢吹笛子,自然喜欢民乐,而新影乐团底子是上海的江南音乐为主,也是当时中国民乐的领军之地,所以家里的乐曲多是民乐。我现在还能记起的:良宵、三六,京调,二泉映月、彩云追月、紫竹调、脚踏水车唱丰收,而歌曲有:库尔班大叔你上哪、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等,而最让我值得自豪而又忐忑的一张唱片,就是拉兹之歌。我对于这首歌非常熟悉,所以一听到“到处流浪”我就能马上回想起我们在偷听这张唱片时的各种场景来。

) |) Z+ ~/ p; v6 d& U6 g

    为什么是偷听,因为这些音乐全都是“黄色歌曲”,我家因为家长的委曲求全,尚能免除抄家之劫,已属万幸,如果因为偷听黄色唱片,引来杀身之祸,我虽然年纪很小,也深知红色恐怖的威力,所以在文革开始的66、67年是没有丝毫越轨念头的。

" R2 O( G8 |2 t7 o+ [

   到了68年,风头渐过。打打杀杀,你方唱罢我登场,红卫兵成了阶下囚,当年的宋要武成了联动反革命,文革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百姓虽然还是弄不清楚,但已经开始不像原来那么狂热了。当社会上出现所谓逍遥派的68年。我也就开始上中学了。

9 q& w1 b& x) Q' U D

   我们叫69届,是和70届一起上的中学,一上就是初中二年级。上了中学接触的同学就多得多了,自然在偷听黄色唱片的这个领域内,也找到了新的知音。也许熟悉东板桥火神庙(焕新)胡同的摄友都知道,正对着路口有一个至今未拆的四合院,风传里面住着韩国人。而当年就是这个院里,我接触了新同学,他家也有一些老唱片,让我记得最清楚的黄色唱片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河村、宝贝、山楂树、哎呦妈妈。一来二去,总在他家或我家,翻看这些唱片,肯定是百抓挠心,而他家因母亲被戴上了帽子,管制在家中,所以偷听黄色歌曲的作案地点只能选在了我家。

. P, P0 k: a6 p/ h* A' @

    怎么才能偷听呢?当时手摇唱机的发音是从唱头发出来的,就先把唱头用医用胶布裹起来,结果一试,美国东西真哈哈,裹胶布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而偷听黄色唱片,又不同于偷听敌台的半导体收音机,可以捂在被窝里,可以用耳塞来听。怎么办?人定胜天。决定对唱机进行革命。我们把唱机拆开,其实里面的结构并不复杂,除了一个没有任何装置的传声筒之外,就是这个唱机箱作为扩音音箱。我们把传声筒里塞满了报纸碎布,让它的声音传不出来,然后再把音箱散音孔挡上硬纸壳呗,基本音量就很小了。我们毕竟也经历了两年文化革命,有了很丰富的斗争经验。一是来听歌的都得是铁哥们,严格控制人数,并且只有(带)唱片的人才能再带一个人,而且全体议定,甚至在每次听唱片之后,来的人员都要下保证发毒誓:绝对不能透漏任何消息,搞得比地下党还地下党。

& U" n2 g7 O4 K( e

    我们每次听唱片的时候,都是在下午两点至四点之间,因为那时候,街上比较嘈杂,而我家正巧没有大人在家。放唱片的时候,我还得把我家的收音机里面样板戏的声音放大到极致,即使这样我们还得把放唱片的屋子拉上窗帘,关紧门窗,才能享受一下黄色歌曲的味道。

- j1 R3 ~! Z% Y6 j1 S

   一来二去,纸里包不住火,就有风传了。首先是那个有唱片的同学和我说了,然后街道上小脚侦缉队,也有到我家院里窥视的迹象,我们知道千万不能引火烧身,而我们也渐渐的要面临分配,到底留得了北京还是上山下乡快要摊牌了,几近一年的偷听黄色唱片的故事就告一段落。

$ D! K4 L l$ K3 t

    事情还未了结。我上山下乡了,而一年之后,家里的母亲也要去干校,这个家实际已经面临肢解,幸好还有大姐留在北京,但是她家也容纳不了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正好我从东北探亲回家,就挑了拉兹之歌,饮酒歌,彩云追月,紫竹调,这四张唱片带到了东北。

0 M4 ^6 U4 B' ~8 |

   东北有的知青后来又买了电动唱机,而我有老唱片的事情,连团部的知青都知道,居然请客吃饭,以求一逞听听样板戏之外的声音,毕竟那时候,林彪已经葬身温都尔汗,而连队的连长指导员都是本地的贫下中农,我们就告诉他,这是为唱样板戏找效果音乐,他们也不在意这些事情,所以这些唱片最终陪我在东北十年,又璧归赵了。

* _% Z3 B @6 Z0 A; G% ?

    现在唱红歌,觉得很搞笑。我觉得现在唱的人,并不是在唱歌曲本身的内容,或是卖身交易,或是娶媳妇打幡,说的宽容一点,就是借着当年的一些动静,引起一些当年的回忆之情,我依然认为,现在唱样板戏绝不是为江青钱浩梁招魂翻案,那么现在唱红歌,即便是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大家也会见怪不怪,因为谁都知道,这种事只是一出闹剧,文革有句话,漂亮脸蛋是长不出大米的,唱红歌也不可能唱出物价回落,而唱黄歌也不会影响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所以黄也好,红也好,人心是杆秤,这些文革玩剩下的玩意,再打上时代的标签,也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戏,文化是什么,文化对于政治,对于国家,对于统治,对于和谐,究竟怎么弄到一盘菜来,唱红歌未见其就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而上点无关痛痒的黄色绿色,也许小药治大病,至少也能静静心,消消火,有利于慎到世纪中叶那个美好的童话世界吧。

, Q5 E' A( p$ |3 Y9 L& G/ R6 b

   (歌曲有红黄,趣味有高低,附上一组“低级趣味”以博一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发表于 2011-7-2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哥的照片拍的没治了!

! k/ g: `* l6 U5 w3 ?- d

炉火纯青。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文字是汤泡饭啦!
发表于 2011-7-2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放只鞋?

" U+ }9 w, ]2 x1 V4 Q7 x

 

h7 s! O' z. [9 B$ K8 E

2 w: \: e9 f# w; }, Z3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2 11:21: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发表于 2011-7-22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7-22 11:24:00的发言: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r' C p0 |+ e* j9 ]* a

那我瞎猜啦!低级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还记得贾平凹的《废都》其中就有一个情节,就是主人公抱着舍身于他的柳叶的脚丫子死啃,好像比办事还爽。。。。。

% U- |* G, |, f& l

再说中国欣赏三寸金莲,已是在谱之事,而现在讲求身条,所以既有的松糕鞋已经落伍,就开始用这种现代科技来迎合唱红歌演出的需要了。

发表于 2011-7-23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7-22 11:17:00的发言:
看来文字是汤泡饭啦!
. J, c0 _# Y" R- I; o

没找到黄马褂。

发表于 2011-7-2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不会知道,红卫兵,四三派、四四派、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联动)是怎么回事,破四旧、大串联要干什么?什么叫偷听敌台,邓丽君、刘文正的靡靡之音就是从那里飘过来的,后来风靡了全中国,再后来就是现在了,最近在北京举办了一个邓丽君的演唱会(隔空模拟十亿掌声)听说连票都弄不着,歌儿本无色,喜欢就行,形而上学的事不少了,见怪不怪了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黄色歌趣//低级趣味

发表于 2011-7-23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发表于 2011-7-23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个技术贴

) w& J6 F# C5 c. {, g! x& b" w+ W" j

 

' V. q3 }; x* }

-------------------

* N. x: ], M2 ^$ @) |+ q

1:不知道朱哥是否会下围棋?

. N& d' d& P3 Q" F' v

    两个人对弈,落子之后,你要有一个清晰地判断,这盘棋我是要取实地还是舍去实地而取外势。然后呢,不管下多少手,严格按照自己预先的想法来。

; w2 w' J0 X0 `; ~7 |

    忌讳的是游移——既想取外势又舍不得实地,由于前后思想不统一,每一手棋看着都很漂亮,下着下着,就会感觉后手在不知不觉间抵消前子的子力。总体感觉上,我是说总览全枰,就会有凌乱的感觉。

, B$ A+ g6 I( f2 T! u

    文字中讲故事的叙述与评论事件本身 之间大约就是“取势”与“取实地”这样的关系。

4 @- A6 K B7 q6 k) L9 _& C

    针对某个问题你的感觉所形成的文字是个常数,有关这个事件 叙述 与 评论 二者,精于此便疏于彼,平衡起来不会很容易。

( \; J" e; n9 T! O/ D- K2 b

    所以,夹叙夹议 这种写法从技术角度上来讲,我是不推崇的。

" d* p$ u' ^) P! b$ d( ^ Q

 

. J8 Q1 U4 q8 B; q# Y( i3 T& {

2:不能否认 时代 的烙印。旧时那种铿锵文字从力道上“看上去很美”,可实在经不起和煦春风一掠,明人小品对照社论,一比,社论体的中气来自于腮帮子,并非丹田。

|4 B' @% w. G' t# i1 l: f- C" b, o

    我一直在说,我很佩服你们这一代人不停顿的自我教育与探求,上纲线地说,你们这一代人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都不过分。

- }4 B6 F( z/ B0 M

    正因为这样,价值观——我是指文字的价值观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纠葛,这是历史的原因。但,我们应当对这一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文字想上一个台阶——凭借本能的原始思考的动力,外加上不停顿地学习,上一个台阶很难。其难的原因在于错认为重复就是在进步——我不否认这里面有进步的成分在,可是,您考虑过每一段文字的  价值 没有?

$ r8 ^2 G9 x& N7 h' J

    每一段 文字 都是有价值的,她的价值犹如 每枚棋子 在我们进行某篇文字这盘大点儿的棋的点位上,当然做到让每一段文字都发挥最大的 效率 这样的事儿任何人都做不到,但,意识不到差距就会“流”出来。

; F- o3 M6 T9 ~

 

! A% H" U+ W# {2 a

3:由于有以上我的看法,您就不难理解看完这篇文字之后我的判断了。

* F4 D' q l8 `

     毛玻璃,不通透。

, h' K2 d/ Z& T" M5 N

 

! M$ X# M5 X# w( j) e5 a7 t

4:我突然有个想法,说出来。

1 k. ^3 `* ?3 |* {* l* n) N8 J

    如果我是您,我来写这篇文字。

2 U H0 V2 t2 O5 @' i6 ^! P0 l2 L. g

    两个选择,要么一脸淡然地讲清楚这个故事打住,要么清晰地给出自己的判断然后拽出这个故事佐证,其它根本不管。

" Z9 W# }2 i G# K: \& c6 W; Z

 

* x& g: W" Z$ x

5:说的对与错别往心去。

' _3 T' ?1 Y/ H' r

    下个星期大约我就不忙了,到时候酒一把。

( x+ |% o5 o a- Y+ P

     你们单位对面所修面对长安街的那个小花园里有一棵紫薇树形很好看,抽时间拍一张吧。

发表于 2011-7-23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z8 X2 a$ M9 v( Y1 O+ g D

 

: X8 a, b. M6 k; U$ U) b! ^

感谢楼主向后人展示出四十多年前所发生的一些真实而又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 w+ z5 O4 r/ y# g

 

2 P6 N" P; c6 _

关于唱红歌一事,楼主可能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对其庐山真面目还不是看得太透!其实本轮唱歌并非像娶媳妇打幡那样的简单.其重大意义对有些人来说至关重要!

3 R3 }7 k% l1 n7 T$ i% o

 

* b9 J+ Q, l* A7 E3 {

楼主的文章贴出来晚了点儿.因为从现在起,时不时兴唱红歌出现了一个变数!

. ^+ @. j8 K7 @

 

% y) j# \* } M1 R+ m

唱红歌起源于2008年6月,高峰期是2010年11月,接下来是否还将继续大唱特唱,还要看谁笑到最后!

# t# w8 X! l& Q6 D' `

 

5 h& b& b; k! x: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3 18:57: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天纯 | 2011/07/23, 18:57 | IP地址:124.205.210.*
; \) ?. r$ |' M5 c. i) E& C" I
; u; Z- n# Y0 Y5 U( Y4 p- n2 Y

技术上肯定有不搭界的成分。这也是一代知青的软肋,即使怎样努力进补,终是亡羊补牢,所以有时候一把握不好就露出马脚来了。
谢谢指正!

6 I5 v2 y: |4 E, {9 i4 |0 |

不过夹叙夹议,就那么不入眼吗?我非常欣赏摆事实就是讲道理的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拍片子还能叫点劲,码字一较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0 L: B% k; w% y

不过,近朱者赤,可以尝试当断既断的写法,但我还是想喜怒笑骂皆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红歌的事,大家都经历过文革,都知道fanshiyaoduoquyigezhengquan,shouxianyaozaiyulunshangzuozhunbei.

|0 t7 Y4 |& d8 O

这件事老百姓议论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了,要知足,要    所以点到而止,只可意会,静观待变吧。

发表于 2011-7-23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玉和赴鸠山宴,只叙友情,不谈政治。

发表于 2011-7-23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7-23 19:17:00的发言:
% [ O* E' k. O5 W0 V

唱红歌的事,大家都经历过文革,都知道fanshiyaoduoquyigezhengquan,shouxianyaozaiyulunshangzuozhunbei.

0 `% c w; ^3 s+ S

这件事老百姓议论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了,要知足,要    所以点到而止,只可意会,静观待变吧。

! h4 W8 W; S! C8 v; }: T" T

从现在到明年要上演大戏了!

发表于 2011-7-23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7-23 19:12:00的发言:
' {9 @/ }5 H4 M! A
朱天纯 | 2011/07/23, 18:57 | IP地址:124.205.210.*
5 o3 D+ ]7 n" o5 i' n" k. v/ A& r
8 p1 B$ u3 ?9 ~6 d1 g

技术上肯定有不搭界的成分。这也是一代知青的软肋,即使怎样努力进补,终是亡羊补牢,所以有时候一把握不好就露出马脚来了。
谢谢指正!

5 C6 i3 d1 }1 @

不过夹叙夹议,就那么不入眼吗?我非常欣赏摆事实就是讲道理的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拍片子还能叫点劲,码字一较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 u/ U6 q, D$ \8 @2 {! P3 s

不过,近朱者赤,可以尝试当断既断的写法,但我还是想喜怒笑骂皆文章。

& }' |! s1 S: R+ b) p5 S3 P2 [$ V

哥哥,摆事实,关键在 摆 ;道理不讲自明。

% p( v! Q: h/ o% J

讲道理呢,关键在 道理,讲有些时候不若留白。

4 A K% r' }' K, q) E- r1 `: _

-----仅就从文字上,我做这番理解!!

v, j, U$ ^8 Y4 w

 

) t; A3 }! g! T/ @; |

----今儿酒多了,那天酒桌上再跟您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向思维一下,你也帮我找几篇,夹叙夹议的名著,然后你再技术一把,这在法律上叫做谁检举谁举证!!!

发表于 2011-7-23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7-23 21:53:00的发言:
1 C, e V u! M+ c; w- W" n

逆向思维一下,你也帮我找几篇,夹叙夹议的名著,然后你再技术一把,这在法律上叫做谁检举谁举证!!!

8 G/ E% U$ a6 |

我手头上正读一本赵翼《廿二史札记》,或就摆事实,或就讲道理。

* W, z1 O4 P/ M# L( V

赵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清人,《陔余丛考》是我特喜欢读的书。

& N9 ^; d) x2 j/ q

找找,你的书店里应当有!!

发表于 2011-7-24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两日特忙,忙着背红歌歌词,竞赛用,都快糊了。看见您写的黄歌,犹如见到甘霖了。

/ `. d/ C; K- X- C' t. ~" f1 |7 E

朱哥,前几日看过您写的几篇游记,比起以前您的文字,已有行云流水般舒畅之感了。

& `$ q- ~0 W- v" v& j3 u2 n% R

您这篇文字还有一个进步,我认为的,也许不对。就是您整篇文字没用装饰。我以前见到您的文字,经常会插入一些很特殊的词或用法,犹如衣服上配的装饰品,很多时候显得突兀。当然这也可能因为我才疏识浅,看不明白所致。

* N, [* ]0 c4 s1 d7 {4 P

至于夹叙夹议,我是这样看的。大多数这类讲道理的文字,都是作者图个讲出来痛快,完全没有在乎读者什么感觉。我看这样的文字都是用筛子,筛孔有大有小,因人而异,一边看一边滤。您的文字我看得细,筛孔小,筛起来会辛苦点。别的没什么。我不介意您“嬉笑怒骂皆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或就摆事实,或就讲道理”。我还没找到原书,我是想找一些夹叙夹议的名著,而非或‘或。

+ Y* j2 g% A6 f: ?9 E. z

2 赋,似乎就是夹叙夹议的一种文体吧?不敢瞎说,但我觉得,予观夫巴陵胜状(叙),先天下之忧而忧(议)是否也可以作为一种不仅仅用摆而讲的模式呢?

6 z; I$ f! f) b- G

3 散文以形散神不散为境界,看似信马由缰,其实挥洒有度。我没有严格的文学基础训练,所以一直想像能够如此驾驭自己的文体,但稍有不慎,就过犹不及。这也是我今后要力戒的问题。

5 K* V6 O0 {8 H7 q- f9 y

4 之所以身体力行“图文并茂",除本身的确喜欢文字码放这件事之外,很大程度觉得摄影的局限性有时候还是需要文字来深化和确切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如果还让我读书(因为偶再上学,就得考研了,而自己半句外文也不会,也就成了终生的心病)。所以我只能纠结着自己的图片,狗尾续貂的总码上一点文字,移解心中之梦,这也许就是自己文字总是犯与图片不搭界的毛病的症结吧?

! Y8 h) ~% B! ?; p T) C

5 毕竟实践出真知,只要自己埋头拉车,有机会别人喊两嗓子,该抬头看路了,自己也别咬死嚼头硬犟,我想近草者绿(近朱者黑吗)喜怒笑骂皆可文章,那么在坛子里心情愉快的求教于乐,就是不能得道成仙,做个酒肉穿肠的JUSHI,还是不枉大家朋友一场吧。

发表于 2011-7-25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话最高境界是玩儿!
发表于 2011-7-25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定神闲的玩儿。还全部投入的玩儿。图是文的体现,文是图的诠释。您全能。想说得多,都挤一块了。排队,顺序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头唯有肠梗阻。谢谢潘先生。
发表于 2011-7-25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姑且不说马的事儿,信马由缰 您得有缰,并揽得住。

& H+ @! r/ u/ w; u/ ^$ w) y; a

 

5 w2 O: p9 q5 _) W. ]2 M3 N

2:挥洒有度,这个 度 是正题儿!

" U6 @! F L- L- j7 d5 [

 

4 W2 l$ U) T9 r7 y7 D3 m* h

3:我的建议呢,吃甘蔗您就  紧着一头啃,那样不黏手且瞧着优雅些。

( l8 U/ t4 `. i% R

    两头儿都吃呢,汁水淋漓可能吃主儿更过瘾,可是,前襟儿不免也跟着尝鲜儿,招一些飞蛾 蚂蚁 沙粒子,不忒好!!

2 i/ W5 H6 E( T, ]- O- r* _# q

 

% y& b4 C! O% N

4:再说,再说!!

C0 _$ I* @; q" H+ K$ O: |

   

发表于 2011-7-25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找到黄马褂
发表于 2011-7-28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哥,准备得怎么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 04:47 , Processed in 1.1836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