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雏形时期】 一、始建胡同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与北京的形成、变化、发展的演进过程密切相关的。
胡同形成于元朝,是随着元大都城的建立才开始形成的。大都城是先有了总体规划后,才开始施工建筑的,工程进展还不慢,公元1267年开工,只一年就先盖好了宫城。接着在公元1271年又开始建包着宫城的皇城,并在这一年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公元1274年正月皇城告成。官僚、贵族们就开始在大都城里由主干道交织成的坊里盖起了住房和院落,来填塞壮观的大都城。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紧挨着一个盖起来,连起来,就是一排排的。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通风,要采光就得留出距离,于是就形成了胡同或小街。为了适应大都的气候环境,于是大多数房屋和院落都是坐北朝南盖的,这么一来,既可以抵御冬天的西北风,又可以多得日光照射。坐北朝南的房屋院落一多,连成线就造成为当时大都城的坊里以东西走向的小街和胡同为主了。 5 J. c/ r3 T1 k8 g q1 b# o& Y
/ @; J! `) s( E, n
二、最活跃期
胡同形成于元朝,是宅第、院落、房屋连接形成的,是一排排宅第的间隔带,既可采光通风,又使得出入方便,并成了连接住所与交织的主干道间的脉络。正是这一条条的在胡同与小街的填塞才组成了坊,一片片地坊就成了大都城里、皇城以外的广大居民区。一条胡同及其所连接的住宅院落,如果放在整个大都城的棋盘格局中,可能也就占个棋子的位置,可如果没有这一个个的棋子,只有空棋盘,就活不起来。元大都整个格局中胡同及其所连接的住宅院落这一最基本的单位,才是最活跃的。
6 z# g+ U4 E8 E. Q" o) y三、政治作用
元朝皇帝让官僚、贵族在规划好的坊中建第宅,这样就可以把人固定在他所规定的格局中进行统一管理。而格局的中心当然是皇宫里的统治者皇帝了。棋子在棋盘中怎么走,当然得由中心来控制了。这么做完全基于忽必烈长久统治的需要,这样格局的控制既稳固而彻底。这么看,胡同儿的产生和出现,是不是具有统治需要的因素,这能不能说是胡同的政治功能呢。胡同在元大都的棋盘格局中就这么形成了,随之就有了“胡同”这个词。 7 i; Y. `% Q5 ~" ?' f
四、元胡同规制
元大都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胡同宽六步。而从这条胡同的中心到下一条胡同的中心间的距离为五十步。元朝的一步为五尺,当时的尺合0.308 米,那一步就是1.54米。可见当时的胡同宽为9.24米,要是达到18米就称为小街了,达到36米就是大街了。胡同之间的距离是9米,这条胡同本身所占的地界儿宽度,其实也就是一、两座住宅院落的长度,因为胡同不就是这么一座挨一座的院落连起来的。从一条胡同中心到下一条胡同中心是五十步,再去掉胡同间的距离六步,那么一条胡同本身所占的地界儿的宽度也就是四十四步,合67.76米。这67.76米也就是一、两座院落的长度。如果是一座住宅院,总面积为8亩,这67米的长度就可以分为两、三进院落。如果出现倒坐现象,也就是说一户的院落是从北朝南,在一条胡同里向南开门,而另一户的院落是紧贴着它后檐墙盖的,在另一条胡同向北开门,就会成为30米长的两座院落。 ) D) p/ Q0 \, |# w L' b& S
五、集合作用
当胡同这种居住形式已出现在大都的棋盘格局中还没有名称时,以水井这一基本的居住条件作为代名词,则是顺理成章的了。“胡同”这种居住形式将原本分散在水井周围村落里的人们集中定居,变游牧为持久的稳定的居住,从而进步到城市文明,正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胡同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连接起所有的院落,才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城市,而后胡同又随着城市一起变化、发展。
k) j/ Q3 D }- L ?, c六、促成发展
北京的胡同形式在大都城的格局时,大都城的繁华又促进了胡同的发展。到了元末大都城人口已有四五十万人,人多了作为行政管理地段的坊原来的五十个就不够了,元朝末年已有不止五十坊,坊多了就必然要增加小街和胡同。北京的胡同儿随着大都城一起在发展、变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