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D$ O$ |3 G I' e1 J
近日拜读了邓云乡先生所著《文化古城旧事》和《北京四合院》,书中处处渗透着文化古城特有的悠久浓郁的历史气息,读到精彩之处,那情那景仿佛就在眼前。 ( }7 O+ X x0 X: i7 N, k
忽然我斗胆产生了用我所拍的北京近代建筑和胡同四合院的照片去配云乡先生精彩文字的想法,牵强之处但愿不会亵渎了先生的文字吧! - L1 ?) u0 r7 |6 V
/ |1 o4 J. @) \( ]* l$ m; B& ^
( M" J) r* J! K# I/ q; |
5 W7 C3 j: Z+ h3 Y5 B, V
云乡画意
9 T$ r7 z5 x \" s& O& @ ( ~0 f P, Z/ r0 O0 M( b" i+ T
《文化古城旧事》描写的是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里北京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融汇中西学术于一体的文化气氛。
云乡画意
7 Y# i: B: ^# ?1 @6 p6 m# N" Y " K5 j' v2 f3 @# `
02经历过这一历史时期全过程的学人,现在尚遍及全世界,他们虽已白发盈头,但往事尚堪回首,思旧之情仍旧真挚,愿我这本书所说的,能更好地呼唤他们温馨的记忆。知往事而思来者,也愿年轻朋友及未来新世纪的人们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古城有较亲切全面的理解,这是我一点小小的心愿和奉献。
' ^" U% ^" e7 H. f( I# z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i5 V9 n5 G, l S [
1 P* z& y, \$ l# e) c) V' n4 Z
03水木清华七十余年中,文化古城时期,曾是它的一段值得怀念的金色时期,这金色的旧梦,留在多少人的记忆中呢?荷塘的月色,西山的晚霞,工字厅前年年春天烂漫枝头的海棠和丁香,永远留在旧梦中吧。 * g) ]- B6 g8 B- ~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 _1 O) W) Y: q8 p' {* y# D
云乡画意
" C% a. z2 v6 ?$ I$ `
1 U" e* A" I+ a* c7 _
04首先是体育馆,这在当年,不要说在北京,即在全国说,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在马约翰老先生主持下兴建的,在大操场西面,座西面东,正门前有一片台阶,门脸也不算高大,但是里面却极为讲究。
$ h5 e- R8 @3 V4 |, W6 k8 J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v: z! ^4 S9 c0 I7 \4 g: Q6 e
云乡画意
6 d) z8 j# u% L
7 C: C" T: c$ `# u; {; w
05马约翰先生,也是清华中一位知名人物,校友中大概没有一个不记得这位老先生吧。一辈子好像没有换过第二种服装,一年四季都是短袖衬衫打领结,猎式西装裤,北京俗话叫“灯笼裤”,因为它在腿肚子上束起来,像北京旧时的小纱灯一样,裤下是羊毛长统袜子。 # C Z3 T, I, G7 t; g8 v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I0 t+ r: q7 A* w1 a+ K + N$ P; H) K/ r, {2 { O3 G
06斜立在工字厅东北面的图书馆大楼,像一个伸开两臂的母亲,要把清华园的赤子全部抱在怀中一样,那意大利大理石的高台阶,年年月月,不知踏过多少脚印,而后来这些脚印又从这里出发,遍及世界各地了。
; _$ E5 S# U* v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1 x% l& i6 f9 x3 i
云乡画意
0 W6 `# K9 j% A7 Y O
% M1 p& f+ s* W. K07由此往南,是南院,是教授、讲师、职工的生活区,往北进大门,是真正清华大学所在地。 2 z$ n4 X/ C. t7 B, L( Y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 U1 ]/ c/ e/ ~( Y, N
) n; z" I5 u0 F$ h2 F7 d1 E5 X( F, l
云乡画意
$ \) Q; d+ b, r/ W) {# ?) k
% Y3 @ P4 A5 J7 R
08南院之舍,就是南院教授宿舍,如今世界知名学者中,在这里卜居过的大有人在吧? 9 i N7 o( ^9 U+ W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r1 c9 {! b0 ?# ^' w4 U) A1 F9 Z' y) v : _: P" w! L6 l
09文化古城时期北平师范大学校址,一般说是在和平门外新华街右侧。这里其实在高师时期,还是很偏僻的。内城人要到这里来,必须出前门或出宣武门,由西河沿过来,再一转弯才能到。因为那时和平门还没有开,和平门是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段棋瑞时代开的。自此之后,师范大学门前四通八达,是通衢大道了。
( Z# R% N8 S7 W: _: y' |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e4 ?; U" G. D; c/ \, B2 V' i6 G4 e. G ! P( y% U3 R6 ?; P/ G& C
10在文化古城时期,师范大学在图书馆南面,临新华街,盖了一个学生宿舍楼,大房顶、青砖青瓦、三层、“丁”字形,是比较新式的,同清华的宿舍差不多,取名“丁字楼” ; j: a+ L" T" P4 f5 R: y T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9 @8 f, p+ s* E4 ^5 |$ w2 v) X: M
1 j3 W+ ]2 K% i0 D
11师大男附中的房子,建筑的很早,……在我的记忆中,这所著名的学校是没有一所楼房的。倒不如师大附小,临新华街一座老式二层楼,现在还在。我近年每次回京,经过此处,总不免抬头望望。
) S! m$ E; B, ^; A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V" [. U% [% Y8 u" w/ O
6 I3 z) h- c' [( E7 X/ R: j0 I12在高师时期,还有一个“女高师”,在石驸马大街。 . j! {; P$ g6 a1 g& c% m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_5 V, f) i4 m E! K8 X, G2 c. [: d# A
* t( G$ j+ q8 O' I
13这时燕大校舍还在崇文门内盔甲厂。盔甲厂在北京内城的东南角,同西南角太平湖一样,在城墙没有拆除时,这里是死角,过路人不会走到这里来,是很安静的。 ( V9 G8 C& N( Z. P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G9 @" D# T. Z% ^9 n
! q, t+ s+ H9 Y* \4 F1 e# n5 b
14后来才买了海淀成府勺园旧址。兴建起美仑美奂的宫殿式新校址。也才有了燕园和未名湖。不过那校园确是十分漂亮,“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黄叶时节怀燕园,是迷人的黄叶梦啊! 9 ^- U' v! R2 k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 k; [! c; ?3 L# r/ x% k! ^
: Q% S) D! ?& U& |! v15燕园建筑设计最具匠心的就是那座玲珑宝塔型的水塔,静静地站立在未名湖边,望着涟漪的湖水,引起过多少游子之思啊! 5 ^6 P; w5 H% T2 k# T+ |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t9 S- X1 t; D5 ]; J0 @
' R/ ?& |3 I9 Z+ ?16院门外,是一条很干净的南北向的水泥路,两旁有很多树木。当时是下午四点来钟,西面的金色阳光洒在院墙上,天气很好,但却有风,吹的水泥路上的黄叶沙沙作响,我们一边散步,一边闲谈,一边眺望着飘渺的燕云。
1 |& z7 M9 Y3 b: ?& v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C+ R8 S$ k6 ~: G0 L; d: D, X1 H : {8 Q+ ^4 ~3 n( M" k
17大树是不少的。在这些老树荫下,盖了近三十幢灰砖两层楼小洋房,又用围墙围了起来,这便是燕东园。当年燕大的中外知名教授大多都是住在这里的。 5 I! H! t! k; l+ `/ F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d* | M4 `" |( c+ t
% J+ t& n# B7 `4 z18马神庙理学院是府邸大门,完全是旧式的,但里面并非旧式的,都是清末建筑的半西式建筑,如方型的教学楼、数学楼、长型的理化实验室等,楼只二层,不高。 . X, y3 f- c' Z8 z5 p" a& M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3 G8 B" h1 n2 ]: A! T
8 K+ N. }0 ?" j; Q* v8 Y19理学院和红楼之间,距离并不远,跑来跑去都是几条短街,但地名却颇为复杂。红楼正前面,东西不过一百多公尺的一条正路,地名“汉花园”, ……往西南斜过去,到北池子北口,短短一段,地名“沙滩”。 . f3 r0 p5 v# \0 H* k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L! J/ k; ?1 O! k0 u
) k+ l1 v) x% q5 L5 K2 [( L
20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蒋梦麟氏任校长时,北大在沙滩二院又盖了不少房子。 ……三十年代末还在红楼后大操场北头盖了很考究的高年级和研究生的宿舍,都是每人一间,有壁橱,分六平方米、九平方米两种。是一所马蹄形的楼,共八个门,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楼号。 ( u5 w h5 q. n& {7 e* d* h8 k j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e9 x4 } U! I) f 2 n+ f s- f& F% {! `- j
21本世纪初清朝亡了,民国建立了。亲王的架子自然倒了。王府纷纷出卖,豫王府就卖给“协和”。协和把旧王府全部拆除,在原址上盖了宫殿式大楼,迄今不过六十年岁月。
9 i; [" C% G5 H2 \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 r1 M0 F, ]) O1 C! W$ ]6 K
云乡画意
. y' R( |: o0 K- i& W: r
# }: L& T; e8 p8 M22协和大楼是十几座五层、四层、三层连在一起的楼宇建筑群。全部绿色琉璃瓦大屋檐宫殿式建筑。楼面都是青砖水磨对缝。
+ R! U$ Q+ U* Y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9 {! |6 E k9 u! G7 d' _3 d( _ ! @: A. u; l% L' e
23辅仁大学校址在定阜大街,都是购买几座王公贝勒的府邸改建的,最早是涛贝勒府,地址在龙头井,这是光绪弟弟、溥仪叔叔载涛的府第。后来买了定府大街庆王府东边的一部分,盖起了新大楼。“定府”大街后改名为“定阜”大街。
: F. ^. i8 u& r5 n# \) J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7 H9 h6 g1 [, \ t. |4 _ ! a4 _/ I9 h. N$ @* M
24北沟沿的平民中学是例外,在中央医院后面,一幢在当时看来不算小的四层灰色楼房,真有鹤立鸡群之势,徐志摩诗人曾在这所中学作过讲演,在鲁迅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个学校。不过在文化古城时期,它似乎已经“式微”了。
# F" P' z9 ~" Q, t1 n2 n9 ?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l r& ^8 a8 c( H* Y+ p' m- ~. K# Q
) ^( Z8 {; x: K( O3 M25所在中学,在西城一个小胡同中,门对门南北两面都有房舍,上课在南面,图书馆在北面,穿过两层院落,从一个角门进去,有一个不大的花园式的院子,有不少棵高大的老树,其时正是盛夏下午四五点钟,那幽静的院内,一派蝉声,斑驳日影,斜照在山石上,北面一座五开间两层楼,老式的绿油漆洋式窗户,这便是图书馆了。
9 v" G8 D9 _' s1 Y% U5 z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d5 z7 t# E3 e9 w
6 m9 n5 f( c/ r
26尚有一件小事,值得一提,校门斜对着,一家在后墙上开门的小饭馆“有缘居”。专门作中国大学学生的生意,黄公酒垆,今天还能引起谁的回忆呢? 3 g0 u4 H- z4 R' R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N% `2 Y1 l* r# t/ I4 j. ~8 m; M
2 q0 s4 W1 w& m/ P4 R) ?
27建筑在北海西岸的这座国立北平图书馆大厦,是三十年代初北京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座华丽而庞大的建筑物,即使在现在,也不失为一座十分讲究的建筑。
5 q. k$ k' }4 T1 L9 P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 e) S+ z* E8 `* [1 Y $ ]- x1 D1 V9 g% p, n
28在王府井北面八面槽,那里有一个天主堂,高高的尖顶十字架,很远就能望见,那时这里有一所天主教办的小学,名“惠我小学”,学校不大,也很不错,但现在知道它的人很少了。
+ h8 k3 C9 Z" M5 Z; u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6 j) ^' r3 k& V: y' z& O % x0 F% f2 }3 X2 \: a% [7 f
29小时候住家西皇城根,出门时,去南城、去东城、去中山公园,或去中央电影院看早场电影,府右街便是必经之路,府右街的南半段,实际也是“皇城”经过之处,但已不叫“皇城根”了。因在中南海“总统府”之右,所以也叫府右街。 - a- k' p5 P ^; }9 u0 S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云乡画意
3 U+ J1 I1 o/ T. |1 N& }
. _8 W! @5 f, A8 ?7 _: a30弯弯曲曲地走到锦什坊街来了,在所经过的胡同中,有一条就是旧时的“巡捕厅胡同”,现在改名什么,我就没有注意到了,只是“门墙似旧,里巷依然”,当年“巡捕厅”的老样子,我还是认识的清清楚楚的。 % D( G* j" t3 r" d& ~' z
——选自《文化古城旧事》
; U7 ~! N' U" _7 n0 ?, A
8 J$ D, W$ Q: d1 C( P0 u)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