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天气预报高温39度。晨起6时出发,前往大井村瞻礼明朝万佛延寿寺8米高的千手观音铜像。然后寻觅明朝石碑,走访了几位大井村的老村民,年龄最轻者61岁,最长者85岁,终于查明了大井村的大井、寺址、寺名的全称、荡平归极牌坊和黄亭子的位置、石板大路的旧貌、石板后来的去向。为了拍摄石碑的碑文,避开阳光直射,一直等候到14时,太阳西斜。 & Y8 y" K$ g2 r$ N: [
付出代价:脚下磨出水泡,手臂晒伤脱皮。 ; O9 K6 U+ e8 f2 j
得到收获:85岁老人回忆当年大井村方方面面,81岁老人手绘的大井村旧貌全图。寺庙、石碑、大井、牌坊、黄亭子、石板大道历历在目。 6 j, ~' m' {' l4 n( K( p
有所感悟:时不我待,心诚则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乎时乎,不再来乎”。
5 z. r2 @& R2 f: E4 D+ E# j4 G p& ^
! `* I# ?! ]7 H9 c. M* g《日下旧闻考》第三册1552页记述:“义井庵在广宁门外迤西十里,明万历中额曰(万历年间的匾额题字是)万佛延寿寺。后有大悲阁,中奉大士(里边供奉观音大士),高三丈六尺。阁前为明神宗敕谕碑,正殿前有崇祯十三年碑,河南右布政使周锵撰。井在庙门外,今其地名大井村”。这段记述说明了大井村名称来自于万佛延寿寺庙门外边的水井。寺名又被俗称为“义井庵”,我想是因为庙门位于广宁门外的大路旁,这条大路自古就是出入京城的必经之路,庙门外边的这口水井,为往来旅客提供了人喝马饮之便利的缘故。 $ @/ W9 ]! R0 W! C" Q: s# V; [& G
5 w1 v( s9 K8 c8 K' D+ }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39度高温瞻礼8米高度千手观音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