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秋秋在2011-5-13 11:55:00的发言: 老狐狸要是有那个暗带机关的心,他不会一句话就开悟,他应该是个修为很高的人。 我以为有两点证明他不是这么想的。 一是他去听了很久百丈讲法,才决定咨询。这个过程证明他不是随便什么人都问,他也是觉得百丈有可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才问的。 二是他见到百丈没有直接问,而是先说明情况。等百丈让他问他才问。 请问正确的题目应该是什么样的? : |* F- {# H) n: |) P8 M7 a! K: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3 12:04:42编辑过] . u$ N5 B( f& R) o2 i
求知欲这么强 为什么不找原文读读 您这个帖子的标题不伦不类的 还不赶快修改一下
7 `3 r) ^' c1 `) J ( B0 V% w2 h5 w( h- a
这个是原文 自己慢慢琢磨吧 . ?3 Z. @6 c( N1 i6 l
) w) S- s6 o) T+ i9 E; ^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箇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无门曰: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著得一只眼,便知得,前百丈赢得,风流五百生。 颂曰: 不落不昧 两采一赛 不昧不落 千错万错
6 p% [: f; y3 p: W3 T, w[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3 21:25: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