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04|回复: 5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20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8 V) Y; r% ?% P

     年轻时喜欢学习金石篆刻,在转古玩店或者地摊时,就注意搜集一些旧印章;以做学习用的实物资料。不求石料的材质优劣(其根本原因是买不起:田黄、鸡血、脑冻之类),只看印文錾刻的是否到位;尤其注重的是篆字:或甲骨、或金文、或铁线、或仿汉、或封泥均可。

, }4 d: h* n2 }# u: W* ?/ W7 n

     近日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发现一个冷摊上有十余枚旧印章,于是停下来蹲下去,拿起来挨个看,都不大理想;其中只有一枚不起眼的印章引起了我的兴趣,此印章棱角圆润,包浆自然;印文不是篆字而是魏体,经辨认其反字是“王绍鳌”三字,由上向下竖排,无周边;此印三个字的布局合理,錾刻到位,印文不失魏碑书法神韵,一看既是精于此道的行家所为。印的边款“佩芸制”三字,用单刀法、楷书文;一气呵成,潇洒自如。石质为青田。

& d l% Z$ r% _0 Q

     看印油侵石的深度,这印不会超过百年。此类印章不是在书画落款用的印,又不像是以前用于领粮票、布票或开支领工资的常用章;看样子好像是阅读文件后的签字(盖章)用的。从印文竖排来看,此印使用时间应该在从民国到解放初期的这个时段;因为那时的文件上的文字是竖排的;到57年文字改革后文件上的文字是横排的(大概),凡个人的常用私印也相应改成横排(由左向右排)。

/ c; W! @8 K6 K

     王绍鳌是谁呢?不甚了解;只是模糊地记得几年前报纸上提过这个人名字,好像是民主党派领袖……南方人,因名字中有“鳌”字。可再说了,著名的民主人士的私章怎么流落到地摊上来呢?怀疑!

1 }7 G6 d( F9 G, A5 O9 j' @& C$ z Q& n

     买不买呢,又不能回家去查完资料确定后再买;熟摊好办,交点定金下周再决定拿不拿。生摊可不行,扭脸他人就没了,下周他指不定来不来呢。摊主见我翻过来掉过去得看这枚章,满脸堆笑的先夸我:一看您,您就是个行家,有眼力。然后就夸这枚印:您看这戳子多好啊,字儿多清楚啊,石头多硬啊。他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 @) L4 T2 @0 L1 C) H& v

     因事先问好了价钱,没和他还价;交了钱走人。

4 `# g$ q5 t1 I' Z9 e3 d

     回家后查资料后得知:

# V& \% h! t; u2 h- x% L

     王绍鏊

/ A/ h( y" Y6 u. |' ]" F5 X' [

   字却尘,江苏吴江人,1888年1月9日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杰出的社会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9 r2 m- p. I; M: a

1970年3月31日在北京病逝。

' ?/ T% a" R- ~9 x

 

3 C" w, K% S. {# n2 c

     佩云

; {( e% U; \/ `1 D! s8 t

     陆树促,浙江湖州诜宋楼陆氏後人,字佩云,佩芸,家富收藏,善治印。

6 i. E! D9 E$ x# o, M" B+ X6 S

   不知此印是否真是王绍鏊先生的遗物;因全国同名同姓者甚多,不好定夺。请朋友们给鉴定一下。

$ A- z. g/ c! g& b1 \" o

 

; H0 t* b$ e/ y* L2 h

     备注:如果王绍鏊先生的家人或者王先生生前所在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有意收藏王先生这件遗物;请出示相关证据,经确认后;本人愿意无条件捐赠,以表示对爱国先辈的敬仰。

: e2 o& L$ f4 Y

     笔者电子邮箱  Email :fangjinzhang123@sina.con

7 q6 |( n: a3 I6 f- W. ~/ u5 @

     办公室电话:89451790                                                                           2010.8.20

1 q G n- R: @8 B

 

0 u8 R0 b0 f: d; Y' Z; X' d. C; V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一枚“王绍鳌”字样印章的发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这东西就是主人单位清理垃圾给扔出来的。当政的,用的卫生纸都罩起来当宝,不当政的,全部弃之如敝履,我看楼主还是自己好好保存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O5 T$ n6 W, w, l

2010.11.26 上午

' X9 ?! ^8 u q

     王绍鳌先生的后人迟方先生和夫人从天津驱车来北京顺义地区的我工作单位,我将“王绍鳌印章”赠送给了迟方先生;迟方先生写了收条并向我赠送其慈母王汶女士的两本遗作《翻译家王汶的美容和养生之道》、《翻译家王汶的食谱》以及迟方先生本人的小说作品《碰撞》,我愉快接受并向迟方先生和夫人表示感谢。

- @7 f. W# ~: a% {7 x/ c" y. _

    

0 X1 u# b7 G5 [

      详见鄙人新贴《  王绍鏊先生印章 终于有了归宿》小文

发表于 2010-11-27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和人一样流落沉浮...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r* D# v, Z1 y) Q

   嘉平先生您好!

: a: S3 j8 S: o8 ~8 v, a( D0 |

    您的点评甚好,可看出先生治学严谨;鄙人在小文中的确没交代清楚,根据您提出和考证的问题回复如下,不妥之处望指正。


9 U: F2 R; E& b- Y

  一、 佩芸与王绍螯是同时代人

6 }& _% Z/ ^; I$ Y) t' J

     王绍螯(1888年~1970年)

: k8 B2 H% i$ P" Z" A" Y0 @9 v1 h+ l

     陆树基(1882年~1979年),

* X3 c; o' |7 V. |6 l# ^

     陆树基是陆树促(佩芸)的长兄(以其兄作参考)。

1 W7 W: ?- z/ @7 E; C

  二、皕宋楼就是诜宋楼

" q1 {6 R4 d' h9 w7 C

     诜宋楼是陆心源的藏书楼。陆心源(一八三四─一八九国),字刚甫,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他嗜收典籍并建藏书楼三处以储之:

. F; ]; t9 k2 j1 f0 x+ I

 

7 c/ z8 n* W% A$ r5 [3 c* n

     一为诜宋楼(百百宋),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百百宋”为藏书楼名,即是中藏宋本二百部的意思。

! V: F# p5 F1 N. u j

 

, j5 R' C- R z8 O( W! l% D

     一为十万卷楼,藏明以后秘刻及精抄精校;

6 X" n4 z: ]' U& v5 I# m

     一为守先阁,藏寻常普通本并公开借阅。

, I0 @6 ^0 O3 b) x2 c1 x: c. t9 s

 

" @' _, \4 I) y4 B4 m! ~

   又:

* e2 \0 ~1 r3 H1 ]2 k7 B1 [

    在清末,尤其是太平军进军江南,因战争毁书甚众,宋版书更为珍稀。所以陆心源搜购到宋版书一百余种,遂将故居月河街藏书楼一分为二

, s* z4 u6 l4 m& \/ M Q

    其一称百百宋楼(诜宋楼),“百百”为二百之意,此楼专藏宋元旧版。

& i, j; b+ O( F& R8 H

    其二称十万卷楼,专藏明以后的秘刻及精抄本、精校本,如《明文海》、明仿宋《大戴礼》、旧题元刻《说苑》等。

* c" f8 ~% z5 I! U9 B+ l ?" Z4 b

    陆心源复又在离故居不远的私家花园潜园内,建守先阁藏书楼,以贮藏一般书籍,并向湖州学子开放。


发表于 2010-11-28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金章在2010-8-20 10:08:00的发言:
  0 A! }# K, W; Q* ^ ~

 

0 r2 R9 c3 h6 m' b7 J- F* v1 K

     佩云

' D; c+ }( B1 X& c; S

     陆树促,浙江湖州诜宋楼陆氏後人,字佩云,佩芸,家富收藏,善治印。

, |* @: \( Z5 d4 H1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J. W; v7 C' b* B# ]

如果能把刻印者“佩芸”考证清楚,这段佳话就更完美了。依愚见,陆树促字佩芸,与王绍螯同时,且善治印,有理由将两人联系起来。此佩芸就是陆树促的可能性很大,但,似乎还缺少一点”临门一脚“的铁证。

; T1 p/ C# _: p7 V7 `

 

- A. X; G* v' i

另外,湖州陆心源的藏书楼名“皕宋楼”,因收藏超过两百部宋版珍本而取名,与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楼”。皕宋楼藏书被日本静嘉堂文库全数买去,是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劫难之一。惟“诜宋楼”一名,孤陋未前闻,检索网上资料,得见某拍卖公司的介绍文字中有此称谓,疑即皕宋楼,以此一并就教于方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1 17:39 , Processed in 1.1654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