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 o/ s3 m: P) q1 g4 K S 养心殿,始建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以后各朝屡有修辑。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南端,北接西六宫、南临军机处,是一个南北长60米、东西宽80米的长方形独立三进院落,占地近5000平方米。东院墙中间开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门外即西一长街,向南穿过内右门即是乾清门广场(清军机处位于内右门西侧、养心殿南墙外);出遵义门沿西一长街向北,穿过近光右门可达西六宫;与遵义门正对的,是乾清宫广场西侧的月华门。
$ A( L" O5 E7 Y* H . C$ k' i$ ?8 I' J& s/ ?$ k, S
养心殿建筑群布局及位置关系三维鸟瞰图(北京三维地图网截图)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0 M# Y: P+ a. `1 Z0 H# v
- h W- s. C1 q+ W
乾清门西内右门及养心殿顶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7 _5 B# m/ m. _/ x6 H' e
& Q7 O* o; j, p
养心殿南墙外军机处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t- Q, I# V d" [+ w( [2 w
# O+ c4 \7 b( x' O4 H8 U! A遵义门外近光右门及西一长街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j$ h7 } x6 v4 f
: P L, |4 Q% Q ?2 h/ i
遵义门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s9 y' ` N5 n' A7 `
5 @* N+ q9 e3 D6 n' W
进入遵义门,正对面为黄色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院落,为东西狭长方形院,院内西侧、东南、东北墙根下为连檐通脊的廊房34间,建于乾隆15年,为太监的值房。南面正中为养心门,坐北朝南,歇山顶黄琉璃瓦门楼,门前陈列鎏金铜狮子一对。养心门对面,院南侧红墙前,置白石须弥座,上安放墨绿色玉璧一面,玉璧外廓呈方形,中间开圆孔,外围两条升龙戏珠,整体成屏风状,取“君子比德于玉”、面壁以“三省自身”之意。
/ \5 u9 w4 J0 s/ h
& w. ~& E/ D( `) A, r+ d , Q3 l- @1 t7 S7 s# z7 U
遵义门内黄色琉璃照壁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 r& c' M: I . P M! G" [5 O( H
养心门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4 ` o6 M* d2 ~& A& L ; K1 [' @7 @3 V0 {* [6 q) L& G0 v& T
养心门对面玉璧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8 N; H3 C7 \, l$ E! o - w8 K9 n. a( f* M w" J
紫禁城内共有铜狮六对,分别陈列在中路太和门、乾清门,西路养心门、长春宫,外东路宁寿门、养性门,后五对鎏金。养心门前的鎏金铜狮为清乾隆年添置,这对鎏金铜狮独特之处在于:虽体型最小但做工最精细,除牙、舌、幼狮和绶带缠绣球为铸造后镶嵌外,眉、耳、卷云纹、胸前雕绶带、尾巴等与身躯整体铸造而成,非单独锻造铜薄片镶嵌装饰;狮身下增加铜铸鎏金基座,下再承石刻须弥座(其余五狮无铜基座);造型丰满圆厚、形象谦恭、额头饱满、翘鼻平方、侧背有肋骨纹,此种造型京城仅此一例。
: n( Q- M8 I! Z8 T
c4 N8 A, S; G8 E9 X a! K' a g $ N+ w9 l2 h9 \) w! T$ w
养心门前鎏金铜狮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O2 W1 n8 a" Y& v n
& j1 p0 g. T. j. J5 @
养心门内,为养心殿第二进院落,也是养心殿主体建筑的所在,门里置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此门仅皇帝进出养心殿时开启。照壁后便是养心殿正殿。 / V9 h' a# P! Y$ a
6 q1 P# g) C% P# z a9 t7 g! P# Z
" h3 L0 d* U& C& Y5 {9 N养心门内木照壁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 m9 J' c: d/ z4 _8 {" ] W& J- h0 S" P# d# D5 S* Y6 S- A
养心殿,名出孟子“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为涵养天性。面阔7间(36米)、进深3间(12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间和西次间、西稍间前出卷棚悬山顶抱厦。正中三间为一敞间,天花安蟠龙藻井,下设屏风宝座,北墙正中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屏风背后有两小门恬澈、安敦,可通往后殿的,门两边设书隔,东西按板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向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是清末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1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此室有仙楼,原为供佛处。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春晖”。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4 T f7 |2 w# J' [. S6 y; v ! x/ P, [2 H% M# P }+ I9 }
* m) I5 {" f7 n. ^" U- B养心殿前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g- V1 `; X$ v- F2 R
) d0 @. J+ e% J6 I" d$ b
养心殿内布局墨线图(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9 m g' I/ g: ?7 u$ T1 A$ W* s: u ) z- N/ W- ~9 B" q7 ?! j; g* Y
养心殿正间藻井、匾额、屏风及宝座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Y8 u4 p0 R ^: O; X% r
* e+ |6 o" Z0 c$ M
东暖阁南室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处(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2 k. d; E6 a, T- ?( k& H! ^8 P
# V; j* c* v& X- e* N e0 F: ~三希堂内景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9 d: i* U0 v4 v. S
6 _2 b9 ~7 g$ Y$ W$ F2 i/ V
三希之——王珣《伯远帖》(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S* F+ C+ _7 g. A( y- \8 M5 @" J
' G3 t3 T5 q1 [ R
三希之——王羲之《快雪帖》(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8 p; w- i. v) p
! n2 v: Z. d0 U: K三希之——王献之《中秋帖》(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q$ `* M/ P3 D! k4 o9 [
0 y6 k( g9 b3 n养心殿前,建东西配殿,东配殿明代名为“覆仁斋”,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配殿明代名为“ 一德轩”,规制同东配殿。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 1 o! }2 O9 E- ?+ b) x" c2 r3 j
养心殿第三进院落为后殿,中间建穿堂与养心殿相连,三殿呈“工”字型。穿过养心殿正间屏风后小门,过穿堂直通后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正间额曰“ 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 。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 k4 ~/ `5 [ u$ }
8 q$ P g% j; }& R8 K9 K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明“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所居。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明“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同体顺堂,为妃嫔所居。东西耳房外有东西向的围房,6间前出廊。北接小房2间,与前殿东西配殿后围房相连。为妃嫔等待侍寝时的值房。 / n0 o; x2 c4 _# W: u" _6 b
* G" S& q$ \& S! W) E * ^" F: S3 v, p$ r8 E r
养心殿后窗窗罩
[原创]重温故宫——养心殿
. Z& X4 E1 c6 C1 K0 x( u S3 T ( j7 n8 ^+ a$ R! J* Q+ A
明嘉靖帝建养心殿,原为在紫禁城开辟一块静地以修道养身,殿之西南原有无梁殿,为其炼丹之所。明晚期,养心殿成为司礼监掌印秉笔之值房,第一个在养心殿办公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
g3 k5 e7 i% p 7 p% {+ Y+ j8 O6 o
清顺治18年(1661年),顺治帝因天花静养于此,并最终不治,病逝于养心殿;清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随后停灵乾清宫,雍正在养心殿守孝,并“不忍再住康熙帝曾经住了六十多年的乾清宫”,遂重修养心殿,办公并居住(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暴毙于圆明园,据说与服丹药有关)。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除顺治外,乾隆、同治也死于养心殿。
' |9 k$ _5 N3 ]3 g' E. U5 e$ e
) ^( \( A* b) e( E0 p' n9 B- ]" T' L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现在这里的陈设,就是光绪皇帝年幼时期,西太后垂帘听政时的场景。当时小皇帝坐于前座,西太后坐于后座,两座之间由一道黄色纱帘隔开,所有的决策就由黄色纱帘后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
+ O t' ?& {! V) C3 y+ D5 i) t
- ?" d( _0 N* E8 ?, A 请继续关注下集:重温故宫——宁寿宫 6 ?2 \/ p: E/ S$ t, a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