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0|回复: 11

[原创] 50年前的“出红差”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2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看了电影《城南旧事》,才知道老北京管执行死刑(含砍头和枪决两种方式,那时候还没有注射死刑)叫“出红差”。不过这个叫法似乎解放后的北京就没人说了,至少我小的时候没听大人们说过。

4 a5 a0 D/ T3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住在菜市口附近,那时候经常可以在菜市口看到现代“出红差”的车队由东往西通过。该车队一般由一辆老式吉普车(应该是美式吉普吧)开道,后面紧跟着几辆刑车,现在回忆起来好像是日本卡车(有关抗战电影里常见),刑车的大鼻子上镶着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红色五角星。那时候北京的汽车很少,马路上并不拥堵,所以根本不用交警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整个车队能够疾速通过,绝无遇堵停车之虞。

" ] R4 C2 E% B

车队通过前,就能远远的听见菜市口东边骡马市大街那边传来刺耳的警笛声。这种警笛声与当年的消防车警笛声和现在警车的警笛声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声音极尖、分贝极高,且只是一种声调(不像现在警车的警笛有好几种声调),再加上那时候马路上的汽车少、汽车喇叭声干扰自然也少,因此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

5 n3 C8 ` V6 W/ G, }8 T

车队通过时,可以看到刑车上的死刑犯站在车帮前头,紧挨着驾驶室。他(她)们的头都低着,两侧和后面站着几位法警。法警戴着大沿帽,并把帽缰绳勒在下巴颏处,以防止将警帽颳跑。至于死刑犯是绑着还是戴手铐以及法警佩戴何种枪械,因为整个车队通过极快,所以根本看不清楚。

- S4 Y( A* z. M4 I

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当年整个北京城只有虎坊桥、菜市口、牛街北口、广安门......这一线能够看到现代“出红差”的车队呢?我想,可能是两个原因:

, ?5 r5 z3 {; T. m

第一、那时候死刑犯都关押在位于宣武区半步桥的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非第一监狱,其在看守所东边的自新路),执行枪决的地点在卢沟桥,而当年还没有广安门迤南的西二环路、菜市口迤南的菜市口大街,因此车队只能绕道走如下路线:半步桥、白纸坊东街、陶然亭路、太平街、虎坊路、骡马市大街、广安门内大街,出广安门直奔卢沟桥。

7 T$ K9 c+ K- x7 L! m

第二、那时候北京最大的体育场就是先农坛体育场了。据知,当年的公审(公判)大会一般都在这里举行。而从先农坛到卢沟桥,菜市口一线也是必经之路。

; G8 f' q6 S' V( p

(仅是个人回忆。有谬误之处,欢迎指正!)

+ K: `# S- a" o

 

& N% c( f$ Q( B8 i4 C+ n# s

 

) j; ?4 N$ H4 L% K, G' ]5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2 21:59:3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土著爷们在2011-5-12 18:21:00的发言:
听着有点糁得慌。。。。。
5 r2 ?& Y5 K* L3 k/ G+ n

不至于吧!如果您在网上看到执行枪决的现场图片,那才是恐怖和糁得慌呢!

发表于 2011-5-12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有点糁得慌。。。。。
发表于 2011-5-14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r. o) k% y5 N3 B5 n% R& g

           楼上网友,你好,我是比您大。53年我8岁,属于那种7岁8岁讨人闲那种。很爱玩。我说的事要靠近51年,52年左右。“镇反”那阵我已经很懂事了,记得很清楚,刑车从西向东在南横街开过。可能是从半步桥那边开来,为的是示众,多绕一些路也可以理解。不止一次看到。不过我还可以问问,我们在南横街住的小学同学,就更清楚了。而且我还亲自看见在永定门外,枪毙人的场面。其它的您说的有理。

2 N4 H) f7 i9 y1 O; w5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5 11:22:2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5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83年严打的时候我还见过类似的场面
发表于 2011-5-14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y5 u, U* N5 e. z4 I5 r

技术贴:

7 w5 l* ^ l+ D/ g/ S2 j/ f3 @

------------------------

3 g; v9 w: R9 _/ ^- M3 j

 

8 ?6 e+ Z0 S, c9 D: Q0 E! Q

瘆,shèn 音,动词,表使人害怕。

9 I1 Z0 o7 h7 _. q( _

糁,shēn 音,名词,表较大颗粒的粮食的碎渣。玉米糁,黄豆糁。

5 U3 H" Y: a; R

      sǎn  音,方言名词,专指米的碎粒,可用作动词,表凝聚 散落 粘黏 等。

4 G2 \; F! u9 W [$ [

 

发表于 2011-5-14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9 U1 Q: a& C* r( n

           大约在51——53年间,我家住在宣武黑窑厂胡同,南横街上一有事情发生,我们小孩很快就知道,而经常发生的事情是过押犯人的大卡车。这时小孩子一窝蜂跑向南横街,看着由西向东开的押犯人的卡车。有解放军押车,车上的犯人用绳子绑着,后背插着木牌子,牌子还写字,字上有大红叉。犯人一般都是什么反革命,一贯道,恶霸地主之类。要枪毙的人。这些人一般都站不直,流着鼻涕,眼泪。很吓人。一般都过几辆卡车。都是拉到永定门城墙外枪毙。小孩好奇又赶紧向南跑,趴在城墙那些烂豁口处看枪毙人的。很吓人,小孩都捂着眼睛留个缝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5-14 11:46:00的发言:
2 C/ S R. q' i9 m5 M9 O/ ?

 

1 M) g6 L( I& {+ x) w- I& m0 x

技术贴:

% l* m( _) b- N- K

------------------------

+ X6 _- {9 ~- d. g! W! i

 

E% H4 D! u# P4 l* {$ B7 `+ Z

瘆,shèn 音,动词,表使人害怕。

+ ^. v X1 J+ m C6 g' w

糁,shēn 音,名词,表较大颗粒的粮食的碎渣。玉米糁,黄豆糁。

1 ~5 d* c6 U/ _: z

      sǎn  音,方言名词,专指米的碎粒,可用作动词,表凝聚 散落 粘黏 等。

# S0 p" z+ S( H/ ?: \# M

 

Q$ L3 Y& a! ?

谢草版指正!吾之谬误,贻笑大方,下不为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4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1-5-14 12:54:00的发言:
* o. H8 j1 G- q9 V+ Y

 

+ _) T- Q9 \$ v

           大约在51——53年间,我家住在宣武黑窑厂胡同,南横街上一有事情发生,我们小孩很快就知道,而经常发生的事情是过押犯人的大卡车。这时小孩子一窝蜂跑向南横街,看着由西向东开的押犯人的卡车。有解放军押车,车上的犯人用绳子绑着,后背插着木牌子,牌子还写字,字上有大红叉。犯人一般都是什么反革命,一贯道,恶霸地主之类。要枪毙的人。这些人一般都站不直,流着鼻涕,眼泪。很吓人。一般都过几辆卡车。都是拉到永定门城墙外枪毙。小孩好奇又赶紧向南跑,趴在城墙那些烂豁口处看枪毙人的。很吓人,小孩都捂着眼睛留个缝看。。。。。。。

- D9 B/ s1 P% i# n/ c& N

谢范姐关注!(称呼您为“姐”应该无误。因为1953年我才3岁,不可能在胡同里乱跑。您说是吗?)

6 y. B/ K5 x$ m( V9 a! O {3 K, A! g

1、刑车由南横街西东向通过,我甚不解。难道其南面的陶然亭路当年还未开通吗?如果开通了,刑车从位于半步桥的市公安局看守所到永定门外,何必非要绕行南横街呢?!

7 h/ y7 J7 V7 q6 z5 }+ _" [

2、我认为刑车上押解人犯的应该是警察。至于您为什么说是解放军,那是因为才解放那几年公安警察的制服与解放军的制服基本一致。即:帽徽均为五角星,星内有上下行的“八一”标志;警察的胸牌为“中国人民警察”、解放军的胸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此外,警察的左臂配有盾牌形的“公安”标志。-- 这是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的。

( c# R5 _4 E5 X9 ~9 q0 V$ c0 A# K0 s

3、长大以后听大人们讲,才解放那几年“镇反”时,真像您说的那样,北京枪决人犯的刑场就在永定门外,后来才挪到卢沟桥河滩。

% f& C4 T& J" ~1 O# X/ L. W k: z/ B

 

8 L0 O0 V# v# O7 V3 S

 

# }) Y7 ~2 ~" ^9 W: B o, l9 L6 Z7 p

 

& S6 |6 O: G1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4 16:28: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9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冤死鬼多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刀子”和“杏花村”二位关注!

! l; i3 N: |; m; o/ E+ f9 W

1983年的“严打”,有多少冤死鬼啊!

发表于 2011-5-1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

! B) I5 @+ D6 I+ ]* s& X6 r g, f

我念书那会,学校旁边是县城最大的操场,公审大会都在那开。

) g. ]) Y2 G) j. }

经常可以看到一二辆卡车(严打的时候,可能会超过三辆),那种绿色大卡车,上面两排犯人,分别站在车的两面,脖子下挂着一个大牌子,写着主要罪行,要是画上大红叉子,就是要枪毙的。每个犯人后面站着一个挎枪的士兵,一只手按住犯人的脖子。犯人都低着头,什么样的都有,有哭的,有丧着脸的,有瘫了的……我也见过很横的,眼光很凶,我都不敢看他。还有一次我还见过一个人往下吐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 11:21 , Processed in 1.16131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