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91|回复: 141

北京回回看北京(连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19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我眼中的春运

- t. R! N. Z2 g( M

春运又来了,火车站周围又堵了。这时所有在北京的人都可以发现的,但春运是什么呀?只是回家过节,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佳节吗?我看不是,春运就是回家,回自己心中的家。家不是个身体住的地方,而是一个心的寄存之地,也是自己的文化之所在。

" W. M l3 n3 l& P* i4 u

孩子的同学从老家回来,满脸的不屑,“他们那的东西不好吃,我让他们给我买肯德基吃,他们那的人一说话就是好笑的口音。”这已经说明了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老家已经没有什么认同感了。他们过春节回老家的回忆也可能只有挤车的痛苦和好笑的口音了。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文化轻易的丢了。这个东西丢了容易捡回来可太难了。当别人提到他的家乡好的时间,他可能会自豪的说我就是那的人,可当人家追问是怎么个好法的时间,他就变得一脸无知的表情了。

7 m0 O$ c+ Q) n/ K: w" R

春运是个回家的日子,就连不过节的外国人也要回家去看看,看看自己的家人,看看自己的故乡,看看自己的文化。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1-21 11:46:00的发言:
$ j& B1 k6 q1 o6 A

二、北京回回两条根

- f5 c( j: ?& P; j9 x

文化就是根,北京的回回有两条根,一条就是老北京文化,另一条是伊斯兰文化。北京回回的传统小吃和手工艺等技艺都是北京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北京回回又有着独特的伊斯兰文化情结。不管是说北京还是说伊斯兰回回都如数家珍。每当我陪外地穆斯林一起坐车出行,都会向大家介绍北京的今昔;每当我同非穆斯林朋友在清真饭馆里用餐也都会把许多好吃的菜肴的做法告诉大家。这两条根丝毫没有一点冲突,倒让北京回回有了双重的自豪感。有人说北京回回两把刀一把买羊肉一把买切糕,我感觉是北京回回两条根,一根是老北京一根是伊斯兰。

" l( k+ j. q7 H- y$ d

以信仰为魂的回回很重视传统,北京回回祖上自辽代乃至更早就定居北京,元明两代更是大量迁入,很多家族都古老而且延续至今,所以北京的老礼儿反而保留得更多,这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12-1-26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1-22 16:16:00的发言:
( R# n6 `! C/ b: r

三、回回的特点

4 v: i; c1 r& {! n. R5 E! o* o. @* B2 z

每个地方的回回其实跟当地的其他民族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有一个就是回回个只有一个信仰就是认主独一的伊斯兰,认主独一就是只信仰真主为独一的主宰、唯一的神,遵循古兰经的教导,履行真主的命令,比如古兰经中说不让吃猪肉,回回们就不吃;说不让喝酒,就不喝;说不拜偶像,就不拜等等一系统的特色由此而生。这就是北京回回、中国回回乃至全球穆斯林的特点。

6 f) M& t1 }; [: n3 j

 

( E' ~) A8 _! a' z4 z- r

(注:中国人把信仰伊斯兰的人即穆斯林称之为回回)

8 W7 m* E! S- u. p&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 16:17:32编辑过]
1 h% A/ F9 @6 h2 M; {4 n' V O

那天单位同事说漏了嘴,说那啥的蹄子好吃,当时就向我伸了伸舌头,我说没事你说吧,反正是你吃不是我吃。

发表于 2012-1-26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1-24 9:20:00的发言:
& j% l! I# A7 a& B" y2 {' _; i

四、北京回回过春节

5 j* {0 w: ]/ O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假日,7天的假期正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机。每到这时家里总是来许多人,大家见面笑逐颜开的问“过年好”,但很少说“拜年”(由于回回们只拜真主,不拜其他的人或物);晚辈们也不会去给长辈鞠躬、磕头什么的,长辈一样会拿出红包来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妇女们忙着吃饭,饭一般都是北京传统回民家常菜,如:松肉、糖卷果、咸卷果、豆酱、它似蜜等,也没有初一、破五吃饺子的硬性规定;男人们聊着笑着,但少了些耍钱、喝酒;晚上大家欣赏着满天的烟花,但去放的人却不多。其实在伊斯兰中没有春节这个节日,但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穆斯林也都融入在这喜庆的中国年中。

) e; d' s4 A0 M; x) _3 f. p0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9:22:09编辑过]
' E/ G1 V7 m2 T* u

内地的回民往往在春节和中秋跟着热闹热闹,山东那边的月饼,北京这边的元宵,汉民同胞还是最认回民老字号的,这就是共处。

发表于 2012-1-19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异乡人,故乡在迅速的变化中沦落为一个熟悉的地名,和再也不熟悉的地方,在异乡出生的第二代,则完全失去了故乡了,可出生之地或成长之地却亦非故乡,比如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认同感很小,北京的文化也许就这样在人口的迅速流动转移中丧失净尽。
发表于 2012-1-19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发表于 2012-1-19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过去也不乏外来人口,天南海北哪的人都有。但那时的北京有着古老的城墙、曲折的胡同、浓郁的京腔、深厚的文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尊重,外来人口很快就会融入里面。现在不然,北京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铜臭。
发表于 2012-1-20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迅速的失去本色,成为中国的千篇一律的城市中的一个,城市失去了它的哺育和抚慰的功能,则无法再称为故乡,在自己的故乡却如异乡人,这样的流浪,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呢?谁又该为此负责呢?我们失去的传统,谁又该为之负责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北京回回两条根

& m2 C2 k2 ^4 j: i6 p

文化就是根,北京的回回有两条根,一条就是老北京文化,另一条是伊斯兰文化。北京回回的传统小吃和手工艺等技艺都是北京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北京回回又有着独特的伊斯兰文化情结。不管是说北京还是说伊斯兰回回都如数家珍。每当我陪外地穆斯林一起坐车出行,都会向大家介绍北京的今昔;每当我同非穆斯林朋友在清真饭馆里用餐也都会把许多好吃的菜肴的做法告诉大家。这两条根丝毫没有一点冲突,倒让北京回回有了双重的自豪感。有人说北京回回两把刀一把买羊肉一把买切糕,我感觉是北京回回两条根,一根是老北京一根是伊斯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北京回回过春节

) I/ P7 j$ v+ ?3 j! y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假日,7天的假期正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机。每到这时家里总是来许多人,大家见面笑逐颜开的问“过年好”,但很少说“拜年”(由于回回们只拜真主,不拜其他的人或物);晚辈们也不会去给长辈鞠躬、磕头什么的,长辈一样会拿出红包来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妇女们忙着吃饭,饭一般都是北京传统回民家常菜,如:松肉、糖卷果、咸卷果、豆酱、它似蜜等,也没有初一、破五吃饺子的硬性规定;男人们聊着笑着,但少了些耍钱、喝酒;晚上大家欣赏着满天的烟花,但去放的人却不多。其实在伊斯兰中没有春节这个节日,但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穆斯林也都融入在这喜庆的中国年中。

. U% ^0 i7 i Y% ^* M4 V0 O(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9:22: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回回的特点

4 P, q* r( C( @& N; P

每个地方的回回其实跟当地的其他民族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有一个就是回回个只有一个信仰就是认主独一的伊斯兰,认主独一就是只信仰真主为独一的主宰、唯一的神,遵循古兰经的教导,履行真主的命令,比如古兰经中说不让吃猪肉,回回们就不吃;说不让喝酒,就不喝;说不拜偶像,就不拜等等一系统的特色由此而生。这就是北京回回、中国回回乃至全球穆斯林的特点。

) D) v- i/ d" _

 

' K+ b8 c5 g ?, r! T% \! G

(注:中国人把信仰伊斯兰的人即穆斯林称之为回回)

o$ O2 a: O: Z/ F6 r- F/ r*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 16:17: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放花炮的人

( ?0 E9 H9 c- q: n

放花炮的意义在于驱赶年兽,这与伊斯兰的认主独一相违背,所以回回们一般不放。但每当我看着窗外那五色的烟花时,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些放烟花的人,他们自己花了很多的钱,从花炮销售点把烟花买回来,由于带着烟花不能坐公交或地铁,他们有的人要走很远才可以把烟花带回家;到了家还要把这么多危险物存放在家中;放的时候也有自身受伤的危险;这些日子北京又挺凉的,他们还在冒着严寒燃放。他们放花我们不花钱全看见了,他们真是大公无私的人呀。请放放烟花的人家多穿着,注意安全,感谢你们的燃放,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

发表于 2012-1-31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1-30 20:04:00的发言:
! _$ N9 E! W( c" w4 Y& a9 a

六、春节上班头一天

2 J' X# W+ @( b" e3 f T Y) A

8点钟出门上班,这个城市好像还没有醒似的,胡同里人很少,做早餐的小饭馆也没有开门;大街上车非常少,等公交的人也不多;公交公司好像也预测到了今天的情况,所以每班车间隔也变长了,可上车之后大家都基本有座;二环路上的车行如飞叫人眼晕。到了单位大家问候着“过节好”,我翻阅着过节期间的信件,正巧有个急件要办,打电话给快递公司,话务员有礼貌的说:“对不起,现在我们人手不足,不能保证今天可以送到。”我只好自己出行,路过王府井一眼望去没有什么游客,天安门广场也很空旷。去办事的单位人也不齐,有的回老家还没回来,有的去休假了。中午经过的小饭馆很多都落着锁,大饭馆里的食客也是寥寥。晚上回家在过去拥堵的路上,公交车终于快过了电动自行车。

) w/ y( q$ D% L% l5 t; d/ K

啊呀!今天可能是北京一年中GDP最低的一天了,但我好像又重温了北京旧时的那份轻闲。

' Q& G' y& }. t- M4 n

快了,北京马上又要变成首都了。

. T- Z% A! T# x! B

 

发表于 2012-1-31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要么放弃经济都市的梦想,要么就这样大包大揽,最后特色全无,沦为徒具规模的二流三流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春节上班头一天

+ H" D4 H6 X o3 Y

8点钟出门上班,这个城市好像还没有醒似的,胡同里人很少,做早餐的小饭馆也没有开门;大街上车非常少,等公交的人也不多;公交公司好像也预测到了今天的情况,所以每班车间隔也变长了,可上车之后大家都基本有座;二环路上的车行如飞叫人眼晕。到了单位大家问候着“过节好”,我翻阅着过节期间的信件,正巧有个急件要办,打电话给快递公司,话务员有礼貌的说:“对不起,现在我们人手不足,不能保证今天可以送到。”我只好自己出行,路过王府井一眼望去没有什么游客,天安门广场也很空旷。去办事的单位人也不齐,有的回老家还没回来,有的去休假了。中午经过的小饭馆很多都落着锁,大饭馆里的食客也是寥寥。晚上回家在过去拥堵的路上,公交车终于快过了电动自行车。

/ a, v8 ?3 L% p' a. v% K6 a6 ` e3 H

啊呀!今天可能是北京一年中GDP最低的一天了,但我好像又重温了北京旧时的那份轻闲。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胡同里什么多什么少

- y1 {9 G6 o6 H; N& O1 }

与我小时候比胡同里人多了,但认识的少了;人与人之间擦肩而过的多了,但抱以笑脸的少了;说北京方言的老年人多了,年轻人少了;墙上小广告多了,宣传政策的标语少了;汽车多了,但停车的地方少了;自行车也多了,但能骑上几年不丢的少了;仿古房子多了,真保护好的老宅子少了;背大书包的孩子多了,在胡同里跑着玩的少了;屋里养狗的多了,房上叫春的猫少了。。。。。。

8 z {. l2 |: b)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 11:23:5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3 0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发面馒头在2012-1-19 17:50:00的发言: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 L: L7 j9 Q% D$ `' v( d

你说的这是人话还是鬼话?

发表于 2012-2-3 0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2-2-3 3:06:00的发言:
" `, f, y8 G# W) ^& A- R: j/ h* u

你说的这是人话还是鬼话?

4 e' q8 E2 @% H- u9 s; W! m

我对您 一问 的这句话也有如此一问——虽然在网上初次见,这样问透着野了咕腔没礼貌!?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小时候的北京

' c* F) ~* Y! F$ W* B/ g- B

小时候北京就是个家,就是小伙伴们一起玩的胡同,就是212和130驰骋的长安街,就是你的家我家也知道并去管的大杂院,就是放风筝的天安门广场,就是排队只为去买一两糖的百货大楼,就是满是抗震棚的东单公园,就是背着军挎书包、没有小升初烦恼的小学,就是当作娱乐场所的地铁,就是一毛钱一本小人书的新华书店,就是五分钱一大筐西红柿的菜市场,就是有好米就排队的粮店、有宽幅布就排队的布店,就是去买好吃的零食----大山楂丸的药铺,就是买三分五分一根冰棍的小推车,就是坐了我们表兄妹多少人小竹车。。。。。。要不没有,要不变了。北京现在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的中心,世界化的大都市了。

发表于 2012-2-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一句:“可就是不是家了。”
发表于 2012-2-5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2-2-4 19:34:00的发言:
7 P( I8 M* U, g( J6 p

唉!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没办法。

; a9 n1 e5 ^. h: C9 f

说的是!这个物俗横流的社会,年轻人受家庭教育、礼节教育太少了。

发表于 2012-2-5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曾经反复说过,莳弄文字是个技术活儿,既然是技术,总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咱们版块里包括我,很多人刚来的时候文字状态并不咋地,写着写着手顺了,自然就会提高。翻翻我最初发在咱们版里的文字,我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所以暂时不够好没事儿,努力就一定会好。

+ H% f4 [3 c: W7 \, Q9 r

2:文字之于生活,大约就是碎屑——岁月利刃雕刻生活余物纷飞的碎屑,境遇不同,碎屑质地便有了差异。有的如树花,有的是瓷渣,有的呈木屑。但,她们都以一定的弧度围绕着我们飞离,铁水儿、瓷渣、木屑,不管是啥都有她存在的理由,都有记录描述的必要。对记录的要求,整洁就可以了。画不画装饰花儿,那是以后的事儿。没有记录的生活,即便绚烂如烟花,落了之后,也是大片大片令人哀伤的死寂。

& q, E# I( h- `6 ]$ O

3:软暖的心绪是写字的一个小推手,请楼主继续。

0 b% I. z' y( j- A# R- D; A

4:^_^

发表于 2012-2-5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提醒。我又把自己绕进去了。

5 z5 i, ^8 x9 F) K6 T. B% u1 e

 

1 W+ i$ ^" r7 m$ M

楼主对不起,我不是说您的文字不精彩,我是说您可以更精彩。

) V4 b4 D3 V% A5 w' N

如果您写的不是议论文,如果您能放开不那么拘谨,您的文字会很精彩。

发表于 2012-2-5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2-4 16:24:00的发言:
, N8 L! ~! U4 M% E1 g" h

九、可怜的舅舅

! ^3 s# t: I* `- w

年前很忙,今天终于闲下来了,去理发馆里有只有洗头的小工说:北京人很少正月理发,怕理发死舅舅,所以大工们都还没这么早从老家回来,让我十五后再来。正月理发死舅舅,我小时候好像还有人说戴两个帽子也死舅舅。这些奇怪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的还很盛,听说还真有正月理发舅舅与外甥反目的。这些说法有什么科学的根据吗?我上百度上查了一下,还不得而知。好在这没有什么道理的迷信,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烦恼,只是苦了可怜的舅舅们了。

9 y5 H) S; [# K3 u5 L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不光是北京。而且,很多人都会赶着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去理发。

7 f2 ]1 k- i9 U1 H

我想科学依据肯定是没有,就像过年祝人家财源滚滚一样,该来的来,不来的祝也来不了,但是如果实话实说,遭白眼是轻的。

4 M0 v9 r0 z4 ], p0 e- Y

您开帖我就注意到了,因为这种连载的文字,续着一个帖子的写法是这个版块最新提倡的,照着做的人不多。我印象最深的上一次这样做的是小爱同学,恰巧你们俩都是回民,回民比我们更注重规则吗?我真不清楚,因为我认识的回民不多。

8 o; w+ z! t- @6 y! g w

但是我注意到您和小爱同学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谦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修为,这种人总会让我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 r2 v# _# x9 [3 \7 l+ ^7 c

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这样想的,反正我感觉您是在这里寻找一种认同——您小心翼翼地、拘谨地行文写字。所以一场出人意料的嘴仗,我想会不会让您觉得厌恶而退却?

+ V2 p- D3 N" d; `! { E9 W8 R

其实没什么,论坛里这种事常见,习惯就好了。您尽管写您的,我看累了正好调剂着观观战况。

- z1 s$ l* c# L2 E6 ^/ x

您瞧,您这个连载的串场着实了得,您的文字是不是也得弄得精彩一点?呵呵

# Q% k( `7 X" d _ [: u

如果写字是您喜欢做的事,坚持下去。

发表于 2012-2-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招来一窝狗蝗汗

发表于 2012-2-4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4 17:48:00的发言:
' v8 }& F" l/ P

     今天立春,准确时间是北京时间18:22分,这两天天气挺好,天气一好人的心情也见好。想喝酒不成问题,咱家不“趁”别的,就喜欢贮存老白干,择您的工夫,我随时候着。您别老给我戴高帽儿,我没来之前您写的那篇“西红柿”不也让人叫好了吗!再说打晃儿,那是过节时打乱了日常生活规律闹的,过了正月十五身体会自然恢正常的。

' R3 Y) Z- J& Q: L4 r# _

    昨儿个在发短信之前我已嗅到了这的硝烟味,便从头到尾看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开始我不想掺合进来,往下一看见那主儿说:“鞑子才野呢”,不得不说了两句。连同那位前边说的话,他这是在“伤众”!要知道被称为“鞑子”的只有蒙古族与满族。“鞑子”这句话流行于清朝末年,100多年过去了,现今国家提倡民族团结,早已没人再这样说了。“鞑子才野呢”这句话要是在蒙古族、满族这两个少数民族部落里说,人家会撕烂他的嘴。

6 E" f* f7 j( D5 C

还是鞑子够野

, u3 t. ]9 o.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5 0:06: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4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3 23:54:00的发言:
5 g* p, p' A7 c) f i1 F0 h; ^8 t3 ?9 B

版主对这种人也太客气了,对他称什么“您”呀,对他只能说一句:缺少家庭教育。

. e/ ]) c V$ }6 t0 F

你给大家解释清楚你发这两句红楼梦里的词,是针对谁?

/ l" y% H0 f+ y8 P' `. z8 k" `. G

然后再说别人缺少教育

/ W% {" W% l; z. o* d4 w

 

发表于 2012-2-4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2-2-3 3:06:00的发言:
4 n' W) t5 ?# l+ a+ V: c

你说的这是人话还是鬼话?

5 m+ d, g- V7 X5 v2 [# f

幼而失学!!!

发表于 2012-2-4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3 23:54:00的发言:
4 _: e' P8 C& e1 Q# G/ w

版主对这种人也太客气了,对他称什么“您”呀,对他只能说一句:缺少家庭教育。

8 S! ~) k8 k$ V7 T: s* U1 k& U, K$ C

唉!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没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可怜的舅舅

$ _4 p# K$ s+ ~% Y8 a& k1 g

年前很忙,今天终于闲下来了,去理发馆里有只有洗头的小工说:北京人很少正月理发,怕理发死舅舅,所以大工们都还没这么早从老家回来,让我十五后再来。正月理发死舅舅,我小时候好像还有人说戴两个帽子也死舅舅。这些奇怪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的还很盛,听说还真有正月理发舅舅与外甥反目的。这些说法有什么科学的根据吗?我上百度上查了一下,还不得而知。好在这没有什么道理的迷信,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烦恼,只是苦了可怜的舅舅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02:20 , Processed in 1.28411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