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11-7-8 23:38:00的发言:
7 v z% ^& {$ H; B7 E. h去十渡玩儿,看见好几种大蜻蜓。
$ v8 l+ L, k$ m
; u9 T% @+ {4 ]" m2 _4 K蜻蜓是两种东西? - ~6 W7 e2 X7 L! e. h
蜻蜓是蜻蜓目这一大类的昆虫的总称,它们粗分就是大型昆虫“蜻蜓”和小型昆虫“豆娘”
4 E2 V; G# t- r9 t2 Q# }# ~5 a “蜻蜓”是属于差翅亚目,它们又细分成。蜓科,,春蜓科,大蜻科。蜻科等很多不同的科
; d/ t5 C! @* t L8 |
/ j1 }% f$ K4 P) ^1 {“豆娘”是属于均翅亚目 它们又细分成丽蟌科。色蟌科。犀蟌科,腹鳃蟌科,综蟌科,丝蟌科,蟌科, ! E: Y( V) x3 O
扇蟌科等很多不同的科 3 V3 _& ~0 U& ?. K1 }
2 ]1 P9 J( a3 W8 h 当然介于两者还有一个②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蜻蜓类据说都是古老种,
+ u* n+ u, G p+ B8 F. T# I
+ {1 ]7 T/ @$ I2 Q: F1 e3 p是古老类群的孑遗后代,有活化石之称;不过我都没有见过抱歉
6 h; m; I6 F2 o: h
好友总之记住它们的豆娘和蜻蜓大的特点就不会搞错,
, J6 z9 G5 [ n6 K4 Z" F
, m0 Q' |# U- L. {3 d; v3 [$ S0 n就是“豆娘”均翅亚目休息时一般四翅竖立体背 }/ Y8 G. m- S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是 “蜻蜓 ”差翅亚目(Anisoptera)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
' W. a. P$ X6 ?, q& X(其实形体也大了好多!)不过蜓类最大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 k4 o9 D" Z3 p3 `) d1 b
不过这 ②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因本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而得名。???? ) S% J9 k8 Z# D
# |7 u9 h+ L1 Q% s( F
在云蒙山拍的蜻蜓和蝴蝶
! u, p4 t r) J7 O. ^) `2 ~ 8 m9 q% d6 T+ C
2 ~$ ^2 Z5 }; b1 m3 H1 M. K* i6 i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蜻蜓目 英文名称:Odonata 定义: 古翅类昆虫,具咀嚼式口器,头部能转动,胸部各节并合紧密,四翅相似,长而平,不完全变态,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基部。通称“蜻蜓”。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 , L2 U+ i$ m4 U4 i7 n- X2 z" l
蜻蜓目[Odonata]昆虫纲的一目。 该目成员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 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 全世界分布,尤以热带地区为多 。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约350种和亚种。 蜻蜓,体长20~150毫米。颜色多艳丽。触角短小,刚毛状,3~7节。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前胸较细如颈。中、后胸合并,称合胸。雄性在性成熟时,把精液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时,雄虫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虫头顶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后,一起飞行。有时雌虫把腹部弯向下前方,将腹部后方的生殖孔紧贴到雄虫的交合器上,进行受精。许多蜻蜓没有产卵器。它们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贴近水面飞行,用尾点水,将卵产到水里。半变态。绝大多数稚虫水生,许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种类要经过3~5年才完成1代。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它们有的栖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上,后者能以蚊虫的孑孓为食。成虫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蜻蜓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 * `6 F) ?0 k" h1 |. p; J* R0 e: t
本目下分3亚目。 ①均翅亚目(Zygoptera),本亚目的昆虫色常艳丽,俗称豆娘。前后翅的形状和脉 序相似。翅基狭窄形成翅柄。休息时一般四翅竖立体背。稚虫体细长,腹末有3个尾鳃,尾鳃是呼吸器官,常呈叶片状,也有呈囊状或其他形状。本亚目下分2总科8科;
2 H* V4 l1 T8 `$ F! M% K4 H3 _ ②差翅亚目(Anisoptera),本亚目昆虫俗称蜻蜓。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本亚目包括2总科5科,蜓科和蜻科常见。广布中国各地。
$ g [. s1 M) u6 q8 Y+ }2 V+ i ③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因本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而得名。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前翅。只有2种,一种产于喜马拉雅山南侧,一种产于日本,是古老类群的孑遗后代,有活化石之称;
- q* Q- n5 P1 S"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