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1|回复: 17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10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 C ?* M. x; R( e3 z; W

http://www.vcea.net/Digital_Library/Images_en.php?ID=26702

4 [+ B& X k2 O/ c2 I3 _5 S, U

 

% i; i+ g/ L V1 Z

千步廊,远处是大清门(后面几楼有更多精彩图片

* J l f) }, s9 C/ I

 

. h3 @: a' A/ }. I- }+ w" o; M

有个问题:大清门内的千步廊,门朝御道还是朝两侧红墙?图片中似乎尽是墙。

9 g& w4 H1 f1 ] ~4 m3 a/ x

 

/ {$ @* W Y) f: P, M5 P O

5月11日补充内容:

% B2 ~0 C5 g: T+ p

 

5 q: B( k9 z5 v3 C- D, K; G1 D

翻了一下历年的帖子,发现“宫廷广场与千步廊”一贴(http://www.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ID=4144&skin=0)非常详实,现在配合此贴内集中的各位网友的图片,简要介绍一下千步廊。

! `7 ^2 \ K1 a4 N

 

6 F2 w! C: Q6 A8 S7 A- b

宋代起宫廷广场始有千步廊,广场在宫城与皇城之间,元代起广场外移至皇城前,并完全封闭。北京金代始有千步廊。此制明清一直延续,南端接大明门(大清门),北端对承天门(天安门),在北端向东西两翼略有伸展。千步廊为悬山顶,连檐通脊,长700步,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东西向朝房各110间,又折而北向各34间。明清时,承天门(天安门)与大清门间是高达6米多红墙围拢的封闭广场,千步廊在红墙内,两门之间,御道两侧。红墙外两侧集中了当时的中央衙门。东墙外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今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带),西墙外为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今人民大会堂一带)。

* w! d) |) I& z# G! y* x/ {' e6 t

 明清两朝,由吏部、兵部常在东侧千步廊选拔官吏,叫做“月选”、“官掣”,礼部在那里审核乡试、会试考卷,叫“磨勘”;而西侧千步廊则是刑部审判犯人的地方,称为“朝审”与“秋审”。户部、工部的仓库也设在此处。

: F3 |8 y" `% M& C2 I, t& N, Y

清末民初,这两排千步廊即已开始坍毁,1915年,担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铃主持改建正阳门时,将西千步廊拆除,并利用其木料修建了今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投湖亭、绘影楼、春明馆、上春林一带的廊舍以及东西长廊、南大门等建筑。因此朱还受到破坏古物的指责。

: }, { I! a. 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1 10:28:1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组的还有四五张

发表于 2012-5-10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看不太清楚千步廊啊

4 }. L$ |% Y* \

 

发表于 2012-5-10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处似是天安门
发表于 2012-5-11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高质量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z1 K" F; {2 I" v

 

. t1 D9 k H3 V$ D( e1 C

上面这张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站在大清门北面向南拍摄,两侧是千步廊,还有羊。

0 U& |/ H7 o4 u2 m9 R+ p

 

' N: u, ]; r( |

下面这张则是向北拍摄

; H7 K' W8 m% A/ d. H1 `

 

/ i4 G; K% i; E5 i2 M

: x- g! I1 W! C9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1 9:58:4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9 p$ G/ e- \- q7 m2 M) c, _

 

' }' ]7 j1 o. A7 F

这张的光影和第一张相反,可知第一张远处应该是大清门。不知确否?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7 R, I+ @' T' e

这张看清楚千步廊了。

" z5 y2 C* {; t

 

" |1 c/ q$ Y- C6 Q

而且可看到御道的石头斜着排列的方向,也可作为判断远处是否大清门的依据。

6 Q; U0 \2 |" b. ]8 x! L2 J

下图是大清门的正面,也就是南侧,御道斜排的石头方向斜向北方,可知上图中队伍是面向北方,背对大清门,由此可知,一楼图中远处应该就是大清门。

, _. B; Z; h7 J0 L: ~8 a

 

/ N3 u# z0 x6 A/ U7 R8 q. i) c- i

- u! U5 t0 o. i* I: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1 8:52: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13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代或者后来的时期,把原本的廊子改为墙体,把装修从金步推到檐部,改变建筑功能、增加建筑空间是很常见的事情,我觉得照片上的墙后加的可能性较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徽因在1951年的《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千步廊的沿革建制。此制度起于商业性质的市中长列廊屋,汴梁在成为宋都前,郡署与州桥间的前街为桥市,有廊屋,定都后改为御廊,但还不是完全的禁地。

! T, [' d% {! ^# @# z

 

- l8 F9 [0 t/ E( Q" K" n- L

此部署被金元抄袭,用在北京,而由明清保持,成为定制。金朝宫城前东西两列有廊二百余间,分三节,每节有一门,东向太庙,西向尚书省(可参考今天的端门前的建制),北面东西转折又各有廊百余间,此地已是禁地。元时,南门内有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内二十步许有河,建桥三,名周桥,此时廊、桥定制已成。

+ q, t+ Q- ?1 G- r( ^+ {) W

 

+ H$ c. E, b4 s B+ O2 ^ t

明清继续用千步廊作为宫前的附属建筑。不但午门前有千步廊到端门,端门前东西还有千步廊两节,中间开门,同社稷坛和太庙。当一四一九年城墙南拓,由长安街一线南移至正阳门一线,端门前又有天安门,它的前面才再产生规模更大而开展的两列千步廊到了中华门。

5 e, g1 V0 y7 v! c2 w: m

 

' ]& x( o$ n0 F0 w$ E4 I# a4 _3 r

http://course.qqhru.edu.cn/eol/homepage/qqhru/courseware/0504/U/96/zh01/zj01.htm

+ T: S& I3 z- m I0 {

 

/ `' f ^2 _$ z# i

全文在此处

4 g7 D; Z% ]"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3 14:54:4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 U" H) z4 F7 p# @9 T/ R2 X

 

1 c( T) t5 d, h4 J6 W5 O

仔细看东侧千步廊,其东边的坡屋顶上开有亮窗,有些照片依稀也能看到。而且在它和宫墙之间,有相当的空间,且栽有树木,从其为各部所用的功能来看,应该也是门朝宫墙,更为顺当。不知千步廊门朝何方,可有明确记载?

发表于 2012-5-11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步廊千步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费解的是,在《乾隆京城全图》里,

' W* T) X& s4 X& c8 K. Q" A

左朝房者一百十楹是西向,右朝房者一百十楹是东向。"

( Q3 Y3 _( A$ K( ?) i2 H% H

 

! L& {5 |) v9 j3 H' O

zhaohq老师来了就更有得探求了,谢谢。

& H, @7 L; ~! J2 h: L8 \, s$ D& L& I

大清门和天安门间的广场,到底允不允许人随便活动?千步廊的那些各部活动,是否允许在广场进行?这也是需要考求的。

8 @$ Z" O" d7 H: l7 M: T8 q

一楼那个系列的几张照片,不知是否能提供有益线索。而且户部边上的那个东西向通道,不知是否在清时就能够横穿广场。

/ j6 e. q* M1 _' c) F) S' F

 

) ~5 M! r4 K) A' V4 q

另,下图中西侧的千步廊,有一个门,不知是否联军所开,有些墙虽然也是封着的,但看似原来是门。

+ m, {/ v. s; [( W8 c3 Y" w. e

6 Q5 f4 p* P3 B9 U)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2 11:49:0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12 0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2/5/11 18:19:00的发言:
0 ]3 G0 U( Y* S A4 A5 a


 

% K2 ?3 y; G; u" S4 y& p$ t

从其为各部所用的功能来看,应该也是门朝宫墙,更为顺当。

' H" {7 d, N: a2 A* D

 

' n/ O) F, M9 l1 I9 G" f

同意aidushu先生的看法!

* \% R9 a. k; X6 Z1 F. c8 i% I& B

 

0 F6 L: p. m6 K6 g) `

 

! m; Z( l5 ?2 e0 z/ k

[转贴]:

|* o% O/ C& D, u

 

- p; X, }0 K3 [9 P5 b

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一
○外朝
......
大清门在都城正阳门内,面南,正中为阙三,皇城之第一门也。
左右石狮二,下马牌石各一。
前为天街,方广数百步,周以石栏,俗名棋盘街。
门内左右朝房东西向者各一百十楹,北向者各三十三楹。
凡吏、兵两部月选官掣签,刑部秋审,礼部乡会试磨勘,俱于此朝房之外。
东为户部米仓,西为工部木仓,其北天街横亘。
......(略)。

" c0 v4 Z4 A5 m3 v& | _ I

 

- S# M8 Z Y: ]+ e# l

据上文的字面看,“左右朝房东西向者各一百十楹”为吏、兵、刑、礼四部用房;

7 o% f2 P& W+ b

“北向者各三十三楹”,东为户部用房,西为工部用房。

. a1 L T" q5 \: C4 m

 

7 U0 a6 Q" s% m) a- U" d

在《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注了“工部木仓”字样。

/ u/ ~( ~' T4 I0 f& p. L' G( x

令人费解的是,在《乾隆京城全图》里,

: w/ S! _2 I+ ]

左朝房者一百十楹是西向,右朝房者一百十楹是东向。

: T; \/ m w3 k% K

 

uhsHpwF4.jpg
3Sxhu0r3.jpg
' D* ^) I! E, E; N3 b1 `$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2 6:58:2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12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一个角度来看1900年的千步廊。

% d9 i3 ]* V2 z. `7 l" `" u

 

0 k! B) {/ C" W; V$ p9 T: _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0 ]4 d7 _) a/ o. T4 t. L

 

& k1 Q4 \, m/ o, r( [+ D

我同意aidushu先生的“从其为各部所用的功能来看,应该也是门朝宫墙,更为顺当。”的看法。
我以为,千步廊面朝御路的露出柱子的墙疑似是后来封堵的,否则看起来太不雅了。

8 i% P) Y/ Q/ C

我以为,千步廊面朝御路的墙应如天坛斋宫巡守步廊的样子,这样看起来舒服多了,

+ _: I# w4 Q9 P) z' A

这样才可以称之为千步廊吧。

7 Q' [( a& a0 f" X$ R

 

" {7 I1 u7 T7 H6 l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8 \" i2 _( F" N6 Z' V4 y

 

) ?# U- b, p% Q

 

1 F2 R& r; H7 ?+ y* P% Q9 O


在 1950.10.01所拍摄的老照片里,看到了东西宫墙处各有两座随墙方门的遗迹。

, v$ U) b, S+ G/ R% c0 W

我以为,这或许是吏、兵、刑、礼四部通向千步廊用房旧有的门的遗迹?

v! \7 s ~4 ^& \. n- p) _$ `

 

4 M; k8 \$ }. c# @( W1 a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9 x( m6 @* U* a; c

 

2 P0 l* G1 n; S; @

天安门与端门之间,端门与午门之间的千步廊。

6 y, N% d* |5 ~3 } y

 

4 @. m) v, `9 G1 f+ M# w- s( o P

天安门与端门间,可见千步廊

' [0 n. t: Y: ^; C; c2 @

 

ddqrGzhk.jpg
. B i" R* A" s2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3 14:46: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15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來一張康熙南巡图中的“千步廊”(不太认同千步廊的名字,只能说是俗称) " B: Y% I5 r0 N. Y6 t) o+ k這圖至少表明它的原貌,至於後來誰動的手腳、為何改、改了哪些部分。有待考察推測。; {; Y. k- \ ~$ S0 j9 l6 i' P% t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附有详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7 13:15 , Processed in 1.1599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