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人王安石为春日写的诗句。
$ H& Q' y' O' p4 _“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的这首诗更形象的把过年的情景表现出来。 * s' h, N/ d/ v" J) _' ^ u, ?" F
过去北京自进腊月后家家忙年,街上顿现出一种繁华的太平景象。随着年关的临近,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等到喝过送信的腊八粥,就像一首歌谣唱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虽然是小孩的歌谣,但也是过年前的时间程序。尤其在文革前的北京,祭灶,扫房那是断断少不了的。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开始进进出出地帮大人买东西,主要是排队。家长们忙着上班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买东西的主力就是我们了。我们也开始急急忙忙地赶作寒假作业,为了不耽误过年的玩耍。 6 z) ], i5 l' x% l
那时候北京卖鞭炮都在山货店,最小的挂鞭只有二十响,价格也便宜,一挂大概只有一毛多钱。小孩子们大都是买这个,买回家一个个拆了放在兜里,单个的放。如果不响还把它掰开了滋花,个中乐趣谁放谁知道。大人们买整挂的鞭炮为的是三十夜里迎神和大初一吃饺子时燃放,一般都是几百头的,最大是几千头。那时候放的爆竹有麻雷子和二踢脚,麻雷子一响二踢脚两响。我们小时候管二踢脚叫二梯子,质量特好,都可以用手拿着放。带响又带光的有炮打灯和起花,但起花没声,射的极远。 ' ]1 F& ]& V. ?7 V
我家每年春节除了和其他家庭一样准备年货和各种吃食外,还要举行祭祖仪式。
+ c/ k- ?. g+ |( s/ V$ y) D0 Y在大门上贴好对联,在院子里挂好大红灯笼,把门神、财神像都贴好后,到了腊月二十九,爷爷就要把我家的祖先牌位请出来了(牌位也叫主)。先清理一遍,把灰尘掸去,用布擦拭干净,然后按辈分的高低摆在正屋的条案上。每位祖先牌位都有一龛,龛里面供奉的是夫妻二人,同时摆放酒盅,筷子,数量以祖宗牌位为准。在屋里挂中堂的地方还要把家谱悬挂出来,以便后人瞻仰。 ( Q5 O7 p. w2 D9 K; k7 r
祭品一般是一堂蜜供,配有苹果,鸭梨和点心,点心是不是月饼我已忘记。除此还有猪头一个、雄鸡一只、整鱼一条、肉方一块,这些东西全盛在高脚盘内,上面摆放几根香菜,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摆放祭品的八仙桌四周要围上红颜色的桌帏,两边的椅子也要换上过年祭祖用的椅套,显得喜气洋洋,一派过年的气象。祭品旁边插上粗粗长长的大红蜡烛,放好香炉,准备好焚香用的高香,待一切准备就绪,爷爷就拈香行礼恭请祖先就位,准备和子孙后代一块过年。以上准备工作都是爷爷一个人在做,有时也让我帮忙拿拿送送,但绝不允许女性参与。
0 E! @7 B" X. r! V$ {9 v- t$ }在年三十的午夜,接过神后,爷爷率领全家老少开始祭祖。只见屋子里素蜡檀香,静肃无声,爷爷首先焚香叩首,行跪拜之礼,然后按辈分高低和岁数大小依次进行。辈分越小磕的头越多,因为不但要给祖宗们磕,还要给爷爷奶奶磕,还要给爸爸妈妈磕,还要给每个长辈磕。家中女性不磕头,只是鞠躬行礼。待这套程序全部结束,过年的序幕算正式拉开。在春节期间,爷爷每天都要焚香叩首,进奉贡品,直到上元节才撤供。在上元节那天还要给祖先进奉元宵。 , Y# G9 p. E F4 a
祭祖之后,爷爷定下的规矩就要执行;说话要注意词汇的选择,不吉利的字不许说,基本不让扫地了,实在太脏也要由屋门口往里扫,讲究是往屋里扫财。大人不许骂孩子,不许动刀剪,吃的食物都要节前准备就绪,不许炒菜、炸东西。规矩是很多的,谁也不许违反。 & @/ r# z3 a9 A1 X
大年初一的饺子煮好后第一盘要给祖先供上,然后我们才能吃。我们小孩子在祖先牌位前走路、说话都要小心翼翼,以免不敬。 ; j. y! I" B- @, i4 H
那时候过节的气氛很浓,各家各户剁肉剁菜的咚咚声把春节临近的信息传递的明明白白,让人无形中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再加上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和忙忙碌碌的人群,更让你体会到盼节的心情是那样的急迫。当站在老祖宗牌位前准备行礼的时候,心里才真正感到盼了一年的春节终于来了,开始考虑今天夜里要不要睡觉,能不能坚持熬一宿。 $ u# v b- G: P1 F
过年祭祖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它告示我们作为子孙后代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为了子孙后人做出的奋斗和牺牲。在纪念前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习祖先的美德,为我们的后人创造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繁衍,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人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
; o2 \0 o2 [$ V2 p5 y0 b; Q1 d。现在不会再像我爷爷那样祭祖过年了,也没有剁肉剁菜的咚咚声了,尤其是放鞭炮也没有一个一个的放了,过年的味道就没有那么浓了。现在的春节,给我的感觉只是火车票难买了,大街上的人和车少了,公交车不挤了。 4 y {5 P* c6 C( y0 \
通过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景象,内心还是留恋那时候的春节,那浓郁的节日气氛和忙碌的节前购物以及小伙伴聚集一块放鞭炮的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 M+ x8 a2 M/ i( O9 office ffice" /> / a' x) D6 f5 `/ n9 Q8 @
! q+ y' x2 ~* G" i+ h, X8 L;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 18:01: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