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6 @! U) \9 B9 V$ ~$ E$ h: D1 c
2011年10月19日《北京青年报》C2版《地理寻踪》 ) \% M4 H+ d+ k4 S! g+ a; W
5 y) t' @- W$ Z9 V! S; F4 M, l) l0 l中轴线地理变迁之五
+ U2 F' u$ d* c0 M4 ]; H. U! y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 . f0 r3 E% i' K- i8 Y
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P @ ]( g& e4 B& C: O撰文:食烟火斋 摄影:蓟风 2 E! z- L* t' k/ v* G' {6 G
* V8 y% f6 `4 Y. Y; W1 W2 L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5 G8 M6 d \( u
+ Y8 F+ b' b n+ z% }/ L1 r(编者按)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 . S, Z# c6 v* r) }9 B
) `, b0 J0 i2 D+ P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 ?7 p# p! C8 J! \+ _% {
* h$ ~% V# t, Q* M. O5 I9 I1 B- k故宫还能谈出什么新鲜事吗?我来试试看。 2 `8 B' w- ]7 q a
我曾多次去过故宫,但是今年的故宫有着不同的意味。1421年新春,永乐皇帝首次登上奉天殿举行贺岁典礼,是明朝故宫建成以后开始启用的标志,距今恰是590周年。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朝统治结束,距今已是100周年。 “故宫”这个称谓,意味着这座“过去的皇宫”作为行使皇权的场所已经成为历史。这些历史的痕迹,如今就积淀在故宫的各处角落。
3 ?- S* {$ s. I / j$ U( Z6 k' i0 i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 I% T* A( v% P+ u' C5 o7 d 2 x: J- t$ T$ E/ f6 _
4 T, c( |- V3 C2 v* J一、三大殿五次重建变形制,天启帝捆打巨石留笑谈 2 i* Z+ U" p: W9 `3 l5 [7 d3 F* O
午门是故宫的南门,“午”字的含意就是南方。走进午门,过了太和门,面前是宽阔的太和殿广场,这是朝廷举行典礼时排列百官和仪仗队的场地。
& Q, @9 n9 h4 V0 E我站在太和门高大的台座上边北望广场,看到在地面铺砌的灰色大砖之间,镶嵌着两排一尺见方的白色石块,形成了北窄南宽呈“八字形”敞开的两条虚线。我数过这些石块的数目,东边现存84块,西边现存87块,这是当年仪仗队定位用的基石,仪仗队的校尉们只须各自占据一块基石,队形自然就会排列整齐。《国朝宫史》记述,康熙皇帝说过广场铺砌的大砖共有“横竖七层”,我想这个说法若是属实,那么取出下层的大砖用于铺砌已经残坏不平的广场地面,倒是符合“利用旧料、修旧如旧”的古建修复原则。 + P5 h1 F, s* x G3 a; c0 l% \8 H
旧时在广场中心的石板御道两旁,还排列着四行铸铜的品级山。那些品级山高约一尺,形状如山,每行18个,分别铸有正一品、从一品至正九品、从九品总共十八个级别的字样,是百官列队行礼的定位标志,现在陈列在故宫的展室里。
7 b7 l4 f4 {3 c% Y
5 p. Q8 I2 {7 N" h3 }4 m# g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8 s: Z" [, Y8 \7 h; B$ q 1 `5 G% G/ Y( _4 U# J, L4 S
4 ~6 z1 r; a& i6 _1 d人们通常会用“高大雄伟”形容三大殿,可是在我看来其中颇有蹊跷。我的朋友金先生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宫廷消防史,他告诉我三大殿自建成以来曾经5次被火灾焚毁,重建以后的形制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建筑体量已经比永乐时期缩小了三分之一。三大殿最初称为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永乐十九年初(1421年)启用以后不久即于四月遭雷击焚毁。当时为了免受火灾殃及,将存放在广场东侧文楼上边的《永乐大典》紧急转移到东华门里的内金水河岸边,但是被打乱次序的书籍过了两年之后才整理完毕。
( v' Q# r* h- @# q; u1 J9 S
" B/ H- E& W! }; Y# s0 W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 l/ c% q! B4 v B, ~- L' {
2 l! u1 G: s% h8 g5 A
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了三大殿,到了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再次遭雷击焚毁,五年以后重建工程完成,但是三大殿的体量被缩小了三分之一。嘉靖皇帝认为“奉天”是个神圣的字眼,不宜再用于宫殿的名称,因此将重建后的三大殿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我注意到现在的三大殿全都不在台座的中心,而是前殿偏南,中殿和后殿偏北,沿袭了嘉靖年间改建后的格局。因为缩小以后的前殿若不南移,从广场望去就会被高大的台座隐没于视线以下。 ( t! ]. }4 u Z8 X* q$ X
' R4 C) s7 m6 ], k# Q$ ^3 O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 N* i- h) _& {$ ]3 }' L) a
/ B, b$ e: ]& u% U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大殿第三次焚毁,迟至天启七年(1627年)才重建完工。天启皇帝之所以喜欢做木匠活取乐,就是因为他亲历了三大殿重建工程。清朝的康熙皇帝八岁即位时,皇宫里还有明朝的老太监,给他讲过许多明末的宫廷轶事,其中有这样一段:建极殿后边那块巨石在运进皇宫之时,被太监参奏说它不肯进入午门,皇帝竟然下令将巨石捆起来责打六十御棍。康熙皇帝认为这是明朝皇帝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因而不明事理的缘故,我想这个不明事理的皇帝应该就是年少贪玩的天启皇帝。这个故事所讲的巨石就是现在的保和殿后边那块丹陛,上边有九条巨龙盘旋在祥云之间,是在乾隆年间由石匠高手重新雕刻过的。
# F; q/ ]+ ?, @ \' J
- {% s$ U+ A# A& E' C% T% o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 T" w" C0 h2 D3 G
( M% a o! Y% x3 ], z
1644年李自成撤离北京时纵火焚宫,三大殿第四次被焚毁,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以后将三大殿改称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监在西膳房做饭起火蔓延成灾,太和殿第五次被焚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是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余年。
& d4 Z3 P1 j p" x; Z太和殿的地位最为尊贵,因此在飞檐上边安装的琉璃脊兽数量多达十只。这些脊兽的名称和寓意依次是:一龙,水族之王,能够震慑火灾,也是皇权的象征。二凤,百鸟之王,龙的伴侣,古人说是明君在位有凤来仪。三狮,百兽之王,因其威武勇猛,用来镇守宫殿。四海马,能够披波踏浪的神马。五天马,生有双翅的神马。六狻猊,相传比狮子更凶猛的巨狮。七押鱼,遍体鳞甲,长着鱼尾,是统辖鱼类的水神。八獬豸,善于辨别忠奸的神羊。九斗牛,遍体鳞甲,是牛头龙身的水怪。十行什,排行第十,是长着翅膀的神猴。 ! q8 l7 x% X+ \+ J$ @4 Y) y+ o- V+ G3 Z
前朝后寝故宫往事成云烟,寻幽探秘旧闻趣谈对渔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