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8|回复: 5

洋炉子到两用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20 08: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2-12-20 09:34 编辑
7 h; f; }# g. a) ]; q; E
$ x4 F  p" l1 a

( [% I4 J! G1 h% b) o' y  e" K7 c4 X6 G3 C- q9 O7 z  K: j
                                                                                    从“洋炉子”到“两用炉”
: q4 r' J& `: b8 _! d/ t- q! Y  M: w! H8 b& M4 ?/ Q# \
    铸铁的火炉子,能安装烟筒的,老北京人称作“洋炉子”。大概最早是进口货,所以称“洋”。后来“土造儿”了,“洋”还戴着。铸造的火炉子原来就有,和洋炉子不一样。方炉盘,圆炉口,有盖儿。直筒炉腔,炉箅下头,连着盛炉灰的空腔,比炉腔粗好多,鼓形,有底。底下三条腿儿。也有铸铜的,很笨重。没有安装烟筒的口。
. m) |0 y3 Z. [4 h1 d
9 L/ R0 l8 o! l. P6 ^3 Q/ E
    “洋炉子”有不少样式。家庭用,常见是“花盆炉”。规格不一样,有大中小号。最早的由四个部件组装(可能限于铸造工艺)1、炉盘,带浅盆状的圈,圈后铸出按烟筒的口,前头铸个长方形口(口上有上下开合的盖儿,盘上的炉圈、炉盖,另铸)。2、炉腔上半部,上小下大,带梢。3、炉腔下半部,铸出炉门框和放炉箅的支架。4、带三条腿的炉底盘,炉腔下口坐上边。四件,用罗栓连为一体(都有上螺栓的小爪)。另铸的配件:a、炉盘上的一套火圈、火盖;b、炉腔中间套的镂空花盘,宽五六公分的圈。上头可烤食物、甚至湿的鞋袜。C、炉盘下烟道里能转的挡板、方形口的盖、炉腔下可开关的炉门、炉箅。这种炉子里边要贴炉瓦(不是烧蜂窝煤那种一体的,是一块一块拼接的)。炉盘上的火圈,挑下来,锅能坐进去,受热面积大。烧水做饭方便。最适合家庭使用。
1 m. p+ q3 A& ~( y* T. Y* r! n7 d. m# `5 ?8 t9 _& K& q
    五十年代末,改进花盆炉结构,生产出“简易两用炉”。沿用至今。比花盆炉矮,炉身一体,光溜溜上小下大的筒子。炉盘炉底,螺栓连接。简单、轻巧,煤球、蜂窝煤都可以烧,两用。铁皮煤球炉被彻底淘汰。
专门散热取暖的炉子,炉身直筒子。顶上如扣个小盆,盆底是炉盖。也有平顶的。炉身里头铺炉瓦。可以坐水壶烧水,饭盒热饭,烤食物。不宜做饭。
0 j5 M6 V8 W( h2 w7 y. I: s9 T6 B
+ i5 ^' g: h% I! b  I
    1949年以后,工厂、学校、机关单位冬天取暖用这类炉子,比旧式的有小改动,叫“新民炉”。没炉盘,上头大厚圈,傍边一烟筒口,一个炉盖;炉身带凹凸竖棱,不用炉瓦,火旺时炉壁通红。下头炉门、炉底、炉腿。新民炉也分大小号,商场商店公共场所,冬天也是炉子,超大号新民炉,高一米五以上,粗半米多。上下是铸铁件,炉身是铁板圈的。怕烫着顾客,用铅丝网做栏挡,把炉子围上。每个单位都有专人管理炉子,生火、添煤、封炉子,当然重任在肩:保证炉火安全!比用空调、热风、暖气,操心费力,而且空气混浊,粉尘飞扬,时有煤气中毒的危险。今天的人们,上班、外出、居家、休闲,时时处处,安然适意。真令过来人羡煞!0 C9 r  ]0 N5 A' s3 V$ J/ A$ J1 ^
. d" U8 P( N$ b0 s0 p
    蜂窝煤,机制煤球,五十年代末才出现。之前的燃料,就是人工手摇煤球和砟子(砸碎的小煤块,也叫硬煤)。1956年以后没有了私营煤铺。胡同里卖煤的是煤建公司下属的煤厂,买煤凭本儿,按人口定量。冬天拿着煤本儿,在煤厂小窗口外头排队。递进本儿去,审核、记录,扔给对面的办公人员。甩给你一句话:“内口儿交钱!”您挪到另一窗口,前头有人您接着排队。交上钱,连煤本儿带小票儿,杵给你,还是一句话:“内边领煤去!”推着车到大棚子里,小票交给发煤的人。他下口令:“装吧!”你戴上手套,往车里搬。屋子外头排队,冻得捂耳朵跺脚,煤棚子又高又大,挡雨不搪风,吹得从脚腕子凉到脖颈子。这一装车搬煤,暖和过火。里头背心都汗湿了。到煤厂门口,等着管事的过数儿,多了少了都不好。工夫不大,可天冷,湿背心冻成冰了。煤运到家,冰化了,顺脖颈子冒哈气。卖趟煤,冰火齐来。煤铺变煤厂,煤厂属公家。公家是衙门。煤厂的人是公家人。公家人就不是老百姓。改革开放以来,扭过来不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儿的化吧。说远了,跑题。往回找——
. D( t" X* ?9 y4 l0 }
/ r7 I! h/ R7 T5 O0 X$ K
    这蜂窝煤,老北京人不爱烧,认煤球。煤厂货全:手工煤球、机制煤球、蜂窝煤,都预备。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蜂窝煤才被北京人接受,成了唯一。煤改电,被接受的蜂窝煤,也得出局了。凡事如是,先进替换不先进。总有更先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0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系列话题可以总个题目了,真不错,该加个精了。
, ^- \9 Y" N( y5 j; V/ a6 x% i' m' X) y
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老先生大概能捯出用火照明(火绒、火镰、洋油、蜡烛、油灯、取灯儿、红头火柴、黑头火柴、纸捻、火绳、灯草、汽灯、马灯、电石灯、水月灯)那一大套来---我瞎猜的,嘿嘿!!
发表于 2012-12-20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样写法的原因在于寄情于物,不空荡是一方面,另一面是文字读起来充满美感与力道,其美感力道来自于茁实。  |+ r3 H3 g( G; ~( e0 O
6 R1 q6 k9 w. X2 Q
老先生加油!!
发表于 2012-12-20 13: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煤炉子乏煤太多,得擞擞火了;我这火怎么擞也旺不起来。老爷子的小炉子烧得挺旺!
发表于 2012-12-20 2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煤一幕记忆犹新,手耳冻得通红,里面全湿透了。戴着粘满煤末的手套擦鼻子擦汗,完了事一照镜子快成关公了。那时一车蜂窝煤摆放到自家窗根儿底下实属不易呀!" X0 y0 X# G- D: p, l
  伸脖等着老先生的旧事系列。
发表于 2012-12-21 1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学路过合作社,老辈人叫‘大鼎和’,到屋子中间的大炉子烤烤。前心后背烤热了再跑回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19:11 , Processed in 1.15299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