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4-22 13:32 编辑
0 `4 H% k! D7 u0 r' l$ U
9 x7 z+ V/ a% T9 e, l m/ X# _$ i+ `% {1 y7 C/ V( `
2 G& q) C B4 w& Q5 G
经过一个春节的消耗,墙角戳立的葱捆儿不再那么精神,瘪瘫如风雪远路耗尽精神的游子,够探门缝中漏出灯光的伸手都蔫蔫的。罐子中腊八蒜的兄弟们一日少似一日,翠色疲倦,好似征方腊回转家门的梁山好汉,泄气稀疏地走,打探他人下落的气力也没有。水仙花叶失了油润的耐心,耷拉稍儿默对成一簇无言葬花的黄裳绿裤人。3 x) ^' q$ F* ~9 J6 u3 h/ X" m
6 c$ ^: p8 k: Q3 m 挖空了芯儿倒吊的卞萝卜瞧着还开心,要不,那些略黄的叶子不会撒欢翻着长,还有萝卜腔里搵着的白菜疙瘩,较劲儿出梃儿,梃上努出一串串花蕾,微涨,谷粒儿般的。
; D1 } U/ ^6 x
% h. T& u! H$ [
谁也阻挡不住的春天来了。报春的消息来自于炉边的蒜。闲置的花盆,漏了的脸盆老早都被填土浇足了水,蒜瓣们努力生发出苗。一搾高便能掐来拌面,掐了还长——北京的春天是北京人的舌头最先感觉到的!
7 k: ]1 K- {% S& e# F; h3 E5 J 立春嚼萝卜的传统还在,可游街卖萝卜的人没了。想起来还要做些春卷应应节令,逃不脱仪式性很重的窠臼。粉丝、菠菜、豆芽、蛋皮儿、小肚儿年年若此,老几样。“匀和豌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注1),葱白韭黄易找,蒌蒿与豌豆芽轻易觅不得。甭管立春在春节之前之后,苦寒北地的室外还是滴水成冰的日子,离挎竹篮剜蒌蒿的野趣远得很。蓼茸蒿笋难试,淡烟疏柳不媚,齿颊间,这欢真是清得寡瘦。(注2)
- o" }; Q- S2 r0 B Q8 ?) u2 y
9 I' g5 y+ r0 B p( p2 e 韭黄算不得春菜第一,因其离了不见天日的暖洞便如何也黄不起来。(注3). G, _7 b2 Z( {; E+ u0 j. B; K3 s7 r
/ [0 D- X/ v/ \8 ]6 l 倒是农人篱笆前洞坑里越冬的菠菜与野鸡脖韭菜(注4)争着夺春菜之魁。随着天暖,一夜春雨,挂着根泥的韭菜摆上菜案子,褐红褪去,换成绿,那绿追随时日由嫩入新,愈来愈沉,直到宽叶面泼油似的映出鬻者的模糊指影。才应市的菠菜棵儿墩实得像小胖子,根儿憋着红,叶嚷着绿,囤水儿,惹人怜爱。初始十几棵一小掐儿,继而把儿大了些,最后成捆成捆的菜车上躺着。只有这时,人们才肯敞开肚皮,使盆拌菠菜粉儿,大屉蒸菠菜篓儿,肆无忌惮与价格的关系真的不大。* _8 z" k, L6 A5 O4 I6 u
$ n N5 t! z# p+ u* k E& {
等市上的菠菜贱如仲春的晴日——天天都是大太阳,热水焯过出梃的菠菜晾院子阴影中干着,香椿来了。) G6 [4 G! d: I# u" y
4 f( u1 Z- d8 A+ {: f* l- E: d
香椿是北京春菜中最受欢迎的客人。即便天交五月,中午能穿短袖儿,没香椿入口的北京人便可完全不承认春的降临。香椿,香椿,香椿之香无法用人类已有的任何香来类比——醇而绵久,津不四溢。与那种味道初遇,犹如涵洞里行走,久了,直面远处洞口的那点光斑,亮,不白不晃,随步韵安静地跳动于一幕昏暗的尽头。那茶褐略带紫色的香椿芽,眺望于春日,从梢头为人们带来陇亩乡野消息,哦,原来这春禁不得手指一捻,捻了便会冒出油来——脆嫩无滓的春天呐!
\% I; d4 E- B/ Z9 y \# @6 j. `. {
三五个香椿头,马莲还是稻草捆了,盖在湿巾下面。可蒸,可炒,可拌,可炝。 Z3 S7 j( q4 d! M) Z- C A
, |: u. s n E# Z1 q# `; W 如果能把北京之春分个层,最先的春应当是挟裹在大风里的,遇到沟坎矮墙,停了打旋儿。旋处,垣基坟角,便有绿色冒出来。然后呢,然后风势弱了,烟一样的春汗漫过来,推过来,春头先来,挂上树梢,春身缭绕在后,取月入水心洇化一痕之势。香椿就是在那样来的春里吸足了春气。) A. x# {; H' Q
/ d6 p. g- X& u4 ^# [" _
奶奶在的时候,最擅炸香椿鱼。香椿水腌,挤干拌芡粉,另用芡粉加面、蛋液、油盐调稀糊,香椿挂糊入油炸至金黄色出锅,最后将所有炸好的椿鱼一同回锅再炸令外皮起酥。这过瘾的吃食,在二茬香椿之后才做。头茬儿香椿稀贵,如此吃,造孽。: u( ` v" C- W, \# v1 H2 ?
$ B/ {& X0 e% F+ c* X, A; z 关于香椿,偶然之间,我曾有过一个发明。将蛋壳罩于掰过头茬儿的香椿枝上,三五天,蛋壳便会被新芽釀满,掰下椿芽,打碎蛋壳,那蛋形的香椿能切成丝片,与豆腐丝为伍,三合油炝拌——解馋下酒的至上法门。
6 t1 V0 g4 I/ D4 C& \, a# q
9 O" w" ^# r4 |- s' |; x# F 《五杂俎》和《花镜》上都说香椿可以搓茶饮(注5),我没试过,枣叶倒是弄过,味道不赖!
5 P- \3 Z4 S" m I; r3 T
6 H4 y* M5 { V2 i 如果说春味如茶,我不大反对。不反对的原因在于,真静下心想,这春味与茶味之间颇有些暗合之处。茶味讲究入水,春味呢,对照着来,是不是应当入心?这入心的味道需要冲泡——悬壶煮汤,高铫注水,慢拢轻箅出苦,有得回甘。以北京的春菜说,野地里生的苣荬、荠菜,枝头挂的柳芽、槐花哪一种不是以苦先行,浸焯蒸烙后才显乡野山气?
0 d0 l/ `) Y) p9 |) z
, h8 i0 m& p: d/ f+ E
北方地冷,苣荬、荠菜、车前等野菜能食时皆柴弱,长大了更不堪。所以北京人没有养成特意吃野菜的风气。从林语堂到唐鲁孙,老舍、史铁生,谁也没能如知堂老人《故乡的野菜》一样写写北京本地的野菜。5 ~0 e" G6 X& s' {
. k3 P' L0 c1 a$ J+ X 地头野生的菜不行,只能往园圃与树上打主意。北京多杨柳,花都是柔荑花序,以杨树为代表。这种毛茸茸手指长短的柔软褐色东西,称之为杨树狗儿,北京话“狗儿”是一个可爱的词儿。杨树高大少枝杈,所以没人特意去摘这东西,单等落了,捡拾洗净焯水蒜蓉凉拌或剁馅儿。此物入口,嚼来有颗粒爆破感。柳树呢,连叶撸下来,水浸去苦,可食。
9 [+ p0 t' A0 p6 b
4 b* k( B4 t, J W4 Z: e% E 榆钱是榆树的花儿,绿色的花儿,入口有青涩甜味儿——如初恋。榆性温良易招虫,树干多疤,肥腴地成乔,贫瘠地易灌。花前叶后,后不了几天,花繁三五日,叶便茂起来。皴裂老皮之下的那一层贴骨榆皮晒干磨面可入食谱。荒馑年,救过人命。. h) L0 ?3 T7 L `7 O
9 N* l5 D: d& \: g- ~ 花椒多刺,花椒芽味美,椒芽易生虫腻,远远闻起来有青嘘嘘膻甜味。繁茂之后,常栖凤蝶——北京城里能见到最大的一种漂亮蝴蝶,半个手掌大小,黑白分明,后翅缀着翅突——像风筝的短尾。花椒生长不快,椒芽不易得。有花椒树人家看守得紧,非至亲至近不肯轻易馈赠。
% ^; t5 `- \. W. `& R2 U
2 d; U( E* @, Z# x4 x) F5 F
北京话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歇后语一句。小葱之葱,宜加儿化韵。传统文人对绿色的形容中多以植物冠拟——豆青,艾青,松花绿——其中有葱绿一条。这绿大约是对着春生的小葱说的。那绿不浓不艳,跳跃入眼,蕴含水汽。春日,酒徒桌上廉价的小葱儿拌豆腐,豪华死了。更别说还有爆腌杏叶的野供佐庖,更别说还有加麻酱砂糖或盐油清拌的萝卜苗侍餐。; d, x# K- D3 G) M( R1 W
+ x' d K- s; a7 T+ m* i 从色彩上说,每年每年的春都是新来客,陌生没有任何经验,小心翼翼地从事,南一点点红,北一点点绿,加浓涂开留给夏天去做。小葱的水绿,韭黄的浓艳,水萝卜的洋红——浓浓淡淡的伧俗韵事。在春天,草木推大城入俗世,大城以草木葆蕴精神。
8 Z* j3 U$ f5 }
: ?( R& G3 M1 J. q/ g% W! b
春至汪曾祺先生写北京小萝卜的时候(注6),大拨的圃菜赶过来,春天的味儿,便乏了。 0 k4 D3 T- i2 x
7 w7 K& O$ K& F) @7 k' u; ~' V; `* Z; X' M1 I0 e' E
1 }4 ^3 Y4 Z1 ]# V' f8 y) h
, ~- t; \6 D/ s$ S) |' R
注1:耶律楚材《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句。
/ U* C4 z, X; `9 r" P" a
% p' d' L8 X0 O: e8 ~+ c7 T, a6 e注2:苏轼《浣溪沙》有句: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自注: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泗州,即现今蚌埠东北之安徽泗县。)
4 V) G+ n, `( _6 O5 ?& k8 V
9 M O8 ?! P- p4 m( D+ a% k, O注3:韭菜的宿根在温暖阴暗的环境下栽培,人为阻止不产生光合作用,只生长,产生不了叶绿素,园艺上有“黄化栽培”一说。5 Z1 Y* v% A7 u+ g6 a F7 e
c( h: l7 _- x% d9 C
注4:韭菜之初春品种,因培土较厚,茎至叶稍呈白黄至绿的色彩变化,捆起来,颇似雉鸡脖颈之闪色,故名。
0 f1 _' }3 Y {: @ ) t" I. I+ y* V6 b
注5:《五杂俎》明谢肇淛著。“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亦有点茶汤者……” 《花镜》 清陈淏子著。“(椿)嫩叶初放时,土人摘以佐庖点茶,香美绝伦。”
- O0 y8 I6 E& w: U* [4 A0 _, h+ K
+ t% }3 N9 y: a' K注6:北京的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汪曾祺
8 I8 Z( w# c7 O# S! O* o+ M8 n
# J- W6 X" y/ L2 H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