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50|回复: 48

我所经历的拆迁:机织卫胡同末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2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D5 d& q! [4 q1 e6 I" g7 S0 I

       突然想写点什么,于是回忆了一下我经历的拆迁。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无法用图片记录那个过程。

6 \( M; ]9 P# @8 |

    1998年的春天,我借住在同学家机织卫胡同6号一个小院子的西屋,这是他外曾祖父留下的房子。他家因60年代全家迁往外地,房子已经多年无人居住。当时这院一共有房子7间,正房三间,其中靠西的两间空着。过去住着这个院子最早的主人,一位90多岁老太太,同学称呼四太姥,据说是他外曾祖父的第四房姨太太。因为年纪大,没人照顾就被儿女接走了。正房东屋住着老太太的侄媳妇,50多岁,自己做生意,常年跑外,经常不在家。东屋空着堆着多年的杂物,西屋我住。因此虽然是住几户人的院子,但其实经常就我一个人。那房子我搬进来的时候因为多年无人住,窗子还是窗户纸的,在窗下有个小口,用小线十字交叉绷着,上有高丽纸,纸下有个木轴。想看外面的时候,可以把木轴向上卷起来。顶棚在我住进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坍塌一角,是我找了一个朋友,买了高丽纸糊好的。院子里有棵大核桃树,结薄皮核桃,经常半夜啪嗒一声,掉下来一个。

5 I3 [' Y/ J; [# z1 A9 E$ N2 R

     那会就我一个人,回来就从机织卫向东到广宁伯街口的小饭铺吃饭,去饭铺里吃的基本就是刀削面,当然饭铺也有炒菜,见长的是一个爆三样。面吃腻了就点这个配米饭。当时那个街口是个小集市,有时候也买点东西回来自己做饭。

! q+ I) {. A+ X( R+ X [

 

+ y& t3 G1 l2 M1 m" z

   后来金融街拆迁开始了,因我的同学父母年纪大了又在外地,拆迁谈判也是我和我同学一起完成的。经过众所周知的艰难过程,拆迁协议达成了,最终赔偿了西屋16万元。拿到补偿款的当天,我和我的同学在屋里整理杂物,将无用物品都卖给收废品的小贩,有些东西我觉得有用,他就送给我了。当时翻到了一套70年代印刷的带有毛主席语录的《十万个为什么》;几副他外曾祖父留下来的石刻拓片;一个针线盒子;两把木梳;两个方凳。最后在床下的一个纸箱子里发现了一瓶压盖子的红星二锅头,商标都褪色了。等我们把物品清理处置完,拆迁民工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我们俩人把门钥匙从钥匙串上摘下来,扔在了院子里。这时候一个工头过来说:搬完了吧?等我们一出院门,他一声招呼,进院子四个工人,四人端着一根二十直径的圆木,进屋在房顶上一捅两捅,将房顶挑了个大窟窿。宣告了这座有百年历史的小院的末日。我们走到街上,一路上除了相互打听拆迁情况的邻居,就是戴安全帽的民工。又进到经常去的那个饭铺,叫了个爆三样,两人坐在院里拿出来的方凳上,将那瓶陈年老酒喝尽,远处依稀传来断断续续的坍塌声。

4 }, q4 I i- Y! [: {

 

* b H6 c2 s5 n. w

 

2 R+ y3 M! R. U# |* q# p

在如今的电子地图上,已经找不到机织卫胡同的位置了,只好用一张民国地图标出他的位置,红方块内就是我住过的小院,红圈内就是饭铺和市场

: T, F4 X3 c( R

 

y; u1 O6 Q; H0 E6 A( G$ y

   借用光阴藏的一张照片,这就是广宁伯街17号,在这门楼东边不远,就是那个小市场和小饭铺。这附近木石精良,磨砖对缝的好院子很多。很遗憾,我住的机织卫6号太普通了,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 _$ o& i2 R. a0 t7 }% N3 Z$ B

8 a0 K0 b1 }7 Y( E0 y

 

" u8 j4 j& D O& L5 S' E

从机织卫带回的物品,两只方凳辗转中丢失了,《十万个为什么》;几幅拓片;针线盒;两把木梳都还在。这个盒子我扔在柜子里很多年,很少打开,上次打开还是2006年在咱们论坛发片玩的时候随便拍了几张,刚才又拿出来拍了几张

* `. S5 v5 G" P9 f0 ?


 这个大漆的小盒子上有两块螺钿装饰

9 Z/ w% B2 _5 z! ]3 x7 Y% _3 }


$ n& w6 e8 I! b3 R

这些应该是院子女主人的刺绣作品,大部分是枕头顶,针线包,还有做被子弹线用的荷叶灰包(荷叶灰包我一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2006年在咱们论他发照片后一个网友告诉我的)

# R- k1 c$ r2 t' O; b w

 

, R4 k( E5 M9 o/ `

胡上吉不知何许人也,不过他造的木梳质量不错。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至善在2009-6-23 12:43:00的发言:
0 q+ c0 J5 ]9 O" f6 ?% U8 W

您的刀削面情结由来已久。

9 F) G! [) ?1 ~6 I* @* [" q: c

 

, f0 t- Q2 ^/ @" _

“我们俩人把门钥匙从钥匙串上摘下来,扔在了院子里。”这一情节还从未在影视作品里出现过,很有创意!

0 n* l# z6 t+ y' _$ H% | E; t8 ?

 

. i& N( E6 p: H% V

这还真不是什么创意,当时觉得以后就用不着挂锁了,要那锁和钥匙干嘛用啊。锁就挂在门的钌铞上,钥匙就扔了!

发表于 2009-6-23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舍的旧京情结!
发表于 2009-6-23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情真挚,好文章
发表于 2009-6-23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那张地图,眼睛发热...我小时候就住在王爷佛堂,后来搬到兴盛胡同。小学就在丁字街上的。跨车胡同有齐白石的故居,西养马营有个工人俱乐部,没少在那儿看电影.---- 往事如烟啊!
发表于 2009-6-23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中的机织卫胡同不长,但干净整齐,行人不多,胡同虽不宽,但两侧的房屋比较高大整肃,路北有几所好宅子,经常院门紧闭~~~可惜呀
发表于 2009-6-23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篇。

0 [( G1 @3 I, k' H; G0 o

看着那些老物件儿,想想物件儿的主人年轻的时候的生活情景。。。

" C% k7 r9 H. `

 

0 ? j; Q5 P. R* K

就是相片微距比较差。相机应该有微距功能,怎么不用啊。

发表于 2009-6-24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哥性情中有那么一股天真劲儿,有次说起自己老房子:“每次做梦回家,都是回到这。”。格外能打动人。

% z% y; Y/ g) b

。。。盘子哥自己有家,跑到糊窗户纸的老房子里住是做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虎在2009-6-23 21:05:00的发言:
   看着那张地图,眼睛发热...我小时候就住在王爷佛堂,后来搬到兴盛胡同。小学就在丁字街上的。跨车胡同有齐白石的故居,西养马营有个工人俱乐部,没少在那儿看电影.---- 往事如烟啊!
e* l% v4 n% j' Q

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我也去过一次。记得是个极热的下午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6-24 0:04:00的发言:
- b( O# O6 [7 \5 c3 ]# _

盘子哥性情中有那么一股天真劲儿,有次说起自己老房子:“每次做梦回家,都是回到这。”。格外能打动人。

1 P( d8 U! k3 B7 g" [4 E; `( E

。。。盘子哥自己有家,跑到糊窗户纸的老房子里住是做什么?

0 M# s2 m4 ?7 E* M& i

我那年毕业的,踌躇满志想自己干点什么。开始在西四做小生意,住这里是因为能离西四近一些。

发表于 2009-6-23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盘总自来到老北京网,涉足美食、收藏外,今番开始了用自己亲身感受、会议来与网友分享,读之如心灵鸡汤!慢慢回味。
发表于 2009-6-23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兄怀旧,品质优秀。
发表于 2009-6-23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坐在院里拿出来的方凳上,将那瓶陈年老酒喝尽,远处依稀传来断断续续的坍塌声。”

+ p6 b5 m. l+ @+ N: t/ G

深邃而真实的一句。

发表于 2009-6-23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刀削面情结由来已久。

! l4 x, P9 A3 Q* J

 

+ F+ ~: l" r4 u" ~! j# i

“我们俩人把门钥匙从钥匙串上摘下来,扔在了院子里。”这一情节还从未在影视作品里出现过,很有创意!

发表于 2009-6-23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桃啥味道是不是也写写?
发表于 2009-6-24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6-24 7:47:00的发言:
8 H; Y* v& ^( o' U0 }; S/ X2 T

我那年毕业的,踌躇满志想自己干点什么。开始在西四做小生意,住这里是因为能离西四近一些。

1 f' z: P* a7 [7 a6 X5 ]

卖包子?人肉馅?

' ]4 j$ V6 ^: z ?& Q* p0 G' G' _

 

发表于 2009-6-25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哥卖包子,别说人肉,就是用了新鲜猪肉也要看好别给人家包进太多肥肉.........“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他信这个呢。

/ y3 a( I* ^- Y

那个螺钿盒,从看到我就不停想:装几把尖首刀很适合;明刀也行.....呵呵

) q+ u5 p! _8 o9 g$ c/ v

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啊?

发表于 2009-6-25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6-25 20:13:00的发言:
7 I4 u% ^# a2 \- w9 \2 |$ U7 O

那这是枕头顶

' L* v/ z1 n" m4 ~3 o I( e

我还以为是擦粉的,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6-25 0:22:00的发言:
* l0 @+ x- _) {2 T# D5 Q

盘子哥卖包子,别说人肉,就是用了新鲜猪肉也要看好别给人家包进太多肥肉.........“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他信这个呢。

\3 M) M g7 I

那个螺钿盒,从看到我就不停想:装几把尖首刀很适合;明刀也行.....呵呵

& _/ G0 e: P5 [, O9 e) m

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啊?

$ S# X& T9 c* l

那些是枕头顶

发表于 2009-8-1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您的文章,感慨万千,我家在机织卫住了20年,太亲切了,我家的地址是机织卫20号,这希望能多看看那里的老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定侯胡同,住过明朝的侯爵郭勋,他家刻印了《水浒传》。

T: w- L3 L/ z' @9 m4 e) Z

 

) q' p1 R+ q3 w

 

1 g i V% m5 I$ w4 T

 

" S8 U p/ {' r4 G7 j' w

他们家刻书很多。《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是他们家刻的,郭勋刻本质量特别好。

发表于 2009-8-14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起读盘随感

机织卫胡同,我走过无数次,名称与“机器织布”并无关系,盖明朝驻扎“济州卫”军营也。一个卫有5600官兵。山东济州的卫兵,要轮班派驻京城卫戍,称为“班军”是也。常驻京城的卫兵,称为“京卫上值军”。统称为“京军”。

+ ^: S# \: ~: E6 C4 K; e. U

养马营,自然是饲养军马的地方。

+ F: c% T+ F; W% V, u* Y% `. }

屯绢胡同,明朝有管理马政的屯马察院。

|+ ^. A9 K. d3 y) W' {4 L

按院胡同,明朝设有按察院,我在这个胡同读书的八中,前身是徐世昌大总统创办的四存中学。“四存”者,“礼义廉耻”也。时代变迁了,这四个字还没有过时吧?

$ }8 j d( ?' w K" O- p% b

广宁伯街,住过明朝的伯爵刘荣。路旁的地摊市场,我也路过无数次。漫说侯门深似海,引车卖浆担菜来。

" f. Q7 C) d/ K+ k' e: B$ c4 @: a6 A* E

武定侯胡同,住过明朝的侯爵郭勋,他家刻印了《水浒传》。

8 c f \1 q& ^. s. G& Q0 C+ D

丰盛胡同,住过明朝侯爵丰城侯。

9 o! _# O9 o$ a- \* H

太平桥大街和赵登禹路,是元朝的金水河遗迹,不准洗手、饮马,违者治罪。明朝沦为排水沟,民国使用拆除皇城的城砖砌筑为暗沟,地上修建道路,先叫“北沟沿”,1946年叫赵登禹路。排水沟沿线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地名:前泥洼、后泥洼、二龙坑(二龙路)、八道湾等等。2003年,我见过挖出的暗沟和城砖。上穷碧落下黄泉,挖地三尺也要拆。

/ B h( @- {0 m# a

王爷佛堂,是大木仓清朝郑亲王府的佛堂,现在是西城区政府所在地。

) H( E5 j) ` J5 @. G

大木仓和劈柴胡同,得名于明朝,这里有征收实物税的“竹木厂”,有人贩运竹木,就要征收一些,储存在竹木厂里。

5 A+ ~% t9 a7 {; l; f

跨车胡同,只留下一个齐白石,以东的那些胡同,全都像那一瓶陈年的二锅头老酒,喝了,就没有了,连一个酒瓶子也没有留下。当然他们可以再造新瓶新酒,让天更蓝,水更绿,金融更发展。但是,新酒,老酒,味道是有区别的。

& W5 }2 U2 t2 D- d

什么叫人文荟萃?以上的数说,就是人文荟萃。人文没有了,荟萃变成了杂碎。

0 y2 q5 k! }8 ]! e# m

没有天安门的京城,还算是京城吗?仅有天安门的京城,又算是谁的城呢?

\( ~: a" w6 o3 k4 Z6 p

 

2 N' z; g" ~- @; V }' h2 v3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100微在2010-5-30 23:21:00的发言:
特别想念锦什坊街的森桂斋早点。那里的豆粥绝了!
; \) }3 v0 A x! G' F

呵呵,桂森斋

& l7 \" v# b* ~

l0km0xhE.jpg

发表于 2010-5-3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想念锦什坊街的森桂斋早点。那里的豆粥绝了!
发表于 2010-5-19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我亲眼看着机织卫胡同一点一点拆没的,真心疼。不过那时候居民住得也太紧张了。
发表于 2010-5-13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对叫篦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泡腾在2010-5-13 16:00:00的发言:
那对叫篦子
" x9 C" r4 g6 W% P1 p4 [. S, U% [

赵宇的同学?

发表于 2010-5-13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金融街拆迁的亲历者。

" W" t% e; X) S7 Q( A

唉。

1 z0 r6 {. e$ H% z0 G- j! Q

我爷爷给他们盖了人民大会堂,他们拆了我爷爷的家。

发表于 2010-5-24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 `+ F4 m7 ~% G+ ^5 f1 j

另外,多谢提供的地图。我1958——1964年在35中上学,住家在大乘寺。这两处,地图上都有。实在是50年过去了,有些很熟识的地方,在记忆中也越退越远,不那么清晰了。比如枣林街的具体位置,后楼胡同在哪儿?还有,二眼井胡同——不看地图已经不可能想到了。又想到真武庙的早点铺等等。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这里看地图。

; B( y. ]9 k& R) i. r

再一次谢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织卫胡同里出了一个中国一级的设计公司 可惜 这样一个企业日后何处寻找自己的文化原点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00:59 , Processed in 1.21327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