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30|回复: 103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8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莲花池庙会老照片展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特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尺寸60*70CM,已配镜框,采用佳能大幅面喷绘原装相纸及墨,准收藏级工艺(可保证数十年不褪色),每幅500元。所收益款项除扣除影展成本外,将全部用于老北京网日常维护。以下为图片目录,还有110幅可供出售。

# h& I7 N e! H

如需要的网友需上门自取,老北京网地址:西城区鼓楼西大街62号华利佳合快捷酒店339房间,掌柜电话13522872255,请提前预约取货时间。可跟帖预订(nEO_IMG_后为图片号)

$ D0 R- D- ~: J$ ?

 

+ J% M4 ~6 {6 j: [# W$ {& X6 J

实际效果

+ ~& a7 O$ w% r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 f: E4 B: }) h) N, _3 |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2 D* U2 V6 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5 14:46:5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10号东四牌楼

9 ~3 s* ?( A2 c) `# j1 d. a

 

% ^5 v; S+ @- T0 l8 w

西四牌楼的东边牌楼题字“行仁”,西边牌楼题字“履义”。东四牌楼的东边牌楼题字“履仁”,西边牌楼题字“行义”。因此这张是东四牌楼的西边那座牌楼。此图可见四座牌楼里的三座。东四牌楼路口西北角是望火楼。

( Y' Y0 K" z2 }2 _

此图地面没有电车的轨道,牌楼还有戗柱,立柱还是木头的。后来为了通行电车,也因为牌楼糟朽,把牌楼重建为混凝土立柱,取消了戗柱以免碍事,横梁也提高以便通行电车。再后来,牌楼没有了。

j: i0 l6 u2 s; A9 i8 E0 J% U& K. F

自从拆除牌楼以来,只留下东四、西四的地名,以致于有人把“东四、十条”的地名误解为“东40条”。

) f& W0 N" K4 B7 b* T0 t! n

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都是老北京著名的地名,有道是“西单、东四、鼓楼前”,曾经都是最为繁华的商业区。所以,这张改建之前的东四牌楼老照片,最值得收藏和欣赏。

- m: b& k8 w- {2 s

 

- j( x( b+ D4 B, i1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n3 [+ k1 U& [# m3 |( O0 K!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 14:20:4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07号长安左门

# Y6 X& {& D$ g1 ~8 `& c6 ^

 

# E& K3 k: [9 A, n6 l5 S6 }

这是民国初期的长安左门,是东长安街的起点,远处是长安右门,是西长安街的起点,中间可见华表的原始位置,华表现在已经不在原来位置了,右边是天安门,路灯是可以升降的汽灯。

( G$ H' X4 V0 X) N% F& e

 

2 D) ^8 ^ }! G! W0 P D

1949年以后,每逢游行阅兵,队伍和炮车要从左门和右门两侧绕行,令军头们很不满,军头说,怎么可以让堂堂军旗在封建皇帝的大门底下低头呢?拆。所以这个场景也是无法重现拍摄的。

4 L& E; G7 A4 w8 G2 B( N; m6 e; P

 

! G* X+ A) l Z/ O+ ] m4 O! Q

 

) |3 Y+ o# D# Z1 ]" o!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t, \% _1 ~+ H9 V4 V, W8 y1 E

 

! E$ y% M5 d# t' A2 K& O: e% E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

发表于 2012-2-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06鼓楼、20号钟楼

% C( ]; M& h" M( T' a5 I1 H

 

! N' p, a0 e: }% W. ~- v

这是鼓楼的北面,尚未封闭的门洞,视线通透,拍摄场景现在无法复制。古代观象授时,是皇家的特权。每晚城门关闭,街巷戒严,以及民间起居,都是依据鼓楼和钟楼的报时。

) D E7 Z5 k) b7 {8 R

此图构图凝重庄严,气势宏大。民国时期的鼓楼北面到钟楼南面,是平民市场,侯宝林第一次说相声,就是在这里。可以百度《一户侯说》参阅侯宝林回忆录。

\2 d7 J, \1 ~3 q( {+ Q

 

6 o- R& }2 s7 Y) w. ?, ^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I, ^" h- ]: A' O* z

 

9 O+ F9 h8 x* D" X, r( p/ ^*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K: N* k) l(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 11:39:5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09水窝子

: B" r- |! L! d/ Z$ L

 

9 w9 H& D+ r) X1 D8 ~7 S

订购此图的朋友很有运气。这就是林海音描述过的水窝子。林海音写道,水窝子有大木桶,水夫提水上来,倾入大木桶,然后再用大舀子灌入水车,送往用户。还说,冬季水窝子旁边地面结冰,差点让林海音滑倒。你看水车底下地面积水了吧?此图是直接灌水入水车。

1 O1 ^3 M7 _- h

那个滑轮是两组,每一组的绳子,两头各有一个木桶,此木桶提上来,彼木桶放下去,可以提高速率,还可以作为平衡重物,比较省力。

( w) a5 S2 `+ p$ Z' J# V

两组滑轮,四个木桶,我相信这是一口四眼井。就是一口大井,井口使用石板覆盖,石板上边有四个小的井口,以便同时使用四个木桶提水。所以提水的木桶是细长的。四个小的井口,有利于加盖,防止风吹尘土落叶入井,也能防止有人投井。你想,假如有人投井,这个社区的人将如何饮水呢?

w7 G; b" a! c- F- }! _

 

0 t! N% e: E- z; c& e) ~3 ~

旁边墙上的广告,是客店,仕宦行台,是标榜老店品位高,可以接待官员。

# o5 o; x+ E) a! N

 

# ^! V X3 S' |4 y.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01号、17号,颐和园万寿山

/ Z. `% x# O/ v& \/ v/ o

颐和园原称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崇庆皇太后60岁祝寿建造的御园。此图拍摄时期,万寿山上树木稀少,因而更能展现山上的主要建筑物。当时,佛香阁内慈禧时期的观音塑像还在。东边的大碑,碑阳是乾隆题字“万寿山昆明湖”,碑阴是乾隆题记,说明了建造万寿山昆明湖的缘由,背后的殿脊上边还有福禄寿三星琉璃塑像。清漪园模拟福山寿海,还有一水三仙山,寓意极为吉祥,而且这张老照片构图极佳,现在无法重现拍摄场景。

) Y; L1 M& i3 a: Z

 

/ o# Z) g2 M+ h$ L1 y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0 P$ [! v$ O- ]0 e3 Y

 

! s( b8 k+ b! J! l6 w: T* Z*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t5 j/ z: [8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 11:06: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底只做了一张,多买无折扣,因为这不是商品,是限量版的纪念品。
发表于 2012-2-1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P% q5 T6 J( A& s2 t8 W

点评推荐老照片:六里桥五显财神庙fficeffice" />

* {+ T( A9 V. ]2 i- y. p8 B" }; Y8 [

五显财神庙,原在六里桥西南角,供奉五位财神,旧址现存两株古槐。旧俗,过年期间,到这里求财,可以拿走别人供奉的金纸元宝,称为“借财”。自己发财以后,再来供奉更多的元宝。现在的莲花池庙会,也有了象征性的五显财神庙。

^- v. q1 A, @# S

此图寓意极为吉祥。

- e$ w' h# ?: ]( |1 g

 

- q+ a1 h ?: I8 O# Y; O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1 Q9 T# x* H; i! X- _

 

# v" W0 l }4 N- Z- {

 

4 W& U0 r1 r/ _- Q/ _

 

JPAutiF6.jpg
PiDkQf2Y.jpg
kbdSDdF4.jpg
! Y8 z% ]0 p-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 16:51:0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0 c" A. r# y& L! v. |

点评推荐老照片:4-12号国子监彝伦堂前的日晷

5 d1 E6 v6 p5 K" q% {

这是国子监彝伦堂前的日晷。

4 W! y% N' w% U

国子监庭院的西廊有博士厅,相当于教研室,因为这里的博士是高级教师,相当于现在的教授吧。

/ O# N5 Q; g. D

东廊的绳愆厅里陈设着刑具,是对违纪学生“绳之以法”的地方。之所以我说是“绳之以法”,因为这里真有绳子,把犯错误的学生绑在大板凳上,用竹杖打。南方人称为“竹笋炒肉”。

+ _- q+ o( J& w2 N

庭院北边的彝伦堂,是举行典礼仪式的正堂,堂前有一座观测时辰的日晷。有趣的是,元代太学的放学时间,居然以日影转到后院的梨树为准。后院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敬一亭院落,东邻的敬思堂院落,就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办公的地方。

9 B& Q% q: j& U/ s6 W" Y

彝伦堂前方有一株古槐,相传是元代首任祭酒许衡手植,枯萎多年以后,又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发芽重生。乾隆皇帝御制《国学古槐诗》的序言也说:“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重荣”。其实,许衡死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贤街太学始建于大德十年(1306年),这株古槐不可能是许衡手植的。

/ d- P, b8 d+ s3 h3 M2 }

国子监里的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如果您的孩子面临高考,此图可以激励孩子珍惜时间,得中进士,而不要等着吃“竹笋炒肉”。

: \/ e, W8 |9 O% x: e4 [1 S

 

% T" k2 Y* p2 E! K7 q$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 }& a5 o5 s3 u0 p) w

 

0 X+ Y+ A! f7 V9 w3 ~4 s! m8 X6 J7 a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o6 S8 o- F: K

点评推荐老照片:13号老北京水磨漆器

+ F6 J& D, s4 \; i9 A0 s. }% N0 U

老北京的漆器制做也是很有成就的。这个可能是一件漆器木橱的门扇。工艺是在木器表面多层涂漆,然后滴水水磨光滑。底下的木盆就是水盆,上面那根细长的杆,头上有一个类似毛笔的笔头,那就是蘸水的刷子,几块小石块,就是磨石,看中间那块磨石,两面多么光滑。赤膊那位,正在打磨。近景那位的左手,正在拿着刷子蘸水呢。

2 i5 X; A/ d2 M

所谓不能性急,要慢慢地追求妹妹,叫作“水磨功夫”的说法,就是出自这里。如果你家里有漆器家具,可以选购这张,以便向朋友展示水磨功夫的不易。

2 N y, \& }' ^0 J2 i

 

( |, q5 F1 d& y* o0 ],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G% G$ F7 n2 X9 n3 l* ?# G' S! Y# i

点评推荐老照片:14号骡轿

/ ?6 V+ ]! H$ ]/ H; N) Q, J

骡轿本来适合山区行走,不知为何到了市区。看那平整的路面、路旁的排水沟,应该是民国初期。西太后庚子年逃难,第一站在北郊昌平的西贯市过夜。第二天,西贯市的教门财主送给西太后骡轿,后来西太后回到北京,重重回报了西贯市教门。

# r) Q# M+ S6 ^$ P$ p! f- d

 

4 [" ?/ ?/ x9 d" X0 y$ E3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o+ W% w. L6 ?1 W9 I# H. `

点评推荐老照片:15号城墙底下的麻绳作坊

8 f! @. a" A% O3 |

这是麻绳的合股工艺。几根细麻绳,合股为粗麻绳。“合股”、“入股”的说法就是出自这个工艺。匠人使用的是摇车,一次可以摇出四根麻绳。麻绳可以由于马车挽具、捆扎物品、搭建大棚,以前用途很广。老北京以前有很多叫作麻绳胡同之类的地名,看见了此图,你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 P$ q+ T% T+ {: c2 n1 T9 k

画面还有哈德门香烟的广告,那是英国中颐烟草公司的品牌。可以推断,这个麻绳作坊,位于城门门口里面的路旁。

. V& Y. p, j. M* f+ t9 l

 

" v1 a; h6 x,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老北京制做景泰蓝

T9 z7 K/ I/ l3 j

 

0 U* D, v' A; L

这是艺人在制做景泰蓝长颈球瓶。景泰蓝是老北京著名的工艺,使用铜胎,焊接铜丝组成的图案,在铜丝之间点入彩料,然后烧制,然后滴水打磨光滑,是贵重的陈设摆件。艺人身后是打磨水凳,木盆是接水的,将景泰蓝半成品插入转芯,脚踏水凳,使其转动,使用磨料打磨,类似车床的工艺。

: i( t4 H4 M B

我认为艺人手里拿的是成品,假装正在点入彩料,属于摆拍。

0 B7 c9 F( Y* ^% M" t

这张老照片体现了老北京五行八作的一种工艺。老北京曾经有许多独到的工艺,不像现在,只剩下地沟油的油饼和南方传来的油炸臭豆腐干。

1 v2 F( Y6 ]' d+ b+ X3 Z

 

4 A" F3 B) f: l: F& Q. M&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3 y2 m5 h- n- N% V- ~

 

1 \5 C+ Y; M' N4 A

49号,正在为铜胎小碟安置铜丝图案:

: e! Q6 f/ l6 y) _0 Y, W O(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S) C& M2 @0 ?9 B2 B+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 16:34: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f( Q/ Y- ^4 N2 j d0 ]! v

点评推荐老照片:21号新华门

, j" J' b' Z$ j/ x! ?" ~7 n

此图应该是宝月楼改建为新华门之后不久。当时的匾额在上层,现在的上层是国徽,下层是匾额。门前的木桶是清水泼街用的。你看门前的东部已经被水泼湿了,西部还没有泼湿。门前八字墙有雕花,现在是标语。石狮的位置也与现在不同。所以此图极具收藏价值。

: E- g% c6 D4 C" w, ?4 E7 x# ^

宝月楼本是乾隆皇帝兴建的赏月观景之楼

& O8 U. i& H7 v% M3 m9 d) b+ z4 X

北海、中海、南海,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御苑,因在皇宫西侧,统称“西苑”。西苑的正门朝东,隔着南长街与皇宫西华门相望,官称就叫“西苑门”。在清代,西苑南墙即是皇城的红墙,未设南门。现在朝南开的新华门,系民国初年由原在红墙之内的宝月楼改建而来。

: a" w4 j# K# K+ k! J

位于南海南岸,正对着瀛台岛的宝月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讲述了建造宝月楼的缘起:因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着皇城的狭长地带,原来没有宫室,从瀛台上望去过于空旷,缺乏景观,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楼宇。乾隆说,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乾隆还说,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所以他为宝月楼题写了匾额“仰观俯察”。

2 w: H1 x6 d3 X- ?

袁世凯当总统时,将宝月楼改建为新华门

% p/ I* E4 p7 B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袁世凯住在中海西岸慈禧太后于1904年为举办外交活动而建的洋式楼房“海晏堂”里,他将其更名为“居仁堂”。袁世凯手下的郭五在景德镇监烧的瓷器底款就是“居仁堂”。

7 W5 K" a/ p) ?) Y/ c+ b8 F8 F

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袁世凯为了显示总统府的规格气派,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下层当中三间打通,改建为大门。又将挡在门前的皇城红墙扒开一段缺口,加砌了两道“八字墙”,使缺口与大门衔接。他还在门内添建了一座黄瓦红墙的大影壁,以遮挡外人视线。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其匾额是由前清翰林、曾任过京师大学堂监督的著名书法家袁励准题写的。

# c6 L" [/ U( b) @" I

那时,民国政府还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而言。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这一系列工程,都是由当时的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兴建的。

' c$ m( Y! p# }" T- E( _/ D

王闿运在新华门前讽刺袁世凯是窃国的王莽

% ^4 e# U( V; Y' A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百官朝贺,宣布做了皇帝。那时,袁世凯又将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还派人去布置故宫三大殿,准备举办登极大典。当时,有个反对帝制的湖南名士王闿运老先生,在新华门前故意对袁世凯的部下调侃道:我老眼昏花,望见匾额上居然写着“新莽门”这样不吉祥的名称。因为“华”字的繁体“華”,有些像“莽”字。“新莽”,就是那个篡夺汉朝、自封为“新朝皇帝”的王莽。1916年6月6日,皇帝梦破灭的袁世凯,因肾衰竭死于居仁堂。6月28日,袁世凯的棺材由新华门抬出,至前门西车站(京汉铁路起点站)装上火车,运往河南安阳埋葬。此后,中南海又成为历届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还曾是傅作义的司令部。

6 E G5 ]9 ~- j/ z, N% u

 

2 a7 a+ V# c0 R4 M!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s, Z# M5 A( s( y) k. q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8 Z6 W2 J" p0 @

点评推荐老照片:18号大高玄殿习礼亭

/ @: e' Y2 q6 F* M

2011年的一个文保热门话题是故宫博物院收回并且整修大高玄殿。

% @# q: A# a; ~ w- H% i7 ]

这是从西边往东拍摄的大高玄殿习礼亭和牌坊。在明朝,这两座习礼亭,东边称为阳明阁,西边称为阴灵轩。此图近景是西边的阴灵轩。两座牌坊,东边牌坊东面题字“太极仙林”,西面题字“先天明境”。西边牌坊东面题字“孔绥皇祚”,西面题字“弘祐天民”。此图可见“先天明境”。

. E/ e6 f+ I- W1 e

东西两座下马碑,明朝题字是“宫眷人等至此俱下车马”。以前,两座牌坊底下的栅栏门平时关闭,道路不让通行,所以那个推自行车人要走南面的习礼亭背后与筒子河之间的小道。

/ X2 h o! {$ R( J

明朝的两座牌坊是楠木的,立柱入地很深,所以无须戗柱扶持。老北京有一句俗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就是说这里的牌坊没有戗柱。

0 ?- c4 _9 j4 O) w0 I6 X3 u8 h

后来有了景山前街,没有了习礼亭和牌坊。至于现在南面重建的大德曰生牌坊,原来是清朝雍正皇帝建造的,不是明朝的。

: H- s6 P5 L }' K8 K

 

. k* M% m& n( N%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2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陆老师的精彩点评!听您这么一讲解,再看照片,就觉得它们全都活了!

; G: W o f3 v4 d" K# t @

 

# f# D0 n) C8 S+ g J6 Y$ T, i$ N

请教您一下:第五十九张,是鼓楼前(南面)还是鼓楼后(北面)呢?——不着急,等您讲到那儿了,再回答也行。

+ M) c. ^" e ^/ @& R9 V$ m1 T6 b

 

+ B3 |! |6 v' m7 E2 @

谢谢!

发表于 2012-2-2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麻烦掌柜把随礼的那两张也贴上来瞧瞧?我离北京太远,上不了庙会,总希望在这儿能看到展览的全貌,差两张总是个遗憾。

8 V/ g! \; T$ O1 A( p

 

; ^ Z; p' p! _. T! A; W

谢谢您!

发表于 2012-2-2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u4 j! e8 q. B$ B7 C

点评推荐老照片:51号钟鼓楼

) I* B7 O2 e* |: ~3 n$ c

此图的看点是鼓楼檐下悬挂大匾,题字“明耻楼”。

o6 |* z) {& F# ?2 e6 Z3 O

1924年,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长)薛笃弼将鼓楼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为了使国民永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国耻,薛笃弼将鼓楼更名为“明耻楼”,展出国耻照片和实物。

3 k! z7 f) R$ ~+ t h

鼓楼原有大鼓1面和群鼓24面,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现在仅存一面主鼓,直径1.71米,高2.22米,鼓面由整张牛皮蒙成,上面刀痕累累,是被八国联军所砍坏。被八国联军砍破的一面大鼓至今陈列在鼓楼内,警示后人。后来,鼓楼改为“第一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钟鼓楼一直是群众文化馆址。

) _1 e: z+ j9 K8 P

此图于冬季在什刹海冰面上拍摄,岸边中部就是现在的爆肚张位置,远处是烟袋斜街。现在的沿岸已经模样大变了。

5 r8 x" F Z O Z

 

6 e- a5 D- T3 I* k" S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2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2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c: c4 H. m, I* P8 ^

点评推荐老照片:20号钟楼

: A3 f' l2 d) C G# d

这张钟楼照片,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机位当是在鼓楼上边的北面。当时还没有很多高楼,背景是大片的胡同四合院,保留了老北京的本来风貌。远处隐约看见一条横线,那就是内城北面的城墙。近景钟楼前方尚未开办市场,保留着一片空场。此图拍摄于冬季,四合院里的树木很多,但是树枝稀疏,不会遮挡建筑物,空场地面的投影很美。拍摄时间应该是14时左右,正是冬季午后温暖的时刻,所以在钟楼门前,有人在晒太阳,也有人在摆摊,表现了老北京悠闲适意的生活。钟楼下层券门尚未封闭,上层券门隐约可见大钟。钟楼还是老北京中轴线北端的起点。

+ R) w+ F4 m1 g" `5 `5 n

 

& c) `% _& i0 L* r- o; Q8 V&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2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谢谢文秀兄的点评,不然还真不知道古观象台的是件复制品!
发表于 2012-2-2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a: d3 c2 L! {9 c

点评推荐老照片:31号共和万岁扎彩牌楼

. M- ]: D$ M2 R# }7 i

现在每逢庆典或节日,所谓张灯结彩,不过是挂几个灯笼,挂几条彩绸,结几个绣球而已。老北京有一种行业,叫作“彩子行”,此图在胡同口的临时扎彩牌楼,就是彩子行的作品。光绪皇帝大婚之前太和门焚毁,造了扎彩的假太和门。庚子之变焚毁正阳门,为了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造了假牌楼。以及隆裕皇太后葬礼、孙中山葬礼、庆祝一战胜利等等事件,都有彩子行的作品问世,在很多老照片都有反映。1949年以后,彩子行与棚行的工人,大多进入建筑公司,当了架子工。

$ }" {- @, b" C+ e6 D$ W5 B

此图的扎彩牌楼,题字“共和万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国体实行共和制度。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出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所以,我认为此图拍摄于1912年3月至4月。你看白马右边的小树,和远处的树冠,长出树叶不太多,行人的衣着也像是春季,牌楼底下拉洋车的车夫倒是只穿着坎肩的。

/ k+ L r1 E7 P8 A. B' e8 D

左边的商号,题字是“南烟”。

7 p% a/ P/ ~5 B* h+ H& ?5 C

再看近景,底边露出的石板,我认为是前门大街中心的御路。

5 j) x' W+ o' @8 Q

判断:这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的照片,胡同口位于前门大街东侧。此图具有时间、地址、事件背景,因此具备收藏价值。

+ s# o9 T( c& J

 

: w+ N+ ~& I( n;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3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明耻楼”!自鸦片战争以来,“国耻”可谓多矣,可惜“明耻”不再提倡了。
发表于 2012-2-3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照片为什么一定要花百姓的钱去买呢,大部分照片在“外国语论坛”都登出来了,尺寸要多大都行,镜框可以自己选择。。。。不太明白,望明示。

发表于 2012-2-3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老掌柜的老照片,这不是一种买卖,而是一种心情。

$ M0 W' H* W i4 m, k5 n

我还打算在取货的时候,请老掌柜在老照片上边签名呢。

0 {" ] s& y, m* {' C/ l

老掌柜在老北京就是一枚文物,而且仅此一枚。不是吗?

发表于 2012-2-3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掌柜在2012-2-3 17:40:00的发言:
* P9 T* k1 e: }7 P

看放大的照片实物绝对比在电脑上看更有视觉冲击力,而且这片为展览做的照片绝对图像细腻,细节表现的非常好,采用佳能原纸原墨可保证百年不褪色,极具收藏价值!
# [, [: y$ b4 q3 m. p" a

   没错儿!!!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靳京在2012-2-3 13:21:00的发言:
! e; e+ R2 k. [ ; b+ v! x& R+ G

这些照片为什么一定要花百姓的钱去买呢,大部分照片在“外国语论坛”都登出来了,尺寸要多大都行,镜框可以自己选择。。。。不太明白,望明示。

- [/ C2 s! N% Z( E# x0 ^* u* H }* j3 r5 c; ~ g {+ R: g' ^* I

看放大的照片实物绝对比在电脑上看更有视觉冲击力,而且这片为展览做的照片绝对图像细腻,细节表现的非常好,采用佳能原纸原墨可保证百年不褪色,极具收藏价值!
发表于 2012-2-2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老照片点评,增加了历史的内涵,社会背景,看了照片,有了意思,读懂了不少。
发表于 2012-2-2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8 11:45 , Processed in 1.22875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