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87|回复: 13

我爱北京老照片106——东单就日牌楼[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5-19 05: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19 05:49 编辑
5 ?7 L/ b% A) z5 o8 j) e8 t2 g( @6 X
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的形式相同,都是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 F8 w$ @1 a8 F9 ]( D+ P
东单牌楼额曰“就日”取典《史纪·五帝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为东边看日出,西边望彩云。# q) Z3 Z6 F0 T" ~# F. R
1916年,袁世凯将东单“就日”坊改为“景星”坊
: F1 X7 N5 e$ M- E$ y东单“景星”牌楼,因有碍有轨电车通行,1923年7月提前拆卸。
" [3 {& @0 N7 w) v& m' i# N8 W& C" ]# A4 `- `
附图01.是《乾隆京城全图》里的的东单。" Q0 i3 @  _! ^- z, X% x/ \' e& S

# y, N- o# O  b9 C附图02.是民国时期北平的东单。
1 ^* V( x0 q( |, P3 |; Y. I4 [
. q3 t0 _, M8 H# M* A! ~图044.~图046.是清末由南向北拍摄的东单牌楼——“就日”坊。
# v# L" c3 z) ?3 y" v% L: D5 ?. w' |
图047.是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由南向北拍摄的东单牌楼——“景星”坊。
0 M0 b& y' L. C5 m- o: }* |8 f) R  M
图048.是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由北向南拍摄的东单牌楼——“景星”坊。4 x3 {" R2 }; g0 z

/ a) k. R5 f# R2 v) w/ f" ?图041.~图043.是我私人相册预留的编号。
附图01.东单地图   《乾隆京城全图》.jpg
附图02 .东单地图.jpg
044.东单牌楼-就日     (18--年).jpg
045.东单牌楼-就日     (190-年).jpg
048.东单牌楼-景星     (1925年?).jpg
046.东单牌楼-就日     (1906年).jpg
047.东单牌楼-景星.jpg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19 05:13 编辑
! b. ~9 m; R  P" |/ w
4 x) X9 a1 p/ @2 T6 Y5 P关于
- s5 t8 V) U. |" k6 l“图048.是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由北向南拍摄的东单牌楼——‘景星’坊。”
4 A: c" Y5 b5 q" E& h% {
& @  Y1 S9 }; X% S1 y/ P原图片出处标注:1925年。疑似有误。
) H8 C/ @! ~" g( V# a: t0 }5 ^9 O& a" t2 [0 S$ c, k
图048.里看不到1924.12.17.已经铺就并且通车的有轨电车铁轨。
048.东单牌楼-景星     (1925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5: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19 05:31 编辑
. z! Y6 G+ W, u2 t' Y8 H7 d9 A( l- I4 ]; s; |0 R% Q
【读图】
2 }6 P& J! N7 [9 G6 P' J% d$ z5 m4 G5 p0 r# k. x
图048.是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由北向南拍摄的东单牌楼——“景星”坊。
( q* G% Q5 _9 y4 I/ K- H% \3 t' ~图048.里,汉文的“景星”题额清晰可辨(红框处);
3 D, z$ a0 l- j" g" k) E& l, p图048.里,远景是清晰的崇文门城楼(蓝框处);3 D: `6 r% {1 n( y. |
图048.里,右侧可见长安街T字路口西南角多年不变的东单空地(今东单公园)(红圈处)。
) @0 F$ X0 w8 `. `0 E4 x" D+ U; C+ \2 U( t3 R
图040.是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由北向南拍摄的西单牌楼——“庆云”坊。( t2 Z: R7 B& U' I
图040.里,汉文的“庆云“题额勉强可辨(红框处);
! t) B3 s$ S, K, I& _& J图040.里,远景是模糊的宣武门城楼(蓝框处);
5 {4 W6 ^2 _; O# R$ b图040.里,可以看到“庆云”坊独特的雀替(红框处)。
" C, g( J# h0 o' b% Q' O, q% t
040.西单牌楼-庆云     (绘图).jpg
048.东单牌楼-景星 (绘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 u4 Y0 n8 d5 E# T1 l; ]“东单‘景星’牌楼,因有碍有轨电车通行,1923年7月提前拆卸。”一说,见于:
. b  J1 m1 C2 P! n
3 N- o8 G3 s; W" Q7 Y* w9 K& U+ `中国网     <记忆深处北京城的铛铛车>     (节选)   
4 S1 D% Q0 o2 x! [$ _" H) [# s9 o" Z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tent_16131836_2.htm
6 ]; I+ R8 Q: Y) {2 t - S2 B4 m, l0 R3 x" I7 p. Y- h# i
......+ f% c7 Y$ @  V; [6 H+ A8 G6 _9 R
因为“铛铛”车通行,1923年拆除了东单.西单牌楼.% w. r) X* b. M" O# z

9 x7 p1 ~  n' |5 ]% G“铛铛”车基本上都是穿越城市最繁华地区,所以“铛铛”车的开通,还引起一件大事,由于“铛铛”车所过之处要铺设铁轨,架设电线,有轨电车运行线路要经过繁华的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时,由于这两座牌楼年久失修,势将倾毁,与电车工程之间有殊多窒碍,电车公司就以安全为由,1923年要求拆除东、西单牌楼。获得批准后,于1923年7月拆卸东单牌楼,10月拆卸西单牌楼。本打算拆后改建,没想到拆时容易,建时难。最后竟以此处为交通要冲,车马日繁,无重建牌楼之必要而不了了之。重建牌楼的资金,也被电车公司用于购置车辆了。4 M6 Y, m& r7 K) {$ g
......(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5: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19 05:45 编辑 8 ~+ E( `2 }) F& T$ ~' B
, y3 ?, v2 |$ D7 l% S* _
贴一张没有东单牌楼的长安街T字路口——东单。
476.崇文门内大街.jpg
发表于 2013-5-19 12: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学习了。
发表于 2013-5-19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深透!学习了。
发表于 2013-7-29 2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的形式相同,都是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本人一直对牌楼的“楼”的概念不清楚。zhaohq老师能否给扫盲(普及)一下,多谢!, L5 l& x# r8 d
发表于 2013-7-29 2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袁世凯为何将东单“就日”坊改为“景星”坊,尚请师友不吝赐教。- D& V$ X& V* ~
发表于 2013-7-29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袁世凯为何将东单“就日”坊改为“景星”坊,尚请师友不吝赐教。3 M3 @) [* L" ?+ ~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4: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7-30 10:40 编辑
. |% h! P( e# E+ [! g4 F' T! b4 N
牌坊有楼曰牌楼。
+ E: L& g' H/ `- A6 ]) N! N# I. f7 X' [4 c- j' n+ ?  N6 t' T( \* I2 t
牌坊没楼曰牌坊。& B, z8 S; p9 o  K

7 F( A( x* ^/ W' M, {; L# B4 w
. T' G, C* i3 d' T7 a% q) w( V3 w( |( E
8 F# O8 J4 E/ I& I7 S5 A" [5 P" Q/ w( @* h
发表于 2013-7-30 0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老师:以前,我一直把牌坊与牌楼混为一谈。看了您的初步讲解,大致明白二者的主要区别:牌坊 + 楼(斗拱和屋顶)= 牌楼。谢谢!
发表于 2014-4-3 1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5-14 10: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2 21:51 , Processed in 1.20691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