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4|回复: 13

【原创】我家的老宅彻底塌没了![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4-11 1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大誌 于 2013-4-12 15:04 编辑 9 ?& ]4 W5 U2 D5 k4 Y9 O

8 [; e" [# |: B3 r- }【原创】我家的清代老宅彻底塌没了!{:soso_e150:}* X! h  d' Q( r  Q; a" `
6 n' h4 M% x  D& q
从我的个人介绍里,大家可能知道了——本人本姓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47代后裔,曾祖父为清代正二品、赏戴花翎,民国参议员及陆军中将杜俞;后因父亲杜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按规矩改名换姓,姓了曾祖母的姓改名郭亮;后因历史原因,我们也跟解放后成为全国著名戏曲理论家的父亲姓郭,而未改回原姓。
; y* t/ K) f& r/ B* h- E; E如今,我们在湖南双峰(原湘乡)的老宅“福庆堂”彻底塌没了!因为该宅土改时被分了,除家里人外,还住进来几十户贫雇农;但改革开放后他们日子都好了,都到别处去盖了新房(基本上都是二层小楼);但由于南方潮湿阴雨,房子没人修就容易坍塌。最近房子彻底塌没了后,家里人还因为横贯客厅和书房的那根大梁闹出了“人命”!
4 I# B% |) j7 w- C, g* c, [+ N" }
以下是关于我家的历史,想跟大家聊聊——
+ J) l! o% w3 f+ K6 v+ c: u) ~/ o. i
0 n! Z! X% L- k7 E2 H( S7 e7 r

9 v. B# x2 f8 j4 [
' r- J' ]; G; J3 A3 p6 E祖父为清代二品    孙子却参加革命
- |" h  q! L2 A; m  F# A8 p" G8 R* V9 X- h
杜甫后代   祖孙两样人生
9 w$ k7 G! K2 p, s% q  N( h
" K/ U9 ?8 ^2 I祖父
! f, w1 K. p: y4 p' |文武双全
& G) k% K2 J# s: h! x, f( u光绪皇帝赞为“江南才子”
0 k) G& I9 C3 l; [0 ^4 r  }; u2 @7 I4 J

, k. Y  i! }$ |8 n( o! M- ?3 q8 x民国总统题匾“武库长才”

  Z8 j/ v* R( p5 T' N* D& E9 c4 K( U. ?4 u4 S
在今湖南省双峰县(原湘乡县)甘棠铺镇五四村的一片庄稼地中,有一座已经没有了坟丘的陵墓,原来那巍峨耸立着的大理石墓碑,早已改作了南冲水库的纪念碑——这就是清代正二品、赏戴花翎,民国国会参议院议员、陆军中将杜俞之墓。
0 V" K, H0 _: Z# w* R, S! x杜俞又名云秋,小时虽生活贫寒,但天资聪颖加上勤奋,五六岁时在一条街上走一趟,就能将沿街店铺的字号顺次记住,店内杂货品牌、产地、单价一目了然。十来岁即能通经书作诗赋,对联更是出口成章。一次进京赶考,众多熟读四书五经的考生都被一道怪题目——“恶芙蓉”难住了,他们从来没听说过这东西,皇上“罚”他们回去再读三年书。杜俞却猜想“恶芙蓉”必定是罂粟花,果然,光绪皇帝见到他这篇有理有据、加叙加议、有如行云流水般的绝妙文章后,立即召见。见杜俞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得一表人材,皇上“与语”大悦,称赞他为“江南才子”,并当即赏给这个26岁的附监生一个正七品知县(一般中状元才“分发”知县)。很快又奖升他连升五级为从四品知府、管带四川长胜中左等各营,其时,有近臣质疑进言道:“云秋是文人,带兵行吗?”皇上笑曰:“大材小用!”
/ M8 V  q  l8 |/ L1 X9 }杜俞果然没有辜负朝廷的厚望,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无论沿海倭寇、还是内地匪患(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牛庄之战——见《中日战争》(6),第295页),都少不了这位“救火将军”。所以他44岁时就已因功奉旨赏加二品衔、诰封三代了。清末他已做到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统领热河左翼练军,并奉旨署理湖南布政使(相当于省长),帮办湖南军务。他赴日本“阅操”回国后鼓吹洋务运动;后又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这些皆是后话。
& S; b  h: k. P% V( m4 i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为杜俞题写过巨匾,上书四个大字——“武库长才”,以前曾悬挂于位于三棠铺镇两头塘村的杜俞老宅“福庆堂”正厅。其中“武库”的典故,出自杜俞的祖先——也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常引以为自豪的祖先——晋代晋文帝皇妹高陆公主的驸马都尉、官拜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出色的政治家、历法家、机器发明家、水利工程家和历史学者,著有《春秋左传集解》,时人因而称之为“武库”。因杜俞能文能武,不仅能带兵打仗,且著述颇丰,著有《海岳轩丛刻》、《通商志》、《出塞吟》、《采菽堂诗抄》、《前后出塞集》等,当时的大总统以杜俞祖先的称号来称誉他,也算是极高的评价了!( ?! e: p9 H) F# B6 N5 e' s2 _

( `5 K! r* B0 ]' V曾国藩赠书奖励“好记性”, m; M- u0 g* m) p$ g8 F

, D) h! }' ~' N, h" N: U+ e3 z% h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两名员工,风尘仆仆地远赴湖南双峰,到原清代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故里,寻找这位一代名臣生前的一套重要藏书《古今图书集成》。- n$ r! @7 d( u7 l
当他们从曾家得知,此书当年早已被曾国藩赠与了杜俞时,不顾旅途劳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杜氏的老家。但却意外地得知此书已经不在了!来人不信,坦诚相告:“我们不远数千里来到贵地搜寻此书,足以说明其重要,政府也不白拿,付给你3万元怎么样?”杜俞的曾孙听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这笔钱在当时即使在大城市也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更何况偏僻的乡村呢!他不禁为这样一件国宝当年在土改时毁于无知村民手中而遗憾不已!见主人半天没言语,另一位来者补充道:“要不,再给你加5千元,行吗?”杜俞的曾孙赶紧解释道:“两位见笑了,先祖珍爱之书,如能被国家收藏,此物实在是适得其所了!莫说3万,就是一分不要,我们也乐意捐献,可惜,实在是不在了!”来人叹息不已,怅然而归!
, h+ r, ^# c, C/ V# h此件国宝如何从曾家来到杜家,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3 h* r1 |$ \+ M
一天,杜俞到曾国藩宅邸索借《古今图书集成》,曾公早闻这位小同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今日正好可以当面试试他,便先递给他一本目录:“你要借哪一册,先看看目录吧!”不料,杜俞接过顺势坐在池塘边,每看完一页便撕下扔进水中。当他向曾公借阅其中的几本时,曾公欲要回目录,杜俞故作惊慌地答道:“哦,已经落在水里了!”曾公飞奔至池边,果见池中飘满了书页,有的已经沉入池底,不禁震怒:“此书有数十箱之多,你今将目录毁了,叫人以后如何查找?哼,要想借书,容易,先把目录给我找回来!”杜俞笑道:“大人息怒,稍等片刻,我还您目录便是!”随即要来笔墨,一口气将目录背录下来。曾公接过一看,竟然一册未漏,一字不差,不觉惊叹不已:“神了,真神了!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不仅顿时转怒为喜,而且马上吩咐家人将全书赠与了杜俞。+ m; W* c1 {8 C9 S$ ]
+ w5 H0 L5 Z0 I% g
孙子
( U7 ?( f( H6 n+ u6 \投奔革命- L" z3 O1 n1 i2 ?6 J
党营救才出狱逃离魔掌

; `* {& F4 I) F! S5 G$ E* O
. T; N7 F  C4 ]3 z' c3 V不羡高官厚禄一心参加革命

9 \5 h3 u: R; E2 d$ {  c: J( m3 M. h$ ^  L
杜俞的后代中,还出了一位人物,这就是那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与国民党抗日名将杜聿明、宋希濂等同期)杜心如。杜心如虽不是以战功著称,但颇受蒋介石器重,名列包括戴笠、康泽、郑介民、桂永清等在内的蒋介石亲信的“十三太保”之中,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防部保安局局长等职。
6 e, z3 ^$ F" v9 m/ q杜心如的堂弟杜兰荪曾任国民政府民政厅副厅长,后也投奔他麾下任职。因钦佩堂哥八面威风,杜兰荪也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便想通过堂哥关系介绍次子杜巴(族名杜国盛)进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今后好能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享尽荣华富贵。
* y% _7 o% J3 m# P1 S% J但当时的杜巴,早已担任过学校学生会和学生抗日救国会负责人,追求进步,而且喜爱艺术,对当腐败的国民党官僚丝毫不感兴趣,便故意在考试时与反动派作对。当时国文考试的题目是:“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杜巴却故意答成“乐人民之乐者忧人民之忧,食人民之食者死人民之事”,完全改变了原题目中的封建奴才哲学,而变成了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哲学;政治考题为:“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试各述其优劣”,杜巴却故意答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这通儿“共党言论”令主考的国民党高官愤怒不已,但碍着杜心如和杜兰荪的面子,也不好发作,只得让杜氏兄弟好好管教子侄,“否则,早就当‘共产党赤色分子’抓起来了!”
8 ^5 J# o" q/ U$ ]) n  v5 m此后,杜巴索性趁机干脆与封建家庭断绝了关系。他加入了地下党领导的“抗敌演剧队”,担任了副队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乐队指挥等职,并经常作词作曲,在音乐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抗日救亡歌曲,走上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文艺宣传道路。
- h7 Y' D& C7 ^' j
. a$ o8 C1 i  f* s6 o/ I; H9 U光荣历史成“反动”* |. U6 Y/ u4 R4 `, M. s3 l
9 d4 v  e! }, `. p9 q2 m& D: A
抗敌演剧队是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那时,10支“演剧队”从武汉分赴各地,在八年抗战期间,它坚持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简称“国统区”),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演剧队”成员仍战斗在社会主义文艺队伍中,如主演影片《赵一曼》的明星石联星,著名导演水华,“北京人艺”主演名剧《蔡文姬》的著名演员刁光覃、朱琳夫妇,著名作家海岩的父亲侣朋等。
1 e2 F7 w1 @4 u, x当年,“演剧队”公开的身份是归国共合作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但负责人是文化界地下党领导人田汉、夏衍和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而他们的直接上级是时任政治部副部长的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副主席。
0 D9 t& z& I; T+ N解放前夕,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党工作、曾在“演剧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杜巴先期进入“日夜盼望”的华北解放区,见到了“解放区晴朗的天”。但党组织为防止敌人狗急跳墙对革命的“演剧队”进行迫害,却决定让他重回国统区把他们接到解放区来。按照地下工作的规矩,他当时必须改名换姓,这是为了掩护、不暴露身份,所以他就用了自己祖母的姓,改名“郭亮”——取湖南话“天很亮”之谐音(没想到与当年的一位烈士和当今的几位艺人重了名)。3 M! [8 e& D; \, y! f
抗日战争时,在“统一战线”情况下,红军都已改为“国民革命军”的“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简称“八路军”和“新四军”。“演剧队”因属地下工作性质,所以也均有国民革命军军衔。  s7 i  Y* G$ N" Y% ~
曾担任一支“演剧队”的少校副队长(队长为中校)的郭亮,新中国成立后仍一直为当年这段光荣经历而自豪。没想到在“文革”的十年动乱中,黑白颠倒,“四人帮”先是为了整刘少奇,把广大力尽艰辛战斗在白区、脑袋掖在裤腰带里的地下党员诬蔑为“历史反革命”;后来又为了彻底整倒周总理,把周总理当年亲自领导下的抗敌演剧队打成“反革命组织”。郭亮也因为这段光荣历史而被关进了牛棚,大字报贴到了家门口,甚至连街上的小孩见到被“造反派”押着去食堂的他,都知道大声连喊:“打倒郭亮!”3 j1 S' ]1 h1 Y' L
- b+ v5 N2 o: M! Y' C
讲学著文终一生+ O' a% A2 v0 K/ s

8 ^- @: f/ E) p* E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返正,曾经作过国民党的牢(当年在重庆,因为从事地下工作,与作家骆宾基、丰村等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后经地下党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又被“四人帮”关起来的郭亮,终于有机会为自己和战友们的光荣历史被颠倒黑白而洗刷冤屈了。他便不断地与几位尚在世的“演剧队”负责人联络,起草了联名给党中央写的申诉信。后来,经过他们的多方奔走,才终于为“演剧队”翻案正了名!' I1 T+ R' k) H- L
当年,作为官僚大地主家的少爷,郭亮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继承家业走仕途;却像巴金的小说《家·春·秋》中的人物一样,冲出了封建家庭的藩篱,参加了革命。而且他当年曾考上了国内戏剧界的最高学府“国立剧专”(今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但是又因搞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要他去当中国广播文工团团长,郭亮却觉得社会主义建设可能更需要学术人才。为了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他放弃了当官的机会,成了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表导演理论家,曾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戏曲通史》的编撰工作。
+ a" E2 V# M% x) D( @粉碎“四人帮”后,郭亮更是感动于文艺的真正“春天”来到了,他不仅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排戏,为各地培养戏剧表导演人才贡献自己的有生之年;还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学术理论文章;并且出版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戏曲导演学概论》等著作。8 o1 ?4 t) X) _; G  U9 z
就这样,这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清代二品大员杜俞的后代,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 o  M! m* L9 }7 Z' @& a  Z7 T5 p□本报记者  郭大誌(发表在《人物周刊》上): d! P* z" W) y! [" _
2 a& A* L9 T+ a  ?" ]

湖南双峰(原湘乡)我家老宅“福庆堂”原貌

湖南双峰(原湘乡)我家老宅“福庆堂”原貌

2008年回去抢救性拍摄老宅时画下的平面图

2008年回去抢救性拍摄老宅时画下的平面图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22: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原来住在七条的那个院子西边的院的门楼和南房的屋顶真的塌了!晏涌以前住这院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还挺门儿清!晏甬就住我们院儿!从我们院儿开始往西一直到南板桥的一连四个院都是我们文化部的宿舍,再加上我们斜对门儿的56号——原来车库和食堂改建的排房,薛飞住过的,都是!{:soso_e1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5: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12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细读。细节才是历史。
发表于 2013-4-17 12: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爷爷讲的真详细!( u' Z9 ]8 Z( g1 Z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飞飞 发表于 2013-4-17 12:32
* a9 @( v  M- Q! ~% d/ K8 R8 p郭爷爷讲的真详细!
# T! F6 U. b9 ^
说明你看得很仔细!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凰鸟 发表于 2013-4-12 18:35
/ X' @6 q( e* R; E/ i( r% T值得细读。细节才是历史。
4 J# r/ n. [6 _: P& I  f
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13-4-11 22:19
2 X& \. m% R$ i1 M" L你原来住在七条的那个院子西边的院的门楼和南房的屋顶真的塌了!晏涌以前住这院吧?

8 V5 X/ d/ W( \( K" c您还挺门儿清!晏甬就住我们院儿!从我们院儿开始往西一直到南板桥的一连四个院都是我们文化部的宿舍,再加上我们斜对门儿的56号——原来车库和食堂改建的排房,薛飞住过的,都是!
发表于 2013-4-17 21: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4-17 13:41 # Y  `0 r+ ], \7 Y: p% q
您还挺门儿清!晏甬就住我们院儿!从我们院儿开始往西一直到南板桥的一连四个院都是我们文化部的宿舍,再 ...

( E5 h9 K' Q% e2 K, q( f当年车库曾是“黑帮”的食堂,记得每天开饭时他们排着队,从八条穿南板桥到这儿来打饭。其中有吴祖光、张庚、黄之岗(住八条)、罗合如、陶俊起、晏涌、马强等,大约20几位老先生,如今他们恐怕都已作古了。不过他们每天可以回家,早上来八条上班。3 W% H8 Z+ Y6 X; |) z, c
据说黄之岗还是毛泽东的校友,是徐特立的三位得意弟子之一,其余两位是毛泽东和田汉。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13-4-17 21:44 4 F8 v8 t% x; T- G/ k
当年车库曾是“黑帮”的食堂,记得每天开饭时他们排着队,从八条穿南板桥到这儿来打饭。其中有吴祖光、张 ...

4 u5 b" j' |7 g你说的当年是“文革”,食堂仍是大家伙儿的食堂;但“‘黑帮’每天开饭时排着队从八条穿南板桥到这儿来打饭”之事,俺爸郭亮也在其中!
: z/ A$ @4 H* e! @0 i另外,陶俊起应为“陶君起”、晏涌应为“晏甬”。9 J. [, J' S; D
而张庚、罗合如、晏甬都住我们院儿;故我们院儿为名符其实的“黑帮”院儿!
发表于 2013-4-19 2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4-19 17:49 , m1 e! e- ]  @( |) T) ^
你说的当年是“文革”,食堂仍是大家伙儿的食堂;但“‘黑帮’每天开饭时排着队从八条穿南板桥到这儿来打 ...

8 p8 R5 |2 Z4 {3 }刘长瑜住你们院吗?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好像是66年初。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13-4-19 21:33
' D3 t2 S' E8 s$ O' z( j刘长瑜住你们院吗?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好像是66年初。

6 X6 J1 M5 l% X4 R7 t刘长瑜就住我们西边那院儿!
0 n7 V& r: O  m敢问您住哪院儿呀?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6: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13-4-19 21:33
* w! ~3 o% s$ p5 X% ~刘长瑜住你们院吗?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好像是66年初。

6 @8 ^& S8 u9 u& J. K1.您也住七条吧?2 N, y8 x8 m$ k/ A3 H1 G* k2 b4 r
2.其中罗合如资格最老,1932年已是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16:44 , Processed in 1.174776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