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8|回复: 8

武汉市的修缮保护方案,就是不知道执行没?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3-21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昙华林历史街综合整治(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概况

 第一章  昙华林街区历史及现状情况

  1.1 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昙华林街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老城区东北部,西起得胜桥北段,东至中山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2km,宽3~5m。1946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加巷统称为昙华林,其街名沿袭至今,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西山在内的狭长地带。
  昙华林曾经是外国人涉足较早的地方,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而这些建筑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史事件: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抗战时期“政治局第三厅”在此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龙等一大批历史文物都在昙华林留下历史痕迹,更有邵伯昌、徐源泉、夏斗寅等的公馆保存至今,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本形式,显示着武汉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昙华林街区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少见。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历史地段,历史遗存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以建筑为载体挖掘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价值。对了解武昌城的发展、兴盛和整个文化内涵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历史底蕴丰厚,同时其保护现状却令人担忧。因而保护这片历史街区,并使街区焕发青春活力就是本次施工修缮的目的。

  1.3 古城文化
  武昌老城区是武汉三镇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城区。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筑城黄鹄山(今蛇山)称为夏口城,成为武昌城垣的最早雏形。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唐代鄂州城的基础上向四方扩建,历经了500多年基本形成了整个武昌老城的轮廊。
  武昌因“武”而昌,历史上的武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昙华林紧靠北城墙,亦受到“武”的影响,螃蟹甲还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昙华林与武昌城一起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众多历史事件,花园山聚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以及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贺龙、郭沫若、熊十力、刘公、石瑛、伍修权等都在此活动或居住。
  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兴盛而得名,佛教、寺院和道观都很多。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宗教渗入武汉开始文化殖民,其中最重要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

  1.4 建筑文化
  昙华林街区(现查明)历史建筑和遗迹有52处,主要分布在昙华林两侧,隐没于民宅和学校之中。昙华林街区既有古代建筑,又有近代建筑。还有不少现代新修的建筑。建筑种类多,式样繁杂。昙华林街区保存最多、最完好,还是近代建筑。按类型主要分为教育宗教、住宅公馆、医疗和其它等。按宗教势力则可划分为美国教区,意大利教区、瑞典教区和英国教区。

昙华林街区历史建筑分类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C$ h! J, b6 G" L


第二章   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


  2.1 昙华林街区历史建筑分布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 C+ |! G8 y7 U' O

  2.2 昙华林街区历史建筑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L7 V- ~6 z6 o

第三章  工程概况

  3.1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
  3.2 建筑概况及历史背景
  3.2.1 花园山仁济医院建筑群:
  概况:是1861年英国伦敦教会传入汉口最早的基督教,1865年在戈甲兴建基督教崇真堂,1895年在昙华林兴建仁济医院。包括一个主楼,一个副楼和五个辅楼。除主楼为三层外其余均为二层,为中西合璧砖木、砖混结构,建筑群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304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约为967平方米,副楼建筑面积约为574平方米,辅楼建筑面积约为1763平方米。主楼二层有天桥与辅楼屋顶相连,整个建筑群呈围合式的内庭院布局,属市二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沿革:该主体建筑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抗日战争时为日军医院,1953年由市卫生局接管,一部分合并于市工人医院,现为省中医院。主楼为图书馆,其它4栋为住户居住。
  影响:该院为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之一,其建筑在医药史上有特别意义。该院在辛亥革命时曾救治国民军;1931年武汉水灾,在此设武昌赈灾指挥机构。

  仁济医院院外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P7 @5 E& h4 p" |$ P( k# y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X0 ~/ u5 @2 e t$ {1 n( F f& J' I, F

  仁济医院院外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O$ I7 x% W7 M( `- P

  仁济医院内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r' y& N8 p2 ~!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w" q# o0 y& O- x1 F/ U/ [

  仁济医院内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t0 H" {% M+ V: g) |7 ~2 C8 |

  3.2.2 湖北中医附院15号楼(孙茂森花园遗址):
  概况:建造于1903年,为二层砖木结构四坡屋顶欧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该建筑建于1901年,占地面积23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76平方米,现为湖北中医附院图书馆和档案室用房,属市二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沿革:该遗址和建筑原系孙茂森私产,后属文华书院,现为中医学院图书馆、档案室用房。
  影响:1903年,学生李廉方在孙茂森花园内租房居住,民主革命者吴禄贞在李租住的寓所内与进步学生聚会,规划反清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源头,史称花园山聚会。其会所遗址尚待查证。

  孙茂森花园遗址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c$ X6 q9 U! ?* z* W
  孙茂森花园遗址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 E/ F7 s% i$ N- C( U8 P. Z

  3.2.3 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礼拜堂:
  概况:位于花园山2号,建造于1888年,为西式一层砖木结构教堂建筑,占地面积198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98平方米,属市二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沿革:现存建筑原为善功修女会修女礼拜堂,建国后为中医附院库房。
  影响:教会建筑,为武汉市内尚存的修女礼拜堂。

  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礼拜堂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9 v; Y/ m, v- P; E3 M3 M; \- w+ P& b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3 v9 d; r# H7 H9 L. D) K6 b: c

  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礼拜堂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y& _9 ]" g1 J/ r% H; @

  3.2.4 昙华林34号楼:
  概况:为一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该建筑始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积19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77平方米,属武汉市历史保留建筑。

  昙华林34号民居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X* _* N- y7 q* l

  昙华林34号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J0 G7 h3 j* z$ }' y

  3.2.5 翁守谦故居楼:
  概况:位于昙华林75号,建造于1895年前后,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主楼为二层、门楼为一层,占地面积387.8平方米,建筑面积521余平方米,原有结构及形式均有较大改变,属市二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沿革: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是1895年前后购置的房产,现为私人住宅。
  影响:该建筑为清代历史人物所建。

  翁守谦故居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 u& @2 M) [/ G& x% q: j3 ~6 _! o( x

  翁守谦故居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z5 C. O$ l1 f( F

  3.2.6 昙华林81号楼:
  概况:位于昙华林75号,为一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该建筑始建于清朝末年,为典型砖木结构,七架梁,拓梁加穿斗构架。面阔、进深和次间共18间。占地面积16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68平方米,属市历史保留建筑。
  沿革:原为私宅,现产权属粮道街房管所。
  影响:该宅是研究江夏居民砖木结构历史发展的典型砖木结构建筑。

  昙华林81号民居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4 i$ o! o/ {: e; S9 |: @6 w* B% w

  昙华林81号民居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V+ T1 `$ f. I- F7 F

  3.2.7 昙华林32号(刘公公馆):
  概况:该公馆位于昙华林32号,建造于1900年前后,为中西合璧建筑,马蹄形建筑平面。建筑面积约为386平方米。
  沿革:该建筑为辛亥先烈刘公先生于1900年前后购买此宅。现产权属湖北省军区。
  影响:刘公(1881-1920年)民主革命者,湖北襄阳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共进会第三任会长,1911年武昌起义任政治筹备处总理,曾湖北军政府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等职。

  刘公公馆(昙华林32号)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N. b" e+ f+ C4 y2 s- [0 n# ~' S7 {2 v

  3.2.8 花园山牧师楼
  概况:为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欧式建筑,占地面积218.29平方米,建筑面积497余平方米,属市历史保留建筑。

  花园山牧师楼现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I" Q4 U9 J$ K B! T0 ?- q

  花园山牧师楼修缮效果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D& C/ U& a) F, _4 b

  施工程序及操作工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进度计划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详见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昙华林历史街区综合整治(历史建筑修缮)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武汉天时公司昙华林历史街综合整治(历史建筑修缮)项目部
武汉天时公司综合办公室联合编制
2005年8月28日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如果也有就好了!把所有的胡同全保护起来。[em04]
发表于 2007-3-21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您了:这资料太好了,收藏了

绒绒羊:

      您真是个有心人,找到这样好的保护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部分老北京的精华得到更好的保护。谢您了。

[em01]
发表于 2007-3-2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武汉这么了解????顶
发表于 2007-3-28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汉口,有很多漂亮的老房子都被拆了

而这些房子大多住过孙文之类的名国风云人物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修建的贫民窟

发表于 2007-3-28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昙化林现在还有很多好东西

改天我发过来

发表于 2007-3-28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刚在武昌、汉口、汉阳考察完近代建筑,昙华林历史街区真的很不错,其中花园山神学院和文华大学是我的考察重点~
发表于 2007-3-29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如此!
发表于 2007-5-17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11:29 , Processed in 1.17616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