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攻克柏林”和“运虎记”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来临了,在运动爆发的初期,除了为数不多的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电影纪录影片还在国内的影院里坚持放映之外,不论是国产的还是从社会主义国家进口的故事影片全都被封存了,再也无法从公开的渠道观看到它们。7 P! x- V4 A7 I$ P
对于一名那时还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我来说,这种娱乐及文化方面的寂寞,是现在的那些七零后、八零后们、九零后们体会不到的。 5 i9 q4 U5 u0 r好在一九六七年的十一月七日,是苏联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节日,于是,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复映两部从苏联引进的黑白窄银幕故事影片,一部是“列宁在十月”,另一部是“列宁在一九一八年”。于是,这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体面的走进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机会。# ? \& u! J' I. f( c
说起看这两部苏联故事影片还比较复杂,可以说是颇费周折。影片上映之时,我们没有机会到影院中去观看,只能坐在家里的那台老式的电子管收音机前面听这两部电影的实况录音剪辑,而且还不止一次,而是听了N多便。! k, r+ H" N( p, X e
因此,在看到上述这两部电影之前,这两部苏联电影的故事梗概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特别是对那电影中的一些经典的对白我至今都可以随口背出来。例如: % g5 r- K" e, T s. }+ k比如在电影“列宁在十月”里的那句“太太,我要借个煤油炉子”,以及“他的耳朵,耳朵是个什么样的耳朵”,“耳朵嘛,就是一只普通的耳朵”! n J, m2 m3 g; y6 J: c7 n$ l) N
在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年”中,当百姓们聚集在克林姆林宫前聆听政府的发言人宣读列宁病情时的那句经典台词:“温度,他的温度是多少?”,“他的温度么,是三十八度点二十,他已经不咳嗽啦!乌拉!!!”。 9 @) v L' P& p. O. N4 q还有列宁在某工厂的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时所说过的那段“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不可能像人死了那样,钉在棺材里,把他埋葬在坟墓里。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像一堆臭肉,在我们的身旁,不断散发着臭气”。" A/ s7 y" W" [$ [) n
再有就是苏联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契卡)捷尔任斯基在与杀害克里姆林宫卫队长的叛徒对峙时那经典的对白: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的眼睛!你那叛徒的眼睛,等。0 ?- T! W X" M: }6 S8 E
影片中上述的那些经典对白,在我和同学中就曾反反复复的重复过,虽经多次复述,但也并不觉得贫嘴等。4 n( L6 P& q& H0 }' B7 D, H: X/ X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