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电影我接触的比较晚。文革之前,虽然国内的电影市场也放映过从印度引进的电影,例如“流浪者”等,但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尚小,不具备到影院去观看电影的条件(当年电影院的规定,三市尺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因此也就错过了看印度电影的机会。" ~% D! U; y( g6 ?# V# y
* @% f' [; V. n e7 c8 V# b非常不幸的是,等到我的身高长够了三市尺,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革命一搞就是十年的时间。在运动前期的电影市场上除了八个样板戏的电影版或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之外,基本上就看不到什么了。运动的中期,虽然恢复了一些诸如: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奇袭等的国产影片,并且从朝鲜进口了一些诸如:看不见的战线、买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永生的战士、护士的故事等故事影片,但根本就满足不了我们感观上的需要。& ]; k; E4 Q3 j# x; E
3 W D" W7 D" | y" h- Y[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3447614_1.html/ ] & p6 K' x* c, p. r到了运动后期,虽然新拍摄的国产故事片开始上映,记得第一、二批上映的国产故事影片电有:战洪图、青松岭、火红的年代、南海长城、侦察兵、第二个春天、南海风云、海霞等,但那少量的国产电影质量次,数量少,远远的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上述的这种状况一直到一九七六年十月文革结束之后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Q3 u: Y9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