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山深处 于 2021-5-24 10:23 编辑
7 W/ a2 g/ \% b& d6 d+ h+ R7 G7 e1 ]. D( k6 \- ~, R# X* \
蓟门烟树,《元一统志》作蓟门飞雨,明杨荣等倡和诗始改“烟树”。 乾隆皇帝把碑立在了元大都土城上,不过这里距历史上的蓟门已相去甚远,此处实际可称是“元大都肃清门烟树”。 有一幅老照片,上面摄入了“蓟门烟树”碑。从照片上看,原来的碑是有碑亭的。由于是御碑,亭子覆盖的也应是黄瓦。如今,这附近还有一个“黄亭子”的地名,或许就与这亭子有关? D {+ h- R/ y) n
元土城遗址上的“蓟门烟树”碑: ) O# H* K" X, q& ?9 `* x
蓟门烟树(清-张若澄绘): ! Z% j& [0 E f A, r
如今的“蓟门烟树”碑: 2 {) o1 J9 `2 A8 C5 b2 i+ @: b
【元】陈孚《蓟门飞雨》诗: 黑云如鸦涨川谷,云涌电跃风折木。 半天万点卷海来,森森映窗如银竹。 凤城无数笙歌楼,珠帘半卷西山秋。 谁知羁客家万里,一灯正拥寒衾愁。 《观光集》
h# F# j8 o& V9 I( M
【明】杨荣《蓟门烟树》诗: 蓟门春雨散浮埃,烟树溟濛霁欲开。 十里清阴连紫陌,半空翠影接金台。 东风叶暗留莺语,落日林深看鸟回。 记得清明携酒处,碧桃花底共徘徊。 《杨文敏集》
; b/ I% e; j, s# _; Q. s
【明】金幼孜《蓟门烟树》诗: 野色苍苍接蓟门,淡烟疏树碧氤氲。 过桥酒幔依稀见,附郭人家远近分。 翠雨落花行处有,緑阴鸣鸟坐来闻。 玉京尽日多佳气,缥缈还看映五云。 《金文靖集》
! @& _9 M* k( Z1 d
《集咏燕地八景全图》中:(未知作者,时间应为明代或之前): 蓟门烟树 嘉木繁阴万树稠,朝霏夕霭画图幽。 浓垂朔漠三千里,绿荫云燕十六州。 春雨微濛云淡淡,秋烟薄罩雾悠悠。 山城夜月遥相映,天际苍茫翠云柔。 - s. n6 o+ X6 ]" v
【清】乾隆皇帝御制《燕山八景》诗: 蓟门烟树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 垂柳依依村舍隠,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乐善堂全集》 5 |3 V* N; Y3 v8 G, |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制《燕山八景诗叠旧作韵》: 蓟门烟树 水经注:蓟城西北隅有蓟邱。明人《长安客话》谓在今都城德胜门外,土城关即其遗址。旁多林木。蓊翳苍翠。 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邱。 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 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 梵钟欲醒红尘梦,(觉生寺大钟在此北) 断续常飘云外楼。
$ p3 X/ ]3 H* K+ Y# u' Q
【清】和亲王弘昼(乾隆皇帝之弟)作《燕京八景》诗: 蓟门烟树 迢递郊原古蓟门,森浓树色带烟昏。 长空低接迷浓淡,远郭平拖互吐吞。 渺渺绿芜连帝里,重重翠黛映山村。 南楼极目浑难辨,一幅青山渲染痕。 《皇清文颖》 : `8 P/ T2 ?. W1 R6 e9 h; G4 ^
【清】嘉庆皇帝作《燕山八景》诗 蓟门烟树 春色无边布蓟门,乔林烟霭羃平原。 滋含新雨柔莎展,光映朝霞远树翻。 绿遍陂陀蕃宿植,青敷涧壑茁陈根。 三阳普洽兴农事,畿甸先叨化育恩。 ' O, @% u! J# m5 d( ~5 o
" V A/ F3 _1 {3 c0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