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多达几千条,这些胡同的名字都有啥特点原创2020-04-13 22:17·历史大学堂
# l% B# D' ^- d1 j# V( a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老北京的胡同也有自己的名字,有的名字响亮,有的名字有内涵,更有的名字接地气儿。大槐树是绿色的,胡同是灰色的,配上雅俗兼美的胡同名字,将黄瓦红墙的紫禁城围裹着,让这个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古都显得典雅、端庄又不失宁静的古典美。 “胡同”这词,最早出现在元朝的《析津志》一书中,当年对胡同的宽度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宽六步(9.24米)的叫胡同,而宽十二步的叫小街,宽二十四步的就叫大街了。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到了清朝,北京城的胡同规定虽然沿袭元明之旧,但在数量上就有二千多条了。到了1949年时候,北京的胡同就达到三千二百多条了。 0 @8 }4 P& X: C. w! Z& m9 e, [7 m
9 ?% w$ Z% T7 ~: T2 @, i! L F/ Z上图_ 北京城区图
* N" u5 [- q' D翻开北京的地图你会发现,胡同的名字丰富多彩,在西城区,有条胡同的名字叫百花深处,听这名字就给人“花木繁密”“曲径通幽”的感觉,让人浮想连篇。而有的胡同名字真是浓浓的市井味儿,像豆瓣胡同,三眼井胡同。一条胡同的名字,不仅与在那里曾经居住过的人有关,也与和他们的职业,和他们的买卖商品甚至和小动物有关呢。 胡同的名字很重要,不仅是有标注地理方位的作用,还能从胡同名字的命名能看出北京人的特点,性格爽快,做事麻利、实实在在。他们给胡同起名也是如此,但凡是抽象的,用典故的,一般都张不开嘴,叫不起来,不会被老百姓们所接受。相反倒是通俗的,好记的,最好住址边上有明显醒目的大物件儿的名字最受青睐。总之,一句话,实用是第一位的。 - {4 L4 v9 A4 L- N0 B- a' e) C$ W
: W5 l& n" U- j
上图_ 三眼井胡同
; `9 f8 k. X0 j6 m m4 ^$ d那么,北京多如牛毛的胡同名字都有什么特点呢?北京的胡同名字粗一看包罗万象,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毕竟,个体的住宅连成片就成了胡同。所有的名字都是从老百姓的视角中提取出来的,从生活中来的名字最有生命力。 - 一,与人名有关的胡同+ {' C5 |1 J' ^; Z3 p7 K' g) m
刚才说了,胡同里住的是老百姓,自然给胡同起名字就首选人名了,人名包罗万象,有大英雄,大人物,有做王侯的,也有平民百姓,小商小贩。 现今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侧的府学胡同路北有条文丞相胡同。 这就是以南宋丞相文天祥之名命名的。相传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海丰县)抗元被元军俘虏后,就押解在这里,被关押了三年,信念终不动摇。忽必烈亲自到监狱中劝降,许以宰相高位,他坦言“愿赐之一死足矣”。遂于公元1283年1月,在这府学胡同西口英勇就义。为了纪念这位杀身成仁的古代士大夫和他的精神。这条胡同名字就叫文丞相胡同。
" c9 }. d; S* I \# F- `; k
. D7 {( y4 M7 ~" w& |/ @& ~6 E
) j% M/ l7 m2 Y: ]上图_ 文丞相胡同
+ r% p8 D% C6 s$ E- }说说离我们这个时代近点的英雄。张自忠字荩枕,山东临清人。生于1890年。曾率部在著名的“台儿庄大战”中歼灭日军数千人。1940年5月,在襄樊战役中牺牲。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我们把东城交道口南大街路东的铁狮子胡同改名张自忠路。
Z3 O; x- H. g
# c. W# ?- P6 ]* c' z# @, n上图_ 张自忠路 ' d6 s F5 P; D/ w& z3 s5 [2 C7 Q
以人的爵位官职命名的胡同有很多,如武定侯胡同、永康侯胡同、遂安伯胡同,广宁伯胡同等等,这些胡同名字一看便知,都是过去公侯伯爵们的府邸所在,久而久之就用他们的爵位官名做了胡同的名字。 北京的胡同还有多以姓氏命名的胡同,像史家胡同、韩家胡同、谢家胡同等等,这些名字给人以平民生活烟火气的感受。而以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的姓氏和从事的职业命名的胡同就更多了,基本上是占人名命名胡同里最多的,体现着北京是一个平民为主的,市井生活为日常的城市。像以经营豆腐生意陈氏命名的豆腐陈胡同、以卖萝卜的苏氏所命名的苏萝卜胡同,以经营醋生意的章氏命名的醋章胡同等等。 $ r# ~" J0 m6 _2 S
, r# k) H$ i! V! m" _6 H" U上图_ 史家胡同
. x: f6 v7 ~; c: r b6 I( m3 A- 二,以市场、商品、物件命名的胡同. ?, m X# Y5 Q4 M" D `$ q* M% S
由于市场、商品和随身的物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离不开,常接触的生活必需。因此,用来命名的胡同还真不少呢。可以算做胡同名字的第二大类。 崇文门的花市,老北京都叫花儿市。在北京的口语中,无论鲜花还是纸花,统称为“花儿”。凡在此处居住的人,多以制花为业。因此,形成的胡同如花市头条,二条,三条;花市中头条,二条,三条;花市下头条,二条,三条等等,久而久之演变成了崇文门花市地区。 3 U! W/ q- Y7 E/ k' C9 `' T
( |6 u' ^/ e" W7 h$ R/ y
上图_ 花市上头条
+ t" e6 g6 {8 a! g0 P2 l同样,像缸瓦市、牛街,天桥市场东,钱市胡同,小市口胡同,揽杆市,羊肉胡同等,一听就明白,这里曾经是市场。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这里变成有名无市。但在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生活里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生活的痕迹也就化成了地名和胡同名字。见证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听到这些地名和胡同名字,耳边还是会回想起小商贩的叫卖声、百姓们的砍价声,脑海里浮现出一副市井生活的画面来。 生活中的物件也可借来用做胡同名字,这些物件一定是日常所见,抬头就能看到的,放在胡同名字里,说者讲得清,听者忘不掉。有时候为了方便好找胡同,在胡同名字前加上东南西北,就形成了方向加名字的胡同了,如南竹竿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芽儿胡同,北玉带胡同等等。
0 h7 d. O4 i& z: B- d' C/ X: y7 D' W7 n* E' G! W7 _. U
上图_ 白塔寺东夹道
: p, [$ L/ C1 z5 l8 a& \- 三,以建筑物命名的胡同
; X2 x" V* W" a5 s7 _
高大的建筑物北京太多了,建筑物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寺庙、府宅、花园、各种官府机构等等。西城区阜成门内的宫门口一条至五条胡同就是早已不存在的朝天宫命名的,朝天宫建于明朝宣德八年(公元14323年),到了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毁于一场大火。在此不远处的白塔寺,又称妙应寺,是北京现存的两座白塔之一,与北海公园的白塔遥遥相望。以白塔为名命名的胡同有白塔寺东、西夹道。 朝阳门南小街附近的禄米仓胡同,是明末清初的九大粮仓所在地。类似的也有南新仓、海运仓、南门仓等等,这些仓库名字也都在后来的岁月里化成了胡同的名字。 5 p, R9 e% J' b4 G
t5 U4 p" ~; ?7 f B, z- |# {5 W1 J
上图_ 禄米仓胡同 ) L F' q G' R. Z
建国门内大街东头路北的贡院东、西街、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是贡院。贡院,就是古代王朝开科取士的地方,全国的举人来此考试,选拔出人才贡献给皇帝,所以叫做贡院。停止了科举考试后,这里就变成了民宅区。今天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在地了。 西城府右街路西有条名叫太仆寺街的胡同,太仆寺是掌管舆马及畜牧的官府机构,后来胡同就以官府机构的名字来命名了。由工厂得名的胡同也很多,像琉璃厂,台基厂,打磨厂等等,东四北的钱粮胡同过去曾是户部管的造币局,主要是造钱。而东城的校尉胡同,帅府园胡同,兵马司是和兵营有关的。 今天,这些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但留下的地名依稀还能让我们复原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布局。 * N) O6 a9 b5 W
& [" o! p3 J. i2 B6 K上图_ 太仆寺街 ; w u4 ?, f" g
- 四,以地形景物、植物命名的胡同. Y/ E# T8 F! G) {& Q4 U# k
北京的地势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特别是原来外城在明清时期仍是一片水洼湿地,从地名上看,金鱼池、水道子、三里河、龙潭湖等等都是和水洼有关。根据这些河道、地形,胡同的名字也就“入乡随俗”了,如薛家湾胡同、北芦草园胡同、金鱼池巷等。 有了水,就要有桥,宣武门外大街路西上斜街南边有一条以桥命名的胡同,叫达智桥胡同。达智桥也叫“炸子桥”,更早时候叫“鞑子桥”,因曾是蒙古或满族八旗兵驻扎之地,避免“鞑子”的贬义,谐音雅化为达智桥。 ; k" ?6 d0 T5 D# G# M6 K4 ^6 Q
4 R, q, p; M q8 d" |上图_ 达智桥胡同 7 }: l% ?" p- E6 J e
前门三井胡同以北的石猴街、长椿街以西的石虎胡同、建国门内大街的南北牌坊胡同等都是以景物标志命名的胡同,尽管这些标志景物已经不存在了,但胡同名称还是保留下来了。以水道、河流命名的胡同外,像景山东街,景山东胡同,景山后街等大家所熟悉的以景山命名的胡同了。更有椿树馆胡同,垂杨柳、槐树街、枣树胡同听名字,仿佛让人进入了一片芬芳香气的园林。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设高速地发展着,胡同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的一种形式,也是京味文化的展现。胡同的名字更是胡同文化演变的载体和标志。很多胡同在如火如荼的城市改造、道路建设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但胡同名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居民的记忆。 可能后来的人们没有见到过这些胡同,但听到名字,也会微微一笑,因为,这些胡同名字背后呈现出是一幅充满宁静祥和、生活气息的画面。
2 ~# q) G. P/ R" p1 e `5 G7 f文:夜未央 参考资料: 【1】翁立 《北京的胡同》1992 【2】王军 《城记》2002 【3】邹仲之 《抚摸北京》2012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 J7 C7 r' v2 V4 W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