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8|回复: 11

[原创]童年记忆--我小时候的故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24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有很多关于童年的记忆,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自然这座城市承载着我关于成长的记忆。浓浓的林荫下,听着蝉声,做着游戏。和煦晚风中,温柔的蒲扇 ' V3 Z3 A; y1 k p; d1 B2 I下,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当现在我长大了,走过相同的街巷,看着不同的景物时,这些远去的童年记忆仍然会不时袭上心头,就像一首悠远 ' r4 ~& B5 _; u; H( u/ R8 F4 |8 m+ o绵长的夏日歌谣。
S, A+ O1 H! V g4 I3 I O! L
' ]9 d a3 u- Z- K0 C( @) X( s我的童年,是在自己家,奶奶家,姥姥家三个地方度过的。我的姥姥家在甘家口的一个机关大院里。是海淀和西城的交接处,马路对面,就是西城的百万庄。听姥姥* L& U6 Z7 G- v- L i 说,五十年代这串楼群刚建成时他们就搬来了。再以前住在故宫脚下的银闸胡同。我的姥爷在位于月坛的船舶总公司工作。而姥姥家所在的这个院子里的居民住户,0 g6 X- \, n p 都来自船舶总公司或是这条街上的建筑部。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大家都格外亲切。那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楼院,不能称之为小区。在它建成的时候,小区这种东% u( [7 O/ {' D) v+ E( ~3 v/ f 西还没有在北京产生。那个院落被称为八号院。里面的楼群按甲楼,乙楼,丙楼,丁楼这麽排列。我想在现在的小区,已经没有这种叫法了。而这个地方,还承袭着; m0 t Z1 O" s( O 历史的特色。虽是建立50年了,但是楼体仍然坚固,冬暖夏凉。窄窄的阳台上,放着花,向下望,能看到不远处的印刷厂,商店。我很久没有再登上那个阳台了, 0 H& Q( `2 T1 Q/ P在姥姥去世后就没有,但依然记得从那向下看到的景物,记得姥姥用喷壶浇花的身影。现在的阳台,都是又宽大又敞亮,然而在我的记忆中,那个窄窄的放满花的阳 - A" K) P% N) w# V5 O台依然最美。关于养花,是姥姥在银闸胡同留下的习惯。她老人家经常跟我讲起以前那个充满花香的美丽院落。
) Y0 f% M, Y c# g
4 k( O2 h# a5 A& D; N+ C0 g% Q* a 我出生在1984年底,很小的时候就到姥姥家,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自99年姥姥去世后,那再没有亲人,老邻居又相继搬走,我就没再进过那个院,直到最近# M; r" {% \8 C+ v8 o 才去过一次。虽是10年没去,但那一点没变,仍然那麽熟悉。当我走进多少次从阳台上俯视的那个充满林荫的小院,我觉得所有记忆又活了起来。那里的景物好像 " U# Z8 S. N; [2 } u" {也在和我呼应,迎接这我这位老住户。走过熟悉的道路,走过那个门口,多少往事一点点袭上心头。
P$ p, v6 f' k& [, x1 W% g& w
. D' V$ \2 |" E小时候,曾经和这里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疯玩,整个炎热的下午都是在这里的林荫庇护下度过。那会年纪小,姥姥一般不让我自己出院,这个院子对于小孩来说很大, 7 z3 w# A) ~ _8 p1 [0 S最远也只带我去一个十字路口,也就是通向阜外大街的那个出口。记得那会的夏天夜晚,几乎都是在北边的建设部门口度过的。那里门前有一个广场,无数的大人孩 , R3 ? W: n1 M3 X* I/ W子在那里乘凉,大门给孩子摇着蒲扇,驱赶着蚊子。还记得我经常从那个滑梯,其实就是建筑部大门口的斜坡上滑下去。热了就喝瓶北冰洋汽水,这股清凉纯香仿佛 : q1 s% m4 f; J7 a" V& F还在嘴边荡漾。姥姥在和她的老同事扇着扇子聊着天,四周知了不停地叫着,我就在那和院里的孩子们玩着。多少快乐,多少美好,都记录在建设部大门口那高高的1 q, `4 a. w! M 滑梯上。
5 e5 P, U, M: s( _: S* E8 ]
2 H* y- `& e r1 o+ ^- n: @1 g姥姥有时会在晚上拜访她的同事,自然也牵着我去。那会那偌大的院子,一座接一座的楼群着实让我觉得迷惑。我那时只有几岁,看不懂楼体上的“甲,乙,丙,9 a0 l" J1 B; A7 d' a' r0 u 丁”,一般又都是由姥姥带着。一天晚上,姥姥又带我去拜访她的一个同事。那时我大概三四岁,让姥姥牵着,来到了一个陌生的门前。姥姥敲敲门,姥姥的同事很 7 a; Y; O, V* z7 ~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然后姥姥就和她开始聊天。我在一边呆着,有点无聊。就在这时,门口出现了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拉着我地让我和他一起玩。我非: Q( K( C( g- n* Q, D I0 P 常高兴,正觉得没意思呢。我们就在屋里,一起玩他会下蛋的母子鸡,变形金刚,还有一桶桶的积木玩具。那个晚上,我们都玩得满头大汗,非常起劲,姥姥让我走3 B0 ]7 f4 ]9 ]6 l6 m6 a& F, @# u 的时候,我还赖着不走呢。现在我很想知道那是谁,那个可爱的小朋友叫什麽,反正他没有在我经常玩的那个院子出现过,以后也没再碰见。这些答案仿佛沉入了岁 U2 d# V+ S6 ?% J: `+ t+ R. _ 月的深处,无法得知了。
9 r6 f5 z$ J- G; K [
" z9 [& W' \) n/ z; k 记得那会姥姥还经常带我去附近的粮店,副食店,甘家口商场,溜达着去不远处的动物园。现在这些地界,我还能熟悉地叫出名字,说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那会姥姥 5 Z! s' e8 C6 x她也不放心我一个小孩独自留在家里,就带着我到处逛,她去哪我就去哪。我记得出了院有一个森隆饭庄,高门大院,装饰考究,门前有一块金字匾额。提供海鲜等 : |- J& W; x1 l3 K# I. j0 q3 I饮食。听姥姥说,它50年代就建成了。记得那门口老有一个老头,不知他是厨师还是掌柜的。我们还曾到里面吃过饭,很可口。最近我再去的时候,屹立了50年$ f" Z& o5 o/ [4 q% R7 X3 U; L 的森隆饭庄没了。走过曾经的饭店门前,免不了有一丝淡淡的感伤。还记得附近粮店里的热心的阿姨,谁来了都打着招呼,走了都说慢走,走好;还有夜市那盏小灯% L/ J- {0 J2 p/ ]3 s: q 下卖小儿书的大爷,从来都是笑眯眯的,对人特和气。随着城市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这些记忆中熟悉的面孔也都失去了音讯。
5 P- l% v! a) g
# T5 `& O5 ~6 u& q 最让我挂念的,还有那些曾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我们曾一起度过无数个快乐下午,晚上,一起吃着冰棍儿,喝着北冰洋。那会什麽都不知道,根本没想到有一天我- ~9 W' k/ p& G: ]: F6 C% w 们会陆续离开这个院。当时,在院子里的石桌石凳上玩的时候,以为我们会永远住在这里,姥姥会永远陪着我们,带我们去玩。可是,当朋友一个一个搬走的时候,, O+ n8 \& U& ~' t( b# Z7 I. ` 当我听到《送别》中“知交伴零落”的时候,当姥姥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哪怕你是个孩子,也会面临这些。
" c: o4 M- T- a- C5 t
% f! w! ~5 l) u, V前一段再一次回到了这里,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基本没有一个曾经认识的住户了,望着四壁陌生的住家,望着门栋口新换的大门,不免觉得有些陌生。或许,这个五 8 r/ d/ j; U* M/ k- L! J4 U3 o9 m9 X十年代的老楼群能经历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屹立,却难奈世事的变迁,楼还是那个楼,院还是那个院,却有什麽不再一样,到底是什麽,只有那颗曾在这里度过6 `) M6 A1 E" d: `4 G- L K 童年的心知道。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9rpd.html,欢迎阅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家在甘家口附近???[em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d4s在2008-5-25 1:34:31的发言:
都过去了,哎。如今的北京早已无法乘载曾经的那些回忆了
说得是呀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顽皮的老鼠在2008-5-25 0:57:45的发言:
。。。你家在甘家口附近???[em07]
我姥姥家在甘家口

发表于 2008-5-26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这个五十年代的老楼群能经历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屹立,却难奈世事的变迁,楼还是那个楼,院还是那个院,却有什麽不再一样,到底是什麽,只有那颗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心知道。”
   

留住心底的回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8-5-27 22:12:16的发言:

对对,是自选商场。

查了一下,是1983年初出现的。

那它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我84年底才出生。
现在超市普及了,满大街都是。不过再也没有“自选商场”这个称呼了,那会还没有“超市”这个词。跟它比起来,“自选商场”这个名字更直接,让人一听就明白。超市是英文的直译,比较费解,可能那会大家还没这个概念。这种形式多了,普及了,人们了解了,才开始用超市这个名儿,取代了原来“自选商场”的说法。呵呵,现在还能想起来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试点”到现在的主流,占领大部分的份额。发展得挺快。
还记得甘家口自选商场出口处的“旋转门”,其实就是三根金属棍,人出来的时候推一下,它一转,人就出来了。现在超市都不用那玩艺了。
那会也没有条形码(因为当时“自选商场”没几家,商品上大多根本就没有条形码),都是纯人工算账。








发表于 2008-5-27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ummerrhythm在2008-5-27 10:38:48的发言:

我记得,那会我特小,姥姥或其他大人带我去过。那会好像还不叫“超市”,叫“自选市场”。

对对,是自选商场。

查了一下,是1983年初出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8-5-27 2:39:55的发言:

不知道谁还记得,甘家口商场里的超市,应该是北京最早的超市了。

那时候觉得很新鲜,自己拿着塑料筐去里面挑选商品,虽然没买什么,但是感觉挺新鲜。

我记得,那会我特小,姥姥或其他大人带我去过。那会好像还不叫“超市”,叫“自选市场”。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8-5-27 2:41:50的发言:

根本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陆续离开这个院。当时,在院子里的石桌石凳上玩的时候,以为我们会永远住在这里,姥姥会永远陪着我们,带我们去玩

这话写的太有感觉了。

那会从没想到过以后的变迁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5-26 13:13:53的发言:

“或许,这个五十年代的老楼群能经历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屹立,却难奈世事的变迁,楼还是那个楼,院还是那个院,却有什麽不再一样,到底是什麽,只有那颗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心知道。”
   

留住心底的回忆吧!

嗯,会一直留着的,童年是人生的初始阶段,那里有最难忘的回忆。

发表于 2008-5-27 0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谁还记得,甘家口商场里的超市,应该是北京最早的超市了。

那时候觉得很新鲜,自己拿着塑料筐去里面挑选商品,虽然没买什么,但是感觉挺新鲜。

发表于 2008-5-27 0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陆续离开这个院。当时,在院子里的石桌石凳上玩的时候,以为我们会永远住在这里,姥姥会永远陪着我们,带我们去玩

这话写的太有感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6 00:17 , Processed in 1.12726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