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4|回复: 21

[原创]胡胡笔记——2006年2月12日交道口地区拍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2-13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2006年北京的第一场雪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能等到十五就一点踪迹也不见了。我东北的家乡倒是依然白雪皑皑的呢,但是却没有胡同。所以说呀,生活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该留的留不住,该拆的拆不掉。好在还有我们这些有热情有希望的战友们,一如既往地直面惨淡的人生。 ( B8 J; e+ L9 g6 p5 F4 d 0 Z: D5 g9 L V1 s2 ^& S% P4 c7 o$ z$ R 4 M& ?6 U1 `1 l' S2 p% V; a

3 t/ d( \" H$ D

沿着鼓楼西大街一路到了鼓楼下,我终于见到我可爱的战友们了,“红色”(工作服)的虫子,“蓝色”(工作服)的飞哥,没了小辫儿总戴帽子的掌柜的,还有好多新来的网友和我不认识的各界媒体的朋友。看来老北京网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

" q# X) a" ~* ?0 X# k

集合,人齐,出发。由满眼垂花门的鼓楼东大街我们拐进了后鼓楼苑胡同。

3 k5 R8 `3 H7 r

- m; w* s2 N& y. } 一进胡同,浓浓的年味儿就扑鼻而来,平常光秃秃的街门,现在喜庆多了。对联,门神,福字一个都不能少。院子里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后鼓楼苑15号的门墩这时却显得凄凉些,形单影只,门里一个,院里一个。

4 i; c, b: F0 K8 n' d$ ?8 W/ x

* O8 c/ Y. S5 Y$ t

9 M% V8 B" N2 A( v% D0 B6 P, u" R

; w8 v, ^. Y; I: ]6 X/ R1 w

( H3 N* _4 v. B' ~9 D9 G& q8 O

8 O. g& `6 h" e8 y/ U8 { 2 L4 o& w* U! q$ N1 D: _8 B$ t6 _ ' L( U" }' O- U7 x- V0 ^: P! k' i n. y- h6 b. t7 \ & x6 b% N5 z8 I( h7 x. a/ Q

! @5 @2 q( }2 e! _$ \6 v

$ R/ q |" a9 o+ e) Z. }

$ ?/ M4 ?# [2 F- C5 H* G% N

后鼓楼苑南与前鼓楼苑相通。

0 W- s3 h: E: L5 b1 t& B* U

2 m& ^6 z& ?) y4 p9 T* H

; `; A e' v/ g

前鼓楼苑10号的居委会把大福字贴到了墙上,门上原创的对联也很是显眼好看。 0 q2 X/ R. o/ D 7 o) l5 {! E0 y! @1 V' G: M# U/ b9 B4 ~! b$ j4 M

# i! V7 V9 j7 V" q5 F6 _; Z6 N! s

* r! }# B5 `7 w9 k+ q& {

6 N0 o4 r* }/ x8 q$ w8 \

前鼓楼苑13号,我们发现的第一个大宅子。广亮大门,抱鼓石门墩,看起来很讲究,不知道以前是什么人住的地儿,只知道现在是航空工业部的宿舍。

' S9 ]+ K/ D+ j, u: T% W; P

; b7 q4 k3 I1 |5 t0 V8 }/ p3 N/ F

8 _8 D9 ~# _4 T$ u9 J4 b& P. f

院子里搭建的小房很多,格局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了,好像也就是两三进的院子。

k" y7 D% j: F, u( M

9 a- ]" W9 c. @. K, d3 Q" t8 ~5 H

( O+ }2 |- T1 ?

正房有好看的砖雕。

V# X, J7 y8 m8 t" u# ~. g

( D; Y% u* p4 \5 C/ ~

! @( F7 M) {& Z) p. T* G

走到后院,猛然一抬头,竟发现了一个二层绣楼。绣楼一般位于四合院的最后一进,由于其位置最隐蔽,所以一般是家里未出嫁的姑娘住的。因而,被称作绣花之绣楼。今天,我们一共见到两个绣楼,一会儿我还会提到另一个。只是那个绣楼有些奇怪,好象是在整个院子的东侧且是坐南朝北并不与正房平行,而且似乎也不是在最后一进院子里。这是何原因,我就不知道了,还有待于大家探讨。 5 T: M6 y M' E" d+ |1 i * E+ J6 h T# o 7 f, c( ]* M( a" C& ?; s! n) d Q. q3 F, R 1 J' c9 O$ m8 I! n2 J$ e

& v! x. {* z( u

3 _ z2 L: Q1 V7 E% m

; b- @8 r3 i) [+ f! `

继续往前走,前鼓楼苑7号,大门紧闭,门上挂着光荣军属的牌子,旁边立着北京市文保的碑,不知是什么来头。

1 N+ M: l" W1 y# J$ V

4 Z" J& F; M+ r

: K+ f# V- g" H1 o与它相对的8号门楼就略显寒酸些,不过扁扁窄窄的小门墩倒也可爱。

0 P. T: u0 \% E d# z5 o$ P$ F

% T% G0 L3 G, i4 [ v

1 [9 v2 y' ]3 \( z( \

前鼓楼苑6号、4号、2号、3号的走马板上一水儿都刻着花轱辘钱砖雕。

* X9 t/ S F0 n; ^

+ \& [: f* H( N3 v% y

$ p$ O) q9 o+ W$ [$ ]

7 y$ z C" t; k- {, G4 Q4 H& \ + @. s1 D/ K' c# E- T; ? - a. Y" J1 {- c5 f0 p

+ Z3 r! `1 L: S* C6 m

之所以叫花轱辘钱是因为雕花的图案是由外圆内方的铜钱连接而成,取的是富贵到家之含义。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家不会太显赫,因为雕这种图案相对来说比较简便省钱。但是,虽然花轱辘钱的图案比较简单,每当阳光打在上面,深浅明暗变化分明,也是很有层次感很好看的。

4 n R( L8 o5 e: p6 g& g

) f$ C+ S- v( u8 l6 e( X 前鼓楼苑3号,小如意门不大,里面却还很深。前院挂了两串红红的鞭炮,我们在安静的胡同中已走了多时,似乎忘记过年这码事了。而他们哥俩儿好象是在笑嘻嘻地提醒我们:今年北京过年可以放鞭炮了,呵呵。

! A/ R5 e. A5 _% l8 V9 x

7 g2 u2 `& Y% t3 @. Y# f2 u. S3 O

2 |7 Y4 h" u5 p

过了一个二门,院子里更乱了,搭建的小房太多,依然分辨不出院子的格局,于是闪人。 h# S4 \( n; c4 }* Y3 |* d . n& {+ d# P/ k- g 这一闪,我们就闪到了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锣锅巷”。为什么叫锣锅巷呢?《北京地名典》说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有驼背者住在此,巷以人名;一认为此巷的路面中间高,两端低,形如罗锅。近来年,南锣鼓巷被划为保护区,路面已经修过,肯定是已经看不出来当年的情形了。巷两旁多是装修别致的酒吧和小店,总有许多外国游客穿梭其间。南锣鼓巷东与大名鼎鼎的菊儿胡同相连。菊儿胡同一度被公认为北京旧城改造最成功的范例。据说是:吸取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对于改造过的东西,我们一向不感兴趣,无心恋战,继续沿着南锣鼓巷向南走。然而,任何事情也不能阻挡我们对“吃”追求,听说这有一家很好的奶酪店,于是我们一定要光顾一下。别以为奶酪只有西方人才吃。此店的奶酪可是宫廷秘制,想必蒙古族、满族这类马背上的民族也是少不了吃奶酪这种东西的,这可是几百年传下来的手艺啊。有很多老北京都特意从大老远跑过来喝奶酪,吃奶酪干。我当然也不能错过,喝就不必了,先买一盒奶酪干回去尝尝鲜。不错,味道真的不错,不是特别甜,但是奶味还很浓。小栖了半刻,抖擞精神继续上路。 5 R1 u* e. E& [% z/ j9 M5 k& Z# {2 [. v 1 J% h- @0 j$ O- W " k. N0 Q( Z" y$ O3 S 这时,前方大部队已经拐到黑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3 号,广亮大门,里面透出一个已经被盖成小房的影壁。进院,还有个垂花门。垂花门的门墩挺好看。

x4 s$ E; d1 Z/ R d$ J8 C

@* |$ L2 c+ _4 U

& I8 G; j: Z& w! c$ ^

而且两个门墩上方的花案不一样,一个好像是西藏的法轮,

& \8 y A' T1 {) ?, K

6 N4 h* O7 N. N5 ?( ^" _' Z* g6 N

一个是“中国联通”的标志。

' T Z. r$ n- w5 s5 j" Z

" E! Z( ~ o0 E# ?2 Y$ ^

1 {" f! d4 q9 [2 @& i. J# U5 K

回头,看见垂花门梁子上还有彩绘。 ) g* H: H& o- d4 C# y+ t! I! A . p1 g( ~# F. H7 ?8 z: O2 { 之后,曲曲折折我们拐到景阳胡同。景阳胡同1号,金柱大门,门口八字影壁,院子也是个好院子,可就是这色儿,绿不绿灰不灰的,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看见就反胃。

: j: q$ k9 W% R) f, P

; G+ v n8 Y8 v

$ D2 t3 p7 Q1 P( o

注意,这个院子就是我说的有个奇怪位置的锈楼的院子。

, x- ?9 ]2 Z1 j, @8 r6 F

& b& x: g# @# w- o- G

" M- H( T* }+ X4 W3 U7 }2 K

这院子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连续两个二门,一个普通的二门,一个垂花门。

4 k# H+ ?0 o* a5 ~4 _5 Z) a( m& W f

# t, C; [% {: d$ Y+ v/ g! a

- v- {* E5 s: s: O0 m4 V. Q

垂花门上的方型砖雕也不是一整块的方型的,而是镶在中间的圆形的。

; r, Z# ~; \2 x4 Y$ O

3 {( W' B0 A$ e$ h

) Q: I t# c: o1 O$ r

垂花门的彩绘很鲜艳,还以为是后画上去的。住在西厢房的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那画是近几年按着原来的样子描上去的,虽鲜亮但却没有篡改原来的图案。这位热心的大爷不但领我们参观了那个锈楼,还让我们看了藏在他家里的与垂花门相连的半面廊上的什锦窗。窗子新漆了红漆,虽已没有了透光的作用,但作为墙上的装饰,也很漂亮。窗台上还放了些杂物,看来它还有橱柜的作用呢。 6 @6 ~- ~- T- k) {* E# M. m 1 v' S5 r. R! J8 {: ?# m4 ~ 4 K7 B: n) b. P$ Q( O" X . F1 a1 P7 [6 y' H) b/ |2 | , X6 K& z" k6 o9 n: D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大爷,再继续望前走,我被另一个院子的影壁所吸引,独立的大影壁,外层的白墙皮已经脱落,透出里面黄颜色的“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的字样。

& Y9 n) v9 r3 o1 T% k* c

# S' [% E9 ~* m. ^; g V3 l

/ M$ l5 H7 o( k& Y5 z

往院子里面走,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们竟在这个影壁的西侧又发现一个影壁。虽然被搭建的乱七八糟,但是应该可是肯定是影壁。

! `3 O+ n3 T) U# P

3 P2 o% K6 x3 K6 _' N

2 {! M: {& N W3 T* d1 I

这种一进院门就有两个影壁的现象,我倒是头回见到。再进院子发现两只晒太阳的猫,想让它们解开心中的疑问,可是老兄并不买帐,在与我们对视了片刻后仓皇逃走。 * g& v" I* f a: J0 y/ C( ~" b: @' T3 P: @9 g . }7 j+ e0 B( u- _, `: N* M! P+ W 伤自尊了,我们也走。这时,路边的一个新奇的论坛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墙上挂着大大小小五六张板子。细看,板子上写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什么“寡妇门前是非多……”、卜算子的词、有些还记有年月日,像极了博客日志的东西。旁边搬弄板子的老大爷就是这些版块的“斑竹”。我们问他写的东西是什么意思,他摇头不答,似乎其中有什么暗语真言,只能让我们自己参透。 $ }6 }) c9 }0 Q! Y V) X0 V , w6 a# u6 K# w. [/ M1 p$ A 6 I+ C2 ~( R0 N# [2 Y* q( F 参得头疼,拐到豆角胡同。墙上几个熟悉而醒目的“拆”字顿时让我们清醒了很多。豆角胡同没有豆角,17号门边的一树干枯的黄葫芦衬着门前的大红对联倒是很有乡土气息。

0 [6 r; \3 ?7 [

6 N8 I3 f' `8 I9 v- H

: N+ Z4 N8 p6 G

不知几号的房顶上的小烟囱也很是可爱,还有44号的小门楼也可爱致极,此时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

. e3 K/ q& `! k% ^+ n) I7 |" K: y

/ r1 X( z% X9 T% v8 g+ ^& m3 L7 y# O! m" }2 y 接着看见一个牌子——“东不压桥胡同”。东不压桥?好滑稽的名字,有什么典故吗?有桥就有水,《北京地名典》载:旧时,什刹海的水经此桥流入皇城内玉河,泄入护城河。之所以叫东不压桥是与皇城及北海后门的西压桥有关。西压桥那里的皇城城墙从墙上而过,故曰“压”。东不压桥一带的皇城与桥有一段距离,故曰“不压”。两桥东西相对,故一曰“东”,一曰西”。东不压胡同我们并没有走,而是进了帽儿胡同。又是一个有名的胡同,这里有很多市级的文保院落。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不过,这些院子我们都进不去,只能望洋兴叹了。帽儿胡同16号进去了,有个还不错的垂花门。接着的雨儿胡同没怎么留心,只是拍了这个临街的影壁。 5 w& ^; { H2 j, [, k3 s* W8 k + f+ s0 ^, w7 V) y' l/ S( B / J$ r1 I8 H2 j8 b6 ?) N4 j4 t+ w% j7 \ M7 w 出来,在福祥胡同西口有个娘娘庙,庙门应该在南边的平安大道上,也许也不见了。福祥胡同是个有来头的胡同,因有福祥寺而得名。福祥寺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是武姓太监为英宗祝寿舍宅而修。雍正二年(1724)平定青海后,锡呼图克图使节来朝,购此寺为驻京行馆,由是改为喇嘛庙,更名为宏仁寺。细心的网友发现二门上刻有藏文的真言,故这是喇嘛庙应该没错。

! A+ p* c# P! G

^, u0 m9 p; ^

2 u+ j% C0 r, L7 h. b+ L8 P

现在只剩下一个大殿了,已经破损得很厉害,现在没有人居住。大殿的建筑很有特色,最明显的是斗拱巨大突出,颇有点异域的风格。

% K+ ^7 h/ J9 O' w4 f

; i& `1 k C9 A# v9 b' a

/ U% `" ^; o, ?8 _* Z3 S7 p

殿内的彩绘还很清晰生动,只可惜我们不能进去。像这样的建筑真应该好好维修一下。偶然间在墙角,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个龙的石刻。可见这庙宇的显贵。 7 D7 o# d# N/ ~7 z# w

1 Q8 }( ^5 ^ Z7 r

1 p, z0 o4 m" ^( Q7 U- a q

- F6 o$ f# {' B! ?

告别了大殿,天色也渐晚了,浑身已经冻透了的我,看见胡同口与人嬉戏的大大的松狮狗,不免顿生羡慕之心啊。我要是有它那一身皮,该多好啊,哈哈。

, q" `3 O" P1 u( [+ H# z; x. S1 [

此时,胡同里突然非常合适宜的响起了几声鞭炮。今儿正月十五,现在又是该吃团圆饭的时候了。大家互相告别着,都回家团聚去了。远方我的家人可好?在北京这充满年味儿的温馨的胡同中,我很好,不是很想家,因为这里也像是我的家。

5 t$ N" @2 u: `( Z- [

凡是有人气儿,有生活气息的地方,都像家。 4 S0 l8 h1 Y/ n! f8 ` + F/ Q% O1 O+ O% A' u 回家,骑车,走在护城河边,望着远方苍苍茫茫的景致,心里不知为什么很塌实,很满足。只是身上很冷。 0 U9 O& B" h* K: j' D5 o; s# h. [0 I8 g 正月十五,我不想吃元宵,只想吃一碗热汤面。

4 {. Y' W" I; _ D7 T- N4 u#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3 13:50:2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2-13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是第一个读者

胡胡,我们好久没见了

你写的很好啊,很细致

我之前写过了,和你的相比差很多呢

发表于 2006-2-13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楼主的文章和图片,有身临其境。
发表于 2006-2-13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这里看到网友,很是兴奋。

! L8 w( F5 h H4 s- i! O

胡同和四合院伴我长大,可现在,能触摸到的这种情感越来越少了。

% ^, m! l7 L. \( G8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3 11:41: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2-13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吓我一跳。写了这么多,拍的这么好,也不是客气。真的写的好,我都没这么多的精力了,全靠你们了。有希望啊!我们的胡胡。当你选定一个地方做为你的选题后我们可以有一些合作或我们给一些配合。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还没发完呢,可把我累死了。

继续努力中……

发表于 2006-2-13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真能拍!写的也真好!北城胡同就是比南城的整齐,保存也好!可能年代比南城稍晚!可我还是喜欢正阳门外,宣南的胡同!原汁原味儿不说更贴近百姓,因为我就住在南城啊!看着南城大片胡同消失真的很心疼啊!都TM钱闹的!谁让咱穷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发了这么多照片,居然发爆了,今天只能发这些了,本来还有几张也舍弃不发了,明儿有空再说。注意照片与文字属本人所有,转发请写明地址,谢了,呵呵。

2 h& r# ^! Y2 l1 y Q8 s F" x

以下再附一张昨的路线图。昨走时没带地图,回来凭记忆画的路线不知道对不对,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我再改。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错了,不是这张。

蓑衣胡同我们应该没进去,只到了福祥寺就出来了,就此先更正一下。可把我累死了……

发表于 2006-2-13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6-2-13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天没上网,胡胡写了这么多!拍记是第一次写吧,那这篇处女作俺要大力支持了!
发表于 2006-2-13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人,体力很好,文笔更妙,向您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2-13 16:00:50的发言: . E- z6 r" x! K u3 X! N一百天没上网,胡胡写了这么多!拍记是第一次写吧,那这篇处女作俺要大力支持了!
# m/ F3 u! w( g* w

一百天没上网???不会吧?是一白天吧?. u7 m: W2 P9 M: o

恩,这是俺的处女拍记,呵呵,大家多多支持!! - e) W% q/ h' l% | K

以后我每次都要写!只是发照片太慢了.又要改,又要发的.而且每次只能发两张,建议论坛能不能改改规则啊?

发表于 2006-2-13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胡胡不愧是专业。拍记结合。不过规矩恐怕是改不了,论坛的模板是这样的,属于不可抗力吧,呵呵,所以各位还要辛苦一些。
发表于 2006-2-14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6-2-15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胡胡终于开始写了~ 遗憾没去成,但是能看到你的拍记也一样好~
发表于 2006-12-10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目前缺乏的就是这些
发表于 2006-12-10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是在黑芝麻胡同小学,这片太熟了,北京城也就锣鼓巷的胡同保存的最完好了
发表于 2007-1-9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elima在2006-12-10 22:20:49的发言:
我小学是在黑芝麻胡同小学,这片太熟了,北京城也就锣鼓巷的胡同保存的最完好了

巧了!你也是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你哪届的?

坛子里的油油,乐乐,高兴还有老北京纯爷们都是黑芝麻小学的,我们是一届的88级,你呢?

发表于 2007-1-9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再赞!

发表于 2007-1-9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第一次见到胡胡,我好象都没仔细看胡胡的名字,聚会的时候叫成宣南胡同了,哈哈.......害的胡胡掩面而泣......我还纳闷我说错什么了呢?........怪我,怪我,呵呵.........该打!

象胡胡学习!

发表于 2007-3-30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是中国联通是盘长,代表吉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10:57 , Processed in 1.20173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