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 c# [, C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留言說明】 * m" J& p, K& v2 k' s
前些天,路過西四的時候,發現有工人正在拆萬松老人塔周圍的房子。後來一打聽,原來是要拆除西四南大街39號、41號、43號和磚塔胡同2號,從而清理塔院環境,更好地保護這一具有700餘年歷史的古塔。回家後,查找資料,遍尋有關萬松老人塔的記述,匆匆寫就這篇小文。 , l( @2 I) L. [$ N" Q( j- |
塔與胡同
. b A( Y U' G萬松老人塔的全稱為“元萬松老人塔”,始建於元代,是北京作為文化古城的早期標誌之一,也是北京城區現存唯一一座密簷式磚塔。塔為八角九層磚塔,高約15.9米,原塔院東西長14米,南北寬7米,面積為9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2.5平方米。塔的最下面是一層須彌座,須彌座之上為九層疊澀塔簷,在每層簷之下不設斗拱。在最高的一層上面建有八條垂脊,中間坐落著兩層刹座,座上置寶珠形刹頂。整個塔身並沒有圖案雕刻,小巧玲瓏、端莊秀麗,也是北京城區最矮的塔。 塔北為磚塔胡同,也是北京城區現存最早的胡同之一。磚塔胡同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這座塔。說到這一胡同的古老,人們往往提及元人李好古的雜劇《張生煮海》。劇中第一折張生與龍女定情後,家童湊趣,與龍女的侍女梅香調情。家童雲: ! z- T2 l; ~. A0 _
“梅香姐,你與我些兒什麼信物?”侍女雲:“我與你把破蒲扇,拿去家裡扇煤火去!”家童雲:“我到哪裡尋你?”侍女雲:“你去那羊市角頭磚塔胡同總鋪門前來尋我。”
# \# f0 ?2 T# x& o- ^3 F8 s5 Y/ O萬松老人 / a9 x6 b3 e) ^ ]$ w6 {
萬松老人塔,就是為紀念萬松老人而建的。 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禪師。據《新續高僧傳》,萬松老人俗性蔡,河內解(今河南洛陽南部)人。15歲投邢州(其治所在今河北省邢臺市)淨土寺出家,受具足戒後出參禪,先詣慶壽寺參勝默光,“半載無所入”,後詣磁州(其治所在今河北省磁縣)大明寺參雪岩滿,未逾月“豁然大悟”,並從嗣法。尋還邢州,建萬松軒自居,因稱“萬松野老”。後住淨土寺。金明昌四年(1193年)受金章宗之命入宮中說法,受賜袈裟。承安二年(1197年)住仰山棲隱寺,不久遷往燕京報恩寺。元太宗二年(1230年)奉召住持萬壽寺,未幾退居從容庵,應耶律楚材之請著《從容錄》,以傳曹洞宗禪風。卒前遺偈曰:“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切莫錯舉。” 萬松老人最著名的弟子,莫過於元代重臣耶律楚材了,在他所著的《湛然居士集》中,記述了萬松老人的一段軼事。萬松老人奉詔住持棲隱寺後,金章宗前往附近狩獵,並進寺與萬松老人聊天,非常高興。金章宗回宮後,賜錢二百萬。底下辦事兒的到了棲隱寺,讓萬松老人跪下接旨,老人說:“出家兒安有此例?”於是焚香,竟然站著接旨。
: B5 s" d4 K7 D; E6 N歷經七百餘載風雨
9 d$ c5 O) N' I/ j# P: p: C- V. b6 Y據《佛祖統系道影》一書記載,萬松老人“寂于元定宗元年(1246年)丙午,茶毗舍利無算,門人分塔供養。”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弄清到底建了幾座塔,都建在什麼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萬松老人塔為其中之一。 塔初建之時,為“七級,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榮其頂,群號之曰磚塔”。不過,時間一久,後人竟不知此塔為何而建。儘管如此,磚塔胡同周圍還是相當熱鬧的。因為元代的北京城盛行雜劇,磚塔胡同,以及附近的錢串胡同、玉帶胡同和口袋底胡同屬於核心區域,戲班、樂戶、戲樓很多,你方唱罷我登場,喧鬧異常。 娛樂業比較發達的區域,餐飲業就會隨之繁榮起來。《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內》記:“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猶悶塔占其堂奧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為酒食店,豕肩掛塔簷,酒甕環塔砌,刀砧鈍,就塔磚礪,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駡,二百年不見香燈矣。”萬松老人塔四周竟然成了酒食店,而磚塔,也遭受了刀磨人拍,二百年未曾承受香火。 到了明代,朝廷將專司音樂、戲曲等事務的教司坊設在了東城的演樂、本司胡同,磚塔胡同一帶也就沉靜下來。《帝京景物略》記載:“萬曆三十四年,僧樂庵訝塔處店中,入而周視,有石額五字焉,曰‘萬松老人塔’。僧禮拜號慟,募貲贖而居守之。雖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甕、刀砧遠矣。”樂庵和尚自此結束了遊僧生活,在塔院住下來,終生守護。萬松老人塔開始遠離喧囂,複歸寧靜。 明人羅山劉夢謙有一首詠磚塔的詩作流傳下來:“居然遺塔在,擾攘閱朝昏。草蔓縈縈合,松聲謖謖存。傳燈過佛祖,留字到兒孫。不讀從容錄,安知老宿尊。” 雖然修繕過,但年年長草的塔畢竟不會一直完好如初。為保住萬松老人塔,在樂庵和尚修塔後一百年左右,清朝皇帝下令修補。《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記述:“萬松老人塔……在民居中,原額無存。本朝乾隆十八年奉敕修九級,仍舊制,塔尖則加合者也。”不僅塔被保存下來,而且由原來的七級增至九級,塔頂也加了塔刹。關於這次維修,須彌座正南面簡陋的石券門上留有石刻匾額,上寫“乾隆十八年歲次癸酉七月谷旦康親王臣永恩奉敕重修”。由親王負責重修,可見乾隆皇帝對萬松老人塔的重視程度。 這個康親王,可不是一般的親王,而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的後代。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後因追論第二代禮親王罪,原第三代禮親王改由康郡王傑書承襲,仍沿用舊封號,禮親王也就成了康親王。奉敕修塔的永恩,就是傑書的曾孫,沿襲稱康親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複號禮親王。順帶提一句,永恩之子昭璉,有《嘯亭雜錄》一書傳世。 清朝滿人第一才子、風流倜儻的納蘭性德在他的讀史見聞《淥水亭雜識》中,也記述了萬松老人和耶律楚材的師徒之誼,並附錄一首耶律楚材寄其師的詩作:“風流彩扇出西州,寄與白蓮老社頭。遮日招風都不礙,休從侍者索犀牛。”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宣佈“奠都南京”。混亂的局勢,有人開始打起北京城文物古跡的主意。就在國民政府遷都南京的同一年,京兆尹李桓為謀私利,變賣官產旗產,其中就包括萬松老人塔。關於這一段,劉季人先生曾在《北京文物報》上撰文作詳細介紹。 為保護萬松老人塔,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組織了萬松精舍,成員包括鄧守瑕、齊之彪、關賡麟、朱道炎、趙潤秋等人。經多次交涉,李桓同意把萬松老人塔交給萬松精舍管理,並提出所需維修及日常支出的費用也由萬松精舍負責。6、7月,京兆全區旗產官產清理處將《留置證書》發給萬松精舍,同時,財政部也下發了京字第124663號的執照。 那時,萬松老人塔塔院由橋洪羊肉店佔用,歷史似乎回到了樂庵和尚募資修繕前的景象。萬松精舍不僅出資讓橋洪羊肉店搬出,而且修建了圍牆,並在塔東新建了一座小門樓,門樓的石額書“元萬松老人塔”,題首為“民國十六年重修”,落款為“番禺葉恭綽敬題”。葉恭綽鎖上大門,把鑰匙交給附近的廣濟寺,托其代為看管。如今,門樓仍存,石額上的字也清晰可辨。 可惜的是,這種較理想的狀況並沒有長久維持下去。社會動盪不堪,又經過日寇的入侵、塗炭。1940 ( U3 v& o+ k! p2 S% j; S& `9 G
年代,塔院被牙醫張海良私自佔用,成了一家私人牙科門診所。 為保護古跡,1950年11月28日,以葉恭綽為首的萬松精舍在世同人再次發力,致函文化部文物局,請求將“該塔院地段及建築、樹木”等“接收管理”。文物局隨即通知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員會按葉恭綽等人函件接管了萬松老人塔。 於是,這一歷經七百餘年風雨的磚塔,開始了由政府管理的時代。 之後,並沒有太多關於萬松老人塔的記錄。塔院逐漸荒涼起來,院內雜草叢生,唯有塔孑然立於中央。後來,塔院又有了住戶。1980年代,該塔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西城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並在塔前大門後建房三間。可惜的是,維修後並沒有對外開放,而用新建的房子開了商店,賣家用電器。過了幾年,家電商店改為婦女用品商店。1995年10月20日,萬松老人塔成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而塔院依舊。臨街的房子總是很搶手,更何況是西四這樣寸土寸金的地界兒,房子用途再次改變,成了藥店和飯館,一直到這次拆除前。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文物部門在維修時,發現外層塔里竟然還有一座磚塔。這座被包在裡面的塔,就是元代時建的塔,而包在外面的塔身,則是清乾隆年間修建的。 3 B5 c/ p, o6 p% u& @. N3 e/ h. n
如今展露崢嶸 / r4 E" T% K9 B3 C0 o
現在,終於要把塔院清理乾淨了。 據瞭解,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松老人塔將被劃為西城區歷史風貌區的規劃之內,這次的拆遷整頓修繕正是規劃的內容之一。整頓結束後,文物部門將請專業人士對萬松老人塔進行勘測,並進行必要的修繕。修繕後,將考慮用護攔把塔周圍維護起來。 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路過西四的時候,就可以清晰看到完整的萬松老人塔,而不是原來那樣塔穿屋而出的景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