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部门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馆藏文物腐蚀严重,再不采取措施,一些一级文物可能变成废铜烂纸 $ x6 d' Y& {% n8 L) ^2 u. G6 ^, c) A X0 e2 U2 i) k
11月16日上午,北京民族文化宫,湿漉漉的白色宣纸堆满了图书馆门口。 0 d2 E8 {' M. _" w 2 }2 `. M3 I) J6 \工作人员洛布双手捧起一张干净的宣纸,托在被热水淹泡过的大藏经书页上。经过宣纸吸水后,洛布和同事一起,将10多页藏经放在装裱机上,将其干燥展平。 7 U; q" V! @# `- g
" e, D1 [! {$ R$ e/ p
20分钟后,洛布更换装裱机上用于吸水的毡子,从而保证大藏经能正常吸水。 % O9 {0 T, _- S1 q$ f
% Z( I; ~0 B' V+ m# E处理后的大藏经表面恢复平整,但洛布的心情依然无法轻松。“有的地方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经页也变得非常薄。”洛布说,全部弄干这些文物需要近两年的时间,而且,文物的寿命也会大打折扣。 9 {: a! e9 i5 y+ H7 e- ?% ?. m' C! I4 L3 C j5 ^! ?
此前的一天,由于热力管道破裂,民族文化宫数十万件馆藏文物浸泡。除了偶然因素外,国图善本特藏部图保组组长周崇润承认,库房达不到要求也是文献受损的原因之一。 , p2 l# y2 u; q% j& W& H" V! p9 [6 U6 x4 B" \* C! u8 P# v
和民族文化宫一样,库房环境是诸多博物馆面临的共同问题。来自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组的报告显示,北京现有市级和区县级文物馆藏单位81家,仅18家库房拥有温度湿度控制。而这些单位馆藏文物62万件,其中80%为易腐蚀文物。 - I; ]" B, N% f. \9 ` ?" t. Z
9 g2 _ j; |/ p" I& ~2 ? D$ D
文物锈蚀严重 2 O. W" X8 w p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