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785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5-3-21
最后登录1970-1-1
|
(帝京景物记略之六)$ `1 N0 T& A: R* t! L
' F- a' g6 t1 }6 n
卢沟桥: [0 C* ]) ^& [/ M0 q& w
+ _4 \7 E" |7 R$ b3 ?9 ~ 作者:非墨: |+ }- N, E$ m
! Q% {: N A: `$ f4 P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我是九月十八日前后与萝卜一起同游卢沟桥、宛平城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的。0 h) M$ N, D u' l, u1 \" f
0 p1 m* V( ]3 O2 G! Z4 m* Q5 \
卢沟桥始建于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最雄伟的石拱联桥,共11孔。这桥的建成,用了12年方成,如果放在现在,大概6个月至1年时间就足够了。& P: o# O9 j5 S0 G7 f& _! S. v
, x* w4 b6 z& G8 P
但现在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的桥可能没有这么漂亮。记得小学时背过一篇课文,叫《卢沟桥的狮子》,因为不用心,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背完后才放回家。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桥总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总共501只。游卢沟桥,突然想起旧事,感叹北京人得天独厚,当年他们学这篇课文时,老师在周末定然是带他们来此玩过,北京孩子记事也容易。3 I$ S5 _4 o+ \# t8 V% e% F
~/ b S" p. @$ i# ~# b
卢沟桥很容易让人想起唐诗里反复吟咏的“霸桥”,都是离京送别之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古多情伤离别,怎么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卢沟桥原名广利桥,距京城30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亲朋的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客人们不得不打尖投宿准备来日早行。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觉到的是晓月当空,道路明亮好走。于是策马扬鞭,伴随着马蹄碎步敲击桥面的得得声,悠然上桥。举头遥望,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天空残月倒挂,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
; a* T) c3 G9 J9 l9 T
. ?0 e8 v4 h( c) o% N% O8 Y* `+ z$ u. U 为此,萝卜追女朋友有高招,一次他不知从哪借了一辆车,在月圆之夜独自载着她到桥上赏月,不知什么手段,至此后得女友青睐。萝卜是有心人,有心人可成大事。* M6 v f U5 a: x- G: n/ A
' c# L2 S/ u. \* y7 E
卢沟桥下是永定河,我去时正是枯水期,河床干涸,横七竖八搁浅着些破游船,显得有些乱。永定河的上游是桑干河,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位于桑干河畔的涿鹿县温泉屯翻天覆地的土改斗争,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并于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我读过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却实在静不下心去读这部长篇。但我对她在一篇《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中叙述格外地感兴趣:“我小的时候,是看不大起文学的,觉得写小说并没有什么意思,老想着当一个‘社会革命家’。不过我却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喜欢翻书。跑到上海去以后,开始是想当革命家,后来又想当画家,想当电影明星,结果都没有成功。我对社会上的许多现实感到不满,想发牢骚,想找个办法来和那些坏现象对抗。后来,我写小说了,最初也就是想要发牢骚。我当时的思想,认为社会的一切都是黑暗的,但是在黑暗中,却有这样一种人,他要斗争,要反抗。我在现实中发现了这样的人物,便随时保留下来,写出来。”想着丁玲,就想起胡也频,进而想起沈从文,想起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丁玲是个不怕折腾也善于折腾的人,结果折腾成了一个女作家。
, b, U4 S1 r5 T, w y9 k6 W
" o. x, A+ l1 Q" Y- P 卢沟桥东,连着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宛平城,“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宛平城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初名“拱北城”。清改为“拱极城”,民国十七年因宛平县署迁至此而改名为宛平城。宛平城是北京西南的门户,是守卫京师的重镇。宛平城方方正正,与卢沟桥连在一起看,就像一支锅铲。战争中似乎攻下宛平城,北京也是成了“锅铲”之物,似乎唾手可得了。宛平城仅东西两城门,一名永昌,一名顺治。历史有趣的巧合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称帝年号就是永昌,入关的第一代清帝年号顺治。5 s. G! _) a" C; c9 j- ~
8 q" S2 Y3 l+ X" R: o# Y 我曾对玫说,我喜欢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玫不置可否,不做声。其实,我想这话作为宛平城历史的注释未尝不可。5 C. m+ o- f" Q6 L" W% c# [
4 B5 T; i, D$ Q H9 C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后,攻下宛平城,平津很快就失落,从此也掀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序幕。* m9 y* a; B" e" ]3 k
7 _, D) Y" M0 c& p
由于有“七七事变”的阴影,卢沟桥的风景再美,在中国人心中总还是痛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