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89|回复: 27

双桥老太太驾鹤西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17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桥老太太"罗有明,10月1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5岁,在北京双桥老太太的名声简直是家喻户晓,传的神乎其神,老太太的侄子归纳老人的医术是"一掌击,一脚踢","借病人之力,用病人之实".老太太的丈夫王治忠是解放军将领,老太太原先并无名字,56年给邓颖超治疗腰伤时,还被称为"罗王氏",周恩来说新社会人人都该有名,我今天索性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罗有名吧,后来老太太自谦把名字改成罗有明.目前,罗氏正骨法已经传至第八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被自行车撞了还找她瞧过。她的一生是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08-10-1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这个老人
发表于 2008-10-17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有同事亲身体验过她的治疗,确实很神奇,但我没见识过。
发表于 2008-10-17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5岁?

+ i. |5 ? j& @* e

我活到100岁就好啊!

发表于 2008-10-17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牙口好并肠胃好,就一直活下去!
发表于 2008-10-17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 V5 b# ]6 H: [

记得罗老太太好象是491台的家属吧.但其丈夫应该不是什么将领,否则就有资格住在491台院内家属楼,而不会住附近的东柳村了.

; Q2 Y4 o+ e9 u/ w

印象中老人家应该最擅长治疗新鲜严重粉碎性骨折(这是西医最发憷的).

6 g4 j! S6 K% @$ T z

老太太给人印象非常普通,但现在被网上神秘化了.

发表于 2008-10-17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做完测试,距离死亡还有56年

发表于 2008-10-17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8-10-17 11:16:00的发言:
9 |/ a! O0 y H: W

记得罗老太太好象是491台的家属吧.但其丈夫应该不是什么将领,否则就有资格住在491台院内家属楼,而不会住附近的东柳村了.

7 {/ E# l- P" P7 Y, A7 C1 V5 M

印象中老人家应该最擅长治疗新鲜严重粉碎性骨折(这是西医最发憷的).

* T& L2 D5 O# `+ I

老太太给人印象非常普通,但现在被网上神秘化了.

; C% O/ @6 ]( I; N$ f2 Y% Z

这地我去过过哈哈,那同幕

发表于 2008-10-1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罗老太太最擅长治疗特别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新鲜骨折.

! E/ E' F% F- i* D/ G

她能把所有的碎骨头全捏回去.西医只能是夹板石膏糊一个严实了.

$ h7 {: W+ T1 e" |. J

 

发表于 2008-10-17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0-17 11:22:00的发言:
2 V7 T+ F" T5 }! A$ i

这地我去过过哈哈,那同幕

2 U0 P. n+ E% \7 e

老太太开始行医是在家自发为他人治疗,文革时因为私人不许行医,遂被收编到三间房公社东柳大队卫生院,就是现在双桥路铁路桥南路西上坡那个医院(你去那桐坟地的途中).

0 B' ^3 B J; c( _8 K

以上是491台老人说的.

发表于 2008-10-17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差三步到罗马去喝茶呀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10-17 11:02:00的发言:
% q* y6 \% v s3 f8 Q$ f

105岁?

7 d, K8 \1 X1 a: r, [" P0 ^

我活到100岁就好啊!

& ?6 A9 \7 Z. z2 }6 t0 U

只差三步到罗马去喝茶呀!108岁为"茶"寿嘛!

发表于 2008-10-17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太本人还是很神的,亲眼见过老太太治病。老太太这辈子没白活,105也算喜丧了,只是手艺没传下来真是可惜了,海军医院那个什么什么的号称老太太亲传,实在是不灵。
发表于 2008-10-17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盘子:真骨折过吗?是让老太太看过吗?俺想知道老太太是大脚还是小脚?据说正骨时,她老人家喜欢上脚踹,不知是否有此事?还是以讹传讹。

发表于 2008-10-17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医术高医德好,治疗粉碎性骨折手法堪称绝学。高龄仙逝,也算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08-10-17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老人我父母辈就很知名了。老神仙啊,跟王永庆一块,搭个伴,走了

发表于 2008-10-17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八岁的“捏骨神医” }; \* _, Z4 @9 g5 o" e# T

# n+ l& e: j5 R8 B P: c. V: e9 `

                  作者 赵安平  # w& I2 V) x( N) a

  以近百岁的高龄,施展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祖传正骨绝技,为数十万中外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这就是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有明的传奇人生. 4 c* |" o+ ]% X; ~* a6 _' G

  最老的在岗大夫 - ~! W$ ~, ^; X% M

  2002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了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在医院一楼的诊室里,见到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捏骨神医”。 0 C( K/ P) z9 Z. z6 W

  不是有人介绍,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小的老太太就是罗有明。老人家如果除去这身白大褂,与慈祥、淳朴的农村老太太别无二致。老人家临窗而坐,头发依然是黑白相间,眼不花、耳不聋,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给患者捏、拿、按摩的动作敏捷有力,实在让人无法相信她已经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了。 & @6 ^2 \$ s2 d: w3 t8 T! _

  采访罗有明,有两个简单的问题把记者搞糊涂了,一个是罗有明的年龄,再就是她的名字的来历。 3 L1 R9 U8 c9 ? P( e

  有的媒体说罗有明已经119岁了,还有的干脆含糊地称她为百岁,罗有明到底有多大呢?记者求证于罗有明的儿子———年已70岁的罗金殿大夫,他说还是以老人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1904年为准吧,今年应该是98岁,即便如此,罗有明也是我国目前最年长的一位在岗大夫了。 : z& i/ A t9 j4 ]- X

  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罗有明心地善良、聪明伶俐,被老祖母选为接班人悉心培育,到16岁开始独立行医时,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郎中”,成了“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 ; a$ |9 [1 C' D) x9 i

  罗有明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就像旧社会的广大妇女一样,待字闺中时,随父姓,称“某某氏”,出嫁后,再把夫姓添到前面,为“某门某氏”,罗有明的丈夫名叫王治中,罗有明那时就叫“王门罗氏”。婚后不久,河南发大水,王治中在逃荒路上参加了红军。几年后,他将妻子接到了延安,至此,王治中夫妇才得以团聚,“王门罗氏”成了一名军医。北京解放后,罗有明随丈夫所在的部队开进北京,驻军朝阳区双桥镇。 ( O$ f, }8 n. ^/ S' }- ~

  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罗有明的医术实在是太有名了,“有名”这个名字就叫出去了,后来,老人谦虚,改为“有明”;还有一种说法是,罗有明应邀给邓颖超同志治腰扭伤,她只是在邓大姐的腰部揉拍了几下,邓大姐的腰伤就好了。当周总理得知她还没有名字,还是“王门罗氏”时,总理笑着说:“怎么还‘罗氏、罗氏’的?都新社会了,得有个名字了。”总理略一思忖说:“你给人治病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同样出于谦虚,罗有名改成了罗有明。 9 ]$ H; `/ T& q+ b* v

  不管是战士们传出去的名字,还是周总理起的名字,这都与老人神奇的医术紧紧连在一起。 " I8 s4 O5 @6 I; v6 m

   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   6 f8 N4 U4 o7 M1 ?

  “罗氏正骨法”的主要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在对骨折、骨关节脱臼、颈椎综合征、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多种腰疼病的治疗上,显效快、治愈率高。在没有任何仪器的帮助下,通过手的触诊检查,进行治疗。这不但适合于战场、自然灾害的救护及应急抢救,也适合于慢性病和软 3 j' J% i5 z3 V; f

伤的有效诊疗。其手法具有稳、准、轻、快的特点。 1 X1 M0 L3 ?6 g* L, M

  80多年的行医生涯,使罗有明的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n! W' J4 F( S

  先看看老人家那双不同寻常的手吧。与她瘦小的身躯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她那双指节粗大、长满寿斑的手。在给记者介绍罗氏正骨手法时,老人一掌拍在桌子上,满屋都有回音。这双手已经成了老人的“眼睛”。她只要用手在患者患部轻轻一摸,通过患部的寒热程度,马上就能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还是脱臼、 & ]/ c( x5 O( I" i6 f+ @0 j, R

挪位,从软组织的细微变化中查出病情的来龙去脉,一边查病情,一边施展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她使出浑身解数,而患者却在全然不觉中又变成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健康人,所谓“法之所至,患者不知其苦”。 , b1 e" P5 ?3 p7 c) W# D3 ]/ N

1957年,罗有明被北京双桥镇的群众挽留在双桥医院。从那时起,“双桥老太太”的名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9 |) ^/ @0 B9 n$ z, L% B" ~

  时有“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之说。北京有位建筑工人,腰椎强度扭伤,痛苦不堪,几家医院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找到老太太这儿。老人在病人身上轻轻摸了一阵后说:“俺今天太累了!您明儿个再来吧。”小伙子强忍痛苦,失望地转身刚要走。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只见老人瞧准病人腰部,飞身就是一脚。病人“哇呀”一声,向前踉跄了好几步,把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等小伙子稳住神,顿感全身一阵轻松,腰也直起来了,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喜出望外。 0 S0 L ?0 @2 J1 S8 _

  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处长,左腿疼了2年,多方诊治无效,用他自己的话说,疼得都不想要这条腿了。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将信将疑地找到罗有明。罗有明在患者的腿上轻轻的捋了捋,说,走走看。那位处长不敢挪窝,罗有明就推了他一把,他退了几步,没有疼的感觉了,又走了几步,还是不疼,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3 f! C# L1 Y' b7 z$ J* d

  说起这事,罗有明很是轻描淡写。她说:“没有他们传的那么邪乎。俺不是要显摆自己,故意用脚踢人,是因为俺的手劲小,只能用脚踢。”说话间,老人从白大褂里掏出一根小木棍,她告诉记者:“俺用这根棍子给人治病,俺的几个徒弟也悄悄地备了几根棍子跟着俺照猫画虎,他们以为这又是俺的什么 7 |, B6 p1 B8 T

绝招,其实,是俺的右手拇指捏骨捏了几十年,捏得变形、僵直了,派不上用场了,俺只好用木棍代替拇指。” 3 ?. q% [5 U9 d

  说起中医正骨的优势,罗有明说:“手法治疗的好处是,不要机器照(即X光机),机器照了要吃血球,手法接骨不吃血球,还不疼。西医要治骨伤,先要让你的皮受伤。拉个口子开刀,里面疼没好,再拉个口子,外面也疼,这不是添病吗?骨头上还要再砸个钉子。如果是筋出槽,西医叫软组织挫伤,是没办法手术的,可中医手法治疗能做到手到痛消。”但是老人不排斥现代技术,她专门让自己的几个重孙子学西医了,目的是各样都要学,都要会。看着老人那双神奇的手,记者忍不住问:“您怎么就能把人身上的筋骨摸得那么透,抓得那么准呢?到底有什么绝招呢?” 1 s4 |2 X7 m/ G3 K: T

  罗有明老人笑着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你是记者,就好比你们写字,如果这个字缺了一撇或者少了一勾,你们这些识文断字的秀才,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错来。俺这个活儿,就是挑筋骨里面的错别字,绝招只有一个,就是熟能生巧。” ' y8 f6 J; A0 d% g. I- V

  医术精湛绝今世   , B, @" b# M+ |

  与罗有明老人精湛的医术相得益彰的是老人家的医德。“医本仁术”,人们从老人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是老人家博大纯净的慈悲情怀。 & h* A. ]# B/ |& j, y$ w" s# k( a

20世纪50年代在双桥医院时,每天一大早,罗有明都是先熬一大锅粥,前来就医的患者免费先喝一碗粥,再治病。后来有了粮票,老人自己负担不起了,才作罢。那时,她天天跑步5公里去上班,走到路上,遇到病人就地诊治。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看500多个患者,有时就累得晕过去了。冬天,老人给患者特别是孩子治疗前,总要先在热水里暖暖手,为的是不让凉手“惊”着孩子。 ) A0 u/ h1 s3 ^8 F

  许多重症患者被罗有明治好后,其感激之情可想而知。但是老人从来不收额外的钱财。只是把装钱的信封留下作个念想。 $ {$ W: O. g' z7 L1 G

  一个电工从电线杆上摔下来,胳膊、腿全断了,在罗有明老人这儿,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康复了。小伙子执意要给老人一笔钱,推辞不过,最后老人收下 了小伙子送的几个红薯。 " y6 l5 Z4 S: ]

  罗有明老人说自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嘴不让人。她最烦那些平白无辜骂大夫的人:“这种人太坏,当大夫的谁不想把人治好,可他骂大夫,还有打大夫的,这种人太坏。大夫能什么病都治得好吗?他不懂得科学就骂大夫。也有人骂俺,俺说再骂就拿针先给他嘴缝上。你这不是糟践大夫吗?俺为你好,接骨头、扎针能一点都不疼吗?张嘴就伤人,缝上!能打他吗?只能吓唬他。” 说完老人也乐了。 ! Q8 J7 g" x+ o ]) q2 d

  思想永远年轻   * I; P, e8 @1 d2 d8 P, k/ ]

  1985年7月,卫生部遵照周总理生前对有关部门所作的“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拨专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1 F f& t- x( t8 I. I5 K

  近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32期,朝鲜、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单是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3 b5 X! i* ^8 j/ X

  去年春节,医院的大夫去给罗有明老人拜年,祝老人家身体健康,老人笑着说:“俺这身子骨结实着呢。”说罢,站起来,在客厅里给大伙踢了一个“二飞脚”,博得了满堂彩。 1 s' r& }8 T$ N" P3 V+ L! C8 \

  问起老人的养生之道,家人介绍: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养成的老习惯。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的小路慢跑,然后再做一小时左右的踢腿运动。在饮食方面老人并不讲究,她常爱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偶尔也吃些鸡、鱼、羊肉等,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物。 " L# f& Q9 W3 n+ _7 P. ]+ I% W) M g% ~. i

  老人不识字,但是消息却很灵通。谈起2001年的大事,老人掰着指头讲出了: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以及美国的“9·11”事件等。老人说:“人老思想不能老,做好了,给国家争光;做不好,病人痛苦,俺也不会痛快。要努力前进,思想不能老。俺不识字,再不听一听新闻,不成大傻子了?不然,你来问俺,俺什么都不知道,你不跟着俺着急吗?” + D1 R3 _4 t2 P4 ^2 I/ q" e

  现在,罗有明老人还带20多个徒弟,她每天都与患者和徒弟在一起,平静、简单而又充实地生活着、忙碌着。

发表于 2008-10-18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老行医美名响,

* @9 X, s: d7 n- O3 t% s

有病来治就一蹚,

$ T0 d( i# R* f. K/ H8 B

明日康复不言谢,

# I f, J& Z) n S2 p7 a

驾鹤西去入天堂。

发表于 2008-10-1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这些老医生都去世了,骂中医的人会折腾得更欢的。

/ j0 h! w; l9 ~6 @6 ?+ b

 

9 j! ^ ` r( r

因为好东西越来越少,剩下的那点儿也都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就像有人会指着破破烂烂已经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说:这破玩意留它干吗?

发表于 2008-10-19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视里看过 双桥老太太的事,很神奇,有意思!

2 Y1 H% A `( j: q

因果有报,老太太一生给人治病,积德了,自己才活那么大岁数,真好!

发表于 2008-10-19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帮我姥姥治过病,但是没治好
发表于 2008-10-19 0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仨儿在2008-10-19 0:38:00的发言:
* o% k! y0 k- z- G- d9 u

在电视里看过 双桥老太太的事,很神奇,有意思!

) n0 o5 s+ o: f. e, D1 Q

因果有报,老太太一生给人治病,积德了,自己才活那么大岁数,真好!

8 S* L% f/ p& w1 f$ r4 n

小仨儿:说的真好,和俺想得如出一辙,一般80后的孩子很少有知道双桥老太太的,要是知道也是听父母或是上了年纪的同事们说的,俺见过罗老太太一次,当时俺在所里工作时,有一位同事自称是罗老太太的干儿子,来往甚密,所里人有个伤筋动骨的,一般思想保守点的、传统点的都托他找老太太看,当时老太太还年轻,身子骨非常硬朗,身手确实不凡,诊断就靠耳听、手摸,一般小伤当时就治了,等老太太回到桌子上写医嘱时,你已经可以回家休息了,稍微重一些的,她老人家一般会事先给你约定二次诊治的时间,老太太为人谦和、爽朗、大方,干事非常麻利,从不拖泥带水,俺陪着同事和她干儿子去,不能多嘴多舌,生怕惹人家老太太生气,耽误诊断治疗,俺就是傻站在一旁,细细观察着老太太的一举一动,因而有了自己对罗老太太唯一一次的近距离的“观后感”,俺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俺要是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次,俺会像现在的追星族上去请人家罗老太太写两个字或签个名号留做纪念,现在老太太驾鹤西去,俺写了一首藏头诗祭奠她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0-19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猫薄荷在2008-10-19 1:07:00的发言:
她帮我姥姥治过病,但是没治好
# j3 m/ Z; t7 j8 Z& A; ~% h8 h

猫姑娘:居然有过罗老太太为你家人治过病一说,但不知让罗老太太治的什么病?为啥没治好呢?

发表于 2008-10-23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老人家走好。
发表于 2008-11-12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太 挺神的

( U% y' @. v4 p0 {& V

我去过 但不能有外伤 否则不看

0 \1 [' Q% I: ?1 d7 R8 ^

 

0 E! M# y+ ~4 z( n8 v/ ]

 

发表于 2008-11-16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双桥的没听说过啊
发表于 2008-11-19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流浪:国家现在并不重视,尤其在协和那样的大医院里,中医几乎就是陪衬,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个,根本没有人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展。
发表于 2008-11-19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有自的绝招,都是西医看不好了,才去找的,中医博大精深,鱼目混珠,真正好的在民间。国家现在才开始真正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0 06:49 , Processed in 1.1940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