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证实梅兰芳旧宅位于北京原无量大人胡同 4 C6 P2 e2 R2 L; k8 c6 D. I4 l
新京报
6 I8 W: U6 X' h; M& d本报讯 梅兰芳旧宅的具体位置终于得到确认和证实(见本报12月22日报道“《梅兰芳》片中旧宅今何在”),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当年“北平市警察局”资料显示,梅兰芳在搬至上海之前,确实住在无量大人胡同5号(现红星胡同11号)。档案馆现存资料中,没有同一时期梅宅其他位置的任何记录。
& J5 {+ O* W/ ?+ ~$ V 此前,诸多媒体和人士均认为,梅兰芳旧宅位于红星胡同61号(原无量大人胡同24号),即如今的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地。
" w+ \- T* J2 C4 V0 s记录1 “诈骗案”牵出梅宅旧址 " n4 x" o- ?; R! h* R, m( }
北京市档案馆现存的民国时期政府部门的档案共有3份事关梅兰芳,其中两份都对梅宅有明确的记录。 编号为J181-21-10849的档案是1931年3月北平市警察局“内一区警察署关于住户梅兰芳等家内刘子良冒充张英(内文中为“瑛”)名意图诈财的呈”,其中提到“无量大人胡同五号住户梅兰芳”。 ; L8 s5 _9 S! g5 v# g
记录2 “青帮”恐吓信寄到梅宅
2 }* p5 l- {$ n 另外一份编号为J181-20-5528的档案也对梅兰芳的住址有同样的记录。这份名为“内一区警察署关于梅兰芳收到恐吓信的呈”记录了1931年7月“青帮北方总部”恐吓梅兰芳并且索要银元的案件。根据内文记录可以看出,这封恐吓信是邮寄到梅宅的,这说明,当时的“青帮北方总部”也对梅宅的位置了如指掌。
3 k, T, _; T2 c$ ^( l* u b9 Z( E, v& L0 h 佐证 1 I6 ] l/ Y/ D# \* I8 Y3 g+ w
3年前即为“无存建筑” 东城区文委编著《东华图志》标明,梅宅2005年已不存在 本报讯 2005年9月出版的《东华图志》,由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编著,时任东城区区委书记的陈平和著名专家王世仁担任主编。书中也记载了梅宅的位置,并证实2005年时,梅宅已经成为“无存建筑”,完全不存在了。 该书上册第121页,图中红星胡同东口路北侧标注了数字“23”(非门牌号而是书中编号)和一个蓝色圆点,在第122页注释为“23梅兰芳旧居”,蓝色圆点在本书中所代表的意义是“无存建筑”,这就说明梅宅是在红星胡同11号(原无量大人胡同5号)所在的胡同东口,而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的胡同西边的61号(原无量大人胡同24号)。同时证实,梅宅当时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 V0 R2 }) s% m: V8 V* u2 p
回应 & ]- @! U2 w# h4 o
回应人 范梅强(梅兰芳外孙) . t3 O' O9 `4 u0 f' N
“对照老照片判定梅宅” 对于“梅宅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即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的说法,梅家部分后人予以认可。梅兰芳的外孙范梅强此前曾经撰文称摄影家协会所在院落就是梅宅。昨日范梅强在电话中解释,这一说法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自己曾经对照过摄影家协会院内的建筑与梅兰芳老照片,从园中小楼等建筑判定那里就是梅宅。 而据当时无量大人胡同其他住户后代介绍,当时胡同里有三四处小楼。
" T! |% g! p, {4 h回应人 陈仲元(《大众摄影》副社长)
- b2 g# V6 o# n5 f“说法最初来自一老同志”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摄影》的副社长陈仲元昨天下午对本报称,摄影家协会院落系梅兰芳旧宅的消息,最初来自单位的一个老同志。“原来院子还有大红门、有水榭,也都非常讲究”。而今面对两种说法,陈仲元表示“不太清楚”。
6 y6 B9 B' d: C2 Z1 y0 Z专家看法 “这些破坏都是不可弥补的” 通过历史档案证实的梅宅旧址,已经在8年前的金宝街项目中被拆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方参加了当年金宝街项目论证会。昨日他表示,开发商退出旧城改造,是个大进步。 当年金宝街项目,虽然遭到了文物界的强烈反对,但最终还是如期开工。对此,徐苹方认为,在有些官员看来,经济建设是第一位的,只有给老百姓盖高楼、住好房子才是为民办事。这是部分官员认识上的问题。 金宝街项目开始的200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尚未出台。从此前红星胡同以及周围建筑的保存状况来看,包括梅宅在内,有几处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在新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毁掉原来的胡同院落,金宝街项目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这些破坏都是不可弥补的。
5 m' } K) i `$ W0 o. X& s追访 9 W: c+ b9 Z0 R( K, L# s
陈凯歌:梅宅被毁早有所知 1 f( J2 H0 Z. t- T% X! O
电影《梅兰芳》中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梅兰芳居住在原无量大人胡同的时期。昨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电影《梅兰芳》学术研讨会”上,该片导演陈凯歌表示,旧北京“繁华旧梦”的场景不复存在,“这让我感到特别伤感”。
2 X2 g5 P% L& {' p$ S 陈凯歌说,作为一个北京人,自己对老北京风貌怀有特殊的情结,然而在拍摄《梅兰芳》时,大部分的街道和建筑都是在怀柔影视基地临时搭建的,“老胡同、旧戏楼很多都没有了”。 ) n4 I7 a/ K2 E
陈凯歌透露,对于梅宅被毁的事情,自己早有所知。“原本这个院子是可以保住的,但是也正是因为梅先生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质,没有接受这个安排”。原来,1951年,梅兰芳举家北上返京任职。周恩来总理拟让其回无量大人胡同旧居。梅兰芳坚决推辞,认为那所房产已卖掉多年,不能再借政府的力量把它收回。最后,梅兰芳定居西城区护国寺9号(原1号),也就是今天的梅兰芳纪念馆。
[, i* x9 Q5 X1 T! i. W8 H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荟 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7 P( Q( k2 m) G. m5 A&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