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63|回复: 43

颐和园眺远斋砖雕、赅春园石刻和美丽的后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9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说自己熟悉的地儿,这回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

0 p+ a# ?4 U! n, o7 {5 m ~3 R; H

来这里报到时跟大家说过,我是颐和园的超级粉丝,去园子遛弯儿已经成了习惯,今天傍晚又到了颐和园。因昨天在胡同拍了新砖雕,就有点想念颐和园的老砖雕了,特别是眺远斋的……

; S& P6 J. U" z1 U4 m6 x

一般来说,颐和园里建筑的辉煌属于清漪园时代,真正属于颐和园时代的不多,眺远斋是其中之一,眺远斋的万字花墙代表了这座建筑的地位,也具有观赏价值,而护墙转角处的砖花,有很强的立体感,是颐和园晚期的砖雕精品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30 0:02:00的发言:
颐和园之赅春园值得一去,清漪园旧址,24首乾隆刻诗,七处刻字.楼主都找齐了吗?期待楼主的佳作.
( n0 q) C6 A; E0 u% ?" d H

恐怕还没找齐,以后要认真数数

发表于 2009-3-30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3-30 0:13:00的发言:
: h) m( N; p# o1 c# B; i% s

恐怕还没找齐,以后要认真数数

% y& V: O- I- c+ D7 e

罗汉我数的是17尊,您数的是多少?

发表于 2009-3-30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30 0:16:00的发言:
! {- |+ v) y$ A* C) w1 \

罗汉我数的是17尊,您数的是多少?

/ E$ E# y0 n" |

你怎么老使这包袱,不差嘛别老翻头。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赅春园拍得还是太少,也不太满意,下回换了机子再拍,一定不能让大家失望。

2 g, h& r, U9 X0 a0 _2 `

先发几张其它的,也是在后河

( s, J; g0 I5 A

 

' x- A! R. H+ T

澹宁堂,虽然是原址重建的,但感觉也还不错

: R. r( e& Y* t9 x

7 L7 y/ w3 y9 n' N# I! X4 J


还有这座木桥,是座老木桥,不知什么年代的,每次看到它,会想到莫奈的一幅画,看来中西方美的东西一定是相通的 

1 Z1 i$ t) y0 C


7 B b- a) e% P2 n+ `

 

' `% Q6 m8 `( D4 S$ [' c4 Y1 z

小品,美丽的后河,春花烂漫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云阁残迹,原是一座空中楼阁,后檐柱倚壁而建,前檐柱用大木支撑,如同悬在半空的高阁

1 }6 I1 ?+ P% {. Y! p# F& u8 D


, I2 u' h- X: \% p, L, Q

2 j' F# }2 S" k5 ~5 g" L C; C0 m

 

L Y4 Q9 x) U$ }

通往留云阁的路旁山岩上,雕刻着十八罗汉和释迦牟尼造像,很精美,但大多佛头都不见了

, K% d6 |7 Q/ E! X

只看到一个有佛头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29 23:18:00的发言:
期待!我一直就觉得颐和园后山和西堤的感觉最能代表乾隆爷修园子的意境!
4 [# l g+ p, k8 y; w

斑马出现,我有点紧张了

发表于 2009-3-3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3-29 23:59:00的发言:
1 N# \9 |9 G5 {4 M

斑马出现,我有点紧张了

$ a. O' \+ ]3 A, n) e. D+ J

 

1 s0 }. J. ~: R. T6 ^! q9 X

别别!相互讨论!清可轩摩崖石刻太经典了,石刻佛像很经典~

发表于 2009-3-30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之赅春园值得一去,清漪园旧址,24首乾隆刻诗,七处刻字.楼主都找齐了吗?期待楼主的佳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很多人都不来颐和园了,傍晚,我几乎能享受“一个人的园林”,满心欢喜……

9 {2 v5 a$ B# @; t% p; ^; C a

但相机的局限,没能和大家很好的分享,最后,发几张胶片时代的颐和园,算是小小的补偿

7 Z' X2 U3 T) T* k! e2 i

 

/ F2 l3 G5 f B( B0 E- u

 






发表于 2009-3-30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后山辉寅城楼旁的假山拍的,怎么会有一小师子.

2 K( ^6 Y4 D4 H& h; ?, X% E



发表于 2009-3-30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有天的名称不会是出自小有天园吧?乾隆就很喜欢小有天园,从江南回来后,在北京仿建了.
发表于 2009-3-30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楼一组拍的好.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30 0:40:00的发言:
小有天的名称不会是出自小有天园吧?乾隆就很喜欢小有天园,从江南回来后,在北京仿建了.
) z# W% d* q; d/ \& g

答对了,是出自小有天园。

发表于 2009-3-30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3-30 0:42:00的发言:
) {% z7 r2 E! ^: L& Y8 t

答对了,是出自小有天园。

0 _) O2 X! h% f% p* m: N2 B7 j/ `4 `

颐和园的小有天拍了吗?上两张片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好呀,好像最后一次去圆明园是91年了。那天听闲聊波尔卡提起他冬天到圆明园,看到没被杂乱的植被遮挡的残迹,很有感觉

发表于 2009-3-30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3-30 0:42:00的发言:
/ j, Z' M0 E+ p% a$ I& l, ^$ T

答对了,是出自小有天园。

/ _1 ~& x& z% Z' i# Q& F

 

4 o1 h* N) x f4 |. ]' Y2 k

果然!那应该来长春园转转,有仿照小有天园建造的小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赅春园是一座山地园林,所有建筑都依山势而建,上下三层,用错落的爬山廊和青石台阶相连,借自然落差,展现不同空间、不同层次的景观。1860年,这座园林被英法侵略者焚毁。

9 u0 U$ z, g( c0 i6 R2 v

每次我走过它,都会心痛,也许完美的东西终究不能长久?

2 P% v: D6 M- E/ d$ m( u! T

 

/ `$ R* G7 r; _

今天回家看片子,发现竟忘了拍张大的场景,都关注细节了,只好分享细节了

/ X9 V2 G$ S4 o& I2 [& h# U6 C# t

 

3 Y! }# s4 |1 f1 T! J) [ g9 E

“山阴一片石,覆以三间屋”说的是清可轩,它的屋顶与山石自然结合,从轩内看,山石即是后檐墙,屋顶处乾隆手书的“清可轩”三个大字还清晰可见,石壁上还有很多乾隆题写的诗句

7 Q2 q+ n7 v1 q* l5 G

 

5 c! P3 I' u. T: i/ v0 @+ A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了好多张,都传上来了,因为太喜欢了,别怪我哦

& ]! \* L8 f( F7 P7 ^

 

$ t9 Y2 f" X& W& e% u2 ]











发表于 2009-3-29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羡慕楼主能天天到颐和园遛弯,每天要是能在昆明湖跑上一圈,那多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栏杆,每一面的图案都不同

+ m6 i: J9 Q# O. Q5 g3 B; [

 

* \$ M3 `1 l- w0 ]0 m! y3 {& ?


1 G0 t) t1 C. `! B5 `

 

4 {1 L+ k. P: [3 D: E8 g

万字花墙,昨天的新朋友可以来看看


发表于 2009-3-29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我一直就觉得颐和园后山和西堤的感觉最能代表乾隆爷修园子的意境!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遛弯儿时只随身带着小卡片机,大家别挑剔图片哦

M$ ^( @/ J3 Y9 o7 N; G

 

6 s0 B8 |& o. F, O2 B2 V

0 J& B7 s: o8 ?

 

8 Y1 P0 [# r" C* R0 s7 f- G

眺远斋在后河最东端,原本是为慈禧太后观赏妙峰山庙会用的,那时没有高墙,太后坐在大殿中,可轻松俯视园墙外赶庙会的热闹场面。革命志士吴樾暗杀五大臣事件后,颐和园四周长约十里的园墙加高了一米多,慈禧太后也再没看过庙会了

发表于 2009-3-30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g2 ^3 c( z# w8 Y0 y7 o

 

5 m5 g/ x" g$ S+ O. B' s

如果有光线的话定是张非常不错的片子,建议改天再去拍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30 0:48:00的发言:
) I( C" a$ f5 |

颐和园的小有天拍了吗?上两张片子?

* L. ]2 ]4 l5 T$ _

拍过,等我找找,得找一张最满意的。小有天的楹联挺有意思,周围景物都进来了:“坞暖留云画栏新锦绣 亭虚待月福地小蓬壶

9 r5 C! {, p2 k& }

 

- ]8 `: E' y2 ~- b6 \$ f

 

发表于 2009-3-30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小有天《独眼看御园》

引用“还有这座木桥,是座老木桥,不知什么年代的,每次看到它,会想到莫奈的一幅画,看来中西方美的东西一定是相通的”。

0 F( m4 W. s, o

莫奈:池塘里的睡莲?

# i0 L( u: S8 Y y( [% e) U

 

- O: H4 Z( @0 E$ x* Y1 X* c

讲述了慈禧太后观看“过会”,加高围墙,介绍了花墙砖雕,引用了楹联内容,寻觅了题刻、石雕,还有“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嗯嗯嗯(花为媒戏词)”,特别是15楼一组里的余霞落月、桥栏光影、长廊余辉,有视觉冲击力,也有看出拍摄时等候捕捉时机的辛劳。

6 q3 S$ d! V8 M8 o+ `7 E

 

% A" M! z: D9 K; Y4 X) A6 P; |

由于所有画面全都避开了游人如织,可以命名为“独眼看御园”,当然,“独眼”是指那只玻璃眼睛啦。

( b7 m2 B2 g8 }# }

 

+ C0 i3 [' v2 M% R8 @# [' ?

好,还是加个精吧。“四眼看‘独眼看御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谢谢鼓励!
+ K6 z- i" D, ^5 X' t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3-30 9:50:00的发言:
好拍记,有拍有记!文字资料清楚,照片艺术性强!
( X/ y# L* z& _4 O* a8 ]) P

发表于 2009-3-30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记,有拍有记!文字资料清楚,照片艺术性强!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下次去仔细看看……
+ G! u9 V) d1 {, T# k
QUOTE:
 
' V0 e1 M4 n% ^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3-30 0:39:00的发言:
# t o% K5 ~ _: @: Y

颐和园后山辉寅城楼旁的假山拍的,怎么会有一小师子.

1 t* m4 U K8 ]1 Y5 m+ ^' Z( Y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y7 z1 G L. z: I6 Z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对,对,是睡莲组画中的,斋主真是知音。谢谢加精了,以后争取更多加精
! G/ c* b3 q4 H: E( Y3 a: y( {
QUOTE:
 
- a3 V7 n2 @* i& ^5 V% _$ y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3-30 8:52:00的发言:
1 F$ c* k8 k& {% L

引用“还有这座木桥,是座老木桥,不知什么年代的,每次看到它,会想到莫奈的一幅画,看来中西方美的东西一定是相通的”。

. m) Z% ]0 l# V# N* V6 n1 I

莫奈:池塘里的睡莲?

# U' H+ L* e6 k7 Y$ q; Z! c/ L

 

. K8 _7 ]/ @) S' }5 q

讲述了慈禧太后观看“过会”,加高围墙,介绍了花墙砖雕,引用了楹联内容,寻觅了题刻、石雕,还有“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嗯嗯嗯(花为媒戏词)”,特别是15楼一组里的余霞落月、桥栏光影、长廊余辉,有视觉冲击力,也有看出拍摄时等候捕捉时机的辛劳。

& }% P8 ~! Z, i, J& ~- a

 

M8 F- d) E- O0 S- @( X, G0 ?

由于所有画面全都避开了游人如织,可以命名为“独眼看御园”,当然,“独眼”是指那只玻璃眼睛啦。

) F/ y1 Z: m* S4 x

 

* {- ~" C4 M. f

好,还是加个精吧。“四眼看‘独眼看御园’”。

' p+ E+ m% T+ a. S% [.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9 17:15 , Processed in 1.20264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